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保留足印区残端的肩袖修补术对退行性肩袖全层撕裂术后肩袖愈合以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2年5月152例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退行性肩袖全层撕裂患者临床资料。男76例,女76例;年龄24~78岁,平均55.4岁。术后6个月复查MRI,根据Sugaya分型评估肩袖愈合情况。对年龄(≥60岁/<60岁)、性别(男/女)、被动活动受限(是/否)、病程(≤3个月/>3个月)、保残修补(是/否)、缝线桥技术固定(是/否)、打结时肩关节外展角度(<45°/≥45°)、骨性肩峰成形(是/否)、治疗期间注射糖皮质激素(是/否)、术后开始被动锻炼时间(≤2周/>2周)、术后开始主动锻炼时间(≤3个月/>3个月)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肩袖愈合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以是否使用保残修补作为分组条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两组数据,对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肩袖愈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术后152例患者均获随... 相似文献
2.
肩袖撕裂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Codman提出冈上肌离大结节止点1cm处为乏血管区,此区是造成肩袖撕裂的主要原因。NeerⅡ则提出95%的肩袖撕裂是由肩峰下撞击引起。作者对35例肩袖撕裂的病人进行了临床与手术的观察,发现肩袖撕裂的部位主要分布于冈上肌,占97.1%。35例中撞击征病人10例。Codman的乏血管区不仅存在于冈上肌,亦存在于肩袖其它肌腱,故乏血管区不是引起肩袖撕裂的主要原因。撞击征亦不是,只占全部撕裂总数的28.6%。作者认为引起肩袖撕裂的内在因素包括肩袖肌腱的乏血管区和冈上肌的特殊位置和功能,外在因素包括肩关节反复应用,肩峰下撞击和不同程度的肩部外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40岁以后中年肩关节脱位和合并肩袖撕裂观察各种手术治疗结果。对象及方法:选肩关节脱位而入院后发现合并肩袖撕裂患者12例,患者年龄为42—67岁,其中2例有腋神经损伤伴大结节骨折。12例均有肩袖撕裂,其中8例广泛撕裂,3例中等撕裂,1例轻度撕裂。结果:肩关节脱位伴肩袖撕裂行肩袖缝合术除伴2例腋神经损伤者外,10例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定,评价时术后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中年以上肩关节脱位时需用关节镜明确诊断,有腋神经损伤合并肩袖撕裂者需合适的肩袖缝合及腋神经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肩袖撕裂的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临床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非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关节清理术、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术及部分修复术适用于年龄较大且对功能要求较低的患者,较年轻且有症状患者应接受完全修复术;完全修复术中单双排锚钉固定技术之间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线桥缝合技术具有生物力学优势,可减少再撕裂发生率;应用组织替代物可进行完全修复,但缺乏长期结论性数据.肌腱转位术适用于有高功能需求的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患者.半肩关节置换术与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巨大肩袖撕裂导致关节炎改变患者,但后者存在较多并发症发生风险.肩关节融合术很少采用.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05年6月,对16例50岁以上肩袖撕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根据肩袖撕裂的大小和形状分成新月形和“U”形,新月形撕裂直接采用Mitek(GⅡ)铆钉腱骨缝合的方法,“U”形撕裂采用对边缝合后加用Mitek(GⅡ)铆钉固定的方法。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术后的功能情况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优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3.5%。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两种修补方法疗效相同。结论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老年人肩峰撞击肩袖撕裂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大型肩袖撕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单排或双排FastTakII锚钉止点重建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价系统(ASES)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标准评分。结果34例均获随访,时间4.5~40(7.7±2.4)个月。术后患肩在主动上举、内收、后伸、外展、外旋和内旋6个方向的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患肩完成10项13常活动能力:术前为8.45分±O.97分,术后提高至24.60分±1.21分(P〈0.05);ASES和UCLA评分:术前分别为24.64分±2.44分和8.06分±1.47分,术后分别提高至71.15分±1.28分和21.77分±1.16分(P〈0.05);VAS评分:术前为7.18分±2.33分,术后为3.43分±1.75分(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微创治疗优势显著,3~5个作业通道和专业化手术器械的合理交替配合操作能满足大型肩袖撕裂止点重建需求,经镜下双排或单排锚钉重建后的大型损伤肩袖稳定性良好,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6):508-512
[目的]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其短期疗效报道较多,而长期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肩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撕裂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07年2月~2010年3月收治的使用肩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技术修补肩袖撕裂患者32例,平均年龄53.4岁,比较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UCLA)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6~61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术后VAS、UCLA、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和肩袖肌力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撕裂手术效果确切,长期随访显示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9.
陈建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2020,8(4):307-313
目的 探讨肩袖撕裂患者手术前肩部力量和肩部功能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全层肩袖撕裂患者243例.在患者手术前应用等速肌力测试检测患者肩部力量,应用临床评分系统测量患者肩部功能.根据患者撕裂程度大小将患者分为4组:小型撕裂组、中型撕裂组、大型撕裂组、巨大型撕裂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3月~2004年3月应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22例.13例行关节镜检查,小切口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9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及小切口肩袖修复术.采用UCLA肩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22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47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14.8±3.8)分升至术后(32.0±4.7)分(t=15.086,P=0.000).优7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20例满意. 结论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是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4):2285-2288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双线微创手术技术修复肩袖小撕裂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3年6月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微创手术技术修复小肩袖撕裂(肩袖撕裂口<1 cm)31例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382013年6月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微创手术技术修复小肩袖撕裂(肩袖撕裂口<1 cm)31例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3875岁。采用Constant评分系统、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ASES评分系统及V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估。[结果]Constant评分从术前的(49.2±12.5)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0.1±10.1)分;UCLA肩关节评分从术前的(7.4±4.9)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31.2±3.9)分;ASES评分从术前的(41.5±16.6)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87.5±11.3)分;VAS评分从术前的(6.4±1.8)分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1±1.3)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双线缝合微创手术修复肩袖小撕裂是治疗肩袖小撕裂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合技术治疗32例肩袖撕裂患者。采用肩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末次随访时,前屈上举、外展、体侧外旋由术前的60°~140°(100. 2°±15. 5°)、40°~145°(104. 4°±40. 9°)、11°~30°(15. 8°±3. 5°)升高到130°~180°(153. 6°±10. 3°)、110°~175°(140. 5°±30. 5°)、21°~40°(30. 5°±7. 5°); VAS评分从术前5~10(7. 3±2. 2)分降低至1~3(1. 5±0. 7)分; ASES评分由术前的12~50(31. 8±15. 3)分增加到70~90(79. 5±7. 5)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未发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锚钉拔出、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撕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肩袖钙化性肌腱炎与肩袖撕裂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12-2019-11诊治的86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观察组)与86例非钙化性肌腱炎(对照组),2组均完善MR1检查,比较2组肩袖撕裂数、肩袖全层撕裂数、肩袖撕裂位置.结果 172例均顺利完成检查,2组肩袖撕裂数、肩袖撕裂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夹层型肩袖撕裂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地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门诊诊断为夹层型肩袖撕裂的51例病人,随机分为手术组(31例,使用关节镜下肩袖撕裂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及非手术组(20例,采用口服塞来昔布、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贴膏、功能康复锻炼及肌力锻炼的治疗方案)。治疗后3、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疼痛程度评估采用疼痛数值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使用丹麦健康与医疗管理局(Danish Healthand Medicine Authority)满意度评分表评估治疗后病人满意度;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结果 手术组术后切口恢复良好,均获得Ⅰ级愈合,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两组病人治疗后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手术组治疗后的NRS评分明显低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14,P=0.003)。根据丹麦健康与医疗管理局满意度评分表,手术组病人的满意度评分较非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94,P=0.012)。手术组UCLA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除疼痛项评分外,非手术组UCLA各项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术后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100%(优23例、良8例,31/31),非手术组为45%(优3例、良6例,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63,P<0.001)。结论 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治疗夹层型肩袖撕裂可以明显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功能,可获得更好的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16.
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巨大肩袖撕裂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清创减压术、直接修复术、肌腱转移术以及各种材料修复,其疗效各异。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有关巨大肩袖撕裂治疗的实验研究,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治疗策略。结论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对临床医生是一个挑战,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传统手术方法修复断裂肩袖效果有限,巨大肩袖撕裂的研究和治疗技术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肩袖部分撕裂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1999年4月~2004年1月,我所对14例肩袖部分撕裂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11例B超检查,14例MR I或MRA检查。5例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清理术;9例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滑囊侧部分撕裂7例,关节侧部分撕裂7例。14例随访1~6年,平均38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15.9±3.9)分升至术后(30.9±5.2)分(t=15.000,P=0.000)。良13例,差1例;13例满意。结论关节镜检查是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可靠方法。肩袖修复术是治疗肩袖部分撕裂的有效方法。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通过肩峰指数预测非创伤性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1-06诊治的111例肩关节疾病,58例确诊为非创伤性肩袖全层撕裂(观察组),53例肩袖完整(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肩峰指数,比较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患者的肩峰指数,比较观察组小型、中型、大型、巨大型肩袖撕裂患者的肩峰指数。结果观察组的肩峰指数值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患者肩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型、中型、大型、巨大型肩袖撕裂患者肩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非创伤性肩袖全层撕裂类型与肩峰指数之间无相关性(r=-0.171,P=0.199)。结论 肩峰指数可在一定范围预测非创伤性肩袖全层撕裂的发生,但其无法预测肩袖撕裂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肩袖撕裂是临床最常见的肌肉损伤,其中对于不可修复肩袖撕裂(IRCT)的治疗仍较为困难。目前针对IRCT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肩关节清理、部分及完全肩袖修补术、生物补片技术、肌腱转位、肩峰下球囊占位器、反肩关节置换术。由于各项治疗措施的适应证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IRCT的各项治疗措施的疗效及相关适应证,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0):1876-1880
巨大肩袖撕裂是目前骨科疾病难点之一,对于其最佳治疗方式目前仍缺乏统一认识。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对于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可尝试通过开放手术、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或全关节镜治疗,对于不可修复性撕裂可通过部分修复、肌腱移位、重建上方关节囊、补片增强、关节置换甚至关节融合等方式进行治疗。随着对肩袖撕裂的病因、损伤机制以及肩关节解剖力学等理解的逐步深入,同时得益于肩关节镜手术技术和关节镜器械的飞速发展,开发利用成体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新型修复补片材料等以降低手术失败率、术后再撕裂率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逐渐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旨在对巨大肩袖撕裂治疗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治疗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