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前外侧入路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60岁以上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经三角肌前外侧入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5(17±6.2)个月。ASES评分为77~91(87.1±5.8)分。肩关节活动度为:主动前屈上举95°~148°(130°±22.1°),主动体侧内旋角度T8~L5水平,主动体侧外旋角度25°~42°(35.2°±5.5°)。无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大结节再次移位。1例伴肩关节前脱位者(Neer四部分骨折)游离脱位肱骨头取出困难,延长了手术时间并增加了术中出血。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有效方法,经三角肌前外侧入路具有暴露直接、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对于伴有肩关节脱位的骨折,利用此切口有一定局限性,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采用钢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4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三、四部分骨折患者,男15例,女25例;年龄70~81岁,平均73.5岁.采用骨折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内固定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3.2岁.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关节置换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平均年龄73.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开始主动活动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内固定组和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120±30)、(90±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500±150)、(400±100)mL,术后开始活动时间平均分别为(42±14)、(2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有7例、6例发生并发症,优良率分别为81.0%、84.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5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AOT型钢板固定8例,三叶型钢板24例,May解剖型钢板10例,简易骑缝钉7例,Neer四部分骨折、脱位Ⅰ期人工肱骨头置换4例。2例肩袖止点剥离及骨块移位者行锚固重建,11例自体骨植骨。结果53例均获随访,时间6~45个月,骨折6~8周愈合。肱骨头坏死2例(Neer四部分骨折)。11例植骨全部融合。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4例,肩关节功能良好。功能根据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法评估:优32.1%(17/53),良56.6%(30/53),可7.5%(4/53),差3.8%(2/53),优良率88.7%(47/53)。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注重软组织修复及功能锻炼,可提高肱骨近端骨折疗效。  相似文献   

4.
2000年3月~2005年1月,我科采用手术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51例,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二、三部份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8例,按Neer分类标准分型:二部分骨折27例,三部分骨折11例。分3组:A组lO例行普通T形钢板内固定;B组22例行三叶草钢板内固定;C组6例行克氏针或钢丝内固定。结果27例获随访3~12个月。除1例陈旧性骨折延迟愈合外,其余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无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发生。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T形钢板组平均81.2分,三叶草钢板固定组平均86.3分,克氏针固定组平均78.1分。结论明显移位的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以钢板螺钉尤其是三叶草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能提供更为坚强的固定,术后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2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龄56~67岁,平均59.5岁.骨折按Nee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7例,均为闭合骨折.其中15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分别于骨折术后3、6、12个月摄X线片、查体记录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 结果 24例患者术后获14 ~36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手术组出血量平均为(550±80)mL,手术时间平均为(115±20) min,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全部患者术后12个月时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全部患者术后3、6个月时SPA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评价优于非手术组. 结论 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二或三部分骨折,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手法复位满意的患者术后配合积极的康复锻炼也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常采用钢丝张力带、三叶草钢板、AO传统的T形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但都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对于肱骨近端复杂的不稳定骨折及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我们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采用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lockingproximalhumeral plate,LPH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2月-2007年9月,应用切开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21例.根据Neer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将患者分为三组:四部分外展嵌插型骨折11例,平均年龄[(53.4±9.3)岁,x±s,下同];典型四部分骨折6例,平均年龄(55.8±4.5)岁;四部分骨折脱位4例.平均年龄(52.5±3.7)岁.采用Constant-Murley(CM)评分和简易肩关节测验(SST)问卷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除外展嵌插组2例失访外,其余19例获得随访.四部分外展嵌插组9例随访时间平均为(28.1±15.4)个月,CM评分平均为(81.0±7.3),SST平均为(9.6±1.0);典型四部分骨折组6例随访时间平均为(31.2±14.2)个月,CM评分平均为(72.2±9.4),SST平均为(8.3±1.5),其中发生大结节部分吸收的1例患者CM评分为59.0,SST评分为7.0;四部分骨折脱位组4例随访时间平均为(22.0±18.5)个月,CM评分平均为(40.5±11.2),SST平均为(4.7±1.6),其中2例出现大结节吸收,1例肱骨头坏死,另1例肱骨头坏死和大结节吸收同时出现.结论 严重的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很重要,钢板可以有效应用于年龄较轻的外展嵌插型,对于典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脱位患者,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则需采用坚强的内固定,并尽量达到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肱骨髓内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及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3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9例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37例;年龄54 ~71岁,平均65 7岁.其中采用肱骨髓内钉(髓内钉组)治疗18例,ORIF(ORIF组)治疗12例,MIPPO组(MIPPO组)治疗19例.对患者术前、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49例患者术后均获8~36个月(平均17.8个月)随访.髓内钉组、ORIF组及MIPPO组的切口平均长度分别为(7.1±0.3)cm、(13.7±0.9)cm、(12.1±0.8)cm;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58.3±20.7)mL、(283.3±44.4)mL、(96.3±9.0)mL;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90.5±18.5) min]少于ORIF组[(111.3±16.7)min]和MIPPO组[(112.4±9.9)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但髓内钉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1999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按照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5例,三部分骨折64例,四部分骨折31例.对于单纯大结节骨折采用复位后螺钉固定,接骨板固定者采用复位骨折后T形接骨板或锁定加压钢板、Philos系统固定,对于伴严重骨质疏松的部分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行肩关节置换术.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7.6个月(8~82个月).采用ASES、Con-stant-Murley及HSS评分.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7例采用螺钉固定(均为二部分骨折)患者的三种评分及优良率分别为90.1±6.3,100%(7/7);89.5±5.9,100%(7/7);93.9±3.8,100%(7/7).11例采用T形接骨板固定(二部分8例,三部分3例)患者的三种评分及优良率分别为85.2±7.1,81.8%(9/11);84.9±6.4,81.8%(9/11);88.1±6.4,90.9%(10/11).79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二部分15例,三部分44例,四部分20例)患者的三种评分及优良率分别为81.9±9.4,82.3%(65/79);76.9±11.4,72.2%(57/79);83.3±8.9,83.5%(66/79).11例采用Philos系统固定(二部分3例,三部分8例)患者的三种评分及优良率分别为83.3±10.2,90.9%(10/11);81.1±7.3,81.8%(9/11);85.6±4.2,90.9%(10/11).22例肩关节置换(二部分2例,三部分9例,四部分11例)患者的三种评分及优良率分别为78.6±6.3,72.7%(16/22);75.1±4.6,63.6%(14/22);80.3±3.9,77.3%(17/22).内固定并发症:畸形愈合11例,肱骨头坏死12例,肩关节骨性关节炎4例,延迟愈合1例;关节置换并发症:大结节完全吸收1例,大小结节部分吸收2例,轻度骨溶解3例,肩关节轻度不稳定2例,关节囊内异位骨化1例.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应该根据骨折的类型来选择治疗方案,对Neer分型的二部分和部分三部分骨折可以选择螺钉固定、接骨板固定(包括普通接骨板、LCP、Philos系统)治疗,对于部分二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尤其是伴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选择肩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经j角肌胸大肌入路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18例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患者,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4岁(57~74岁).骨折Neer分型:均为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3 d(5~11 d).记录术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0~125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为200~400 mL,平均350 mL.18例患者术后获35~45个月(平均40.6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10~14周).2例患者发生Ⅱ~Ⅲ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Ⅳ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平均为84.2分(67~94分);其中优9例,良6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平均为164.0°±29.0°,体侧外旋平均为40.5°±21.3°,内旋达T7~T8(L2~T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其固定确切,保护了肱骨头及骨折端的血供.  相似文献   

12.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峰骨折较为少见.2002年1月~2007年2月,我们收治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峰骨折8例,分别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收到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蕾 《中国骨伤》2013,26(1):1-3
肱骨近端骨近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部骨折的4%~5%,在人群中的总年发病率为6.6/1000;65岁以上老年人大多存在骨质疏松,其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排在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之后,位列第3位,占全部骨折的10%,以每年13.7%的速度增加;如果这种趋势继续,未来30年,其发生率将是目前的3倍[1]。伴随着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不断升高,如何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以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并降低医疗费  相似文献   

14.
向成浩  蒋从斌  杨万波  鄢辉  何晶  施俊 《骨科》2015,6(2):70-74,7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我科治疗96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LPHP组,55例,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置换组,41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所有病例于术后第1、3、6、12、18个月进行门诊复查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Neer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VAS评分等中短期疗效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均可达到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更多依赖于适应证,人工肱骨头置换因术中涉及对肱骨头进行不可逆的切除,选择需相当慎重。两种术式的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借助3D打印技术行半肩置换术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Neer Ⅳ型)的肩关节功能、并发症、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31例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Neer Ⅳ型),男4例,女27例;年龄55~94岁,平均71岁;病程1~3年。其中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ORIF组)20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半肩置换术(HA组)11例。通过CT数据借助Mimics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骨折重建,测量出骨折端到肱骨头高度,大结节到肱骨头高度,肱骨头后倾角,辅助半肩置换。术后随访,行X线检查,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对肩关节功能进行Neer评分。结果:3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HA组无假体松动、断裂和下沉,人工肱骨头完好,大小结节骨折不愈合1例,Neer评分84.18±3.55;ORIF组肱骨近端骨吸收8例,骨折不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1例,Neer评分55.91±10.78;两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技术辅助半肩置换与切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Neer Ⅳ型)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切复内固定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经j角肌胸大肌入路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18例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患者,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4岁(57~74岁).骨折Neer分型:均为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3 d(5~11 d).记录术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0~125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为200~400 mL,平均350 mL.18例患者术后获35~45个月(平均40.6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10~14周).2例患者发生Ⅱ~Ⅲ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Ⅳ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平均为84.2分(67~94分);其中优9例,良6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平均为164.0°±29.0°,体侧外旋平均为40.5°±21.3°,内旋达T7~T8(L2~T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其固定确切,保护了肱骨头及骨折端的血供.  相似文献   

17.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选择。方法肱骨近端复杂骨折61例,分为3组。A组23例,为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B组15例,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C组23例,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果3组随访6~36个月。A组和B组用Neer百分制评分表对患肩进行术后功能评估,C组用ASES评分对患肩进行术后功能评估。A组和B组骨折均愈合,无骨折再移位、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例。A组优良19例,疗效欠佳的病例均为三部分骨折。B组优良12例,疗效欠佳的病例均为四部分骨折伴骨质疏松。C组优良20例。结论每一种手术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陷,骨折的类型、大小、移位程度、患者年龄、骨质量以及手术医师的操作技能等因素决定了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治疗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11例,术中关节面无法良好复位,行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6例;复位内固定5例。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1—5年。6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者均无明显疼痛,肩关节活动度〉90%者5例、80%-90%者1例。X线片示假体位置均较好,无感染、松动、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5例复位内固定者中,2例肱骨头坏死,明显疼痛,肩关节活度在20%左右;3例肱骨头无坏死,骨折愈合,肩关节活动度在40%-50%。结论 早期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复位内固定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与保守疗法对老年肱骨近端Neer 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 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PHP内固定组患者(n=22)行LPHP内固定,保守治疗组患者(n=28)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记录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依照Neer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6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LPHP内固定组住院时间较保守治疗组长,住院费用多于保守治疗组;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评分优良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有褥疮、坠积性肺炎、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出现。保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4%)明显高于LPHP内固定组(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比较,LPHP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 3型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肩袖牵拉复位、缝合固定大小结节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肩袖牵拉复位、缝合固定大小结节联合PHILOS治疗27例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关节活动度及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2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47.9°±17.4°,外展146.1°±15.6°,外旋44.6°±9.0°,内旋82.6°±6.0°; Constant-Murley评分为75~98分,优17例,良10例,优良率27/27。无术后感染、肱骨头坏死、螺钉穿出关节面及钢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肩袖牵拉复位、缝合固定大小结节联合PHILOS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