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黄四君子汤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四君子汤对重症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胰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SAP组(B组),SAP+肠外营养(TPN)组(C组),SAP+TPN+谷氨酰胺(Gln)组(D组),SAP+肠内营养(EN)组(E组),SAP+TPN+中药组(F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肠内和肠外营养液等热卡为250kcal·kg^-1·d^-1,氮热卡比值为1:100,Gln浓度为2g/100ml,大黄四君子汤浓度为1g/ml。术后第5天处死大鼠,检测胰腺、空肠黏膜形态学变化,观察肝脾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结果。结果:B、C组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较D、E、F组均明显降低(P〈0.01);E组高于D、F组(P〈0.05);D组与F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D、E、F组(P〈0.05),以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最高;检出细菌多数为革兰阴性肠道杆菌。结论:大黄四君子汤可减少SAP大鼠肠源性细菌移位,起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J组、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能量提供为630kJ/(kg.d),含氮量1.0 g/(kg.d)。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TGF-β1的表达。结果 OJ+能全素组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低于OJ组(P﹤0.05),OJ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1)。OJ+能全素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与OJ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结论肠内营养可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TGF-β1分泌,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防止OJ时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5-氟尿嘧啶化疗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A组);5-氟尿嘧啶化疗组(B组);5-氟尿嘧啶+甘氨酸组(C组);5-氟尿嘧啶+谷氨酰胺组(D组);比较给药后各组外周血内毒素水平,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细菌移位率,空肠及结肠湿重、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黏膜厚度等指标。结果:血内毒素水平,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细菌移位率B组、C组比A组、D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肠及结肠湿重、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黏膜厚度B组、C组、D组较A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谷氨酰胺对5-氟尿嘧啶化疗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J组、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能量提供为630 kJ/(kg·d),含氮量1.0 g/(kg·d).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TGF-β1的表达.结果 OJ+能全素组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低于OJ组(P﹤0.05),OJ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1).OJ+能全素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与OJ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结论 肠内营养可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TGF-β1分泌,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防止OJ时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黏膜屏障和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通过胃造瘘术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成分的肠内营养7d,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CD3 、CD4 、CD8 和IgA 细胞。结果肠内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的小肠黏膜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内免疫营养组与生态营养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的小肠CD3 、CD4 、CD8 和IgA 细胞数明显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P<0.01,P<0.05)。结论肠内营养,尤其是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在保护肠屏障功能方面具有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赤芍加清胰汤联合早期空肠营养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复制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32只重症胰腺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清胰汤加赤芍治疗组(B组)、早期空肠营养组(C组)、清胰汤加赤芍联合早期空肠营养组(D组),每组8只。B组在手术清醒后及术后8h中药汤剂灌胃;C组术后12h予肠内营养;D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2h加用肠内营养,A组在D组给药相同时间点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及经营养管注入空肠。术后24h处死动物。处死前1h将一段长约20 cm小肠两端夹闭,向其内注入FITC-dextran溶液1ml以观察肠黏膜通透性;无菌采取肠系膜淋巴结及门静脉血检测其中的细菌量;取门静脉血测定血浆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结果 (1)肠黏膜通透性:4组血浆D-乳酸及FITC-dextran水平比较,A组>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移位情况:细菌培养及内毒素水平检测结果显示,A组>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赤芍、清胰汤、空肠营养三者联合治疗,能明显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起到保护肠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外和肠内营养对外科创伤应激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屏障功能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全肠外营养组(TPN)和普通肠内营养组(EN).建立创伤应激模型,接受等氮、等能量营养支持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肠黏膜形态,比较肠道细菌脏器移位率、肠黏膜occludin蛋白免疫组化表达及肠道菌群数量等.结果 电镜下TPN组肠上皮损伤程度较严重,而EN组损伤程度较轻,肠上皮紧密连接、微绒毛较完整;光镜下Chiu分级,TPN组和E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肠道跨膜结合蛋白表达优于TPN组(P<0.05).EN组肝、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的肠道细菌移位率低于TPN组(P<0.05).EN组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高于TPN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及标准肠外营养都不能完全维持创伤大鼠肠黏膜屏障不受损害及阻止肠道细菌移位,但肠内营养组肠黏膜屏障损害较轻,肠道细菌移位率低,且增加了肠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与肠外营养比较,有利于改善肠道屏障,从而减少细菌移位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白鼠分为4组A(正常喂养组)、B(标准胃肠外营养STPN)、C(TPN+GLN)、D(TPN+EGF+GLN),采用大白鼠TPN模型,一周后取大鼠近端空肠组织切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合图像分析;无菌采取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lymphonodus,MLN)并称重和抽取腹腔静脉血作细菌培养(需氧培养)。结果B组肠黏膜萎缩,MLN细菌培养阳性率62.5%。C组较B组肠黏膜萎缩减轻,黏膜DNA、RNA含量和浆细胞数目增加,MLN细菌培养阳性率37.5%,肠细菌移位率下降。而D组上述各指数与正常鼠A组无显著差异。4组动物血培养均为阴性。结论EGF和GLN联合应用能有效地保护肠屏障功能和防止肠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清热通下中药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对肠黏膜屏障保护和炎症调控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模型组(A组)制作急性胆管炎模型;治疗组(B组)制作急性胆管炎模型并喂清热通下中药治疗;假手术组(C组)仅剖腹后缝合.取血检测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等指标.结果:A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IL-2则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A组的血清内毒素和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具有清热通下作用的中药在治疗急性胆道感染中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降低血清内毒素和调节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0)和ANP组(n=40)。胆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作ANP模型。观察大鼠胰腺和回肠的病理变化,动态测定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内毒素水平及肠系膜淋巴结和门静脉血细菌移位率。结果: 模型制作后2h血清IFABP明显升高,6h达到峰值(P<0.01),24h后降低。早期内毒素水平有明显升高,48h达到峰值(P<0.01)。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在ANP24h后明显升高,48h达到6/8只(P=0.013),门静脉血细菌移位48h达到3/8只(P=0.216)。结论: ANP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IFABP可能是ANP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营养代谢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内组)35例和肠外营养组(肠外组)33例,分别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和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蛋白和累积氮平衡水平、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免疫球蛋白lgG和IgM水平以及感染有关并发症、营养治疗费用等的差异。结果不同营养支持6d后,肠内组血浆谷氨酰胺(422±54)μmol/L、累积6d氮平衡(30.3±24.0) mg/kg,lgG和lgM分别为(12.4±1.9)g/L和(1450±760)mg/L,均高于肠外组(均P<0.05);用药前后甘露醇/乳果糖比值的差值为0.036±0.019,高于肠外组的0.013±0.011(P<0.01);肠内组发生感染并发症3例,肠外组5例;肠内组的营养治疗费用低于肠外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代谢,维护其肠黏膜屏障,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且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9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及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组。两组患者术后第24 h开始至术后第8天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双胺氧化酶。结果: 血清双胺氧化酶活性两组都下降,EN组术后第7天即恢复正常(P>0.05),而PN组第14天才恢复正常(P>0.05)。EN组营养支持后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PN组术后(P<0.01)。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和肠道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后肝脏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比较早期肠道营养与早期静脉营养对肝脏的保护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Wistar大鼠66只,分成正常对照组、早期静脉营养组(PN)组、早期肠营养组(EN)、PN组、EN组制成30%TBSAⅢ度烧伤模型。分组予以灌喂或颈外静脉插管输液,给予相同热量和热氮比的营养液。烧伤后6、12、24、48、72h检测肝血管通透性、组织含水量、血流量,肝组织的能荷(EC)改变。结果:EN组和PN组伤后肝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胆道闭锁(biliary astresia ,BA)幼鼠的肠道黏膜功能及微生态保护作用的研究。 方法 40只造模成功的BA幼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组、抗生素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幼鼠作为假手术组。所有组均予以常规自由饮水,假手术组予以普通饲料灌胃治疗,抗生素组予以普通饲料联合氨苄青霉素灌胃治疗,PN组全肠外营养制剂治疗,EN组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造模前后分别称量各组幼鼠体重,造模10 d后处死幼鼠,采血检测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 ALB),取小肠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取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各组动物体重、营养状况、小肠黏膜形态学(厚度、深度、高度)、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 结果 造模成功后,各组幼鼠的体重均先减轻后增长,与假手术组比较,抗生素组、EN组和PN组体重减轻后增长的较为缓慢,4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抗生素组和PN组TP、ALB水平下降,与抗生素组、PN组比较,EN组TP、ALB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抗生素组和PN组黏膜厚度、腺隐窝深度、绒毛高度下降,与抗生素组、PN组比较,EN组黏膜厚度、腺隐窝深度、绒毛高度水平升高(P<0.05);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抗生素组、PN组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数量升高,与抗生素组和PN组比较,EN组上述细菌数量均下降(P<0.0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增加BA幼鼠体重,改善营养状态和肠道结构,促进肠黏膜修复和稳定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1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 EN组)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组),EN组27例,PN组24例.EN组术后24h开始经鼻胃管予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共7d.两组病人分别术前和术后第1d、第8d检测免疫指标C3、C4、IgA、IgM、IgG和CD3 、CD4 、CD8 及CD4 /CD8 ,并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感染率变化.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G、IgM、IgA、C3、CD3 、CD4 、CD4 /CD8 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早期EN组IgG、IgM、IgA、C3、CD3 、CD4 、CD8 、CD4 /CD8 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P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早期EN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1),早期EN组感染率(12%)较PN组低.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恢复和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并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小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阻塞性黄疸组(A组)10只、阻塞性黄疸再通组(B组)10只、阻塞性黄疸PGE2干预组(C组)10只、阻塞性黄疸再通加PGE2干预组(D组)10只和假手术组(E组)10只。采用直接结扎法制成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再通组采用导管法再通。结扎后1周给予PGE2,结扎后2周再通,再通手术后1周取标本,观察大鼠小肠粘膜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PGE2干预组小肠粘膜损伤评分为(2.21±0.75),手术再通组大鼠小肠损伤评分为(2.05±0.71),均较黄疸组减轻(5.26±0.57,P<0.05)。 结论 阻塞性黄疸大鼠小肠粘膜明显受损,PGE2及手术再通均可减少其损伤。但两者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甘氨酸(Gly)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A)、胆总管结扎组(B)和胆总管结扎+甘氨酸组(C)。手术结扎胆总管复制梗阻性黄疸模型。甘氨酸用药方法为术前5 d及术后自由饮用含5%甘氨酸的水溶液,术后第21天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和肠道匀浆组织NO含量,并观察肠道形态学变化和黏膜厚度、绒毛高度。结果:与假手术组(A)比较,胆总管结扎组(B)血清胆红素水平、肠组织中NO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 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均明显 降低(P<0.01),肠道组织结构损害较重。胆总管结扎+甘氨酸组(C)肠组织中NO水平较胆总 管结扎组(B)明显降低(P<0.01),肠道组织结构损害较轻。虽然胆总管结扎+甘氨酸组(C)胆红素水平较假手术组(A)增高(P<0.01),但是肠组织中NO水平、肠绒毛高度、黏膜厚 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时,NO水平增高,肠道屏障功能受到严重 破坏,甘氨酸能降低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少NO的产生,有助于梗阻性黄疸时的肠道屏障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 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胃肠外营养(PN)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术前及术后第1~7天每日行外周血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培养.结果 术后第8天E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1).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率45.83% (55/120),术后第4天起两组PCR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50% (66/120)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21.67% (26/120).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7.27% (26/55),阴性组均未发生感染(0/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EN能有效地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易位,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肠道营养减轻严重烧伤所致肠道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所致肠粘膜损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C),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组),EN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在此基础上动态观察了肠粘液层厚度,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血浆内毒素含量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烧伤后肠粘膜组织结果受损,血浆内毒素水平及DAO活性明显高于伤前,而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和肠粘液层厚度则明显低于伤前。同PN组相比,EN组大鼠肠道受损程度,血浆内毒素水平及DAO活性明显降低,而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和肠粘膜液层厚度则明显增高。结论:严重烧伤后肠粘膜屏蔽功能受损,肠上皮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与静脉营养相比,肠道营养可减轻肠粘膜受损程度,促进肠粘膜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