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肠粘膜屏障损害与肠外/肠内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朱明  于康 《当代医学》2000,6(11):63-67
肠道在维持机体正常 营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重症病人或长期进行肠外营养时肠道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损害,可导致毒素/细菌移位。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可改善肠粘膜功能。本文阐述了肠粘膜屏障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及肠外/肠内营养中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进等。  相似文献   

2.
肠粘膜屏障损害与肠外/肠内营养的近代概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肠道在维持机体正常营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创伤,手术,放疗,化疗,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等应激状态或长期进行肠外营养的情况下,肠道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严重损害,可导致肠功能衰竭,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本文阐述了肠粘膜屏障在的概况、诊断方法及肠外/肠内营养中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进等。  相似文献   

3.
肠道在维持机体正常营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创伤、手术、放疗、化疗、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等应激状态或长期进行肠外营养的情况下,肠道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严重损害,可导致肠功能衰竭(障碍),甚至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早期诊断肠屏障损害有重要临床意义。肠粘膜屏障损害病人常需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当前肠外与肠内营养重要的改进趋势中,包括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的应用。本文阐述了肠粘膜屏障损害的概况、诊断方法及肠外/肠内营养中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进等。  相似文献   

4.
营养支持是危重病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起到加速康复、缩短病程的作用。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对45例外科危重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旨在了解外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均为不能进食的外科危重患者,包括多发性创伤、重型颅脑外伤和颅脑、胃肠、肝胆及胸科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PN组)23例,胃肠内营养组(FN组)22例,EN组平均年龄为(61.18±8.67)岁,PN组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减缓急性胰腺炎细菌及内毒素移位以及改善宿主免疫应答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将 80只SD大鼠分 4组 ,6 0只用胆胰管注射法制成急性胰腺炎模型 ,其中 30只行肠造瘘进行肠内营养 ,30只行肠外营养 ;余 2 0只分别不形成急性胰腺炎模型 ,各用 1 0只行肠内外营养 ;检测的血内毒素水平 ,外周血、脾、肠系膜淋巴结CD4、CD8淋巴细胞亚群 ,并进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结果 :与AP/TPN组相比 ,AP/EN组回肠绒毛高度比AP/TPN组明显高 ,P <0 .0 5 ;内毒素水平AP/TPN组为 (0 .4 89± 0 .1 6 2 )EU·ml-1 ,比AP/EN组的 (0 .1 1 2± 0 .0 0 8)EU·ml-1 明显高 ,P <0 .0 5 ;AP/TPN及AP/EU中细菌种属无差别 ,均为肠内细菌 ,但与AP/TPN组相比AP/EN组细菌量显著减少 ;肠系膜淋巴结、脾及外血中CD4 /CD8比率AP/EN组比AP/TPN组明显高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P中早期肠内营养能很好耐受 ,EN可维持正常肠结构从而减少细菌及内毒素移位 ,并可维持宿主的免疫应答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博 《安徽医学》2014,(2):209-2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TPN组)各24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3天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肝脏功能恢复、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营养治疗是临床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合理使用营养治疗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手段,包括肠内和肠外营养治疗。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胃肠功能存在,即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及时的营养治疗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成本,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治疗时营养供给应恰如其分,多则增加病人代谢负担,少则难以满足需要,故营养应合理,满足需要即可,原则是“量出为入,宁少勿过”。无论用何种治疗方式或制剂,都要掌握适应证、注意禁忌证,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统计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EN26例与PN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血常规部分指标、生化部分指标、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并发症率、病死率等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术前各指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0天血常规部分指标、生化部分指标、TF、RBP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感染率,吻合口瘘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白细胞计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血糖及电解质紊乱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N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在胃肠功能恢复、住院费用、血糖及电解质控制方面优于PN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J组、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能量提供为630kJ/(kg.d),含氮量1.0 g/(kg.d)。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TGF-β1的表达。结果 OJ+能全素组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低于OJ组(P﹤0.05),OJ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1)。OJ+能全素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与OJ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结论肠内营养可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TGF-β1分泌,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防止OJ时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黏膜屏障和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通过胃造瘘术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成分的肠内营养7d,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CD3 、CD4 、CD8 和IgA 细胞。结果肠内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的小肠黏膜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内免疫营养组与生态营养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的小肠CD3 、CD4 、CD8 和IgA 细胞数明显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P<0.01,P<0.05)。结论肠内营养,尤其是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在保护肠屏障功能方面具有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肝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OJ)组、OJ 能全素组.OJ 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热量为610 kJ/(kg*d),氮量1.0 g/(kg*d).检测实验鼠肝功能指标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并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OJ组、OJ 能全素组肝功能指标中AST、ALT、DBil、TB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OJ 能全素组上述指标较OJ组显著降低.OJ 能全素组肝脏形态学改变较OJ组有所减轻.结论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梗阻性黄疸幼鼠的肝功能指标和形态学结构.  相似文献   

12.
黄海燕 《吉林医学》2010,31(12):1589-159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28例入住ICU需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早期肠内与肠外联合营养支持(EN+PN组,13例)及肠内营养支持(EN组,15例)。观察营养支持观察两组间胃肠功能情况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1周内,EN+PN组患者13例未发生胃肠道不耐受症状;EN组15例发生腹胀及胃潴留5例,腹泻4例。1周后,EN+P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营养支持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患者成功撤机10例(76.92%),机械通气时间为(9.4±2.6)d,EN组患者成功撤机11例(73.33%),机械通气时间为(11.6±1.8)d。两组成功撤机例数比较无差异,EN+PN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较完全肠内营养支持的胃肠耐受性良好,能较好的保证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需求,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N组(42例)术中置入鼻肠管,术后24 h开始EN;PN组(42例)术后24 h给予PN?两组采用等热量?等氮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营养相关并发症?营养状况?肝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PD后EN和PN均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EN组与PN组相比: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4.3%(6/42)与 33.3%(14/4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 = 4.200,P = 0.040);经口进食时间分别为术后(44.5 ± 7.1)h与(76.1 ± 12.3)h?住院期间费用分别为(51 358 ± 5 114)元与(64 650 ± 11 977)元,两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 = 14.375,P = 0.017);(t = 6.614,P = 0.003)]?术后第7天肝功能指标(γ-GT?ALT?AST及TBiL)EN组均明显好于PN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病死率?术后胰瘘?胆漏?出血?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营养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D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早术后经口进食时间,降低住院期间费用,早期肠内营养在PD后的营养支持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鲍刚  廉海平  郭世文  李涛 《医学争鸣》2007,28(19):1799-1801
目的:研究早期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及胃肠内营养(EN)续贯性治疗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早期TPN EN续贯性治疗组和早期TPN组两组,比较营养支持后淋巴细胞中CD3 ,CD4 ,CD8 比率,CD4 /CD8 比值和血浆中IgA,IgM,IgG浓度. 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早期TPN EN续贯性治疗组CD3 由(51.5±6.7)%升至(61.4±6.5)%;CD4 由(28.5±6.4)%升至(35.9±7.2)%;CD8 由(19.6±6.8)%升至(21.5±6.5)%;CD4 /CD8 由(1.5±0.5)%升至(1.7±0.5)%. 血浆中IgA由(1.91±0.42) g/L升至(2.37±0.31) g/L;IgM由(1.43±0.44) g/L升至(1.85±0.41)g/L;IgG由(11.16±1.89) g/L升至(13.38±2.08) g/L. 而上述指标在早期TPN组中升高程度较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肠外及肠内营养续贯性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7例患者术后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67例行全静脉营养(TP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营养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早期肠内营养肠内不增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安全的,与肠外营养具有相同的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作用,胃肠道不适等并发症增高,但胸部并发症减少,并未增加严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价为中、重度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9例,共治疗7 d.观察治疗期间感染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留院时间.手术前后均测量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和白蛋白(AL).结果:2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提前(P<0.05),术后留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EN组术后BMI和PA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EN治疗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多个方面均优于PN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和全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T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的作用。方法检索1966-2010年发表的有关TPN和TEN治疗AP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入选标准,有6项临床试验纳入本研究,由两名评价者对入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独立进行摘录,并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TPN比较,TEN能显著降低胰腺感染并发症(RR=0.556,95%CI为0.436~0.709,P=0.000)、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failure,MOF)(RR=0.395,95%CI为0.272~0.573,P=0.003)、外科干预(RR=0.556,95%CI为0.436~0.709,P=0.000)及病死率(RR=0.426,95%CI为0.238~0.764,P=0.167)。胰腺外感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53,95%CI为0.490~1.483,P=0.017),但在非感染性并发症方面,TPN优于TEN(RR=2.697,95%CI为1.947~3.735,P=0.994),住院时间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AP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TEN作为常规治疗,其效果优于TP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应用胃肠外营养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在生后即给予胃肠外营养 ,对照组不予胃肠外营养 ,只给一般的静脉补液。观察两组病例在出生后 2 4h、72h、12 0h的经皮测胆红素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出生 2 4h经皮测胆红素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出生 72h经皮测胆红素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出生 12 0h二者比较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病例中有并发症的早产儿其各时期的胆红素值比较也符合上述结果。结论早产儿不论其有无并发症 ,应用胃肠外营养 ,均可降低黄疸的发生率或减轻黄疸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