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颈动脉硬化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颈动脉硬化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35岁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年轻人血压(BP)及颈总动脉内中膜(IMT)的情况。方法对107例18~35岁年轻人测量BP,采用超声仪检测颈总动脉IMT,按BMI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分析三组间BP及IMT的情况。结果不同BMI的BP有显著性差异,以肥胖组最高(P〈0.05);不同BMI的颈总动脉IMT厚度及异常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肥胖组最高(P〈0.05)。结论18~35岁年轻人随BMI增加,血压升高、IMT厚度增加、异常检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辛伐他汀治疗颈总动脉粥祥硬化病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振  张京红 《天津药学》2003,15(2):32-3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颈总动脉壁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对43例伴有颈总动脉粥祥硬化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治疗组21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康利酯(吉非罗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二组病人颈总动脉中层厚度和内膜病变的变异,以及治疗中二组病例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颈总动脉壁中层厚度与内膜病变的变异,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颈总动脉壁粥样硬化病变,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患者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并IGT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31例,阿卡波糖加常规治疗组(B组)32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餐后2h血糖(2-hourpostprandialbloodglucose,2hPG)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肱一踝脉搏波速度(brachi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颈动脉内膜一中膜的厚度(carotidintima—medial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accumulativescoreofcarotidplaque)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的ET水平及baPWV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NO水平显著上升(P〈0.01),B组2hPG,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岛组的2hPG、ET水平、baPwV、IMT和颈动脉疵块积分明显低于A组(P〈0.05),NO水平高于A组(P〈0.05);A组IMT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阿卡波糖可以降低高血压并IGT患者的baPwV,IMT和颈动脉板块积分,改善大动脉的弹性及顺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组,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判断降压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0.74%,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79.6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7.41%)显著低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18.52%)(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依从性,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9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2.5~5mg/d)治疗前后CIMT的变化,并观察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降压疗效明显,CIMT明显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CIMT进展,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用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以及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4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46例)、氨氯地平组(47例)、贝那普利联用氨氯地平组(47例),分别接受贝那普利、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加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观察期间定期测量血压,服药前后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用药后三组血压、超声心动图各指标较用药前变化显著(P〈0.05),两单用药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好,逆转左室肥厚效果好,改善心功能作用明显,不良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特点。方法依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对高血压进行的重新分类,按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75例,高血压前期组(SBP/DBP121~139/80~89mmHg)74例,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g)77例,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均高于血压正常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人群已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寿比山比较,评价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16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i08例与寿比山(对照组)108例进行比较,疗程均8周。结果 治疗8周后左旋氨氯地平组总有效(97.3%)明显高于寿比山组(8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好,而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46例应用左旋氨氯地平片(观察组),85例使用氨氯地平片(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氨氯地平片相比,左旋氨氯地平片疗效更好,可在社区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谷峰比值(T/P)。方法:6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氨氯地平组和氯沙坦组,各30例,分别服药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测定动态血压、诊室随测血压、心率、生化指标。结果:治疗8周末,2组的诊室随测血压和24h、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值均显著降低(P〈0.05),而心率则无明显变化。8周末,2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93%。2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压T/P比值均大于50%,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氨氯地平与氯沙坦均能平稳、有效、安全地降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良反应少,可作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多普勒检查与临床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计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 对年龄匹配的86例ACI患者和88例以冠心病为主的非脑梗死(NS)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捡查,分析2组患者各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与超声波检查结果之间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可能成因,根据颈动脉瘫块的有、无将所有患者重新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并比较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ACI组的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高于NS组(分别为P〈0.01、〈0.05、〈0.05);ACI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P〈0.01)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P〈0.05)也显著高于NS组。②宽块组的年龄(P〈0.01)、高血压(P〈0.01)、糖尿病(P〈0.05)和CRP水平(P〈0.05)均明显高于无宽块组。③IMT的增厚主要与年龄相关(r=0.124,P〈0.01);高血压患者的颈总动脉(P〈0.01)和颈内动脉(P〈0.01)的IMT也明显厚于非高血压患者。结论 CAS在ACI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本身的病理机制可能有别于全身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邢玉平  杜斌 《中国医药》2009,4(10):755-756
目的研究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口服拉西地平4mg,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晚,治疗12个月,比较2组IMT、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收缩压、TG、TC、PL-C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IMT[(0.78±0.06)mm]与治疗前[(0.98±0.08)mm]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MT[(0.97±0.07)mm]、[(0.86±0.0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糖、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服用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延缓颈动脉IMT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加重期与缓解期肺动脉横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A组(发作期),B组(缓解期)及C组(健康人)受检者均采用日立W-2000螺旋CT,常规肺部连续扫描,分别测量肺总动脉、右肺动脉及左肺动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与B组间比较;肺总动脉、左肺动脉均芹异无显著性(P〉0.05),右肺动脉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C组间比较:肺总动脉、右肺动脉及左肺动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间比较:肺总动脉、右肺动脉及左肺动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加重期与缓解期右肺动脉横径有明显变化,表明缺氧是导致右肺动脉横径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3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并与依那普利治疗3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7%,依那普利的总有效率为83.87%,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安全、高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例左旋氨氯地平(2.5—5mg/d)治疗前后CIMT的变化,并观察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降压疗效明显,CIMT明显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CIMT进展,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陈佳力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33-3435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干预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颈动脉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检测颈动脉有斑块面积;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分别为(138.51±12.90)mmHg和(147.62±13.45)mmHg,均低于治疗前(t=12.67、10.35,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7.8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分别为(90.17±4.30)mmHg和(93.63±6.26)mmHg,均低于治疗前(t=9.86、11.03,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 =5.1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IMT 分别为(0.73±0.34)mm和(0.85±0.39)mm,均低于治疗前(t=6.60、6.29,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5.7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分别为(12.02±1.45) mm^2和(13.52±1.86) mm^2,均低于治疗前(t=8.13、8.59,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6.2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Alb、TC和LDL-C均低于治疗前(t=7.65、8.01、6.08、6.44、5.94、6.02,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t=5.86、5.37、5.63,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145例并随机分成3纽,分别服用替米沙坦(48例)、氨氯地平(51例)、卡维地洛(46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常规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心室质量(LVM)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及卡维地洛组LVM及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与氨氯地平组LVM及LVM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患者均有逆转LVH作用,但替米沙坦作用优于氨氯地平和卡维地洛。  相似文献   

19.
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疾病分类不同分为心绞痛组26例、心衰组26例、心梗组30例,并选择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数量间的差异。结果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值:心衰组、对照组与心绞痛组、心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心梗组。颈内动脉分又处内膜-中膜厚度(CCABIMT)值:心绞痛组、心衰组、心梗组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绞痛、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内径比值:心梗组与心衰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心绞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比值(IC/CC),颈动脉钙化斑发生率:心绞痛组、心衰组、心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部位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可作为鉴别老年性冠心病患者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纳入患者90例,随机分3组。A组:福辛普利10mg/d,氨氯地平5mg/d,每日早晨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睡前服。B组:福辛普利10mg/d,氨氯地平5mg/d,每日晨服。C组:氨氯地平5mg/d,每日晨服。疗程8周。治疗前后均测血压变化,并取清晨静脉血测定肝肾功能。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C两组(96.7%,86.7%,70.0%,P〈0.05);A组治疗后舒张压(SBP)、收缩压(DBP)疗效明显低于B、C组(P〈0.05),但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显著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