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铅是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和环境污染物,铅中毒目前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职业病之一,人体铅浓度的增加对机体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肾脏以及骨骼均会产生不良影响.该文依据文献综述了2006-2007天津、山东、广东、上海等省、市蓄电池行业为主的铅危害事件和国外有关职业性铅接触对人体骨骼及免疫系统主要危害.  相似文献   

2.
班永宏  陈敏  仲立新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56-1257
铅是重金属毒物,对机体损害主要表现在神经、消化、血液、泌尿生殖系统等。急性铅中毒时,铅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并可使肝内小动脉痉挛引起局部缺血,发生急性铅中毒性肝病。但长期慢性铅接触对人体肝功能影响尚有分歧。我们主要是探讨长期铅接触对工人肝脏功能的影响,寻找铅作业人群早期损害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韦义拢 《职业与健康》2012,28(2):243-245
<正>铅污染以及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铅是人体非必需元素,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在体内有蓄积作用,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有毒性作用,吸收后的铅主要通过尿液排除体外。血铅和尿铅为铅接触和铅负荷的主要生物监测指标,是相关行业职业健康检查和铅中毒诊断  相似文献   

4.
四、生活环境铅污染给优生优育工作提出新问题 (一)生活环境中的重症铅中毒;长期以来,对工业生产环境中铅的危害研究很多,早已明确,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其毒性作用以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血管病变为明显,职业性铅中毒主要是慢性中毒。铅还具有生殖毒和胚胎毒,铅作业女工易患月经障碍,铅作业女  相似文献   

5.
<正>铅在工业生产中却有着广泛用途,而它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可对全身系统和器官造成损伤[1]。铅接触工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会引起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而尿中铅的含量可以反映人体接触铅的情况,对铅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尿铅测定是铅接触工人普查、铅中毒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解温岭市铅接触作业企业工人健康状况,2009-2011年对全市313名铅接触工人尿铅进行了普查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采样对象为温岭市铅接触作业企业工人,以纯  相似文献   

6.
276例不同行业职工尿铅值的分析刘文秀,郑贵章,田红君尿中铅的含量可反映人体接触铅的情况,尿铅测定是铅中毒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摸清不同接铅作业的职业危害,进一步加强铅中毒诊断和防治工作,我们对原邯郸地区8个不同接铅作业的企、事业单位276名职工进行...  相似文献   

7.
铅不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就人体而言,血铅的生物接触限值应该为零。但现实生活中铅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严重威胁已成为国内外医学专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低浓度铅对儿童危害的研究更加深入。典型的儿童铅中毒在临床上已非常少见,多数病例则表现为亚临床型无症状性铅中毒,这种铅中毒早期又不易发现,多在上学后才被发现,当发现时又往往为时已晚。因铅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对儿童智能产生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大生产以及生活的现代化,使铅悄悄地进入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中、隐蔽地侵害人类机体,尤其严重危害儿童的发育健康。一、铅对儿童有哪些危害铅与钙、铁、锌等物质不同,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对健康有害无益。铅对机体的毒性是多方面的,而受铅中毒危害最严重的人群当属儿童。儿童肠道吸收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按照铅的接触性生物标志物——血铅、骨铅、尿铅、发铅、乳铅等进行汇总分析,探讨成人铅接触的生物标志物及与健康关系的评价。结果:(1)血铅包含血液铅、血浆铅。入血液循环的铅99%以上存于红细胞中,不到1%存在于血浆中;血浆铅是反映机体近期铅暴露水平的较好指标,亦代表能进入胎盘的那部分铅,比全血铅更说明铅对胎儿的危害。此外,血铅与骨铅呈正相关。(2)尿铅浓度升高提示近期有铅接触,但尿铅波动较大,有去离子化干扰的问题,影响因素较多。血铅与尿铅的相关系数在0.284~0.850之间。(3)骨铅可以作为累积性铅接触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研究慢性铅接触与健康的关系。其监测方法为X线荧光仪(XRF)。影响骨铅转运与年龄、妊娠及哺乳、钙离子的代谢密切相关。(4)发铅是检验环境铅暴露的理想指示器,既可反映人体铅负荷状态,亦可反映环境污染状况。但发铅的正常值范围较大,目前没有统一。(5)监测母血铅和乳铅水平对预防儿童铅中毒有重要意义。乳铅的波动范围也较大。总之,较可靠铅接触的生物标志物对评价人体接触剂量、筛选高危和易感人群、铅中毒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疗效有重要意义;但在评价结果时应考虑个体因素、样本类型、检...  相似文献   

10.
铅及铅化合物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与体内某些蛋白质、酶和氨基酸内的官能团结合,干扰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目前认为铅对人体的影响并无临界剂量,即任何剂量的铅都可能对人体有害,故传统意义上的铅中毒概念已发生变化,微量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更受关注。本文就铅对心血管系统的毒作用及其机制、动物毒理学实验、人群流行病学证据等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铅毒性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亚临床铅中毒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威胁。在铅接触增加的城市地区,不少儿童可能正在受到伴有无表现的脑损伤的亚临床铅中毒。血铅与发铅含量对人体铅负荷或早期铅接触是不满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铅对作业工人行为机能的影响镇江市卫生防疫站顾继凤生产环境中,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在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研究较多,但进一步研究铅接触危害神经系统后引起人体行为机能的改变报道较少。为探求铅作业工人行为机能的改变,并以此作为铅中毒病人出现;临床症状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均强调以血铅量作为铅在体内负荷量的重要参数,原因是血铅量能正确反映机体近期接触程度,是人体铅负荷的较好的定量指标。本文拟结合工作实践对血铅在慢性铅中毒的诊断价值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铅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用途,但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铅作业工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会引起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主要作用于人的神经、造血、消化及心血管系统。尿铅含量可直接反映人体接触铅的情况,为做好铅中毒的早期诊断与预防工作,湖北省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某企业铅作业工人进行尿铅含量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的铅     
不要以为铅中毒仅仅是铅作业工人的职业病,在人类生活的圈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随时都可能接触到铅。如果掉以轻心,往往会受到铅的毒害,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铅是有毒重金属,它会随着饮食进入人体,积少成多,危害人体健康。古罗马人将葡萄酒和果汁贮存于铅制酒壶  相似文献   

16.
在职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品的工作人员,因接触某些有毒物质,可造成生育能力的下降和后代的先天变异。出现这种结果不仅是家庭的不幸,而且影响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提高人口素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 影响生育能力造成子代先天变异的几种中毒生产使用有毒的化学品,过量不同的有毒物质通过呼吸道、口腔、皮肤进入人体,对男女产生不同的危害。1 1 铅中毒 过量的铅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而铅对后代的影响,有少数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认为,母亲孕期血铅高,子代先天异常发生率高,李舒才等认为,父母亲职业性接触铅其子女发铅…  相似文献   

17.
张利 《工企医刊》2012,25(5):80-81
铅作为蓄电池的主要原料之一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铅主要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人体产生危害,近年来,随着蓄电池行业的发展,我市慢性铅中毒患者也增加了。现将我院2011年度收治的60例铅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22~60岁,工龄1~10年,平均5.5年。患者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大量的铅尘铅烟。60例铅中毒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头痛、头昏、腹痛、易感冒、食欲差、睡眠差、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等系列症  相似文献   

18.
铅(Pb)是常见的金属毒物,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亚铅(Pb2O)并凝集为铅烟,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引起机体多方面的损害。近年来国内在预防铅中毒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激光排版替代了熔铅,无铅汽油替代了含铅汽油,铅中毒的患者已明显减少,但目前防护条件差的小型私有厂矿,铅危害仍比较严重,此外还有大量生活性铅中毒存在,因此对铅中毒仍应引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江苏省职业性铅危害的现状及趋势,为制定铅中毒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通过对铅接触岗位空气中铅浓度监测,确定职业接触者铅接触水平,同时对铅职业接触者生物样品中铅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随着铅接触岗位空气中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的增加,铅职业接触者生物样品中铅水平超标率分别为7.55%、12.92%、14.94%、75.00%、96.00%,经似然比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97.654,P<0.001).结论 铅职业接触者生物样品中铅水平超标率与所在岗位TWA之间呈较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及时采取各项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是防止职业性铅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铅中毒的治疗中,一般认为维生素仅是不足轻重的对症用药。其实不然。最近国外学者根据动物实验研究指出,铅中毒或铅吸收会降低机体各种组织的维生素B_1、B_2含量,降低血、尿中烟酸含量,造成机体上述维生素相对缺乏,使铅对动物或人体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