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后囊破裂患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其中囊袋内植入16例,前囊作为支撑睫状沟植入22例,一襻或二襻固定于睫状沟12例。结果 瞳孔轻度变形者6例,玻璃体及前房少量出血2例,角膜轻度水肿25例,角膜明显水肿5例,一过性眼压升高4例,前房及瞳孔区纤维素渗出12例。术后1~12mo随访视力0.8~1.0者11例(22%),0.5~0.8者26例(52%),0.2~0.5者10例(20%),0.1~0.2者3例(6%)。眼压平均17.30mmHg。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如果发生后囊破裂,只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仍然能安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使人工晶体处于生理位置及建立正常双眼视觉,同时也可避免植入前房人工晶状体引起角膜失代偿等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报告18例18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均植入双侧“S”型弹性襻,术后平均观察15个月,效果好。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植入路径短操作在虹膜前,可见度广,操作简单容易,作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补充,或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失败的补救措施,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于无晶状体眼,通常是采用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由于前房型人工晶体可能产生严重的远期并发症,目前已倾向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由于无晶状体眼情况复杂多样.作者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为52例(52眼)无晶状体眼患者植入了后房型人工晶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复杂性眼外伤导致的晶体、玻璃体混浊及视网膜脱离的病人早期行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明显缩短了病程,但在术中很难保留晶体后囊和前囊,不足以支撑人工晶体襻,在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需行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术。人工晶体植入系统的晶体仓长4.2cm、内径2mm,聚丙烯缝线反复插入才能成功,使角膜缘切口长时间暴露,易引起低眼压和感染,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用腰麻管自制"钩针",于2011年1月—2012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白内障后囊不完整的患者26例(26眼)采用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做以角巩为缘基底的3mm×3mm板层巩膜瓣,使用带两根聚丙烯缝线的长针先作巩膜瓣下缝针用作固定着力点,出针后再从巩膜垂直进针经前房在角膜光学区外3mm出针,剪去长针从白内障切口把聚丙烯缝线夹出,把两根聚丙烯缝线分别结扎人工晶体同一襻,两线结相距3mm,把人工晶体另一襻植入残存后囊上,结扎襻置入虹膜后,同时拉紧巩膜外缝线,调整人工晶体位置使其居中,将巩膜外两根缝线互相结扎,缩瞳,清除干净前房的玻璃体,透明质酸钠,观察术后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并发症及用药情况。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26例(26眼)中术后1周裸眼视力〉10.5者19例(19眼),占73.08%,术后1周裸眼视力0.1~0.4者7例(7眼),占26.92%。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4例(24眼),人工晶体位置偏位2例(2眼)。结论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白内障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伤性白内障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外伤性白内障43例(43只眼),行一期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42个月。结果:矫正视力≥1.0者6眼(占13.95%);≥0.5者19眼(占44.19%);≥0.2者36眼(占83.72%)。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晶体摘除术后无后囊支持,术中应用粘弹剂后作玻璃作处理,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增视疗效理想,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志刚 《临床医学》2004,24(2):53-54
目的:应用显微手术治疗儿童无晶体眼后发性白内障二期IOL植入观察。方法:手术包括后发障膜的切除,虹膜后粘连的分离及后房型IOL植入。结果:28例32只眼,随访6~28个月,单眼脱盲率90.6%,视力低于0.5的眼与弱视等因素有关。结论:IOL植入是儿童无晶体眼后发障,防治弱视、恢复视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袢缝线固定2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固定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25眼)无后囊膜眼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随访9个月~3年。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5眼(占60%);0.5~0.3者7眼(占28%);0.3~0.1者2眼(占8%);≤0.1者1眼(占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袢缝线固定术可以作为无后囊膜眼的人工晶体的首选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膜性内障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 例(27 只眼) 膜性内障施行囊膜剪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分别随访3 个月~2 a,27 只眼中矫正视力1.0 以上者5 眼占18 .5 % ,0 .5 ~0 .8 者18 眼占66 .7 % ,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膜性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改善视力满意,是治疗单眼无晶体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术技巧、缝线改进及人工晶体制作的工艺技术的进步,无晶体后囊眼人工晶体植入已不再成为手术的禁忌。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无晶体后囊眼及晶体后囊破裂眼。作者近3年来,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法施术31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5年6月~1998年6月,对31例(31眼)因眼外伤或手术操作致后囊破裂及囊内摘除术后无晶体后囊病人进行手术,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65岁,平均47.2岁。31眼的病因:眼外伤14眼,白内障术中术后后囊破裂8眼,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相似文献   

11.
方克娅  徐建国 《现代康复》1999,3(9):1058-1059
目的:探讨膜性内障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27只眼)膜性内障施行囊膜剪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分别随访3个月~2a,27只眼中矫正视力10以上5眼占18.5%.0.5~0.818眼占66.7%,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膜性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改普视力满意,是治疗单眼无晶体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80岁以上老年人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和对手术的承受力。方法:对119例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08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8例,青光眼小梁切除及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3例。80%以上病例有全身多系统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最多。结果:111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视力≥0.3为69只眼(58.9%),术后眼部并发症不高于一般老年人,仅有8例(6.7%)术后视力无提高。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矫正高龄白内障患者最佳方法。如果处理恰当,高龄老年人均能承受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囊袋张力环在伴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12眼)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行囊袋内植入张力环联合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3月,12例人工晶体均正位,眼压在正常范围,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0.6以上6眼,0.4—0.5者3眼,0.3以下者3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能够保持白内障手术时晶状体囊袋的稳定性,拓宽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用范围,防止术后人工晶体偏位,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白内障多发生于儿童和中青年人,且多单眼发病。为了恢复较好的视力和双眼单视功能,防止弱视,最好是行白内障现代囊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木[1,2]。我院从1990~1996年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468例,其中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35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9例,女6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19例,左眼16例。对33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和1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2例行Ⅱ期植入,都因外伤时未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年龄最小4岁,最大50岁,平均24.7岁。外伤性质:眼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弹性开放禅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弹性开放禅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体会,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5例(62.5%),无一例有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失代偿、前房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型弹性开放禅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作为无条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的一种补救措施,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襻式直角方边折叠人工晶体在眼内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10例(224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植入四襻式直角方边折叠式人工晶体,对照组植入双襻的直角方边人工晶体.18个月时观察2组患者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视觉症状.结果:2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时观察组5例(4.46%)发生后囊混浊,对照组有13例(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襻式直角方边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眼内稳定性好,后囊混浊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晶体结构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结构设计的AcrySof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影响。方法 156例(156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体式IOL组:75例(75眼),植入一体式AcrySof折叠式IOL。三体式IOL组:81例(81眼),植入三体式AcrySof折叠式IOL。术后半年散大瞳孔观察Soemmering环和PCO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瞳孔区PCO,一体式IOL组6只眼(8.00%),混浊多为轻微皱褶。三体式IOL组17只眼(20.99%),一体式IOL组PCO明显少于三体式IOL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lt;0.05)。结论 一体式AcrySof折叠IOL独特设计的襻较使晶状体后囊膜皱褶大为减少,PCO明显下降,明显优于三体式AcrySof折叠式IOL。  相似文献   

18.
何为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88-5189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护理的配合体会。方法对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0-01—2011—0612例(24)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的全程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2例(24眼)患者均能密切配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有效的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要求.我院眼科1998年10月23日~31日对81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行现代囊外除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总结了近5年来本院收治的47例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患者,并对手术时机和术式的选择进行了总结和探讨。结果15例行角膜清创缝合术的同时行外伤性白内障吸除术,12例1期植人工晶体,15例清创缝合后3~6d行皮质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11例清创缝合2周后吸除残余皮质同时植入人工晶体。其中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38例,9例未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月复查,植入人工晶体的27眼裸眼视力0.2~0.6,47眼矫正视力在0.06~0.8。结论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1期行清创缝合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或2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预后能获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