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初步探讨髋臼骨折Ⅰ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69例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并随访63例,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5个月。结果根据Matta对骨折复位情况的判定标准及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完全复位48例,满意复位17例,不满意4例;优40例,良18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92%。并发切口感染1例,异位骨化6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髋臼骨折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6例均无感染、假关节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较为有效可靠的方法。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是了解髋臼骨折部位及类型的主要手段;准确了解髋臼骨折的分类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根据髋臼骨折的分类正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复位固定。髋臼骨折Ⅰ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满意,但要谨慎掌握手术适应证,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1999—2003年对87例有移位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Judet的方法进行分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进行固定。结果8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5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52例,复位满意25例,复位不满意5例,差2例;3例关节轮廓复位。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优28例(32.2%),良41例(47.1%),一般12例(13.8%),差6例(6.9%)。发生股骨头坏死6例(6.9%),异位骨化18例(20.7%),创伤性关节炎12例(13.8%),无手术死亡、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及时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髋臼骨折26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改善髋臼骨折治疗效果及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本文髋臼骨折 2 6例 ,其中骨折移位 <3mm、关节腔内无碎骨块者 11例 ,行骨牵引治疗 ;骨折移位 >3mm、关节腔内有碎骨者 15例 ,行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 2 4例 (手术组 14例 ,非手术组 10例 ) 2 0~ 72个月 ,按Matta标准 ,非手术组优 9例 ,良 1例 ;手术组优 10例 ,良 3例 ,可 1例。轻中度异位骨化 2例 ,轻度创伤性关节炎 2例 ,术中坐骨神经损伤 1例。结论 绝大部分髋臼骨折需手术治疗 ,手术前明确骨折分类 ,把握手术时机 ,正确选择切口 ,满意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膝关节屈曲、松弛坐骨神经张力、良好的复位质量及减少手术创伤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优势。方法总结27例髋臼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及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要点和治疗效果。通过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定期随访了解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中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入路。其中Kocher-Langenbeck 入路13例,髂腹股沟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加K-L入路)6例。充分暴露骨折,准确复位,牢固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优14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2.6%。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适合于大部分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可提供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腹股沟韧带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该方法治疗髋臼骨折 12例 ,采用重建钢板或钢丝、螺丝钉内固定。结果  6例 (5 0 .0 % )达到解剖复位 ,4例 (33.3% )满意复位 ;2例(16 .7% )复位不满意。 12例中 11例获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5个月 ,根据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优 5例(4 5 .5 % ) ;良 3例 (2 7.3% ) ;一般 2例 (18.2 % ) ;差 1例 (9.0 % )。优良率达 72 .8%。结论 经腹股沟韧带入路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较好方法 ,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髋臼骨折36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1984年1月~2002年12月经治的髋臼骨折386例进行临床观察,所有患者按Letournel-Judet分类,就其骨折分型、患者年龄、就诊时间、伴发创伤、髋臼骨折治疗并发症、不同的手术显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68例经8个月~17年、平均4年11个月随访,按Matta评定法,保守治疗组27例,优11例(40.7%),良11例(40.7%),尚可3例(11.2%),失败2例(7.4%),优良率81.4%。手术治疗组341例,优111例(32.6%),良169例(49.6%),尚可57例(16.7%),失败4例(1.2%),优良率82.1%,总优良率为82.1%。无死亡和感染。结论 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移位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良好的手术整复工具、适时手术,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手术复位治疗髋臼骨折移位259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复位技巧,提高手术复位率。方法总结1995年9月-2005年10月259例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经验,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解剖复位(移位≤1mm)203例,占78.4%。简单型髋臼骨折解剖复位率为96.0%(120/125);复杂型髋臼骨折解剖复位率为61.9%(83/134),其中双人路解剖复位率为77.8%(42/54),单人路为51.3%(41/80)。满意复位(移位2~3mm)42例,占16.2%,其中简单型髋臼骨折5例,复杂型髋臼骨折37例;不满意复位(移位≥3mm)14例,占5.4%,均为复杂型髋臼骨折。187例获远期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6年6个月,平均2年5个月。按改良的Postel—D’Aubignel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98例(占52.4%),良40例(21.4%),一般34例(18.2%),差15例(8.0%),优良率为73.8%。非解剖复位组优良率为38.9%(14/36);解剖复位组优良率为82.1%(12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1,P〈0.01)。结论提高复位技术、正确处理各个治疗环节,才能在有限的切口内提高位置深在、周围解剖关系复杂的髋臼骨折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8.
经髂腹股沟径路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径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自1990年1月至2001年3月,在98例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中,有33例通过髂腹股沟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12例加用Kocker-Langenbectk径路。术后早期行CPM训练。结果:本组无感染,除2例延迟2周愈合外,余均Ⅰ期愈合。平均随访47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和复位满意24例,复位不满意5例,差1例,有3例复位后髋臼和股骨头正常,仅髋骨未完全复位;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结果,优良22例,一般9例,差2例。分别有5例和2例发生Ⅰ度和Ⅱ度异位骨化。结论:髂腹股沟入路适合于髋臼前壁,前柱骨折以及部分双柱,T形和横形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与复位的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正疆  李昌坤 《西南军医》2010,12(6):1089-109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髋臼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43例不同类型髋臼骨折,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了解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7例得到随访5~14月,被随访患者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优24例,良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1.1%).结论 适当的手术时期、正确的手术方法,早期功能锻炼对髋臼骨折术后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君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86-2186
目的:依据类型及影像学选择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股骨头与髋臼的正常解剖关系及髋关节负重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方法:对2005-04-2009-06间的19例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股骨头、股骨颈骨折的病人.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非手术治疗及钢板内固定.术后骨牵引.术后3个月离床逐渐负重.,结果:随访15例.随访时间4~52个月,优7例,良5例,尚可1例,差2例,优良率80%.结论: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骨折应达到解剖复位;应做病变部位的CT扫描,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方法和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自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共开展移位髋臼骨折手术66例.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前入路髂腹股沟入路12例,后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30例,前后联合入路22例,“Y”形入路2例,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4 h(1.5~6.5 h),平均出血量550 ml(350~1 200 ml),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12 ~46个月).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34例,良好复位25例,不满意复位7例.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r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23例,良29例,可8例,差6例.结论 正确的骨折分型诊断,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各种复位方法与固定技巧的熟练运用,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总结2000年6月-2008年9月对46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5例,横行伴后壁骨折11例,"T"形骨折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前柱伴后壁骨折4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46例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8年(平均3.9年).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3例,良14例,一般7例,差2例,优良率为80.4%.术后发生脂肪液化2例(4%),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4%),股骨头坏死3例(7%),异位骨化3例(7%),创伤性关节炎4例(9%),无手术死亡或骨不愈合发生.结论 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入路,以及术中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是提高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评价单一或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2000-04-2009-06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9例髋臼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26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拍片,参照Matta标准进行评价,48例(97.95%)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复位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1例(2.05%)因复位欠佳,骨折愈合但功能恢复不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移位骨折的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环经皮钛板结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后环经皮钛板结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18例,其中C1型3例,C2型5例,C3型10例。骨折复位评估采用Matta评价标准,功能评估采用Majeed评分系统。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复位评价:优3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72.2%;功能评价:优4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7.8%。结论后环经皮钛板结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疗效肯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999—2008年手术治疗Pilon骨折47例进行随访,所有病人均随访12~23个月。采用BAIRD等制定的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优31例,良10例,可6例,手术优良率为87.2%。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及骨折类型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经三角肌微创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3例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手术的技巧、优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经三角肌微创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3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56~90岁,平均年龄76岁。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2例。结果术后随访9~20个月,平均14个月。除其中1例四部分骨折发生肱骨头坏死最后改行肱骨头置换,其余骨折全部愈合。按照Neer2005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经三角肌微创入路应用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固可靠,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 30例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类型髋臼骨折,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手术切开复位, 9例先用钢板固定前柱,再以长拉力螺钉固定后柱, 2例单纯用加压螺钉固定, 5例用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其余全部采用髋臼钢板的内固定。结果 按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标准,达到解剖复位 22例,满意 8例;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优 15例,良 10例,可 3例,差 2例,优良率 83 3%。结论 髋臼骨折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加压螺丝钉,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实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