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宝平  杨素霞  吴江  陈芳  时军  赵清 《中国药师》2009,12(3):280-282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含量,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指标。比较不同UAER患者sICAM-1及血糖、血脂指标的差异,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sICAM-1与UAER及血脂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其浓度随病程的延长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sICAM-1与UAER、TC、TG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关系密切,sICAM-1有望作为判断糖尿病肾病肾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近年来认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DN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AngⅡ产生并干扰其作用是DN治疗的关键[1]。但临床应  相似文献   

3.
盛丰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6):362-364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8),治疗组在接受原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一日1次80 mg,为期5周,测定两组患者的sICAM-1和sVCAM-1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DN患者接受替米沙坦治疗后sICAM-1和sVCAM-1表达降低,提示上述因子可能与替米沙坦的肾功能保护作用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临床肾病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肾病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和厄贝沙坦组25例,两组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加服螺内酯20mg,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肌酐、及24h尿白蛋白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24h尿白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厄贝沙坦组[(708±130)mg/24h]相比,联合治疗组24h尿白蛋白[(642±117)mg/24h]降低更显著(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螺内酯应用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效果显著,且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李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332-335
通过观察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及与单用厄贝沙坦或单用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比较,探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刘义明  揭育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03-1704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44倒,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忠者血清TGF-β1、Ⅳ型肢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h尿中总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厚水平较对照纽明显升高(P〈0.05~0.01);DN组较DM组忠者血中-β1、Ⅳ型肢原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结论TGF-β1和Ⅳ型胶原可能在糖屎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沙坦(losartan,科素亚)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UA)、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对象均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但不使用血管活性药及利尿剂;观察组加予氮沙坦50mg,1次/d,与对照组比较8周前后UA、UAE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UA、UAER明显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氮沙坦)有益于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排泄,降低血尿酸,对DN有延缓进展甚至逆转DN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杜庆蕾  王侃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12-1514
目的 探讨螺内酯联合氯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螺内酯联合氯沙坦组)和对照组(氯沙坦组),每组各68例.联合治疗组使用螺内酯20 mg/d联合氯沙坦50 mg/d;对照组则单纯使用氯沙坦50 mg/d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24 h蛋白尿、血肌酐及血钾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41%,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24h尿蛋白、血肌酐及血钾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但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螺内酯和氯沙坦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有显效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娟  张韶英  段晓宇  管斯斯 《中国医药》2012,7(12):1520-1521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75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将其分为无肾病组(27例)和肾病组(48例)。将’肾病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另用贝前列素钠20仙g/次,1次/d,口服。用药前及用药后8周测定3组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肾病组和无肾病组用药前血浆内皮素1分别为(138±9)ng/L和(67±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应用贝前列素钠后血浆内皮素1和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内皮素1:(72±4)比(126±9)ng/L,P〈0.05;UAER:(89±27)比(109±35)mg/24h,P〈0.01]。结论内皮素1水平升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贝前列素钠治疗可纠正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平衡失调,改善糖尿病肾病内皮功能,降低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39例初诊AL患者,其中27例经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AL骨髓单个核细胞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12例均为骨髓像正常的门诊患者.结果 ICAM-1和VCAM-1水平在初诊AL者明显高于CR组及对照组(P<0.01),且CR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白细胞(WBC>100×109/L)组和死亡组的ICAM-1和V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5).髓外浸润组仅ICAM-1高于非髓外浸润组(P<0.01);非淋巴细胞AL(ANLL)具有良好核型者ICAM-1水平低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 AL表达ICAM-1和VCAM-1明显增高,其检测对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观察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干预治疗的情况,初步探讨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3组大鼠: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辛伐他汀治疗(D)组,分别于实验第4、8周末,检测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Ccr)、24h尿微量白蛋白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小球NFκB、ICAM1的表达。结果4周时,DM组及D组Ccr、24h尿微量白蛋白、NFκB、ICAM1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D组与DM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时,DM组及D组Ccr、24h尿微量白蛋白、NFκB、ICAM1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D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DM组。结论辛伐他汀可引起NFκB、ICAM1表达下调,而发挥抗炎、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秋英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087-1088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脂、G-反应蛋白(CRP)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和非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CRP和VCAM-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浆CRP[(11.6±5.2)mg/L与(16.4±7.3)mg/L]和VCAM-1[(7.11±1.83)μg/L与(8.16±2.60)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使CRP和VCAM-1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性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前列腺素E1及二者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检测9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和舒洛地特、前列腺素E1及二者联合治疗1个月、3个月时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血压、血糖、血红蛋白、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素E1、舒洛地特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下降(P<0.05),二者联合治疗组Fib水平下降更显著(P<0.01)。各组治疗过程中UAER的比较:治疗1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3组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联合治疗与单药相比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时较1个月时3组水平有所下降(P<0.05),而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相比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舒洛地特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而舒洛地特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VCAM-1及TNF-α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患者61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sVCAM-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TNF-α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F组血清sVCAM-1、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sVCAM-1、TNF-α水平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明显升高.各病因组之间sVCAM-1、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sVCAM-1与血清TNF-α呈正相关(r=0.282, 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sVCAM-1、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HF严重程度有关,提示sVCAM-1、TNF-α可能在CHF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Wismr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8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抽血测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索氮(BUN)和肌酐(SCr),计算尿白蛋白分泌率(UAER).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药物组的BG、HbAlc、BUN、SCr都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UAER高于对照组.而药物组则低于模型组(P<0.05).药物组ICAM-l与VCAM-l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CAM-l与VCAM-l在肾脏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雷达兵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细胞分子1(sVCAM-1)、IL-6测定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采用PCR-HindⅢ酶切技术和酵母菌多糖花环试验对雷达兵进行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雷达兵sVCAN-1(1576.8±42.76)ng/ml较对照组(714.85±276.54)ng/ml明显增高,雷达兵IL-6 (129.58±74.58)pg//ml较对照组(54.61±32.41)pg/ml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显著;雷达兵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HH型占58.06%,HL型占32.26%,LL型占9.68%,雷达兵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结论由于雷达兵在特殊环境下工作,sVCAM-1、IL-6细胞因子发生明显变化,其红细胞膜相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较对照组也有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红细胞的免疫功能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吴岩  黄慧建  田小平 《淮海医药》2002,20(5):372-37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患血清SV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了57例2型糖尿病血管病患血清SVCAM-1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并将其结果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患血清中SVCAM-1水平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密切相关。结论 血清SVCAM-1含量的升高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魏欣  王晶  刘月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68-6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DN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为49例,常规治疗组予以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皮下注射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厄贝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 mg,1次/d。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OPN、UAER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OPN水平、UAER均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厄贝沙坦组血清OPN水平及UAER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明显降低DN患者UAER及血清肌酐水平,从而保护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OP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