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我院抗骨质疏松(OP)药物在老年病门诊患者及全院的应用数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排序、限定日费用等药物经济学参数,对我院2010-2011年老年病门诊患者和全院抗OP药物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2010年比较,2011年抗OP药物总消费金额增长幅度(62.37%)远大于其他药品(7.90%),双膦酸盐类药物和钙制剂临床用药量较为平稳,但所占份额均有所下降,维生素D及活性代谢物和降钙素类药物应用量增幅较为突出;老年病门诊患者抗OP用药消耗金额与DDDs数据同步性较好,患者治疗费用更合理,而全院消耗金额与DDDs数据同步性较差;全院及老年病门诊双膦酸盐类药物和活性维生素D类的DDDs及销售金额均最高;阿法骨化醇DDDs明显大于骨化三醇,患者长期应用过程中更具有药物经济学比较优势,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结论:抗OP药物的药物经济学分析和用药趋势调查,应针对临床实际,在进行相关疾病治疗药物分析时采集专业科室的数据更能反映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选择和药学监护。方法:结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药物治疗方案,为1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患者制订个体化药学监护计划并全程实施,同时根据治疗情况适时调整药学监护方案。结果:临床药师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作为切入点,制定、实施药学监护方案。结论:对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优化治疗方案,避免出现药物治疗问题及不良后果,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抗菌类药物的应用状况与管理监控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抗菌类药物使用与管理状况,汇总2012年6-12月(干预前)和2013年1-7月(干预后)门诊抗菌药物医嘱每月200份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历每月40份,运用用药信息系统对处方与医嘱进行审核,探究抗菌类药物管理监控方法。结果:术前与术后抗菌药物应用广泛,对比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中基本药物选择较为合理,使用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强化医务工作人员抗菌药物知识宣传,做好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构建专项管理处方点评小组,予以分级管理,结合用药相关网络系统干预办法,执行医嘱审核制度,有助于提升抗菌类药物科学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不理想,应用克肺宁胶囊可明显改善IPF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药品临床评价( drug clinical evaluation)是对药品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用药方案、贮存稳定性及药物经济学等方面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论及估价工作,得出的结论可指导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对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抗菌药物、抗血小板药、注射剂等进行评价与再评价,可促进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的归档病历中,每月抽取100份出院病历,涉及各临床科室,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病原学检查、抗菌药物品种、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不合理用药情况等。结果:我院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54.71%;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中使用频次最高;Ⅰ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偏高;不合理用药情况时有发生,包括选药不当、用量过大、使用级别过高、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结论:我院不合理用药情况时有发生,临床药师应加大对临床用药的干预力度,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减少细菌耐药,减轻病人负担。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展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价值,但其所诱发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ADR)、脏器损伤等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围绕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最新诊疗指南中推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以药理学作用机制为脉络,对同类药物所致共性ADR及上市后新的/严重ADR进行综述,并阐述了药学监护要点与模式,以期为该类药物的研究、临床治疗以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诱发精神症状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BMdisc(1978—2008)和CNKI(1978—2008)等文献数据库,收集头孢菌素类药物诱发精神障碍的国内文献,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诱发精神障碍国内报道共57例,男性27例,女性30例;60岁以上患者34例(59.6%),多于其他年龄段;肾功能不全患者31例(54.4%)。在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头孢他定引起精神症状所占比例最高,共32例(56.1%)。从给药方式看,静脉给药比例更高,共56例(98.2%)。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诱发精神症状与患者年龄、肾功能情况、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有关,应在多方面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药物性胆汁淤积症(DIC)的临床合理用药、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DIC的分类、与肝脏损伤的关系、发生机制、相关致病药物和作用机制,以及其诊治及护理的研究进展。结果 DIC分为急性和慢性,与肝脏损伤密切相关;发生机制包括转运蛋白改变、肝细胞变化、胆小管动力学改变等;致病药物包括精神类药物、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抗真菌药物、性激素及类固醇等;临床主要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一些新的药物也在研发中。结论 需更重视针对DIC致病机制药物的研发,并加强预防和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全心荣 《中国药业》2009,18(17):47-4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探讨其用药合理性并进行干预。方法随机抽取医院出院病例2000份,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药物利用指数(DUI)值为判断指标,从适应证、疗程、抗菌药物联用及配伍等4个方面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99.35%,共用抗菌药物9类27个品种,预防用药率为53.20%,治疗用药率为46.80%,主要以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为主(70.21%),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用药主流;药物敏感试验率为9.06%,联合用药率为67.49%,不合理用药率为21.89%;疗程长、频繁换药、用药剂量与间隔时间不合理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有待改进,行政干预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肺间质纤维化患者96例,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32例(0.25g/次,1次/d,口服)、泼尼松组34例[0.5mg/(kg·d),分3次口服,4周后减量,维持量15~20mg/d]及阿奇霉素+泼尼松组(剂量分列同前)30例,三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临床表现、肺CT、肺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改变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肺CT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泼尼松及联合泼尼松组(P〈0.05)。结论: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是安全、有效的,且可以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波生坦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PF)大鼠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2、4周组(C2、C4)、PF模型2、4周组(F2、F4)和波生坦治疗组(D1、D2),每组8只.2、4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ET-1水平,光镜下观察肺泡炎、纤维化程度.结果 ET-1水平随造模时间升高(0.10±0.05),(0.11±0.04),(0.28±0.08),(0.41±0.13) ng/ml,D1组(0.27±0.04) ng/ml较F4下降,D2组(0.38±0.05) ng/ml与F4无统计学差异.ET-1与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1=0.675,r2=0.837,P1<0.001,P2<0.001).D1组肺泡结构较F4、C4组完整,炎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减轻;D2与F4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早期波生坦治疗能降低ET-1水平,延缓肺纤维化的进展;ET-1有望成为临床较理想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吕小华  吴铁  覃冬云 《中国药房》2008,19(25):1954-1955
目的:研究甘草酸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羟脯氨酸(HYP)、玻璃酸(HA)、层粘连蛋白(LN)含量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激素组(强的松0.6mg·kg·d-1)和甘草酸(10g·kg·d-1)组,后3组用博来霉素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2天各组给予相应试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观察用药第7、28天后各组肺组织中HYP及血清中HA、LN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甘草酸组肺组织HYP和血清中HA、LN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甘草酸对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瓜蒌薤白汤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平阳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后,用药组每天灌胃瓜蒌薤白汤,分别于第7、14天后处死各组大鼠,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肺部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肺泡灌洗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第7、14天瓜蒌薤白汤组及正常对照组肺泡炎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第14天正常对照组、瓜蒌薤白汤组肺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瓜蒌薤白汤组肺泡灌洗液中SOD活性、肺组织中IL-10的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瓜蒌薤白汤能明显减轻平阳霉素所致的大鼠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的原因,以便施予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本院治疗肺结核失败116例患者的原因,并对其采用家庭访视,查阅病历,服药登记表及登记卡随访记录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116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不规范服药50例(43.1%);合并糖尿病25例(21.55%);耐药菌感染21例(18.1%);药物反应不能服药11例(9.48%);去向不明7例(6.05);拒绝治疗2例(1.72%)。结论加强肺结核病防治知识和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宣传力度,做好心理护理,建立“引导一合作型”的良好护患关系,积极治疗糖尿病,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采用直接面视下的短程化疗和家庭监督等双重护理管理模式,从而达到控制肺结核的目的,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b,ZDl839)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19例活动性肺结核合并经病理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抗结核药物同时应用吉非替尼(250mg,1次/d,口服)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19例肺结核病灶均吸收好转,菌阳病例转阴。肺癌评效:获得CRl例(5.26%),PR5例(26.32%),有效率(RR)为31.58%;SD6例(31.58%);疾病控制率(DCR)为63.16%;PD7例(36.84%)。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皮疹9例(47.37%),腹泻6例(31.58%),恶心3例(15.79%),关节痛2例(10.53%),肝功能异常2例(10.53%)。尚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肺结核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确,患者耐受性好,吉非替尼并不增加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时的常见病原体种类及其敏感药物,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住院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致病菌者752例按G+球菌、G-杆菌和真菌分组分析,并按种类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感染菌谱和耐药状况。结果分离出的病原体中,以G-杆菌为主,占50.0%,其次是真菌和G+球菌,分别占25.0%和21.7%;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占前3位;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白色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最为敏感。结论明确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及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罗潇  刘学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2):1346-134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肺纤维化模型组(M组)和沙利度胺治疗组(T组)3组,每组各15只。M组于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BLM)5mg/kg生理盐水诱导肺纤维化,造模次日起每日腹腔内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液;T组同样方法造模,次日起每日腹腔内注射沙利度胺(4mg/只)DMSO溶液;N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次日起每日腹腔内注射DMSO液。各组动物均于制模后的第7、14、28天分别随机处死5只动物,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 M组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于第28天形成明显的肺纤维化;其肺泡炎、纤维化评分,Hyp、TGF-β1、TNF-α的含量与N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T组各时间点肺泡炎程度显著低于M组(P<0.05)。第14、28天,T组肺纤维化程度及肺组织Hyp含量较M组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T组BALF中TGF-β1、TNF-α的含量亦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减轻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及TNF-α在肺内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纤维化中肺组织caspase-3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蛋白表达的变化,并探讨JNK信号转导通路对肺纤维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肺纤维化模型组(M组),肺纤维化+JNK抑制剂干预组(I组),每组24只,分别于第3、7、14、28天处死,每组6只。留取肺组织,对其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碱水解法测定其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肺组织中caspase-3和p-JNK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早期肺泡炎症明显,后期肺组织实变,caspase-3和p-JNK蛋白表达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14d时达峰值。干预组能明显阻断JNK的激活(P<0.05),干预组caspase-3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14d时减少最明显。结论细胞凋亡是肺纤维化的一个重要病理组织学特点。JNK信号转导通路在肺纤维化中被激活,发挥促细胞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20.
活血通络化痰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化痰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6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用强的松治疗,治疗组用活血通络化痰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肺功能、胸部X线片、CT、血气分析等变化。结果观察3个月,2组患者在喘息、憋气、咳嗽及Velcros啰音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疗前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化痰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不仅可以控制病情,还可预防其发展,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