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6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采用无创面(鼻)罩正压通气(Bi—PAP),6例失败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全部病例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0分钟、1个小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1小时血气分析。结果36例中30例采用BiPAP治疗成功,有6例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也全部成功。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不仅见效快,且抢救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呼气末正压(PEEP)模式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9例经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采用SIMV及PEEP方式进行机械通气,监测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临床体征。结果 19例患者的动脉血气和心率,呼吸频率等多项监测指标在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1),同时临床征象改善。3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无其他并发症,18例病情缓解。结论:DIMV加PEEP通气模式是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手段且较安全,当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积极应用,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84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58例采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26例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76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3h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是救治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6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采用无创面(鼻)罩正压通气(Bi-PAP),6例失败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全部病例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0分钟、1个小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1小时血气分析。结果36例中30例采用BiPAP治疗成功,有6例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也全部成功。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不仅见效快,且抢救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52例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早期加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治疗组经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R)、心率(HR)、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2)等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BiPAP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BIPAP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即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无创通气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h、2 h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药物治疗+无创通气组患者在治疗后HR及R减慢、SBP及DBP下降、PCO2下降、PaO2/FiO2升高较A组显著(P〈0.05,P〈0.01).结论 无创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可迅速改善呼吸困难,改善患者氧合,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对64例入住医院ICU的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镇静、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等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治疗组应用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 h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气分析变化,记录病情好转时间及12h后治疗有效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症状、相关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能快速有效地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生命指征、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6例次经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所致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进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并行临床症状、体征、有创动脉血压、血气分析等指标监测。结果16例次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成功15例次,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3.7%。治疗2h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明显提高,通气前后比较P<0.01。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通过调节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水平,可改善左心功能,降低肺间质和肺泡的渗出,改善通气血流比率,有利于气体交换,从而提高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9.
龙海 《现代保健》2012,(12):25-26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呼吸频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以及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呼吸频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以及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453-1454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O2、Pa CO2、NT-pro BNP、左心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梁守敬  莫拉  甄玉嫦  冯蔼玲 《职业与健康》2006,22(22):2011-2012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2例患者入院后即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和病情应用的药物和加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有24例使用机械通气,其中有6例改用有创通气,52例病人除4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外,全部好转出院.结论 血气分析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和吗啡联合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其中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及吗啡联合治疗(治疗组),另22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死亡率,比较机械通气前后心率、呼吸及血气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好转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前后血气改善明显(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吗啡是重症急性左心衰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高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呼吸衰竭患者拟定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并应用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9年7月收治的62例高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试验对象;依据呼吸衰竭类型的不同完成分组;均拟定机械通气方案展开疾病治疗;A1组(25例):呼吸衰竭类型为Ⅰ型;A2组(37例):呼吸衰竭类型为Ⅱ型;就组间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以及并发症总占比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前,A1组PaCO2水平为(71.46±18.25)mmHg,PaO2水平为(50.45±12.23)mmHg;治疗后分别为(46.37±14.19)mmHg以及(84.35±22.26)mmHg;治疗前,A2组PaCO2水平为(70.35±12.55)mmHg,PaO2水平为(49.42±15.15)mmHg;治疗后分别为(48.83±12.45)mmHg以及(82.35±28.35)mmHg;治疗前,A1组高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同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1组PaCO2水平以及PaO2水平同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高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总占比(8.00%)明显低于A2组(45.95%,P<0.05)。结论本次研究发现,高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呼吸衰竭患者于临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随着呼吸衰竭分级的增加,患者表现出并发症的概率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加,对此临床针对高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呼吸衰竭患者需要做到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以使得患者预后显著提升,提高病情转归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曹真  张逢博 《现代保健》2009,(25):120-121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心功能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32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h血气分析、血压、心,卒及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9例患儿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后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儿的心功能及低氧血症;有效的护理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干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两种无创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比较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66例左心衰竭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PSV、PA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PSV、PAV行无创通气,对比三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60 min后,三组MAP、H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三组间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RR、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60 min后,三组RR、PaO2和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后PSV组与PAV组的氧合指数、Pa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RR明显减低(P〈0.05),但治疗后PSV组与PAV组PaO2、RR和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SV组与PAV组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PAV组患者的气道峰压较PSV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PAV、PSV对改善急性左心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两种方法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45例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观察治疗24h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28d病死率。结果(1)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24h后PaO2、PaCO2及氧合指数较常规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pH值、LVEF较常规组亦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8d病死率治疗组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能改善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状态,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8例顽固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观察无创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心率、气急指数等变化。结果治疗2h后血pH、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心率及气急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好转15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顽固性左心衰竭要给予合适的通气模式及压力,调整好鼻面罩位置和体位,重视呼吸道管理,预防及处理因无创正压通气引起的腹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在救治淡水近乎淹溺后并发急性肺水肿的应用方法 和价值.方法 总结淡水近乎淹溺后并发急性肺水肿经常规治疗和有创机械通气(采用PEEP+PSV模式)治疗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在3-4 d成功撤机,3例l周时成功撤机,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PEEP+PSV模式机械通气救治淡水近乎淹溺后并发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通气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对3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通气治疗后,36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生命体征稳定,血气分析正常,顺利脱机。抢救成功率83%,死亡3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勇 《现代医院》2007,7(3):40-41
目的比较两种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SIMV+PEEP组和SIMV+PSV+PEEP组。观察各组患者上机后的血气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IMV+PSV+PEEP模式通气,可以迅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IMV+PSV+PEEP组与SIMV+PEE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MV+PSV+PEEP是一种较好的通气模式,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