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ei指数在检测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Tei指数检测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的意义。方法选取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与心房收缩期流速之比(E/A)〉1的心脏病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测其左室射血分数(EF),组织多普勒(DTD测定二尖瓣环运动参数(Ea/Aa)、通过左室流人道和流出道血流频谱测算Tei指数。对两组间各参数进行t检验。将Tei指数与E/A、Ea/A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Tei指数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和EF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55,P〈0.05)。Tei指数也与Ea/Aa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57,P〈0.05)。以Tei指数〉0.54作为假性正常化的诊断标准,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2%和96%。结论Tel指数是有效鉴别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的多普勒超声指标,能够便捷检测出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寻求一种无创、可靠的评价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用脉冲DTI检测20例健康成人(A组),35例高血压病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正常患者(B组),30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患者(C组)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峰、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峰及Ea/A血值,同时常规用脉冲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期峰值速度E峰、A峰及E/A值。结果 B组和C组二尖瓣口血流参数、二尖瓣环DTI参数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B组和C组间E峰、E/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Ea峰、Ea/Aa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DTI技术能定量高血压病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的改变,有利于对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优于传统的脉冲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血流法。  相似文献   

3.
Tei指数在检测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Tei指数检测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的意义.方法选取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与心房收缩期流速之比(E/A)>1的心脏病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测其左室射血分数(EF),组织多普勒(DT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参数(Ea/Aa)、通过左室流入道和流出道血流频谱测算Tei指数.对两组间各参数进行t检验,将Tei指数与E/A、Ea/A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Tei指数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和EF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55,P<0.05).Tei指数也与Ea/Aa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57,P<0.05).以Tei指数>0.54作为假性正常化的诊断标准,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2%和96%.结论Tei指数是有效鉴别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的多普勒超声指标,能够便捷检测出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一2013年1月90例分娩后24—48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为正常新生儿,为正常组;30例为轻度窒息患儿,为轻度组;另30例为重度窒息患儿,为重度组。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A峰及E/A比值、左心室Tei指数等指标。将测取的各指标进行对应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的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A峰及E/A比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Tei指数较轻度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Tei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心脏功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及治疗依据,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Tei指数评价Ⅱ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45例(DM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5例(DM+HP组),正常对照组40例(NC组)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左室Tei指数、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左室等容收缩时间(ICT)、IRT/ET、ICT/ET及左室射血分数(EF),分别比较各组参数。结果DM组与NC组、DM+HP组与NC组,DM+HP组与DM组比较,左室Tei指数均升高(P〈0.01):而DM组与NC组、DM+HP组与NC组比较,还有IRT、IRT/ET明显升高,E/A值明显降低(P〈0.01);DM+HP组与DM组比较,ICT、ICT/ET升高,EF值明显降低(P〈0.01);左心Tei指数与ICT、IRT、ICT/ET及IRT/ET呈正相关,与EF值呈负相关,与E/A值无相关(P〉0.05)。结论Tei指数能够简便、有效、综合地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高血压可加重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寻求一种无创、可靠的评价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方法。方法用脉冲DTI检测20例健康成人(A组),35例高血压病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正常患者(B组),30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患者(C组)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峰、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峰及Ea/Aa值,同时常规用脉冲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期峰值速度E峰、A峰及E/A值。结果B组和C组二尖瓣口血流参数、二尖瓣环DTI参数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B组和C组间E峰、E/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Ea峰、Ea/Aa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DTI技术能定量高血压病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的改变,有利于对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优于传统的脉冲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血流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河北省某市中青年男性在职干部体质指数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亚临床改变的关系。方法根据体质指数(BMI)将160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重组(BMI为18.5~23.9kv/m^2)、超重组(BMI为24.0~27.9kg/m^2)、轻度肥胖组(BMI为28.0~29.9kg/m^2)及重度肥胖组(BMI〉130kg/一)。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多组间心脏结构指标:收缩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差异;应用脉冲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比较组间心脏功能指标:左室每搏量指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二尖瓣环舒张及收缩期运动速度[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收缩期运动速度(Sm)]的差异。结果与体重正常组比较,体重超标各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增加,二尖瓣的E峰,A峰升高,E/A比值降低,Em降低,Am升高,Era/Am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肥胖程度的加重有加重趋势;轻、重度肥胖的Sm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超标可引起该类人群心脏肥大,心脏舒张功能下降,并随BMI增加而加重;肥胖可致心脏收缩功能指标Sm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Tei指数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24例(A组)及疑诊VMC患者26例(B组),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β受体功能亢进等;另选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C组),3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3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计算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V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VA),计算VE/VA值,比较各指标阳性率。结果A组Tei指数显著高于B组、C组(P<0.01),EF、VE/VA低于B组、C组(P<0.01);A组Tei指数阳性率显著高于EF、VE/VA阳性率(P分别为<0.01、<0.05)。结论Tei指数反映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较EF或VE/VA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可较准确的评估心脏整体功能。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对左心心肌重塑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4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AH(PAH组)和22例单纯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对照组)左室重塑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PAH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右室内径(RVd)、肺动脉内径(PAd)均明显增大,且三尖瓣反流(VTR)流速增快、PASP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其室间隔(IVS)厚度无明显增加(P〉0.05)。PAH组与对照组比较,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频谱A峰流速(AV)、速率时间积分(AVI)及肺动脉压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比值(AV/EV),AVI/EVI均逐渐明显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左室等容舒张时间(uVRT)明显延长(P〈0.05),E峰流速(EV)、速率时间积分(EVI)及E峰减速时间(DT)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PAH组AV/EV呈正相关(r=0.4119~0.4456,P〈0.01)。结论PAH在引起右心功能异常的同时,也可能是左心室心肌重塑和肥大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超声心动图Tei指数评价小儿重症肺炎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小儿重症肺炎38例(重症肺炎无器质性心脏病24例、重症肺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14例),对照组(轻型肺炎30例,正常30例),均经胸超声检测,测定其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A/E比值,应用脉冲多普勒(PW)在同一心动周期内测定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及射血时间(ET),按公式(ICT+IRT)/ET计算Tei指数.重症肺炎组分别与正常组及轻型肺炎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24例重症肺炎中,无器质性心脏病组与轻型肺炎组及正常组比较,LVEF、A/E、Te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14例重症肺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组与轻型肺炎组及正常组对照比较,LVEF轻度减低,A/E轻度增高,有较小差别,但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Tei指数较轻型肺炎组、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Tei指数评价小儿重症肺炎左心功能较常规指标更有效,是综合检测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AH)对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缔组织病患者3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者(CTD-PAH组)18例,未合并肺动脉高压者(CTD组)16例。选取正常对照组18例。采集左室侧壁(left ventriculer lateral wall,LVLW)二尖瓣环位点组织多普勒频谱(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和二尖瓣、主动脉瓣口血流脉冲多普勒频谱(pulse wave Doppler imaging,PW),测量左室等容舒张期(IRT)、等容收缩期(ICT)、射血期(ET)并计算左心室Tei指数(LVLWTei,PWTei)。结果 CTD-PAH组与CTD组、正常对照组比较,CTD-PAH组左心室Tei延长(P<0.05);左心室LVLWIRT、PWIRT延长(P<0.05);LVLFET、PWET缩短(P<0.05);CT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肺动脉高压明显损伤结缔组织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冲多普勒法(PW)与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130例尿毒症患者分别采用脉冲波多普勒法(PW)测量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参数: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计算E/A比值;采用PW-DTI技术测量左室侧壁、前壁、下壁、室间隔的二尖瓣环水平DTI参数: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计算Em/Am比值;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结果 PW-DTI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为86.15%,明显高于PW的6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9,P0.01)。结论 PW-DTI技术可以实时定量地反映心肌运动的方向与速度,客观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效避免频谱多普勒检查存在的假性正常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 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43例,根据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的比值将患者分为三组:E/Em<8为Ⅰ组,E/Em 8~15为Ⅱ组,E/Em>15为Ⅲ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Ⅲ组NT-proBNP水平[(1119±3123)ng/L]显著高于Ⅱ组[(684±1742)ng/L]和Ⅰ组[(276±438)ng/L](P<0.01),Ⅱ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E/Em与NT-proBNP具有相关性(r=0.438,P<0.01).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及组织多普勒成像可用于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2例,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且100%;对照组30例为CAG结果正常者。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观、左室长轴观、两腔观二维动态图像,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软件描绘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6个位点相对于心尖部的运动曲线,测量收缩期位移和速度,计算二尖瓣环同一切面两点收缩期平均位移(四腔观:TMDs4;左室长轴观:TMDs3;两腔观:TMDs2)、平均速度(四腔观:TMVs4;左室长轴观:TMVs3;两腔观:TMVs2),6个位点的平均位移(SMDs)、平均速度(SMVs)并进行比较。将SMDs、SMVs、TMDs4、TMDs3、TMDs2、TMVs4、TMVs3、TMVs2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s法所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TMDs4、TMDs3、TMDs2、SMDs、TMVs4、TMVs3、TMVs2、SMVs均较对照组减低(分别为t=4.16,P0.01;t=4.64,P0.01;t=3.43,P0.01;t=5.04,P0.01;t=3.02,P0.01;t=4.33,P0.01;t=2.92,P0.01;t=3.83,P0.05)。结论 STI所测量的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和速度可以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评价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右心功能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COPD(缓解期)患者60例,分为慢性支气管炎组30例和慢支炎合并肺气肿组30例;另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通过二维超声测量其右心室前后径、右心房上下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及主肺动脉内径并利用传统脉冲多普勒技术计算右室Tei指数。结果COPD患者右心房室内径、右室前壁厚度及主肺动脉内径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患者的Tei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单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相比,慢支炎合并肺气肿患者Tei指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右心室Tei指数可以为临床诊断早期COPD而常规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征象者提供敏感的诊断信息;Tei指数可以评价不同程度COPD患者右室功能变化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浓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9例COPD患者、18例健康体检者的EBC,用酶免疫法测定EBC中MPO浓度。结果 COPD组MPO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PD组EBC中MPO浓度与患者FEV1占预计值%、PEF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OPD患者EBC中的MPO浓度能反映炎症和氧化应激程度,监测EBC中的MPO浓度可作为一种较好的评价COPD病情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室心功能容积参数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国产期心肌病(PPCM)左室心功能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左室心功能容积参数对50例PPCM患者左室心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同时选择正常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室心功能参数,并加以比较.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左室心功能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左心房舒张期内径(LAD)、右心室舒张期内径(RVD)、右心房舒张期内径(RA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D)及EF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EF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参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借助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早期诊断PPCM;早期诊断和治疗PPCM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比索洛尔干预治疗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锦辉 《现代保健》2013,(16):30-31
目的:探讨对于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比索洛尔干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应用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高血压及抗心衰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口服比索洛尔进行治疗。针对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较对照组差异则更加明显(P〈0.05),就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数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比索洛尔进行干预治疗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