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使用显微技术治疗4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分析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依据Simpson分级标准,16例Ⅰ级切除(32.65%),25例Ⅱ级切除(51.02%),3例Ⅲ级切除(6.12%),5例Ⅳ级切除(10.21%),无手术死亡.术后3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至4年,1例复发,均无并发症.结论 使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影像学检查,提高了肿瘤全切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16例(47.1%);Ⅱ级切除14例(41.2%);Ⅱ级切除4例(11.7%)。无手术死亡,随访1~72个月,仅有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并放射治疗。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 Ⅰ级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等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上矢状窦前1/3段14例,中1/3段12例,后1/3段6例。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处理受累矢状窦。结果SimpsonI级切除19例(59.4%),Ⅱ级切除10例(30.1%),Ⅲ级切除3例(9.5%)。28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21.4±1.5)个月,无手术死亡,2例复发。结论有效的术前影像学评价,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矢状窦旁或跨矢状窦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捆绑牵引方法 ,完整切除巨大脑膜瘤并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和上矢状窦通畅。结果 手术治疗直径 5~ 10cm以上脑膜瘤 2 6例 ,其中Ⅰ级切除 2 0例 ,Ⅱ级切除 5例 ,Ⅲ级切除 1例 ,无手术死亡和特殊并发症发生。 2 4例经 1~ 5年随访 ,无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能明显提高手术全切率和减少手术出血 ,缩短手术时间 ,有效防止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损伤 ,减少脑组织牵拉 ,保护重要脑功能区和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质中央区窦镰旁脑膜瘤术前影像学评估,术中对脑皮质、上矢状窦、中央沟静脉、Troland静脉等显微手术治疗的技巧及术后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像学资料、手术过程、术中技巧、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16例,Ⅲ级切除2例.3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8年,其中24例恢复良好.肿瘤复发6例,再次手术5例,放弃手术1例.结论 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正确处理矢状窦,保护中央沟静脉、Troland静脉等重要皮层引流静脉及功能区脑皮质,是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矢状窦镰旁双侧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跨中线骨瓣、双侧条状镰旁硬脑膜瓣、牵引脑膜瓣向上矢状窦对侧、沿脑沟切开脑组织并向额叶枕叶方向牵开和经纵裂切除肿瘤等显微手术技术切除32例上矢状窦镰旁巨大脑膜瘤.结果 肿瘤Simpson Ⅰ级21例,SimpsonⅡ级9例,SimpsonⅢ级2例;1例术后昏迷、家属放弃治疗;术后随访6 ~ 36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充分暴露肿瘤,有效控制出血,保护回流静脉,妥善处理矢状窦,减少并发症,保护神经功能,尽可能全切或次全切除肿瘤,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脑镰与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大脑镰与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56例,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同时利用经皮穿刺颈动脉造影或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辅助检查.在显微镜下进行硬脑膜剥离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根据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标准,Ⅰ、Ⅱ、Ⅲ级切除分别占67.9%(38/56)、21.4%(12/56)和10.7%(6/56).术后新出现偏瘫2例,另有3例偏瘫加重,经积极治疗,均已恢复正常.另有2例精神症状明显.经对症治疗2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病例.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大脑镰与矢状窦旁脑膜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一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2±2.3)岁,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率、术中出血量及肿瘤全切除率。结果: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症状改善22例(95.65%),肿瘤全切除21例(91.30%),术中出血量为(323.16±24.51)mL,对照组症状改善18例(78.26%),肿瘤全切除14例(60.97%),术中出血量为(1108.25±35.37)mL。两组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3例患者Simpson切除分级为:I级切除6例(26.09%),Ⅱ级切除13例(56.52%),111级切除4例(17.39%),无死亡病例。结论:相比于常规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能显著提高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程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2,(32):123-123
目的?分析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效果以及手术技巧.方法?选择40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方法,显微组则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最后对比两组的手术结果如何,并分析手术技巧.结果?显微组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常规组,而且显微组无一例死亡.结论?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来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效果很好,而且术中出血少,也降低了术后的病残率,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窦汇区脑膜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窦汇区脑膜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手术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Ⅱ级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SimpsonⅣ级3例切除,术后辅助伽马刀治疗。结论显微手术切除窦汇区脑膜瘤方法可行,对于不能全切的肿瘤术后辅助伽马刀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窦汇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窦汇区脑膜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2例.1例术后出现横窦的血栓形成.随访26~ 6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术前详细的评估,术中选择适当的入路,合理处理静脉窦粘连的肿瘤,辅以必要的放疗,可以减少窦汇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风险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Simpon Ⅰ级)10例,次全切除(SimponⅡ级)4例.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0例,视力无改变1例,视力下降2例,一过性尿崩1例,双目失明1例,头痛症状部分或完全消失,无一例死亡.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在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向、术者经验等因素的基础上个体化地选择手术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术中注意保护肿瘤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床突脑膜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以蝶骨嵴为中心的翼点入路.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12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Simpson Ⅲ级切除2例,Simpson 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8例患者视力有较明显改善,遗留轻偏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余疗效满意.结论 在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的基础上,经翼点入路,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但对与下丘脑、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粘连过于紧密的肿瘤,即使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手术风险仍较大,可考虑姑息手术结合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方法 对52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位于鞍区前部的蝶骨嵴脑膜瘤采用翼点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肿瘤;位于中颅窝和鞍区后部的脑膜瘤采用额颞颧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肿瘤;位于海绵窦附近的脑膜瘤采用额颞眶颧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肿瘤.术中行蝶骨嵴脑膜瘤全切41例(Simpson切除分级Ⅰ、Ⅱ级),次全切1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针对不同部位的蝶骨嵴脑膜瘤,宜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同时掌握颅底解剖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能明显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岩尖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岩尖脑膜瘤的分类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岩尖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所见,分为两型:Ⅰ型,肿瘤侵及海绵窦16例;Ⅱ型,肿瘤未侵及海绵窦8例。结果Ⅰ型肿瘤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5例,其中4例为海绵窦内残留;Ⅱ型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3例。手术全切除率为66.7%。10例(41.7%)患者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结论Ⅰ型岩尖脑膜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保证重要血管、神经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尽量全切除肿瘤。残留海绵窦脑膜瘤可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宝君 《健康必读》2008,7(4):66-67
窦镰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和大脑镰的肿瘤,占脑膜瘤的24%-35%。由于该肿瘤起源部位的特殊,往往累及矢状窦,与中央沟静脉关系密切,对其手术全部切除造成一定困难。我院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窦镰旁脑膜瘤22例,疗效满意,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梁兴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18-3719
目的分析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资料,比较经显微外科治疗及常规手术治疗后所取得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显微手术治疗组和常规手术组全手术切除率、死亡率、输血量等指标的差异,以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显微手术组全切率75.0%,高于常规手术组的46.4%(P﹤0.05);显微手术组死亡率2.27%,输血量平均(364±120)m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对矢状窦、镰旁脑膜瘤进行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的手术治疗,术前行头颅CT、MRI等全面的辅助检查,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要点,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率.方法 对34例蝶骨嵴脑膜瘤(内侧型19例,外侧型15例)的显微手术切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4例Simpson Ⅰ级切除25例,Ⅱ级切除4例,Ⅲ级切除5例.术后2例发生不全偏瘫,均于1个月内恢复;动眼神经麻痹2例.术前视力下降9例,术后8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术侧视力丧失.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仔细辨别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间的蛛网膜间隔,在充分保全与肿瘤粘连血管、神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蝶骨嵴脑膜瘤分型对显微外科手术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间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38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外侧型均全切,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8例;内侧型:Ⅱ级切除7例,Ⅲ级切除8例,Ⅳ级切除4例,Ⅴ级切除2例.结论 精确的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的治疗经验,以指导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法 对51例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上矢状窦损伤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探讨不同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原则、手术策略以及术中和术后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恢复良好31例(60.78%);中残8例(15.69%);重残3例(5.88%);死亡9例(17.65%).结论 尽早救治、术前充分准备、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成功救治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