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组织在固定过程中,由于甲醛、加热、有机溶剂的处理,使抗原发生交联、变性等,致使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无法与抗体结合。但这一变化是可逆的,可通过抗原修复重新暴露抗原决定簇,增加抗原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提高免疫组化染色效果[1,2]。本工作从影响蛋白构象的温度、pH、表面  相似文献   

2.
苏菁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5):314-314,I086
常规石蜡切片标本 ,一般均用甲醛固定 ,而经甲醛固定的组织 ,其抗原蛋白的氨基与固定液中的醛基交联形成羧甲基而封闭了抗原决定簇 ,使其免疫组化标记的敏感性明显降低 ,且背景着色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的成功与否 ,组织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清除以及抗原决定族的保存和暴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发现同一肝穿组织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 ,明显影响HBsAg、HBcAg的检出率。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来源 所检肝组织取自 2 0 0 1 2— 2 0 0 2 1我院临床送检标本 ,经肝活检证实为乙肝阳性患者有 5 6例 ,同时血清HBV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高压锅水浴法修复组织抗原防脱片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用于免疫组化的抗体近千种 ,不同抗体对病理切片的要求不尽相同。有些抗体 (单抗或多抗 )必须在组织切片经高压修复后才能有效使用 ,如ER、PR、p5 3及一些多药耐药标记等。用于免疫组化的病理组织 ,经福尔马林固定后许多抗原决定簇被醛基交联封闭 ,无法与抗体结合 ,采用高温高压 (下称常规法 )处理这些组织 ,就可破坏醛基交联 ,使抗原暴露 ,从而与抗体有效结合。但是由于免疫组化操作步骤多 ,历时长 ,整个过程必须在有水的环境中完成 ,组织切片容易从玻片上脱落。曾采用几种常规组织抗原修复方法 ,防脱片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实践 ,…  相似文献   

4.
Shi等 (1991)发现在重金属溶液中煮沸组织切片能改变甲醛固定效应 ,即煮沸的组织切片中许多组织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反应性被修复 ,这个过程常常被称为抗原修复。此研究成果和抗原修复技术的完善 ,使免疫组化在外科病理学中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之后的 10年里 ,抗原修复程序不  相似文献   

5.
免疫组化染色中某些抗体最佳修复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存梢蜡块,选择最佳抗原修复液,而进行抗原修复,使抗原决定簇暴露,达到最理想染色结果 .方法 用柠檬酸缓冲液(pH 6.0)、EDTA缓冲液(pH 9.0),及高压加热法,胰蛋白酶消化对CD68、lysozyme,α-AT和S-100不同的抗体进行修复.消化,观杏抗原决定簇暴露.结果 3种抗原修复法的免疫组化切片,胰蛋白酶修复法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压加热法与微波加热法且染色背景清晰,高压加热法与微波加热法非特异性着色较深,阳性率低.结论 对不同的抗体选用不同的修复方法 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存档蜡块,选择最佳抗原修复液,而进行抗原修复,使抗原决定簇暴露,达到最理想染色结果。方法用柠檬酸缓冲液(pH6.0)、EDTA缓冲液(pH9.0),及高胝加热法,胰蛋白酶消化对CD68、lysozyme、α—AT和S-100不同的抗体进行修复。消化,规合抗原决定簇暴露。,结果3种抗原修复法的免疫组化切片,胰蛋白酶修复法阳性率显著高于高胝加热法与微波加热法且染色背景清晰,高压加热法与微波加热法非特异性着色较深,阳性率低。结论对不同的抗体选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免疫组织化学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利用特异抗体与组织切片中的抗原相结合,附以可见的标记物,在组织原位使抗原抗体结合物显现出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因其结果定位明显,操作简单,实验室条件及设备技术要求不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及各种科研工作。但由于组织在福尔马林中固定,经常导致抗原决定簇被封闭,阻碍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因此,抗原修复技术在免疫组化操作过程中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针对不同的抗原,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探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抗原修复方法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诊断中活体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已经相当完善,但是细胞免疫组化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①如何充分暴露抗原决定簇,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抗体大分子物质易于进入细胞,以便于抗体与抗原更好的结合;②恰当地固定,尽可能保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完整,防止脱片.我们针对现在常用的细胞免疫组化修复方法并结合活体组织免疫组化的修复方法做了比较深入的染色实验与研究,希望能找到对细胞免疫组化更为合理的抗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已成为现代病理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在判断肿瘤组织的起源、分类以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甲醛固定使标本的氨基酸残基分子之间或分子之间形成醛键,抗原决定簇被掩盖或破坏,使部分抗原-抗体反应不能顺利进行~([5])。因此,充分的抗原修复是染色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各单位都  相似文献   

10.
标本固定时间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毅  陆江阳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3):233-234,i018
目前最常用的组织标本固定剂是4%甲醛液,其甲醛醛基交联封闭抗原作用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在适宜的固定时间内可使抗原保存完好,固定时间过短或过长则免疫组化染色减弱以至消失。本文选择23个固定时相点的人体正常胃组织标本,用7种常用抗体进行标记,试图进一步证明固定时间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寻找适用于多数抗原表达的组织固定时间段,为提高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外科手术切除的新鲜正常胃壁组织5例。已固定1~10年的陈旧胃壁组织9例。7种常用抗体,分别为CK(AE1/AE3)(Dak…  相似文献   

11.
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野  张伟  周永梅  赖日权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10(3):185-185,i058
近年来,国外一些公司推出了即用型抗体,使免疫组化染色变得非常方便和简单。但是,免疫组化染色成功与否,抗原决定簇的暴露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常用的抗原修复法有微波、高压和酶消化等方法。用不同的修复方法所导致的结果亦不相同,考虑到抗原修复时内源性生物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建议在抗原修复时做阴性对照以排除假阳性结果,否则易影响诊断结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分型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目前,在临床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方法主要是在石蜡包埋组织中进行。在组织固定、包埋等处理过程中很多抗原被封闭。部分抗原需要按照抗体使用指南中的方法来做抗原暴露修复,组织中的部分抗原仍然不能完全暴露,由此造成假阴性,从而影响正确诊断。笔者在临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过程中,体会到将部分组织切片采用抗原双次修复的办法,让仅一次抗原修复,封闭抗原未能充分暴露的组织能够得到有效的表达。降低了假阴性和假弱阳性,提高了淋巴瘤诊断与分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多聚甲醛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防止脱片中的应用贺占国,胡雄,邓平非(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病理科石家庄050082)回顾性研究中,免疫组化染色多用石蜡切片。有些组织中的抗原经甲醛固定,有机溶剂处理后,抗原决定簇被遮盖,需用蛋白酶消化,但许多组织经消化易脱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热抗原修复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胃癌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煮沸法、免疫组织化学 SP染色法及抗生物素蛋白 -生物素依次处理法 ,对 10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胃癌标本内的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1经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的胃癌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被灭活 ;2加热抗原修复显著增强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的活性 ,同时 ,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仅见于癌细胞胞浆中而未见于间质细胞 ;3抗生物素蛋白 -生物素依次处理法可封闭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结论 :加热抗原修复可显著增强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胃癌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的活性 ,而为避免其对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 ,可采用抗生物素蛋白 -生物素依次处理法或运用非生物素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固定液及固定时间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寻找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最佳固定条件。方法收集新鲜送检的乳腺、肺、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共15例,冷冻切片后分别置于4种不同固定液(冷丙酮、95%乙醇、4%中性甲醛液、AAF液)中固定5 min和2 h,并对经4%中性甲醛液和AAF液固定的各2张切片进行热修复,根据组织含有的特定抗原进行相应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采用4种不同固定液固定冷冻切片,均可满足快速病理诊断的需要,但染色细节存在差异;从5个方面综合分析,AAF液的染色效果优于其他3种固定液,其次为95%乙醇、4%中性甲醛、冷丙酮;就阳性强度而言,冷丙酮最强,其次为AAF液、4%中性甲醛、95%乙醇;冷冻切片固定5 min和2 h,除固定2 h阳性强度略强于固定5 min外,其他方面均无明显差异;4%中性甲醛液固定的切片经热修复后与未修复相比组织脱片破损严重,组织结构不清晰,但细胞恢复正常大小;AAF液固定的切片经热修复后与未修复相比有轻微脱片,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冷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AAF液的固定效果优于其他3种固定液;采用AAF液对冷冻切片固定5 min且不修复,整体操作时间短、染色效果好,是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非常理想的固定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原修复(AR)时抗原修复液pH值及修复时间对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化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取乳腺癌及肺癌标本,经pH为7.0~8.0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乳腺癌及肺癌组织中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蛋白(MLH1、MSH2、MSH6、PD-1和PD-L1)及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同一组织蜡块连续切片,分别采用pH值为6.0、7.0、8.0及9.0的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修复时间分别为15 min和30 min,修复温度统一为95℃。染色完成后,镜下观察不同修复条件下阳性结果表达的情况。结果在修复时间为15 min,修复液pH值为8.0时MLH1、MSH2和MSH6阳性表达最优,主要表现在阳性信号表达最强且背景着色最优;而PD-1、PD-L1和Ki-67在修复时间为30 min,修复液pH值为9.0时阳性表达最优,主要表现在阳性信号表达数量最多且背景着色最轻。结论不同pH值的抗原修复液和不同修复时间,对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化阳性结果的表达在数量或者表达强度上均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得出,在修复液pH为偏碱性,阳性表达效果最佳;而不同抗体对修复时间的要求略有差距。  相似文献   

17.
抗原双重暴露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免疫组化染色中抗原暴露是通过抗原修复达到的,是染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使石蜡切片中待标记的抗原获得充分的暴露,我们使用的抗原双重暴露方法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A型题1.患者反复感染其原因可能是A、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C、免疫自身稳定性功能低下 D、过敏体质 E、免疫耐受性低下2 .最早将抗体抗原反应原理及方法应用于临床血清学诊断的是A、G .widal B、K .Landsteiner C、A .WassermamD、J.Oudin E、A .Coons3.抗原具备免疫原性的第一要素是A、异物性 B、大分子物质 C、蛋白质或多肽 D、颗粒性物质 E、多电荷分子4 .抗原结合价指的是A、能与抗体结合的决定簇的数目 B、暴露在分子表面的决定簇的数目 C…  相似文献   

19.
中间丝蛋白对抗肿瘤的组织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常规甲醛固定后容易发生改变而致检测失败。本文采用甲醛固定4、24、48小时的组织,观察其改变规律,并用蛋白酶或微波加热法处理,观察其抗原表位恢复的效果。在中间丝免疫组化研究方法中应用酶与加热对抗原表位恢复作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作者使用对甲胎蛋白(AFP)的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的两部位夹心免疫试验(2-Sitesandwich immunoassay)以检测人AFP。包被抗体(即固相出抗体)与放射标记抗体都分别用对AFP两个不同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由于两种抗体与其相应抗原的反应互不干扰,因而有可能将血清标本与标记抗体一并加入(即一步法),使洗涤等步骤得以减化。这是一种新型的简便而精确的定量方法。但作者在试验本法的过程中,将其与两步法对比观察时,发现原法有一些缺点,即当AFP浓度高于一定程度就产生抑制现象,出现假阴性或结果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