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同顾性分析47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手术去骨瓣减压,33例采取保守治疗。按cosHz分判断患者预后,良好20例,中残8例,重残5例,死亡14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儿童、老年人易发生外伤性脑梗死。若早发现,早诊断,早期采取合理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SBI)的CT及MRI和全脑血管造影(DSA)表现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无症状脑梗死的定义分SBI和非SBI两组,对两组的年龄、发病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BI的发病率为45%(72/160),其中基底节区、放射冠、额叶及顶叶、颞叶为好发部位;SBI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脏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与SBI的发生率基本相当,而其形态异常却与SBI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MRI是确诊SBI重要条件之一;DSA能显示颅内血管;积极有效地干预其危险因素,可以最大程度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继发脑梗死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本院31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GOS评分,良好5例,中残8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后继发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积极预防,早期诊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继发脑梗死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措施.方法 回顾本院31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按GOS评分,良好5例,中残8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结论 外伤后继发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积极预防,早期诊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1例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及疗效.结果 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19例,其中12例行外减压,7例行内、外减压.随访半年,根据GOS预后评分治愈15例(48.4%),中残9例(29.0%),重残4例(12.9%),死亡3例(9.7%).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病人,应密切注意其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观测颅脑CT改变,对创伤性脑梗死力求早期发现,综合治疗,把握手术时机,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原因、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16例出血性脑梗死的原因、影像学及临床特征(出自1990-2001年治疗的2050例脑梗死病例)。结果:2050例脑梗死中出血性脑梗死占5.66%,最常见的原因是脑梗死(62.06%),特别是心源性。最早出现的出血性脑梗死为脑梗死后17小时。78例为血肿型,38例非血肿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变或加重,特别是脑梗死或大面积脑梗死,应检查或复查CT和(或)MRI。发现出血性脑梗死,应立即停用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1例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及疗效。结果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19例,其中12例行外减压,7例行内、外减压。随访半年,根据GOS预后评分治愈15例(48.4%),中残9例(29.0%),重残4例(12.9%),死亡3例(9.7%)。结论对于颅脑外伤病人,应密切注意其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观测颅脑CT改变,对创伤性脑梗死力求早期发现,综合治疗,把握手术时机,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雅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6):654-655
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braininfarction,SBI)定义为临床上缺乏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经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或尸解发现的梗死灶[1]。本研究收集自2000-2004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年龄>60岁非脑卒中患者130例中发现的44例(33.8%)SB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后痴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脑梗死是产生痴呆的一重要原因,但其产生痴呆的危险因素和机制尚不清楚。方法 257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临床和智能评估、血生化和头颅CT/MRI检查。于病程2个月后,再用MMSE量表进行智能评定,应用Hachinski缺血指数区分Alzheimer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结果 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率为35.80%。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则痴呆的发生率愈高;既往有卒中史、房颤史和冠心病史的脑梗死患者,其痴呆的概率明显升高;它不仅与血糖、纤维蛋白原、血脂及血肌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也与脑梗死的部位、体积、病灶数目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性密切联系(P<0.05)。结论 脑梗死后痴呆较为常见,它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与患者自身素质(高龄、低教育)、脑梗死的某些危险因素有关,而且大面积梗死、优势半球梗死、多发性梗死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性对此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伴发抑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发抑郁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自1995年1月-2000年5月脑梗死住院病例共754例。结果 其中伴发抑郁69例(9.16%)。对其发病机理、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论 神经内科医师应提高对脑梗死伴发抑郁的重视,及时识别、诊断、治疗,以更好的提高对伴发抑郁的脑梗死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军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53-54
近年来40岁青年脑梗死的报道逐渐增多,在我国其发病率占全年龄组脑梗死的3%~12%。由于脑血管病发病低龄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有效预防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及对高危人群干预,我们分析100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探究其病因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樊志起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4):68-69
目的比较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与单纯脑梗死患者在梗死类型、损伤程度之间的差异。方法将1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82例,对照组(单纯脑梗死)82例,比较2组患者在脑梗死类型、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以多发梗死病灶为主,对照组以单发小梗死病灶为主,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严重。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后病情较重,预后不良,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6.
白素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3)
<正>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原来脑梗死的区域发生的继发性出血,是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脑梗死患者的3%~25%[1],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继发性出血的原因有再灌注损伤学说,还有溶栓过量学说,与高龄、长期合并心血管基础病症有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2-01-2014-01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65例,分析其发病因素、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心悸、晕厥、出冷汗、血压轻度升高、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但也有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甚至孤立的、局灶的神经体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时应警惕低血糖合并脑梗死.现将我院2000年至今所见9例低血糖并发脑梗死的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军民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9):53-54
近年来40岁青年脑梗死的报道逐渐增多,在我国其发病率占全年龄组脑梗死的3%~12%。由于脑血管病发病低龄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有效预防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及对高危人群干预,我们分析100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探究其病因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原地区中青年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4(5):317-318
青海省地处高原(海拔2260米),由于海拔高、缺氧等原因,故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笔对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0.
袁宏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1):F0003-F0003
本院从2004-09~2009-07共收治手术病人300例,其中并大面积脑梗死9例,从中获得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