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痢疾兼表证,病在少阳,为少阳轻清之气下陷,病不在表,而尚未深陷阴分,居于半表半里之间。喻嘉言治疗此病,首创“逆流挽舟”法,并以人参败毒散为代表方剂。人参败毒散,原出自宋代《和剂局方》,是一首著名的益气解表方剂。喻嘉言将其引入痢疾门,治疗痢疾兼表证,另出枢机,独辟蹊径,以解表之剂,疏表救里,逆挽下陷之清阳,恢复其升发之机,使邪从表散,不治痢而痢自止。  相似文献   

2.
败毒散,又名人参败毒散,亦有去人参而名曰败毒散,方出《南阳活人书》。是一张临床广泛运用而颇有效验的方剂,历代医家极为称赞。喻嘉言称此方为风湿热三气门中推第一,创“逆流挽舟”法以治痢。陈飞霞谓此方是咳门第一神方。近代张公让介绍此方加荆芥、防风,即“荆防败毒散治流行性感冒极效。”“普通流行性发热病、皮肤  相似文献   

3.
谈喻嘉言“逆流挽舟”治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流挽舟法,是喻嘉言用人参败毒散治疗痢疾病的一种方法。今就喻氏的原意,结合个人的看法,对逆流挽舟的意义和运用作一初步探讨。如有不当之处,请求同道指正。一、何谓“逆流”在喻氏所著《医门法律》的“痢疾门”中,有一段专门论述“逆流挽舟”的文字,兹摘录于下: “痢疾一证……至夏秋热暑湿三气交蒸互结之热,十倍于冬月矣,外感三气之热而成下痢,其必从外而出之,以故下痢必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失于表者,外邪但从里  相似文献   

4.
喻昌(1585—1664),字嘉言,江西新建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氏博学多才,文章盖世,其由禅治医,临证多妙悟,人所难及,史称其“精心妙术,冠绝一时”。恰如其在《医门法律·痢疾门》和《寓意草》中痢疾案首倡一独特治痢之法——“逆流挽舟”法,依法选方妙用“人参败毒散”,开创了治痢新方法和新思路,对后世痢疾论治影响较大。笔者不揣浅陋,现就喻嘉言治痢名法与名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喻氏“逆挽法”的含义是针对外感致痢(肺卫郁闭,内迫大肠)之病机,逆其下痢之病势,挽其邪气出表达外;人参败毒散是通过开表宣肺,使卫气疏通,肺气宣畅,大肠壅滞得以疏解,达到逆挽之目的。拍出“逆挽法”属于治痢的一种变法,并对喻氏表述此法时的一些疑似论据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6.
人参败毒散,出于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历代医家皆有用之,尤以清初喻嘉言力倡。喻氏所创逆流挽舟法,基础方便是此方。近贤丁甘仁先生幼辈某年夏秋患痢,发烧不退,遍请海上名医,治疗月余,诸症不减,丁氏无措。适四川唐宗海至沪,遂邀一治,唐即拟人参败毒教,一剂热退,再剂痢止,一时为医界美谈。肠澼与痢,古谓相通。近世云痢,系指痢疾。而“肠澼”一名,内涵较广,可包括多种急、慢性腹泻疾  相似文献   

7.
“逆流挽舟”一法为清代名医喻嘉言所创,原载于《医门法律·痢疾门》,后世注解都认为此法是针对痢疾兼表有寒湿而设,犹如逆水挽舟上行,驱邪出表,其选方以人参败毒散为代表,若痢无表证者不宜使  相似文献   

8.
逆流挽舟法出于《医门法律》,是指用升散和扶正达邪药物,治疗下痢的一个方法。对痢疾水谷下流之病,挽之升举从表而解,犹如在逆水之中挽舟上行。本法虽为痢疾初起兼挟表症而设,然而喻嘉言对久痢下陷,阳邪陷入阴中亦倡用之,以人参败毒散为主方,引其邪而出之于外。叶天士、吴鞠通皆相推崇。余在临床用之,亦有所  相似文献   

9.
人参败毒散,出于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清初名医学家喻嘉言创逆流挽舟法治疗痢疾,基础方便是本方。痢疾为病,往往是湿热淤滞,蕴结肠胃,前人治法多以清化湿热,消积导滞,行气理血为主。对邪结于里,表阳受遏,迁延日久,正气已虚,症如上海已故名医严苍山先生所谓“表结重于里结”者(转引自上海中医学院周崇仁《喻昌临床治疗的创见》,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9.6.)使用喻氏之法,常可立起沉疴。近贤丁甘仁先生,某年夏,其幼辈患痢,发烧不退,遍请上海名医,治经月余,烧痢不止。恰遇四川唐容川来沪,邀其一治,唐疏逆流挽舟,人参败毒散,一剂热退,再剂痢止,曾为一时医界美谈(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9  相似文献   

10.
逆流挽舟法是以解表法治疗痢疾的代表治法,实有辛凉法及辛温法之分。既往对于逆流挽舟法的治法探讨,详于辛温而略于辛凉,现从逆流挽舟法的治法细分上,就有关问题提出辨析:第一,辨析逆流挽舟法是否需要分清外邪寒热属性的问题,阐述活人败毒散解表治痢,并不能寒温并治。第二,辨析逆流挽舟法之辛凉法的医理、方药。从卫气营血辨证的角度,探讨卫分证处方不能用于辛凉解表治痢的原因,辨析临证要点。第三,辨析喻嘉言在众多辛温解表剂中选用活人败毒散解表治痢的缘由,并从六经辨证的角度,认识逆流挽舟法之辛温法。  相似文献   

11.
就人参败毒散的有关问题提出辨析。第一,无气虚表现者也可用人参,扶正有助于祛邪。第二,人参败毒散所败之"毒",可以是湿热、热毒。第三,喻嘉言提出人参败毒散治痢的"逆流挽舟"法,针对的决不是初起伴风寒表证的痢疾,而是用于失表久痢;"逆挽"的是下陷清气,通过举陷,使卫阳领邪出表;人参败毒散治痢疾,乃因组方暗含祛风胜湿、升阳举陷、调气活血三大功效,至于补气扶正,当视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12.
清代名医喻嘉言在《医门法律·痢疾论》中,对痢疾的治疗,提出了逆流挽舟、急开支河、通因通用三法及禁律三条,对痢疾的治疗,颇有见地,堪称独树一帜,兹析义如下: 一、逆流挽舟“逆”谓病势深入,或邪由表入里,或邪由上陷下;“挽”即截住病势,以挽其逆;“舟”比喻人体之正。逆流挽舟就是为防止正气随下流病势而陷,故当逆挽而上,驱邪外出,如逆流之处,挽下游之舟。喻氏以此法治痢,主要基于表里顺逆,着眼少阳,认为“苍天清净之气,足以升举水土物  相似文献   

13.
清初名医喻昌在其著《医门法律》中指出,痢疾之症,多腹痛下迫,里急后重,痢下赤白,常用通泻胃肠湿热积滞之法以清除之。然若痢疾初起,兼有外感,或继而表邪内陷,或痢久阳气下陷者,却不能再用通泻之法,宜用人参败毒散之类疏表除湿,寓散于通,使表得解而里滞亦除,有如逆水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法。笔者于北京中医学院受业之际,曾得赵绍琴教授之聆教,于临证凡痢疾初起,兼有外感者,施于逆挽之法,常药后而病愈。后,依喻氏辨证之原则,将此法扩大运用于妇人崩漏、带下诸疾,收到同工异曲之妙。现爰案例3则分  相似文献   

14.
清初名医喻嘉言在其所著《医门法律·痢疾门中》提出“逆流挽舟”一法,历来对喻氏所论褒贬不一。详究痢疾之成因,总由饮食不洁,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而发,病从口鼻而入,均属外邪。既属外来邪气,喻氏认为“其必从外而出之,以故下痢必从汗,  相似文献   

15.
治痢疾之常证不难,而治痢疾之变证则不易。《寓意草》治痢诸案,总结了喻嘉言治痢疾变证的独特经验。本文试探其要。一、治变救逆“逆流挽舟”调气消滞,凉血清肠,是治痢之常法。然而,痢疾种种,病机迥异,又不能墨守成法。“故治病必先识病然后议药”,尤其对于危急重  相似文献   

16.
逆流挽舟法是清代喻昌在《医门法律》中用于痢疾初起有表证或表邪陷里的一个取象比类的治疗法则。此法一倡,深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吴鞠通《温病条辨》谓:“暑湿风寒杂感,寒热交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  相似文献   

17.
逆流挽舟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外,在急性发作期还可以出现发热恶寒、肢体酸痛等肠外表现,酷似中医所言之“痢下兼表”证,笔者宗嘉言逆流挽舟法,运用人参败毒散加味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逆流挽舟法开创于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仲景用葛根汤来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之下利,成为后世医家治疗表邪内陷之下利的大法。至清代医家喻嘉言始立"逆挽"之名,以人参败毒散为代表方,意在扶正祛邪之中,挽少阳不伸之气,用半表半里之法,逆太阳下陷之势,使邪气从表而解,表解而利自止。本文从逆流挽舟法的含义、渊源、治疗机理及禁忌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王琰  王中琳 《中医药学刊》2005,23(5):900-900
逆流挽舟法的运用开创于汉代张仲景,继之金元张从正阐经发挥,至清初喻嘉言始立“逆挽”之名。人参败毒散为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其中风药在方中具有升举清阳、鼓舞正气、宣通气机、枢转邪气外出的作用是其能于“逆流中挽舟楫上行”的主要配伍。  相似文献   

20.
<正> 痢疾的治疗,自古有忌补一说。如蒲松园在《医镜·症方发明》中提出,痢疾的治疗“一忌温补”,“一忌大下”,“一忌发汗”,“一忌利小便”。自清喻嘉言创逆流挽舟法后,就开了治痢用益气法的先河;其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记的110则痢疾案例中,用益气法的就载有40多则,这些案中以用人参者居多,还有数处选用了芪、术、苓、草之属;清代至今治痢用益气法者不胜枚举,除将益气法用于虚寒久痢外,用于痢疾初起及痢甚伤正者亦不乏其例。笔者学习前哲经验,又经临床观察,认为痢疾一病,该泻则泻,该补则补,或寓补于泻,或寓泻于补,只要紧扣病机,准确辨证,权衡盛衰,用之得当.则会取得较好疗效。1.痢疾初起,逆流挽舟痢疾初起,恶寒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