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目的:分析O型臂导航辅助下寰椎与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应用疗效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例行经口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不同的置钉方式,20例患者分为导航辅助组及徒手置钉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的斜坡椎管角(CCA)及延髓脊髓角(CMA),对比分析两种置钉方式的应用疗效,采用改良Park的标准对逆向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CCA及C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CCA及CM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辅助组置钉准确性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结论:通过O型臂导航技术辅助进行经口寰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可获得与徒手置钉相当的治疗疗效,同时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降低置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打印、逆向工程技术结合体外模拟手术辅助寰枢椎置钉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3月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3例Ⅱ型齿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例常规徒手置入C_(1,2)椎弓根螺钉(徒手组);11例在利用3D打印和逆向工程技术实施体外模拟手术成功后,术中利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C_(1,2)椎弓根螺钉(导航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置钉偏差率。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超过6个月。导航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置钉偏差率均低于徒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徒手组术前ASIA分级D级4例、E级8例,导航组术前D级3例、E级8例,术后均为E级。结论 3D打印、逆向工程技术结合体外模拟手术辅助寰枢椎置钉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置钉方案完全个性化,提高了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置钉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合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椎板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21~77岁,平均57.3±9.0岁;随访12个月以上。根据置钉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18例)采用术前计算机模拟置钉、设计并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或椎板螺钉置钉;对照组(14例)采用徒手方法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记录两组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以Kawaguchi评价法判断螺钉置钉成功率,计算术前模拟置钉和术后实际螺钉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在X、Y、Z轴上的偏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重要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共置入螺钉36枚,其中枢椎椎弓根螺钉22枚,枢椎板螺钉14枚,置钉时间31.5±6.5min,术中出血量45.0±19.2ml,Kawaguchi评价法0级32枚,Ⅰ级4枚,Ⅱ级0枚,置钉成功率100%。对照组共置入28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57.6±6.9min,术中出血量228.5±57.9ml,以Kawaguchi评价法0级18枚,Ⅰ级6枚,Ⅱ级4枚,置钉成功率85.7%;两组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成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际钉道相对于术前模拟钉道偏差角度为0.69°±1.34°,术后实际进钉点相对于术前模拟进钉点在X、Y、Z轴上分别偏移0.50±2.13mm、0.75±2.18mm、0.43±2.39mm,偏移量与术前设计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复合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或椎板螺钉置钉,能减少置钉时间及术中出血,提高置钉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例采用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扫描获取数据经Mimics 10.0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理想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并根据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表面数据设计个性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在3D打印机上制作"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高温消毒后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置钉。术后根据颈椎X线和CT检查结果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颈椎稳定性。采用颈部和/或枕骨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应用数字化双导航模板为24例患者置入椎弓根螺钉,22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2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并椎板螺钉固定。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48枚,枢椎椎弓根螺钉46枚,枢椎椎板螺钉2枚。术后CT检查示所有螺钉均未穿破钉道骨皮质。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大部分患者颈部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78±1.12)分降至术后(2.48±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肌力下降者术后均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置钉相关并发症。结论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寰枢椎不稳提供更合理的置钉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寰枢椎骨折和/或脱位患者,均行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导航模板组(19例)和传统置钉组(24例)。3D打印导航模板组术前将患者的颈椎CT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行3D重建并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板后打印、消毒;术中将导航模板与置钉椎体贴合紧密后,通过定位孔钻孔、置钉。传统置钉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徒手置钉。统计并对比两种置钉方法的准确率,通过测量并比较术前预设钉道角度与术后实际钉道角度差异评估进针角度的精确性。比较两组的置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合并症及术前是否牵引复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68枚,置钉准确率94.1%,置钉时间2.2±0.4min/枚,透视次数4.6±1.1次,手术时间197±41min,术中出血量395±64ml;传统徒手置钉组置入椎弓根螺钉76枚,置钉准确率76.3%,置钉时间3.4±0.7min/枚,透视次数9.4±2.7次,手术时间245±67min,术中出血量552±79ml。两组置钉准确率、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D打印导航模板组的内倾角及头倾角与预设值无统计学差异0.05),置钉角度的精确性明显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术后3d、6个月及12个月患者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间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同时还可缩短置钉时间、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儿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选取儿童尸体4具,男女各2具,年龄6~9岁。随机分为2组,均行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徒手置钉组(A组)行徒手置钉;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下置钉组(B组)依据颈椎CT扫描资料,利用计算机辅助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并制作出相应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个性化导航模板,行该模板辅助下置钉。置钉后行颈椎CT扫描评价两种置钉方法的置钉成功率及优级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共置入28枚螺钉,寰椎置入4枚螺钉,其中良级3枚、差级1枚;枢椎置入4枚螺钉,其中优级2枚、良级2枚;下颈椎(C3~C7)置入20枚螺钉,其中优级9枚、良级5枚、差级6枚。B组共置入28枚螺钉,寰椎置入4枚螺钉,其中良级2枚、差级2枚;枢椎置入4枚螺钉,其中优级3枚、良级1枚;下颈椎置入20枚螺钉,其中优级16枚、良级3枚、差级1枚。两组上颈椎的置钉成功率及优级率因样本数太少未进行统计学比较;两组下颈椎置钉的成功率及优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儿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具有较好的置钉成功率,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充分体现了儿童置钉个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提供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01月~2019年12月行寰枢椎手术的患者54例。依据医患沟通结果分为两组,25例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导板组),29例徒手置钉(徒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5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严重椎动脉及脊髓损伤。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的透视次数[(3.75±1.21)次vs (9.46+2.71)次,P0.05]和单钉置入时间[(2.23±0.45) min vs (3.46±0.72) min,P0.05]明显少于徒手组。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颈椎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ASIA神经功能评级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VAS、JOA评分和ASIA评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影像显示导板组置钉准确率显著优于徒手组(96.00%vs 88.79%,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寰椎-齿状突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和脊髓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cord, SAC)均显著增加(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ADI和SA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达到C1-C2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断钉、松动等不良改变。[结论] 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下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提升了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及精确性,曝光次数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个体化导航模板(导板)辅助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徒手透视组(32例)采用透视辅助下徒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经皮导板组(30例)采用术前模拟置钉,制作经皮3D打印个体化导板,术中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术后7 d和1个月的VAS评分;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固定节段矢状曲度矫正度数、椎弓根皮质与螺钉关系、术中首次置钉准确率和矢状面螺钉置入角、同一椎体双侧螺钉矢状面夹角、螺钉进钉点水平位置差值、螺钉内倾角差值等。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经皮导板组均少于徒手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比、固定节段矢状曲度矫正度、螺钉首次置钉成功数、矢状面螺钉置入角经皮导板组均优于徒手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螺钉矢状面夹角、螺钉进钉点水平位置差值、螺钉内倾角差值经皮导板组均小于徒手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导板辅助的椎弓根螺钉技术能简化手术,具有操作减少射线暴露、手术时间短、定位准确、装配简单、骨折复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47-2251
[目的]比较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腰椎后路翻修手术的病例69例,其中使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共31例,使用传统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38例。记录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CT对螺钉精度进行Gertzbein Robbins分级,比较螺钉置入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共置入螺钉152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37枚,B级置钉11枚,C级置钉4枚,没有D、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7.37%。徒手组共置入螺钉194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29枚,B级置钉48枚,C级置钉15枚,D级置钉2枚,没有发现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1.24%。在螺钉精度分级及螺钉准确性方面,机器人组优于徒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置钉技术相比,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具有置钉精度高、且术中出血及术中透视次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导航在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16例经X线片、CT、MRI检查确诊的寰枢椎骨折脱位,均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8例术中应用CT导航置入椎弓根钉(观察组),8例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置入椎弓根钉(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置入32枚椎弓根钉,其中Ⅰ类置钉27枚,Ⅱ类置钉4例,Ⅲ类置钉1例;对照组置入32枚椎弓根钉,其中Ⅰ类置钉14枚,Ⅱ类置钉9例,Ⅲ类置钉9例。观察组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神经、血管损伤,没有因为置钉位置不佳而再次手术者。结论 CT导航下手术可对解剖结构呈现多平面图像,有利于术者更好地判断置钉方向与角度,并可在椎弓根钉置入后立即进行CT扫描评价,及时发现并矫正对脊髓、神经、血管有影响的螺钉,提高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Renaissance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4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机器人组),63例采用徒手置钉(徒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机器人组34例,置入178枚椎弓根螺钉,其中0级175枚,1级3枚,2级0枚,置钉准确率98.31%;徒手组63例,置入334枚椎弓根螺钉,其中0级287枚,1级21枚,2级16枚,3级10枚,置钉准确率85.9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无一例神经损伤,安全置钉率达到100.00%。徒手组8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损伤,安全置钉率达到92.20%。机器人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射线曝光时间和单钉置入时间均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及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均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naissance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骨折可显著提升置钉精度,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射线辐照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O-arm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椎弓根螺钉置入患者575例,根据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导航组采用O-arm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系统置入椎弓根螺钉233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徒手法置入椎弓根螺钉342例。行CT检查,依据Neo分型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导航组共置入145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C1~7置入222枚,T1~12置入535枚,L1~5置入652枚,S1置入50枚。每名患者置钉数量1~24枚,平均(6.26±3.77)枚。传统组共置入1724枚椎弓根螺钉,其中C1~7置入269枚,T1~12置入601枚,L1~5置入785枚,S1置入87枚。每名患者置钉数量1~20枚,平均(5.67±4.11)枚。导航组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置钉安全率为100%,传统组有4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进行12~24个月随访,随访过程均未发生不良事件。依据CT影像Neo分级标准,导航0型及1型椎弓根螺钉的成功置入率达98.01%,而传统组0型及1型椎弓根螺钉的成功置入率91.85%;两组间置入螺钉准确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C臂X线机等徒手置钉方式相比,O-arm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提高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同时降低神经、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在寰枢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本院椎弓钉固定寰枢椎骨折脱位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辅助置钉,38例采用常规C形臂透视辅助置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导向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时间点两组间VAS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导向器组螺钉置入准确度分级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可显著提高寰枢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置钉的准确性,提升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采用TIL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10例应用3D打印模板导航置钉的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一般情况相似的1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下肢无临床表现侧在3D打印模板导航下置入螺钉(模板侧),下肢有临床表现侧切开后经Wiltse入路顺导针置入螺钉(穿刺侧);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法置入椎弓根螺钉。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时间及次数、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模板侧透视时间及次数少于穿刺侧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刺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2级螺钉,对照组2级螺钉有4枚。0级螺钉比例,试验组两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3D打印模板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应用于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可行的。虽然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皮肤移动、体位变化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但仍是一种新的、可选择的微创置钉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枢椎椎板钉用于可复性寰枢椎脱位(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RAAD)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41例RAAD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寰椎均为侧块螺钉固定,枢椎采用椎板钉固定13例(椎板钉组)、椎弓根钉固定28例(椎弓根钉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行JOA评分,影像学检查螺钉植入准确性、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物稳定性。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达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椎板钉组随访时间12~17月,平均13.8个月;椎弓根钉组12~20个月,平均14.1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4,P=0.482)。末次随访时,椎板钉组及椎弓根钉组JOA评分分别为(13.9±1.6)、(14.3±1.8)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9.033,P=0.000;t=-15.835,P=0.00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0,P=0.532)。椎板钉组共植入26枚螺钉,其中25枚螺钉准确植入;椎弓根钉组共植入56枚螺钉,其中54枚螺钉准确植入;两组螺钉植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1,P=0.951)。椎板钉组均获得寰枢椎后方骨性融合;椎弓根钉组1例后方融合影像不连续,其余患者均获骨性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1,P=0.496)。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内固定物松动。结论枢椎椎板钉治疗RAAD安全、可靠,能维持寰枢椎初始稳定性,近期疗效较好,可作为椎弓根钉替代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C_2椎弓根和侧块螺钉置钉与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探讨3D打印导板在C_2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采用C_2椎弓根螺钉和C_2侧块螺钉后路内固定患者64例,根据辅助螺钉置入方法的不同分为3D打印导航模板置钉组(A组)和计算机导航置钉组(B组),其中A组又分A1(导板置入C_2椎弓根螺钉)、A2(导板置入C_2侧块螺钉)两个亚组;B组又分B1(导航置入C_2椎弓根螺钉)、B2(导航置入C_2侧块螺钉)两个亚组。A组:纳入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采用3D打印导板置钉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7~64岁,平均(47.2±11.1)岁。B组: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采用计算机导航置钉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5~60岁,平均(45.6±10.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X线、CT、MRI及CTA。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类型、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及JOA评分。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颈椎CT平扫,按照Hlubek等提出的新的C_2螺钉分级标准、根据CT结果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置钉准确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中A组置钉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A组共置入C_2螺钉64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95.31%,其中A1组共置入52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96.15%;A2组共置入12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91.67%。B组共置入C_2螺钉64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84.38%,其中B1组共置入50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84.00%;B2组共置入14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85.71%。A组与B组置钉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A1组与B1组置钉精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A2组与B2组置钉精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两组均无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虽然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辅助置入C_2椎弓根、侧块螺钉均能提供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但导板技术在C_2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方面更优于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O形臂导航辅助、C形臂辅助与常规徒手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12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辅助融合治疗的129例胸腰椎置钉患者术后CT资料,其中胸腰段以下脊柱骨折41例,退行性疾病88例。常规开放手术直视下徒手置钉(徒手组)42例,C形臂辅助下经皮置钉(C形臂组)46例,开放手术O形臂导航辅助下置钉(O形臂组)41例。从螺钉长度、横断面进钉角度、矢状位进钉角度、椎弓根内侧壁、椎弓根上下壁、椎弓根外侧壁6个方面,采用10分制定量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记录得分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置钉712枚。徒手组置钉准确性评分为7.79±0.93,满分比例为7.7%(16/208);C形臂组评分为9.13±0.59,满分比例为51.0%(101/198);O形臂组评分为9.27±0.65,满分比例为62.1%(190/306)。C形臂组和O形臂组置钉准确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均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形臂辅助经皮置钉和O形臂导航辅助置钉的准确性优于传统徒手置钉,C形臂辅助经皮置钉与O形臂导航辅助置钉准确性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椎动脉高跨患者中3D打印导板辅助置入C2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72例C2椎动脉高跨患者。根据辅助C2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导板组(n=36例)和徒手组(n=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C2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相关并发症、手术技术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VAS评分、JOA评分。根据术后颈椎CT并按照Kawaguchi等提出的螺钉分级标准评估C2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并计算术前模拟置钉与术后实际置钉进钉角度在矢状面与横断面上的偏差。结果:导板组置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明显优于徒手组(P<0.05),手术技术费用徒手组明显低于导板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导板组和徒手组分别置入C2椎弓根螺钉42枚、43枚;置钉准确率(0级+1级)分别为95.2%、72.1%。两组螺钉矢状面偏离角度分别为0.52°±0.42°、2.21°±0.69°,横断面偏离角度分别为0.51°±0.36°、2.16°±0.77°。导板组在置钉准确率、螺钉偏差角度均优于徒手组(P<0.05)。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中共发生椎动脉损伤4例,其中导板组0例,徒手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结论:在椎动脉高跨患者中,3D打印导板和徒手技术辅助置钉可达到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在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导板技术更占优势,同时它能显著缩短置钉时间、透视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具尸体胸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具标本,由同一位具有一定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但无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骨外科医师分别采用导航模板法和徒手法进行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手术。术后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的置钉准确性。结果导航模板法和徒手法各置入240枚螺钉。对两种方法的置钉准确率及风险螺钉发生率进行比较,导航模板法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法,风险螺钉发生率低于徒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徒手法学习曲线明显,导航模板法学习曲线不明显。结论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可行,手术操作简单,置钉准确率高,为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1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根据寰枢椎椎弓根的下壁或上壁和内侧壁定位置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果 均成功置钉,影像学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寰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