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30眼),同一患者1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另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结果:通过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的长期观察、比较,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并发症较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方法:78例(13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67眼,小梁切除术组63眼,对两组术后6mo的眼压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术后6mo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03±3.56)mmHg和(17.67±4.11)mmHg,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7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Ⅰ和Ⅱ级浅前房为18眼,无Ⅲ级浅前房出现,而63眼传统小梁切除术Ⅰ、Ⅱ级浅前房为33眼,Ⅲ级浅前房8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具有传统小梁切除术相似的降眼压效果,但手术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在高原地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传统方法是小梁切除术 ,此种手术的并发症较多 ,如前房出血、前房炎症反应、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滤过过强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变性及眼内炎等〔1〕。为减少这些并发症 ,我们开展了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1.材料 :为我院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4例 ,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例共 5眼。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2 4~ 6 6岁 ,病程 1~ 6个月。房角检查均为宽角 ,视力 0 .2~ 1.0 ,视野均有不同程度损害。点用 2 %美开朗眼药水后眼压控制在2 0~ 35…  相似文献   

4.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可能的降压机制.病人和方法男性27例,女性13例,共40例53眼.平均年龄41.87±20.92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4例(32眼)、先天性青光眼5例(8眼)、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4例(6眼)、外伤性青光眼7例(7眼).手术在上方角巩膜缘做双层巩膜瓣,第二层巩膜瓣的深度为略暴露出点状葡萄膜组织,并向透明角膜区分离出1~2mm后弹力层,房水通过后弹力层渗出.剪除第二层巩膜瓣,手术不进入前房,术毕在巩膜瓣下注入透明质酸钠.术后观察病人前房反应、眼压及结膜滤枕情况.随访时间3~18个月.结果术中8眼穿破小梁一后弹力膜,术后前房反应轻,6眼发生前房出血,1眼出现羊脂状角膜后沉淀.17眼结膜形成滤过手术典型滤过泡,36眼结膜疏松,无滤过泡形成.各种青光眼的术后降压幅度较术前分别降低32.4~52.8%.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很好的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眼压.因术后并发症轻、少,可做为门诊青光眼病人和高危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后巩膜葡萄膜的房水引流机制可能是该术式降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non penetratingsurgery ,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1例 5 6眼POAG患者施行NPTS ,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手术区房角、手术并发症 ,随访 12~ 39个月 ,平均 16 .8个月。结果NPTS术后视力不变或提高 96 .4 3% ,眼压由术前平均(2 5 97± 7.97)mmHg(1kPa =7.5mmHg)降至术后 12个月平均眼压 (19.19± 3 6 6 )mmHg ,差异有显著性 (t=9.4 7,P <0 .0 1)。随访末期眼压≤ 2 1mmHg 31眼 ,需局部用降眼压药后眼压≤ 2 1mmHg 16眼 ,手术失败 8眼。随访末期有功能滤过泡 2 9眼 ,眼压均≤ 2 1mmHg。前房角镜检查 :术后 12个月可见较宽的透明间腔带 4 3眼 ,境界欠清 4眼 ,小梁膜色素沉着、增厚 7眼。 1眼生物胶露出球结膜后行羊膜移植修补。结论 NPTS能有效降低眼压 ,手术并发症少 ,术后视力稳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巩膜瓣间、球结膜瘢痕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降眼奈的机制,开发一种国产生物胶植入引流器。方法:对16例(24只眼)开角型青光眼行NPTS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术后随访2-6个月,平均4个月,分别进行眼奈,视力,滤过泡形态,视野等观察。结果:16例(24只眼)术前平均眼压(用药后)22-30.39mmHg,术后2个月平均眼压14.31017.01mmHg,6个月平均眼压15.02-18.52mmHg,结膜下形成滤过泡12例(18只眼),占7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症例视力及视野较术前有所提高。房角检查,均可见手术区小梁网后有一减压伐存在,结论:NPTS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与进口的填充材料疗效相同,且价格低,是一种良好的巩膜瓣下填充引流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55眼,分为研究组(24例27眼)和对照组(24例28眼),分别接受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间及术后3个月内两组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32.40±3.80)min,对照组为(46.64±5.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时有24眼眼压为6~17(10.3±5.3)mmH g(1 kP a=7.5 mmH g),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时,眼压均正常,其中1个月时为(9.5±4.8)mmH g,3个月时为(9.4±3.3)mmHg;对照组术后1周时22眼眼压为6~17(10.0±6.2)mmH g,术后1个月时眼压为(13.0±5.5)mmH g,3个月时眼压为(13.4±5.9)mmH g;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视力恢复程度的构成比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眼前房出血,对照组5眼且有2眼合并周边脉络膜局限性脱离。研究组术后1眼浅前房并迅速恢复,而对照组15眼浅前房,最迟6 d后恢复。研究组术后功能性滤泡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眼压控制更理想,术后并发症更少,可结合患者经济情况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SK)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23只眼)POAG患者行NPTS联合SK胶植入术。术后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房角、视野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术后4~12个月,平均7.6个月的随访,NPTS联合SK胶植入术后视力提高17只眼(73.91%),6只眼维持不变(26.09%)。眼压术前平均(30.88±11.21)mmHg(1mmHg=0.133kPa),术后平均(14.38±6.21)mmHg。平均降低16.05mmHg,降低率为53.43%。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NTIS联合SK胶植入术能有效的降低眼压,并具有眼内反映轻、损伤小、并发症少、视力稳定、术后无需散瞳、护理简便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值的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改良方法,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疗效。方法 先作1/3~1/2厚度、大小约4 mm×3mm的浅层巩膜瓣,后于瓣下小梁区切除大小约2 mm×1 mm深层巩膜瓣及Schlemm管和近管组织,保留薄层巩膜于脉络膜,丝裂霉素C(0.08 mg/mL)棉片置于巩膜及球结膜瓣下3~5分钟,缝合球结膜。结果 随诊6~18月,眼压≤20 mmHg占95%(1 mmHg=0.133kPa),有效滤过泡95%;视力、视野无进一步损害。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植入物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Ye T  Zhang X  Yu M  Ge J  Ji X  Chen X  Ji J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273-277,T005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NPTS)联合网状透明质酸植入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27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患者进行NPTS联合透明质酸植入物治疗.术后观察眼压、眼内组织反应情况、滤过泡形态,并对手术区域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和前房角镜检查.随访时间3.0~10.4个月,平均(6.61±2.47)个月.结果患者术前眼压平均(26.36±9.02)mmHg(1mmHg=0.133kPa),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14.18±3.51)mmHg,差异有显著性(t=6.875,P<0.05).术后无需药物治疗而眼压≤21mmHg者占56.0%,需局部应用药物治疗或术区行残存小梁网激光穿刺治疗眼压≤21mmHg者占44.0%.术前局部应用降眼压药平均(2.96±1.43)种,术后减至(0.77±1.07)种,差异有显著性(t=4.716,P<0.05).所有患者术前、后视力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33,P=0.564).27只眼中,6只眼术后眼压≥21mmHg,4只眼有轻微前房出血;无前房变浅、炎症、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UBM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在巩膜瓣下均形成一内含植入物的透明液性间腔,透明质酸植入物在术后3个月开始降解,其透明性间腔逐渐缩小,部分患者结膜下伴有滤过泡形成.前房角镜检查显示患眼术区小梁网明显变薄及有透明间腔样改变者23只眼,4只眼术区呈半透明样脱色改变.结论NPTS联合透明质酸植入物能有效降低眼压、减少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无穿透性小梁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变化不明显,是一种治疗POAG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加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rfo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羊膜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6例136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NPTS联合羊膜植片瓣下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眼内反应、滤过泡及并发症,并做前房角镜检查。结果术后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7.1%,不需辅用降眼压药物;术后眼压≥21mmHg者2.9%,应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眼压控制总有效率100%。功能性滤过泡69.4%,无滤过泡但眼压正常者17.7%;无滤过泡应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者2.9%。术后视力提高1—2行。4眼发生前房少量出血,在48~72h内吸收;23眼前房内有轻度闪光,2~4d消失;无浅前房、角膜水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NPTS能建立良好的多途径的房水引流,达到降眼压的目的;羊膜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使滤过区滤过通畅,并能有效的长期保留功能性滤过泡;NPTS联合羊膜植片瓣下植入术提高了眼压控制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的抗青光眼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eetomy surgery,NPTS)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和疗效。方法对46例(5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行NPTR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眼内反应、滤过泡及并发症,并做前房角镜检查。随访3个月-1年。结果术后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大部分患者眼压控制较满意,且比较经济;但也有小部分患者的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有眼压再升高可能。结论NPTR联合羊膜移植术较传统单纯行NPTR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提高了眼压控制成功率,并发症少,较为安全有效。但控制眼压的长效性较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为低。  相似文献   

13.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perfo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 angleglauco ma ,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例 ( 2 3眼 )POAG患者施行NPTS。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手术并发症等 ,并做前房角镜检查。术后随访 6~ 12个月 ,平均 7 8个月。结果 :NPTS术后视力 95 6%维持不变或提高 ,眼压由术前平均 3 7 62± 10 67mmHg降至术后半年平均 14 12± 6 0 0mmHg ,差异有显著性 (t =11 972 ,P <0 0 0 1)。最近一次随访眼压≤ 2 1mmHg者 2 0眼 ( 86 0 % ) ,其中 16眼形成弥散性滤过泡。术中微穿孔 5眼、虹膜嵌顿 3眼 ,术后前房少量积血 4眼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前房角镜检查 ,术区小梁膜菲薄隐见透明间腔 19眼 ,4眼小梁膜菲薄区不明显。结论 :NPTS能有效降低眼压 ,手术并发症少且轻微 ,术后视力稳定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的黏弹剂Schlemm管切开术(VCO)和小梁切除术(TE)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100例(100只眼)药物控制眼压不理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改良VCO组50例(50只眼),TE组50例(50只眼),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结果手术后1个月,改良VCO组和TE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1.22±4.34)和(12.35±3.79)mmHg(1mmHg=0.133kPa),手术成功率(术后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均为98.0%;手术后12个月,两组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4.50±3.22)和(16.58±4.73)mmHg,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7.5%和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个月,两组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6.0和15.4mmHg,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6.1%和6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并发症如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囊样滤过泡等以TE组明显多于改良VCO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方面,改良VCO组的成功率较TE组高.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36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6~24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3例术后视力下降。最终随访的平均眼压(14.86±4.15)mmHg,明显低于术前(29.65±5.76)mmHg(1mmHg=0.133kPa)。最终随访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30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无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郭敬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3):425-429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arane图书馆、PubMed(1966~2013)、Embase(1980~201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3)中关于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0个RCT,7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比较,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眼压降低的水平和手术的成功率,但是8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能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论: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相比,传统小梁切除术能够提高眼压的降低水平和手术成功率; 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较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罗红 《眼科新进展》2005,25(4):351-352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视力、前房反应、眼压、滤过泡情况,随诊时间3月。结果10例12眼术前眼压(36.6±11.8)mmHg(1kPa=7.5mmHg),术后1d(6.2±2.8)mmHg,术后1周(7.3±3.7)mmHg,术后2周(9.6±4.2)mmHg,术后1月(12.7±4.7)mmHg,术后2月(11.5±4.2)mmHg,术后3月(12.2±4.4)mmHg。术后视力均达到或高于术前水平。12眼均有功能型滤泡。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及前房炎症反应。有1例术中少量前房出血,于术后1d全部吸收。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成功率高于单纯性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相似文献   

18.
罗谦  程依琏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225-2226
目的:回顾总结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例24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巩膜床植入透明质酸生物胶及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12~36mo,观察眼压、视力、前房角、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后1,2,3a时眼压分别为16.32±5.25,17.28±5.70,18.26±5.20mmHg,与术前眼压35.52±7.6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1)。术后视力达到或高于术前水平22眼,视力下降2眼。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及前房炎症反应。24眼均有功能型滤过泡。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与青光眼阀植入术两种不同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58眼,其中24例32眼接受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A组),另21例26眼接受青光眼阀植入术( B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1)眼压:A组术后2d;1,2wk;1,3,6mo眼压分别为13.56±4.91 mmHg (1 mmHg=0.133 kPa ),14.47±4.03,17.56±5.74,18.25±5.49,18.13±4.24,19.68±4.55mmHg;B 组术后2d;1,2wk;1,3,6mo 眼压分别为13.58±4.16,16.00±4.83,18.00±5.05,19.42±5.41,18.42±3.37,20.00±5.37mmHg,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视力:术后随访6mo,A 组视力下降者7眼(22%);B组视力下降者5眼(19%),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检查无统计学差异(χ2=0.061, P>0.05);(3)视野:术后随访6mo, A 组视野缩小者13眼(41%);B组视野缩小者10眼(38%)。两组患者术后视野检测无统计学差异(χ2=0.028,P>0.05);(4)并发症:术后随访6mo,A组浅前房4眼,并发性白内障4眼,后弹力层脱离1眼;B组浅前房1眼,并发性白内障1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4,P<0.05);(5)手术成功率:术后6mo,完全手术成功率:A组37%(12眼),B组35%(9眼)。部分手术成功率:A 组19%(6眼),B 组15%(4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5,P>0.05)。
  结论:青光眼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两者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青光眼阀植入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合并症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rforatingtra-becularsurgery,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48眼)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实施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前房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2(平均8.2±4.1)mo。术前平均眼压(34.18±13.30)mmHg(1mmHg=0.133kPa),术后(7.71±2.69)mmHg;差异有显著性t=14.710,P<0.001。术前平均用药(2.77±0.77)种,术后(0.71±1.05)种,差异有显著性t=4.616,P<0.001。随访期间眼压≤21mmHg者46眼(96%),其中27眼(59%)不用抗青光眼药物,19眼(41%)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术后24眼无任何反应;10眼前房有轻度闪辉,术后2~5d消失;8眼有少量前房积血,积血均于2~4d消失。6眼出现低眼压性黄斑水肿(22%),均于术后随着眼压的回升而消失。术后均无浅前房、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其中42眼I型滤过泡,6眼II型滤过泡。术后6mo复查32眼I型滤过泡,11眼II型滤过泡,1眼III型滤过泡。结论: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并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远期疗效尚可,为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