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诊断未用药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运动特点及其与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新诊断的未用药帕金森病患者75例与同期当地社区招募的健康对照者46名。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视频眼震电图记录下的眼球运动评估, 包括水平方向上视觉介导的反射性扫视(水平扫视)和平滑追踪运动(SPEM), 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运动症状(Hoehn-Yahr分期、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冻结步态问卷)和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问卷、16项气味识别测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化基础版、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筛查量表)的评估。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眼球运动参数的差异, 包括水平扫视的潜伏期和精准度以及视标光点分别以0.1、0.2、0.4 Hz频率水平移动时的SPEM增益值,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与健康对照存在差异的眼球运动参数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分别对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不同频率SPEM增益值等眼球运动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记忆扫视的特点,探讨记忆扫视对PD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53例早、中期PD患者作为PD组,同时选取36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记忆扫视检查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29例早期PD亚组患者的记忆扫视结果进行单独分析.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相比,PD组患者记忆扫视速度、初始增益明显降低,记忆扫视潜伏期明显延长,多余扫视和多阶模式扫视的发生率明显增多(U=124.000、37.000;均P<0.0l),这些异常在早期PD患者亚组中已经非常明显;P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 384.76±34.48) ms]较健康受试者[(352.42±24.99) ms]延长(t=-4.791,P<0.01);多阶模式扫视的发生率对区分PD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具有很好的敏感度(96.2%)和特异度(94.4%).结论 PD患者记忆扫视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明显异常,可能是PD患者脑干扫视通路和额叶功能损害的反映.记忆扫视检查在PD的辅助诊断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各参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比较VEMPs与核磁共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MS病变的检测能力。方法采用双耳短声刺激记录37例MS患者(有脑干症状21例、无脑干症状16例)和20名健康对照的VEMPs的潜伏期和振幅值,计算双侧在13ms左右出现的正波(p13)波幅潜伏期差值(Δp13)和振幅比(SR)。37例MS患者均做核磁共振成像,其中33例记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有脑干症状组和对照组相比,p13潜伏期显著延长[左侧为(13.84±2.57)ms和(12.20±1.10)ms,P<0.05;右侧为(14.69±2.96)ms和(12.10±2.60)ms,P<0.01],Δp13显著增大(1.63±1.82和1.00±1.44,P<0.01),而无脑干症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MS患者的p13-n23(在23ms左右出现的负波)振幅值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左侧分别为(149.98±52.2)、(175.51±49.22)、(272.80±165.81)μV;右侧分别为(156.88±97.04)、(167.74±57.32)、(257.50±138.49)μV,P均<0.05],扩展的残疾功能量表评分与振幅有相关性(左侧r=0.45,右侧r=0.46,P均<0.05)。VEMPs与核磁共振相比,对病灶的检出率低(分别为33%与100%,P<0.05),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13潜伏期及Δp13可作为判定MS前庭脊髓通路脱髓鞘的参考指标。VEMPs作为辅助诊断MS的一项新的诱发电位,对脑干病灶的诊断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定量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眼球运动的特点,为评价PD患者眼球运动功能及P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9例PD患者(PD组)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受试者进行眼震视图检查.比较两组间扫视速度、潜伏期、准确度,平滑跟踪(SP)速度、增益值以及视动眼震速度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脑区白质高信号(WMH)体积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连续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 并采集其人口学、疾病信息及头颅三维磁共振影像学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情绪, 并根据MMSE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帕金森病伴痴呆组和不伴痴呆组。采用不明亮点探测器算法, 基于解剖自动标记模板, 自动化定量分析患者脑区的WMH体积。比较帕金森病伴痴呆与不伴痴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特点、WMH总体积之间的差异。采用偏相关[错误发现率(FDR)校正]及主成分回归分析患者不同脑区的WMH体积与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病伴痴呆组患者的WMH总体积显著大于帕金森病不伴痴呆组患者[5 125(2 727, 13 718)mm3 比3 214(1 959, 7 205)mm3, Z=-2.256, P=0.024]。校正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胆固醇、HAMD评分后, 偏相关分析结果提示, 帕金森病患者的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脑功能连接密度(FCD)对震颤为主型(TD)和非震颤为主型(nTD)帕金森病(PD)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5例PD患者, 其中TD 25例(TD组)、nTD 20例(nTD组)。另外同时期招募与PD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中老年志愿者2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3组受试者rs-fMRI数据并计算全脑FCD。比较3组受试者全脑FCD的差异、有差异脑区FCD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差异脑区FCD值对TD和nTD的鉴别诊断效能。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PD患者有差异脑区FCD值与病程、Hoehn-Yahr分级(H-Y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震颤评分及非震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受试者FCD存在差异的脑区位于右侧舌回、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脑岛、左侧颞上回、左侧脑岛、右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和左侧角回。TD组患者右侧眶...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讨脑梗死亚急性期语言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方法选择自2023年3月至8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诊疗的16例脑梗死亚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失语组)、16例脑梗死后无失语症患者(无失语组)及同期从社会招募的16例健康中老年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受试者6 min的静息态fNIRS数据, 选择Broca区、Wernicke区、背外侧前额叶(DLPFC)、辅助运动区(SMA)这4个语言相关关键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域(ROI), 应用NirSpark软件分析各组受试者间全脑功能连接强度及各ROI脑区内、各ROI脑区间功能连接强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0.53±0.15)及无失语组(0.47±0.12)相比, 失语组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强度(0.29±0.14)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无失语组相比, 失语组患者左侧Wernicke区、右侧Wernicke区、左侧Broca区、左侧SMA区、右侧SMA区、左侧DLPFC区内的功能连接强度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FDR...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三叉神经-颈反射(trigemino-cervical reflex,TCR)在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和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CTTH)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福建省级机关医院门诊25例单侧MWOA患者、25例CTTH患者及36名健康成年对照进行TCR检测.刺激一侧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ION),可在同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上记录到一个短潜伏期正-负波,即TCR.比较各组TCR参数[峰潜伏期(PL)、刺激前后波幅比率的平方根(A值)]的差异.结果 MWOA组和CTTH组双侧PLP19[MWOA右侧(19.81±1.79)ms,左侧(19.49±1.95)ms;CTTH右侧(19.16±1.67)ms,左侧(19.56±2.02)ms]、PLN31[MWOA右侧(30.75±2.35)ms,左侧(30.44±3.75)ms;CTTH右侧(30.32±3.47)ms,左侧(30.11±3.34)ms]较对照组缩短(t=2.027~3.654,P<0.05);CTTH组和MWOA组双侧PLP19、PLN31及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WOA组和CTTH组的双侧PLP19、PLN31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提示三叉神经、脑干系统参与MWOA、CTTH的发病机制;但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异,MWOA和CTTH在内源性疼痛调节系统的某个部位如三叉神经或脑干系统,存在共同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定量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眼球扫视运动的特点,为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扫视功能提供依据,探讨扫视运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通过眼震电图对55例正常人和5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扫视试验检查,比较两组间扫视速度、潜伏期和准确度的差异.根据Hoehn-Yahr(H-Y)分级将PD组受试者分为重症和轻症两个亚组,比较两组间扫视运动的差异.对5例PD患者进行临床和扫视试验的随访,比较随访前后扫视运动的变化.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PD组受试者扫视运动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准确度下降,部分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轻症亚组比较,重症亚组扫视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准确度下降.5例随访受试者随访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扫视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准确度下降.结论 PD患者扫视运动存在异常,随着疾病的进展,扫视运动异常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的引出率和各参数指标,探讨其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0例伴有神经血管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 compression,NVCC)的VP患者作为VP组,并以同期20例年龄、性别分布相仿磁共振检查未见NVCC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者行眼肌前庭诱发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potential,o 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potential,c VEMP)检查,对其VEMPs的引出率和各参数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进一步对VP的VEMPs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 VP组o VEMP引出22耳(55%),其非NVCC侧引出16耳(84. 21%)、NVCC侧6耳(28. 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 33,P 0. 05),对照组引出35耳(87. 50%); VP组c VEMP引出26耳(65%),其中非NVCC侧引出17耳(89. 47%),NVCC侧9耳(42. 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 59,P 0. 05),对照组引出35耳(87. 50%); VP组NVCC侧与对照组o VEMP、c VEMP引出率经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 70,P 0. 05;χ~2=13. 65,P 0. 05); VP组非NVCC侧与对照组o VEMP、c VEMP引出率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P 0. 05;χ~2=0. 00,P 0. 05)。(2)在VP组,c VEMP与o VEMP引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83,P 0. 05)。(3) VP组NVCC侧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与非NVCC侧VEMPs各参数值经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 VP组NVCC侧与对照组VEMPs各参数值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 VP组非NVCC侧与对照组VEMPs各参数值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结论 VP患者NVCC侧VEMPs引出率较低、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NVCC是VP的发病机制之一且VEMPs有助于鉴别病变侧; VP患者NVCC侧前庭上、下神经传导通路均有一定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数字化分析方法自动分割并定量经颅超声检查下黑质回声的变化, 并评估其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纳入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652例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组)和99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 对其进行经颅超声检查。应用数字化分析方法分析经颅超声图像黑质层面的图片, 对得到的黑质高回声的定量化数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帕金森病的诊断性能, 并与医生报告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最后将定量化的黑质高回声与帕金森病的疾病特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得到482例研究对象的黑质高回声定量化结果用于分析, 其中帕金森病组400例, 健康对照组82名。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定量化的较大侧黑质高回声诊断帕金森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 0.805~0.910), 敏感度87.8%, 特异度73.2%, 该诊断的准确性与医生报告(曲线下面积0.884)一致。此外, 定量化的黑质高回声与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病程、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分析方法量化了黑质回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s) P300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联合检查在评价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PD-CI)患者的脑部损害及其在PD-CI早期诊断及临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PD患者(PD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定及P300潜伏期、波幅检测;对每例受试者进行MRDTI扫描,计算各感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分析MoCA评分、P300电位P3潜伏期及波幅、FA值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PD组MoCA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存在PD-CI;PD组P300电位P3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两组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D组额叶、黑质F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颞叶、纹状体FA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D组MoCA量表得分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P0.05)、与额叶平均FA值呈正相关(P0.05)。PD组P300潜伏期与额叶平均FA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ERPs P300与MR-DTI联合检查可以检测出PD-CI患者可能存在的隐匿性脑损伤,分别从结构和电生理两方面为PD-CI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额叶认知功能下降与ERPs P300异常和FA值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帕金森病患者的瞬目反射,为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及分期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帕金森病患者及对照组行瞬目反射检查,早期帕金森病组与中晚期帕金森病组瞬目反射结果.结果 帕金森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帕金森病组瞬目反射R2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1);中晚期帕金森病组较早期帕金森病组瞬目反射R2波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下尿路症状(LUTS)的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差异, 并确定尿动力学参数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并行尿动力检查的伴LUTS的MSA-P型患者68例和帕金森病患者8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尿动力学参数帮助诊断的效能。结果与帕金森病患者相比, MSA-P型患者的病程更短[分别为2.70(2.05, 3.00)年和5.00(4.00, 6.00)年, Z=-7.44, P<0.001], 在自由尿流率(UFM)和压力-流率中的最大尿流率(Qmax)降低[UFM-Qmax分别为6.00(3.00, 8.75)ml/s和9.00(6.00, 14.00)ml/s, Z=-4.31, P<0.001;压力-流率-Qmax分别为6.00(3.00, 8.75)ml/s和9.00(6.00, 14.00)ml/s, Z=-4.03, P<0.001], 残余尿量增多[UFM-残余尿量分别为207.50(113.75, 280.00)ml和45.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颞肌、咬肌外感受抑制(ES)检测偏头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肌电图刺激眶下神经对20例偏头痛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ES试验,检测颞肌、咬肌ES的潜伏期和时限。结果偏头痛患者第二外感受抑制期(ES2)潜伏期均数值为49.6~55.3ms,时限为26.6~31.3ms,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8.8~53.0ms和29.5~33.9m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头痛组中70%(14/20)患者存在一些特征性的较高程度抑制的波形。结论具有特征性的较高程度抑制的波形提示偏头痛存在外感受抑制环路中间神经元的过度活动;ES实验对了解偏头痛的电生理变化可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腹直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腹直肌肌电图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在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中的价值。方法对ALS组67例患者(其中有呼吸困难症状者19例)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测,包括上、下肢远近端肌肉、胸锁乳突肌、下胸段脊旁肌及腹直肌,测定自发电位、募集相、MUAP时限、波幅及多相波,其中脊旁肌只检测自发电位和募集相。对健康对照组109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腹直肌肌电图的检测。比较ALS组腹直肌肌电图与健康组的差异、ALS组中腹直肌肌电图与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的差异以及腹直肌肌电图与呼吸障碍症状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腹直肌肌电图的MUAP参数分别为:波幅(373·78±56·46)μV,时限(9·95±1·13)ms,多相波(19·40±4·52)%;ALS组腹直肌肌电图的MUAP各参数分别为:波幅(537·19±159·04)μV,时限(13·02±1·30)ms,多相波(31·19±8·84)%,ALS组腹直肌肌电图各参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S组腹直肌肌电图神经源性改变(63/67,94·0%)与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57/67,85·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呼吸困难症状患者的腹直肌肌电图自发电位(18/19,94·7%)多于无呼吸困难症状患者(32/48,66·7%)。结论腹直肌肌电图各参数均能可靠、稳定地测出,可作为检测ALS患者胸段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SR)对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2例PD患者(PD组)和26例年龄、性别、身高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上下肢SSR检测。将PD组根据有无自主神经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根据Hoehn-Yahr分级将PD组分为早期PD组(1~2期)和中晚期PD组(3~5期)。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D无论有症状组还是无症状组SSR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论中晚期PD组还是早期PD组SSR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中晚期PD组较早期PD组潜伏期显著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③SSR上下肢潜伏期与Hoehn-YaHr分级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SSR上下肢波幅与Hoehn-YaHr分级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①SSR是检测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敏感手段,可发现亚临床自主神经损害,有助于早期诊断;②PD患者运动系统障碍越重,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对急性颈髓损伤(CSCI)患者术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手术后接受系统康复治疗的急性CSCI患者23例(试验组), 另外选择该院体检中心同期与试验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2例(健康对照组)。术前1 d和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均行颈髓MRI常规序列、DTI扫描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改良Barthe指数量表(MBI)评定。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在入组后行颈髓MRI常规序列及DTI扫描。比较2组受试者颈髓损伤区、损伤区远端DTI参数, 试验组患者手术前后DTI参数、上肢运动ASIA评分和MBI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试验组患者术前DTI参数与术前上肢运动ASIA评分、术后3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试验组患者术前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术后3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前损伤区、损伤区远端FA值较低, 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较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寻找揭示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  30例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和 34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参与本研究。成对的刺激 (S1和S2 )依次呈现 ,共有两种类型 :(1)S1和S2颜色匹配 ;(2 )S1和S2颜色冲突。受试者比较S1和S2颜色是否相同 ,同时在头皮记录事件相关电位。结果 无论患者组还是对照组 :颜色匹配时 ,S2诱发出P10 0、N15 0、P180、N2 0 0和P30 0 ;冲突时 ,在N2 0 0后P30 0前又出现了另一个负波———N2 70。两组间N15 0的潜伏期以及振幅均无显著性差异。患者组N2 70的峰潜伏期长于对照组 [P3,患者组 (317± 37)ms,对照组 (2 98± 31)ms];振幅低于对照组 [P3,患者组 (- 3 1± 2 5 ) μV ,对照组 (- 4 6± 2 9) μV]。患者组P30 0的峰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仅峰振幅低于对照组。结论 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N2 70在检测这一认知损害时比P30 0更敏感。  相似文献   

20.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对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借助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小纤维神经损害寻求一种新的无创客观定量方法.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46例和健康人40名,应用CHEP刺激器,控制温度52℃,分别刺激所有受试者右侧前臂、手背、小腿皮肤,采用Keypoint.net肌电图仪于cz点分别记录N波潜伏期及N-P波波幅;同时行右侧上下肢感觉传导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各个刺激部位CHEP的引出率为100%,而糖尿病组46例中前臂7例、手背9例、小腿16例未引出肯定CHEP波形.糖尿病组较对照组N波潜伏期延长,N-P波波幅减低.糖尿病组中25例上肢感觉传导正常,其前臂刺激Cz记录的N-P波波幅较对照组减低[分别为(34.0±12.6)、(48.4 ±17.5)μV,Z=-3.151,P<0.01],N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背刺激CHEP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分别为(420.4±27.8)、(407.2±24.6)ms,t=2.015,P=0.048],波幅减低[分别为(28.2±10.1)、(43.0±16.6)μV,Z=-3.712,P<0.01].18例下肢感觉传导正常,其小腿刺激CHEP潜伏期延长[分别为(473.5±46.6)、(448.6±35.0)ms,t=2.219,P=0.031],波幅减低[(23.8±7.4)、(41.5±18.5)μV,Z=-3.855,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即有小纤维神经选择性受累,CHEP能够为其提供新的客观定量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