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为了掌握武汉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宿主动物、腹泻病人及食品中的带菌和菌株毒力基因情况,本文于2003年进行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并在腹泻及肾衰患者中进行病原检索和食品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东台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感染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掌握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在东台市家禽、家畜中的带菌,腹泻病人中的感染和自来水厂水源水中的污染情况.方法2000-2002年,分别在流行季节采集家禽、家畜和腹泻病人粪便及自来水厂水源水,应用免疫磁珠浓集、山梨醇麦康凯平板分离、生化和血清学反应进行鉴定.结果3年间东台市采集的6种动物粪便有4种中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其阳性率牛为11.32%、羊为10.58%、猪为9.35%、鸡为7.73%.腹泻病人的阳性率为1.57%.采集的178份自来水厂水源水、60只苍蝇标本中均未分离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3株自动物粪便分离株具有至少2种混合型毒力基因.75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对15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的耐药率.结论东台市家禽、家畜和腹泻病人中存在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感染,且存在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人的感染、食品污染以及动物和媒介昆虫带菌情况。方法在流行季节采集腹泻患者、动物粪便以及各类食品、苍蝇等样本,MEC肉汤增菌后,用特异性免疫磁珠集菌,以科玛嘉显色平板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000-2009年,共检测样本12 292份,检出EHEC O157∶H7 19株,总检出率为0.15%。其中4种宿主动物粪便样本中检出18株,检出率分别为羊2.14%、牛1.29%、猪0.45%、鸭0.19%;食品中从生猪肉中检出1株,检出率0.17%;腹泻患者和苍蝇样本中均未检出。经毒力基因检测,其中16株stx2+hly+eaeA阳性,1株hly+eaeA阳性,其余2株不带毒力基因,带毒率89.47%。结论浙江省衢州市部分动物中产毒的EHEC O157∶H7带菌率较高,表明该地区存在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综合监测。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首次分离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EHEC O157:H7)在我省的动物宿主种类和菌型特征,制定相应流行病防治对策。方法:采用传统方法,在6~10月份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对武汉市3大养殖场、屠宰场的肉猪、奶牛及武汉7大城区的农贸商场的水产品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811份样品,进行EHEC O157:H7检测。结果:341份猪粪样品中检出1株EHEC O157:H7,阳性率为0.29%;255份奶牛粪便样品中检出7株EHEC O157:H7,阳性率为2.75%;其他类标本中未检出。分离的这8株阳性菌株与传统的EHEC O157:H7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他们均发酵山梨醇,大部分菌株不分解棉子糖,也存在不分解卫茅醇的菌株,而β-葡萄糖醛酸酶试验为阳性,在致病因子上,检测现有的几种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在我省首次检出8株EHEC O157:H7,说明其普遍存在于动物体内,对环境、食品构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2002~2003年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肠埃希菌O157:H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根据广覆盖的原则,选择8家大型综合医院作为O157:H7监测点,监测腹泻病人的带菌情况;其中2家医院的肾病内科监测可疑肾衰病人,选择3家养殖场,采集猪、奶牛、鸡的粪便标本,采集生猪肉、奶制品等,用mEC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用“金卡”作初筛,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8家监测点共监测腹泻病人858例,肾病内科肾衰病人6例,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H7或O157:H^-;3个宿主动物监测点共采集奶牛、猪、鸡的粪便标本318份,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H^- 8株,带菌率为252%,其中猪的带菌率最高为5.88%,奶牛为1.96%,鸡未检出;食品类生猪肉中检出1株O157:H^-,检出率为1.00%;对9株菌株进行O抗原PCR和H抗原PCR鉴定,O抗原均为阳性,H抗原为阴性;单克隆血清抗体6株阳性;并进行毒力基因鉴定,均为阴性。结论武汉市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O157:H7病人,猪和奶牛是主要宿主,其带菌率没有明显差异,生猪带菌率有明显的上升,且从生猪肉中检出1株O157:H^-,尚未检出带病毒基因的菌株;而武汉市居民以食用猪肉为主,值得密切关注。提示加强宿主动物和食品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特别是生猪的监测,结合腹泻病人的监测,对控制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蚌埠市2000~2004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蚌埠市腹泻病人、动物宿主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HEC O157H7)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我市市区和怀远县部分乡镇的现症腹泻病人和动物宿主(牛、羊、猪等)的粪便标本,用免疫磁珠法和血清学等方法检测EHEC O157H7.结果5年间共采集各种标本2 502份,经检测检出9株EHEC O157H7,检出率为0.36%.结论蚌埠市部分腹泻病人和动物存在着EHEC O157H7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EHEC O157∶H7)在我省的动物宿主种类和菌型特征,制定相应流行病防治对策.方法采用传统方法,在6~10月份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对武汉市3大养殖场、屠宰场的肉猪、奶牛及武汉7大城区的农贸商场的水产品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811份样品,进行EHEC O157∶H7检测.结果341份猪粪样品中检出1株EHEC O157∶H7,阳性率为0.29%;255份奶牛粪便样品中检出7株EHEC O157∶H7,阳性率为2.75%;其他类标本中未检出.分离的这8株阳性菌株与传统的EHEC O157∶H7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它们均发酵山梨醇,大部分菌株不分解棉子糖,也存在不分解卫茅醇的菌株,而β-葡萄糖醛酸酶试验均为阳性.在致病因子上,检测现有的几种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在我省首次检出8株EHEC O157∶H7,说明其普遍存在于动物体内,对环境、食品构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腹泻患者和宿主动物中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2009年河南省监测点所送可疑菌株进行血清学和PCR复核,对确认菌株进行stx1、stx2、eaeA、hlyA毒力基因测定。结果河南省2005-2009年共监测各类标本10 732份,检出O157∶H7菌株255株,检出率为2.38%;其中动物粪便标本的检出率为6.31%,检出率最高的为羊粪(8.04%),其次为牛粪(7.20%);各年份菌株检出率之间有一定差异;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产毒株主要来自于羊、牛、鸡粪便及蝇类和生肉标本;毒株类型主要为stx2、eaeA、hlyA组合型。结论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人群和各类动物中均存在,最重要的动物宿主是羊和牛;部分食品在加工环节有可能被污染,存在引起暴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2005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恩平  刘灵芝  张燕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55-2456
目的:了解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对采集的宿主动物和腹泻病人粪便及食品应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法进行大肠杆菌O157∶H7分离和鉴定.结果:郑州市内共发现3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病例,首次从腹泻病人中检出产毒O157∶H7菌株,采集5种以上动物粪便标本共计475份,从牛粪(247份)中分离到16株O157∶H7,检出率为6.48%,从羊粪(33份)中分离到3株O157∶H7,检出率为9.10%,并检出3株产毒O157∶H7菌株.采集5类市售食品共146份,未分离到O157∶H7.结论:郑州市存在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0.
张益兰  程孝连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316-1316,1319
目的:了解蚌埠市腹泻病人、动物宿主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EHEC O157 :H7)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我市市区和怀远县部分乡镇的现症腹泻病人和动物宿主(牛、羊、猪等)的粪便标本,用免疫磁珠法和血清学等方法检测EHEC O157 :H7。结果:5年间共采集各种标本2502份,经检测检出9株EHEC O157 :H7,检出率为0.36%。结论:蚌埠市部分腹泻病人和动物存在着EHEC O157 :H7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动态观察O157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征,掌握贵港市O157大肠埃希菌的来源,为制定本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采集腹泻病人粪便、动物粪便、苍蝇、肉类等标本,采用国标 GB/T4789.36-2008大肠埃希菌O157:H7/NM法检测O157:H7.结果 采集各类标本953份检测O157:H7,检出菌株29份,阳性率为3.04%.结论 该市在动物粪便、苍蝇、肉类中均检出了O157:H7菌,说明目前该市虽未发现人感染O157大肠埃希菌的病例,但发生人间散发流行乃至暴发的条件仍存在,需重视此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现症腹泻病人及家禽家畜的O157∶H7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方法应用流行病学、细菌学等方法调查检测.结果 1999~2000年先后3次从腹泻病人粪便中检测到O157∶H7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92%、3.85%和4.35%,但未检出带病毒基因,故阳性腹泻病人的临床症状不严重也无并发症出现.家禽家畜O157∶H7的检出率1999年为3.24%(7/216),2000年为5.02%(13/259),且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为70.00%(14/20).结论腹泻病人及家禽家畜中存在O157∶H7感染,做好"三管一灭"和加强O157∶H7的监测,是防治O157∶H7引起感染性腹泻病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国2005~200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分离疑似O157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监测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的分布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运用API20E生化试剂条进行初步鉴定,使用血清分型和PCR方法确定菌株,并检测毒力基因。结果(1)通过API20E生化初步鉴定共获得154株疑似O157大肠埃希菌。(2)通过血清学方法和特异基因的检测,共确定89株大肠埃希菌O157,其中42株是O157:H7(47%),其余的菌株为O157:NM和O157:hund(未确定型)。(3)毒力基因的检测:42株O157:H7和6株O157:NM携带eaeA+hlyA基因;共29株菌携带stx基因,主要分布在不发酵山梨醇O157:H7菌株中。(4)监测的生羊肉、生牛肉、生猪肉、生鸡肉、蔬菜沙拉等食品中均检出了携带stx基因的O157:H7。结论鉴定结果显示中国部分监测食品中均分离到有一定程度致病力的大肠埃希菌O157。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宿主动物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宿主动物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控制O157:H7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法(IMS)对安徽省3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粪便标本进行0157:H7的分离培养,并用多重引物PCR方法(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采集宿主动物粪便标本5 560份,检出O157:H737株,阳性率为0.7%,其中牛的阳性率最高,为1.1%。106株O157:H7菌株经过毒力基因测定,65.1%的菌株携带SLT、hly基因。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家禽家畜的带菌正相关(R=0.87,P=0.01)。结论安徽省宿主动物中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且菌株携带毒力基因。提示要加强对宿主动物进行O157:H7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1999~2003年O157:H7大肠杆菌实验监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了解我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病人(宿主动物)带菌情况及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方法对安徽省1999~2003年病人粪便进行O157:H7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动物宿主O157:H7大肠杆菌带菌状况调查及O157:H7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群血清特异性O157:H7溶血素抗体.结果家禽家畜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带菌率为10.45%、2.50%、0.14%、0.72%和0.31%;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O157:H7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分离率分别为0.43%和4.75%;特异性O157:H7溶血素IgG抗体总阳性率为25.87%;志贺样毒素、溶血素毒力基因检测有53.2%的EHEC O157:H7菌株阳性.结论通过血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监测,可以认为家禽家畜为O157:H7的动物宿主,分离的O157:H7大肠杆菌大部分携带毒力因子,染菌的家禽家畜是引起人群爆发流行的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94株O157大肠埃希菌的鉴定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 57:H7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菌,所引起的腹泻病爆发流行的发生与携带病原菌的家畜、家禽粪便污染食品、蔬菜等有关,其主要的毒力因子为志贺毒素、质粒编码的溶血素和位于染色体上的LEE毒力岛,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 ] 。我省于1994年从腹泻病人及牛粪中检出该病原菌[2 ] 。近几年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相继报道了EHEC感染者。为了解山东省家禽、家畜携带O1 57大肠埃希菌的情况,控制食源性腹泻,我们于2 0 0 0年5~10月选择山东省三个市县设点,对10 5 5份动物粪便标本进行了检测,检出94株O1 57大肠埃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5-2016年江阴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的感染、分布及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对2015-2016年哨点医院提供的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其致病型别及其携带的毒力基因。结果 359份腹泻标本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1份,检出率8.64%,其中EAEC 15份,检出率4.18%,EPEC 13份,检出率3.62%,ETEC 3份,检出率0.84%,未检出EIEC及EHEC。15株EAEC中,携带astA基因8株,携带aggR+pic基因6株,携带astA+aggR+pic基因1株。13株EPEC均携带eae基因,3株ETEC均携带estI基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高发,2015年主要以EPEC为主,2016年主要以EAEC为主。结论江阴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以EAEC和EPEC两个型别为主,携带的毒力基因呈多态性,显示其致病力和侵袭力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8.
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文香  陈翠萍  曾明 《卫生研究》2006,35(4):527-528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主要包括O157:H7和O26:H11,其中O157:H7是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1982年由美国首次报道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爆发以来,EHEC的感染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O157:H7列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尽管EHEC已被研究了近20年,但对由该菌引起的致命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主要包括O157∶H7和O26:H11,其中O157∶H7是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1982年由美国首次报道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爆发以来,EHEC的感染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1]。世界卫生组织已将O157∶H7列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尽管EHEC已被研究了近20年,但对由该菌引起的致命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发现,反刍动物是EHEC的主要宿主,人的感染方式主要为食源性或与带菌动物接触。自1986…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在宿主动物与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 ,调查不同人群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感染率。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离法 (IMS)对江苏省6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和人粪便标本进行 O15 7:H7的分离培养 ,并用多重引物 PCR方法 (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志贺氏样毒素 (SL T1和 SL T2 )、粘附抹平因子 (eae A)及溶血素 (hly) 4种毒力基因。结果 :监测共采集腹泻病人及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130 8份 ,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其中 ,流行前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70 7份中检出肠道致病菌阳性标本 110份 ,阳性率 15 .5 6 %。菌株有 6种肠道致病菌 ,包含 1株 O15 7:H7。流行后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30 2份和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2 99份 ,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 ,检出 O15 7:H710株 ,阳性率 0 .76 %。流行后期阳性率2 .2 7% ,非常显著地高于流行前期 (χ2 =16 .94 ,P<0 .0 1)。不同宿主动物中检出存在差异 ,其中牛检出率最高为 1.77%。 11株 O15 7:H7菌株毒力基因测定 ,携带 SL T2 +eae A+hly10株 ,携带 eae A+hly1株。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源水标本 6 9份 ,未检出 O15 7:H7。结论 :江苏省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中均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且菌株均携带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