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26例AIS患者资料,分析即时取栓效果,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分析术后90 d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26例进行支架机械取栓的AIS患者中23例(88.5%)成功获得血管再通,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评分(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进行评估,达到3级或2b级为血管再通;26例患者中3例(11.5%)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5.4%)出现临床死亡。(2)出院时NIHSS评分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0 d有12例患者(46.2%)达到良好临床预后(mRS 0~2分)。结论: 使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导致的AIS可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但部分病例预后差,提示应更加严格地筛选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状态、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颈内动脉、椎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阻力指数等血流参数的变化,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 治疗24h后,观察组的各动脉内径大于对照组,各动脉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各动脉的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联合机械取栓,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脑血管血流灌注,改善其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ASL)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将128例AIS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行3D-ASL扫描检查,获取梗死区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elin-13蛋白水平。入院两周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入院当天患者脑梗死区域CBF值与NIHSS评分、Apelin-13蛋白水平、mRS评分、MBI指数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确定预测AIS患者严重程度的CBF截断值。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08-1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2月在我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92例,年龄≥90岁,随机分为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组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EA)组,每组46例。GA组患者行全身麻醉,EA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记录术前静息血压(T0)、麻醉诱导或硬膜外起效后血压(T1)、切皮时血压(T2)和术后当天(Day 0)、术后第1天(Day 1)、术后第2天(Day 2)的血压及术中低血压次数。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比较有和无分层情况下两组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及术中低血压次数。结果 T1、T2时间点GA组MAP低于EA组(P0.05),其余时间点MAP无统计学差异。EA组患者低血压次数少于GA组(P0.05)。亚组分析中,CCI≥3时,Day 0时间点EA组MAP低于GA组(P0.05),其余时间点MAP无统计学差异(P0.05)。CCI≥3时,两组低血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较全身麻醉在血流动力学上更稳定。但在有多个合并症的患者中,两者差异并不明显,且硬膜外麻醉术后当天容易发生低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指数)及浙江大学指数(Zhejiang University index, ZJU指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脑卒中后90天时神经功能预后以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72例AIS患者。脑卒中后90天功能预后通过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及预后不良组(mRS>2)。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IS患者90天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不同性别中TyG指数、ZJU指数评分预测脑卒中后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以及复发的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体重指数、女性、糖尿病、既往脑卒中病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Cy...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71例,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率,mTICI分级2b-3级为血管再通;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90天预后;同时观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71例AIS患者中,术后63例(88.7%)mTICI分级达到2b-3级,其中mTICI 2b级23例、mTICI 3级40例。术后90天时随访,30例(42.3%)预后良好(mRS评分≤2),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8.5%),20例(28.2%)患者死亡。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意识清醒、饮酒史、后交通动脉开放、术前NIHSS评分及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IHSS评分(OR=1.116,95%CI:1.101-1.232,P=0.030)、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OR=1.019,95%CI:1.005-1.034,P=0.008)、后交通动脉开放(OR= 2.748,95%CI:0.791-9.545,P=0.034)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可改善部分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行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管再通成功率、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57%vs. 50.94%),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7%vs. 20.75%)(均P0.05);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以及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治疗组患者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ACI安全有效,可显著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血管再通成功率,改善患者神经缺损,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医院急诊卒中绿色通道就诊的因大血管闭塞接受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的患者, 根据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和无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评估D-二聚体对AIS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纳入患者116例, 年龄(72.8±13.1)岁, 男性72例(62.1%), 其中无效再通组75例、有效再通组4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基线收缩压升高(OR=1.038, 95%CI:1.012~1.065, P=0.00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分(OR=10.157, 95%CI:3.624~28.470, P<0.001)和术前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动脉溶栓组(n=86)和机械取栓组(n=80)。采用美国国家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和7、30、90 d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的神经功能状态,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管复通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后7、30、90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68,P> 0. 05);治疗后90 d,机械取栓组患者mRS评分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t=2. 572,P <0. 05)。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血管总复通率分别为65. 1%(56/86)和87. 6%(70/80),机械取栓组患者血管总复通率高于动脉溶栓组(χ~2=11. 351,P <0. 01)。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 5%(52/86)和87. 6%(70/80),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动脉溶栓组(χ~2=15. 550,P <0. 01)。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 4(58/86)和17. 5(14/80),机械取栓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动脉溶栓组(χ~2=42. 092,P <0. 01)。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闭塞血管的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理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MT)治疗后出血转化(HT)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MT治疗的AIS患者114例,应用改良Rankin量表随访评价发病90 d时的临床转归(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根据术后复查头颅CT有无HT分为HT组(n=25)和非HT组(n=89),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HT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14例患者中HT 25例,非HT 89例。HT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非HT组,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非HT组,90 d预后较好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吸烟史是取栓术后发生HT的主要血管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HT是动脉取栓术后不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26)。结论 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吸烟史是AIS患者MT术后HT的血管主要危险因素,而术后HT为MT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常规CT扫描Aspect评分指导下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卒中中心收治的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2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的变化,采用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22例患者中,不同程度的再通20例,再通率达90.9%,术前NIHSS评分为(13.36±5.92)分,术后1周的NIHSS评分为(10.01±8.24)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随访,mRS评分预后良好13例(59.1%),有5例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出血率为22.7%,其中死亡2例,死亡率为9.1%。结论:对于Aspect评分≥7分,给予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的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血管再通率高,能降低致残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患者凝血指标及心电图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急性IS患者85例作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组,1例脱落,最终纳入84例,经治疗出院3个后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以mRS≤2分作为预后良好组63例,以mRS>2分作为预后不良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 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血栓素(TXA2)、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记录入院48 h内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结果 AIS组PAg T、PLT、CD62P、TXA2、Fbg、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IS预后良好组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AIS组S-T段改变、T波改变发生率分别为13.10%、6.67%显著高于对照组2.0%、2.0%(P<0.05)。AIS预后两组S-T段改变发生率7.94%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 AIS患者血小板活血化、纤溶亢进及心电图S-T段改变对疾病预后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就诊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29例,按照取栓技术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Solumbra技术)69例、对照组(常规支架取栓术)60例;比较2组取栓前及取栓后不同时间点(24 h、14 d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2组的血管再通率、改良Rankin评分、穿刺-再通时间(PRT)、发病-再通时间(ORT)、取栓次数及随访结局(栓子移位、颅内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结果 2组取栓前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取栓后24 h、14 d和90 d,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一次性取栓血管再通率(30.00%)、最终取栓血管再通率(71.67%)及Rankin预后良好率(43.33%)均分别低于观察组的49.27%、89.86%、69.57%(均P<0.05);对照组PRT、ORT、取栓次数均多于观察组(均P<0.05),栓子移位、颅内出血率亦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Solumbra技术用于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疗效较好,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结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时不同麻醉方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20)和全身麻醉组(GA组,n=20)。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胎儿娩出即刻(T2)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术中麻黄碱使用总量;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入室时(T0)比较,全身麻醉组手术开始时(T1)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腰硬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时(T1)及胎儿娩出即刻(T2)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腰硬联合组的术中麻黄碱使用量及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明显增高(P<0.05),5 min的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剖宫产手术,血流动力学较平稳,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较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剖宫产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较高。两种麻醉方式下,胎儿娩出后5 min的Apgar评分均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IS合并糖尿病患者125例,记录基线状态下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于出院1个月后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评估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变化与残障情况。根据NIHSS评分是否上升分为非恶化组(79例)和恶化组(46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和血糖变异性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糖变异性指标对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糖变异性参数相比,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 TIR)、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外周血载脂蛋白B (ApoB)、孤独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13 (Apelin-13)与颈动脉斑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纳入AIS组,根据超声诊断仪颈动脉斑块检测结果,将97例斑块形成者纳入斑块形成组(易损斑块78例,稳定斑块19例),24例无斑块形成者纳入无斑块形成组;根据患者发病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72例mRS评分≤2分者纳入预后良好组,49例>2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另选取同期120例H型高血压未合并AIS患者纳入非AIS组,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ApoB、Apelin-13水平,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外周血ApoB、Apelin-13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外周血指标对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AIS组患者的外周血ApoB表达水平为(1.25±0.38) g/L,明显高于非AIS组的(0.96±0.1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 CS)与转接全身麻醉(conversion to general anesthesia, CG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血管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117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CS组(97例)和CGA组(2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位置、关键时间节点、手术后脑灌注、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为控制混杂因素对基线影响,对患者的基线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3配对。结果 应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3配比后CS组60人,CGA组20人,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GA组相比,CS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短(P=0.007),两组患者血管闭塞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支架取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7.10-2020.2我院接纳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依照患者所接受不同治疗方式分组,支架取栓治疗41例,动脉溶栓39例,对应入组支架组及溶栓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统计治疗后1d内患者脑内、消化道等部位出血情况,借助改良Rankin量表进行预后评估。结果 支架组与溶栓组治疗前MMSE评分、mRS评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1d后、7d后MMSE评分均见上升,且支架组高于溶栓组(P<0.05),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mRS评分均有下降,且支架组低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1d内出血情况统计中支架组总出血率低于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支架取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降低常规溶栓治疗引起的各种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状态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机械取栓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随机血糖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血糖>6.1 mmol/L,33例)和正常血糖组(血糖≤6.1 mmol/L,37例)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取栓后神经功能情况,记录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例数,并应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取栓术后14天和30天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并且正常血糖组两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术后30天内,正常血糖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0例,0%)和颅内出血发生率(1例,4.76%)均低于高血糖组(分别为17.95%和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术后90天时,正常血糖组患者预后良好占比(29例,78.38%)高于高血糖组(18例,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有效再灌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有效再灌注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有效再灌注定义为机械取栓治疗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且90 d功能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包括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炎症指标和机械取栓治疗相关资料,并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将患者分为PSD组(PHQ-9评分≥10分)和无PSD组(PHQ-9评分<10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LMR及多因素联合预测PSD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206例有效再灌注的AIS患者,其中PSD组68例(33.01%)、无PSD组138例(66.99%)。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6,P=0.011)、术前Alberta脑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