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 571例股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 079例, 女1 492例;年龄为14~96岁, 平均67.1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 158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951例, 股骨干骨折309例, 股骨髁骨折153例。2 41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 157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每周, 非手术患者入院48 h内及住院期间每周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判断DVT的发生情况。记录股骨不同部位骨折后DVT的发生率及发生位置。结果股骨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35.5%(913/2 571), 近端DVT发生率为5.3%(135/2 571), 远端DVT发生率为30.3%(778/2 571)。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分别为28.8%(334/1 158)、44.7%(425/951)、30.7%(95/309)、38.6%(59/153), 近端DVT发生率分别为2.7%(31/1 158)、5.6%(53/95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骨折部位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以期对不同骨折部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建议。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住院患者2 405例,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患者的详细病历资料,主要包括个人临床资料、骨折发生部位、骨折诱因、是否继发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发病时间、合并症等情况,并记录患者不同骨折部位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 2005年5月至2015年8月,我院共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住院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2 405例,15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6.40%。髋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33%,明显高于下肢骨折的5.91%与上肢骨折患者的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骨折各部位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2.87%,明显高于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髁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25.00%,明显高于下肢其他骨折部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骨折部位进行哑变量赋值,在多因素分析中,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OR=2.942),骨盆、髋臼骨折(OR=1.993),股骨干骨折(OR=1.838),股骨髁骨折(OR=3.012),髌骨骨折(OR=3.522),胫骨近端骨折(OR=1.050)是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显著风险因素(P<0.05)。结论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骨盆、髋臼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胫骨近端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临床中应针对性地做好相应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闭合骨折24 h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3月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入院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685例患者参加研究。其中男314例,女371例,年龄(59.83±19.9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8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11例,股骨颈骨折171例,股骨干骨折3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129例,胫腓骨干骨折61例,踝关节骨折74例,足部骨折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是否合并内科疾病等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85例下肢闭合骨折患者中发生下肢DVT者144例,发生率21.02%,其中近端血栓与混合血栓的总发生率为2.3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前ASA分级、入院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会对下肢DVT形成产生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骨折部位是下肢骨折24 h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就会发生下肢DVT。患者的年龄、骨折部位为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肢骨折患者应及时就医,入院后尽早进行DVT预防和诊治,防止致死性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骨科下肢骨折住院患者住院病历,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3 1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肿瘤、吸烟、饮酒)、临床诊断、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数据。依据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是否发现血栓,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计算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及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率。对下肢DVT形成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为5.17%,DVT发生率较高的骨折部位为股骨髁间髁上骨折(21.88%)、股骨干骨折(19.55%)和股骨转子间骨折(11.46%)。血栓组患者年龄为(62.68±15.16)岁,显著大于非血栓组[(51.75±17.25)岁,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骨折部位对下肢DVT形成会产生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部位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不同部位骨折后DVT发生率存在差异,对DVT高发生部位的骨折(如股骨髁间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应加强DVT预防。高龄、骨折部位是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 方法 2007年1月至9月收治175例Garden Ⅲ、Ⅳ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拟行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1例,女124例;年龄60~90岁,平均73.5岁.术前不同时间接受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以筛查DVT.彩超检查时探头的压迫不能使静脉管腔塌陷是诊断DVT的主要标准. 结果除去6例明显延迟就诊(>2周)患者外,其余169例患者骨折发生至超声检查的等待时间平均为4.6 d(3~6d).本组DVT的总发生率为18.3%(32/175).骨折后第3~6天检测的DVT发生率分别为13.3%(4/30)、20.4%(10/49)、19.6%(10/51)、17.9%(7/39),6 d后的DVT发生率为16.7%(1/6).男性组DVT发生率为17.6%(9/51),女性组为18.5%(23/124).60~69岁组DVT发生率为15.7%(8/51),70~79岁组为18.7%(17/91),≥80岁组为21.2%(7/33).以骨折发生至超声检查时间、性别、患者年龄为分组依据分别进行比较,各组间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50、0.889、0.807). 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等待关节置换手术期间有较高的DVT发生率,超过48 h的患者应常规术前筛查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述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 ,提高对二次骨折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对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手术治疗的 4 76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针对股骨近端骨折的骨折类型、再次对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时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第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骨折时的合并症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  4 76例股骨近端骨折中 ,2 6例为第二次发生的对侧骨折 ,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为 5 5 % (2 6 / 4 76 )。股骨颈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 ,6 8 8% (11/ 16 )的病例仍为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 ,90 0 % (9/ 10 )的病例仍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 ,第二次骨折类型往往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骨折和第一次骨折的时间间隔平均为 2 7年 ,第 2~ 3年发生的占 4 2 3%。单侧和双侧骨折群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差异。白内障、老年性痴呆、Parkinson病、脑血管障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合并症的持有率双侧群明显高于单侧群。影响行走功能的合并疾病 ,是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结论 老年性股骨近端骨折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血栓位置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南开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8例。入院后,对患者行常规超声多普勒扫描以评估患者双下肢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将有血栓者为病例组(112例),无血栓者为对照组(596例)。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合并病、受伤情况和入院时实验室结果,采用单因素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V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112例(15.8%)患者诊断为DVT,84例(75.0%)为远端型,21例(18.8%)为近端型,7例(6.2%)为混合型DVT。75.9%(85/112)的患者DVT发生在骨折侧肢体,12.5%(14/112)发生于双侧肢体,11.6%(13/112)发生于未骨折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D-二聚体升高(>0.5 mg/L、受伤至入院时间长、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35 g/L)和血小板计数(>262×109/L)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时DVT发生率较高,近端DVT达到6%。多个相关危险因素与DVT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8.
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531例髋部单发骨折患者,男242例,女289例;平均年龄59.2岁(28~93岁).股骨颈骨折3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83例,股骨转子下骨折12例.分析不同骨折类型、D-二聚体浓度、性别、年龄及术前制动时间与DVT发生率的关系.对于出现DVT的患者,给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同时行骨折内固定术. 结果所有531例髋部骨折患者中,股骨颈骨折患者中21例发生DVT,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34例发生DVT,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中无一例发生DVT.55例患者DVT均发生于术前,发生率为10.4%(55/531).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对DVT的发生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47、0.376).D-二聚体浓度、骨折类型和术前制动时间对DVT的发生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17、0.037).55例发生DVT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结论对于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对DVT的发生不具有临床意义,D-二聚体浓度、骨折类型和术前制动时间对DVT的发生有临床意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可确保骨折内固定手术及术后康复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述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提高对二次骨折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对1997年1月-2001年10月手术治疗的476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针对骨骨近端骨折的骨折类型,再次对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时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第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骨折时的合并症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 476例股骨近端骨折中,26例为第二次发生的对侧骨折,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为5.5%(26/476)。股骨颈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68.8%(11/16),的病例仍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90.0%(9/10)的病例仍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第二次骨折类型往往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骨折和第一次骨折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年,第2-3年发生的占42.3%。单侧和双侧骨折群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差异。白内障,老年性痴呆,Parkinson病,脑血管障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合并症的持有率双侧群明显高于单侧群,影响行走功能的合并疾病,是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结论 老年性股骨近端骨折后对侧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我们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增强患者在初次骨折后第2-3年意外受伤的防范意识,积极治疗伴有行走障碍的合并疾患,预防二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9月本院骨科收治的228髋部骨折患者相关资料,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周超声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变化特点,分析DVT相关因素。[结果]术前DVT总发生率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52.53%,股骨颈骨折患者为2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股骨粗隆间骨折者DVT总数增加1例,远端DVT减少5例,而近端DVT增加4例,混合DVT增加2例;股骨颈骨折者DVT总数减少6例,远端DVT减少8例,而近端DVT增加1例,混合DVT增加1例。发生DVT患者的体重指数、术前等待时间、术前D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手术时间以及内固定术比率显著大于未发生DVT的患者(P0.05)。术后12周进行超声随访检查,远端DVT完全再通率100%,而近端DVT患者完全再通率为60.71%,混合型DVT患者完全再通率为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筛查老年髋部骨折DVT。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DVT发生率高于股骨颈骨折。体重指数大、术前等待时间长、术前D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高、手术时间长和内固定是发生DVT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股骨重建钉与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治疗股骨于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1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采用股骨重建钉固定10例(股骨重建钉组),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固定11例(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1、3、6、9、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通过临床和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12 ~48个月(平均27.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及Friedman-Wyman功能评定结果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重建钉组住院费用高于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10,P=0.016).两组股骨干骨折愈合率(9/10 vs.10/11)、股骨颈骨折愈合率(9/10 vs.1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重建钉组4例发生并发症,逆行髓内钉组7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原则.股骨重建钉更适用于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合并狭部及狭部以近的股骨干骨折;对于头下型、难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远端骨折或需要同时处理的膝关节内损伤、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1999~2005年本院收治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这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7例,术中诊断2例,术后发现合并股骨颈骨折3例。其中3例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针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2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例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再行闭合复位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2例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钉(UFN)结合空心钉固定,1例合并股骨髁上骨折,采用LISS—DF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空心钉固定股骨颈,3例采用钢板固定2~3d后发现股骨颈骨折,再行空心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6年,平均3.4年,股骨干骨折均愈合,股骨颈骨折愈合11例,其中1例畸形愈合,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较高,对于高能量损伤患者应提高警惕,常规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下肢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隐性股骨颈骨折的诊治分析;手术治疗股骨距碎裂的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外同定穿针设计及临床应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正常成人股骨远端后髁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原因分析及预防;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0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失败原因分析及其对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粉碎骨折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能量损伤中,下肢的多发骨折较为常见,同侧股骨两处骨折也并不少见,尤以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报道最多[1-7]。但目前仅有2篇报道有同侧股骨颈及股骨髁骨折的报道[1,2],而双侧同时发生股骨颈及股骨髁骨折则极为罕见,目前尚未见报道。我科于2011年初收治骨盆骨折并双侧股骨髁及股骨颈骨折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19岁,乘汽车于副驾驶位置发生车祸与对面车辆相撞,致骨盆骨折,双侧股骨髁部骨折,双侧股骨颈粉碎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转移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和齐鲁医院诊治的股骨转移瘤患者160例,按股骨转移部位分为三组:股骨近端组、股骨干组和股骨远端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病理性骨折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21例股骨转移瘤患者,男性72例,女性49例,中位年龄58岁(22~87岁),其中50~69岁患者居多。原发肿瘤来源前三位依次为肺(49.6%)、肾(14.9%)和未知来源肿瘤(12.4%)。发生病理性骨折33例(27.3%),诊断明确后保守治疗35例(28.9%),活检后选择保守21例(17.4%),手术治疗65例(53.7%)。股骨近端组77例(63.6%)、股骨干组33例(27.3%)、股骨远端组11例(9.1%)。股骨干组发生病理性骨折比例最高(42.4%),股骨近端组次之(23.4%),股骨远端组最低(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2,P<0.05)。股骨远端组囊内切除比例最高(71.4%),股骨干组次之(55.0%),股骨近端组最低(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1,P<0.05)。股骨近端组关节置换重建比例最高(75.7%),股骨远端组次之(33.3%),股骨干组最低(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0.223,P<0.001)。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式及原发肿瘤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转移瘤导致病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大多应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转移瘤以关节置换为主,骨干和远端以骨水泥内固定为主。  相似文献   

16.
王志猛  路遥  马腾  李忠  张堃  杨娜  田丁 《骨科》2020,11(1):35-38,50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预防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手术前后均使用LMWH抗凝预防血栓形成,根据术后是否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2例,其中男29例,女43例,年龄为(75.83±7.01)岁(65~87岁)。对照组78例,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为(74.77±7.55)岁(65~89岁)。病人骨折部位均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术后第1、3、5天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观察组拆除弹力绷带后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的DVT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3、5天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共发生DVT 8例,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19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4.36%,两组DVT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P=0.035);两组间术后下肢肿胀、皮下瘀斑、注射LMWH部位血肿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双下肢联合LMWH可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DVT发生率,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5例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均行内固定,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2例,加压钢板加中空加压螺钉1例,股骨重建钉3例,股骨髁上髓内钉加中空加压螺钉8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股骨颈植骨加中空加压螺钉1例。结果股骨颈骨折漏诊4例(漏诊率26.7%)。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6周;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为14~24周,平均18周。结论高能量损伤造成股骨干骨折有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可能,必要的影像检查可避免漏诊。及时采用合理可靠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近端骨折(股骨颈、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节段性骨折,属于复杂骨折,其发生率占股骨干骨折的2.3%~6%[1-4],最初由Delaney和Street在1953年报道.这类骨折的治疗方法报道很多,但最佳的治疗方法目前仍有争议.本院自1999年8月至2003年8月,应用重建型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了11例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间2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漏诊4例,占20%,股骨近端骨折用空心钉或短DHS固定,股骨干骨折用钢板或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结果本组2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本组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2年,平均15个月。股骨干及股骨颈、转子间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内固定失败、骨不连等并发症。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临床上较少见,易漏诊,应提高警惕,应早期手术治疗,方法上应结合患者骨折不同类型,根据不同内固定物的特点选取组合。  相似文献   

20.
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分析复杂股骨骨折的临床特点,评价股骨重建钉治疗此类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4例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均为基底型:Garden Ⅰ型2例,Garden Ⅱ型9例,Garden Ⅲ型3例,同时合并股骨干中上段骨折,采用股骨重建钉治疗。全部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获得骨性愈合,2例术后11个月时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髓内针及锁钉断裂、松动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合理可靠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