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静息态下脑神经元自发活动情况。方法纳入强迫症患者48例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50名,使用3.0 T功能磁共振采集静息态脑影像,分析患者与对照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以差异脑区为种子点分析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对ALFF和FC分析中的差异脑区与强迫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的ALFF值增高(t=4.305,P0.01)。以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为兴趣区全脑FC分析(基于MNI模板)示,与对照相比,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右侧眶部额下回(t=3.897,P0.001)、左侧扣带回前部(t=3.37,P0.001)、右侧扣带回前部(t=4.299,P0.001)、左侧扣带回中部(t=3.220,P0.001)、右侧扣带回中部(t=4.607,P0.001)FC强度增强;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岛盖部额下回(t=-4.630,P0.001)FC强度减弱。强迫症患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岛盖部额下回的FC强度与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强迫思维因子分(r=-0.369,P=0.014)、强迫行为因子分(r=-0.392,P=0.009)以及量表总分(r=-0.393,P=0.008)呈负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左侧背外侧额上回自发神经元活动增强,与多个脑区间的FC异常;并且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岛盖部额下回的FC强度与强迫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在脑灰质体积改变的基础上是否存在功能连接(FC)异常及其与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比较38例GAD患者(病例组)及3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基于感兴趣区的全脑体素FC差异;分析种子区与全脑体素FC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眶部额下回脑区与右侧颞中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左侧楔前叶、左侧角回及左侧额中回的FC减少,与左侧颞上回的FC增加(P0.001,AlphaSim校正);左侧颞中回与右侧舌回FC减少,与左侧楔前叶的FC增加(P0.001,AlphaSim校正)。右侧眶部额下回与全脑体素FC强度与HAM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01,AlphaSim校正);左侧颞中回与右侧缘上回、右侧顶下小叶及右侧额上回的FC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P均0.001,AlphaSim校正)。结论:GAD患者可能存在多重功能网络异常;颞中回同缘上回、顶下小叶及额上回的FC强度可能反映了GAD患者临床症状的内表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青少年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下脑功能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NSSI青少年患者23例(NSSI组)与健康青少年18名(healthy control,H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分析NSSI组与HC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有差异的脑区,以差异脑区为种子点计算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并分析NSSI组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NSSI组ALFF升高的脑区包括双侧杏仁核(x=-27,y=3,z=-24,t=2.492,P<0.05,FDR校正;x=27,y=3,z=-12,t=2.746,P<0.05,FDR校正)、右侧背外侧额上回(x=15,y=21,z=45,t=4.051,P<0.05,FDR校正)。以双侧杏仁核作为种子点分别计算全脑FC,与HC组比较,NSSI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前扣带回(t=3.352,P<0.05,FDR校正)、左侧前扣带回(t=2.843,P<0.05,FDR校正)、右侧丘脑(t=3.026,P<0.05,FDR校正)、左侧丘脑(t=2.352,P<0.05,FDR校正)FC强度增高,与左侧眶部额上回(t=-2.181,P<0.05,FDR校正)、左侧眶部额中回(t=-3.378,P<0.05,FDR校正)FC强度减低。NSSI组左侧杏仁核ALFF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627,P=0.004)。结论NSSI青少年静息态下多个脑区存在神经元异常活动,左侧杏仁核与多个脑区的FC存在异常,这可能是NSSI神经病理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人类大脑功能网络时变的动态特性及前扣带回皮质喙部环路信息时变整合特征。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8例抑郁症伴自杀意念患者的静息状态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并收集30名年龄、性别和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采用以前扣带回皮质喙部为种子点的时间滑窗的功能连接方法,比较前扣带回皮质喙部环路信息时变整合异常表征。探测抑郁症伴自杀意念患者大脑rACC环路动态功能连接的变异特征。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患者的左侧前顶叶、颞中回、颞上回、内侧额上回、缘上回和右侧中央沟盖、内侧额上回、颞中回、中央后回与喙部前扣带回的动态功能连接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自杀意念分数分别与右侧中央沟盖(r=0.4869,P=0.0086)、左侧颞中回和左侧颞上回(r=0.5714,P=0.0015)的动态功能连接值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抑郁症伴自杀意念患者的前扣带回皮质喙部环路的信息时变整合的变异性增强,而稳定性降低,可能会影响情绪监控和决策。该项研究为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灰质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方法对高分辨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灰质变化,探讨患者脑灰质改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各16例进行脑结构核磁共振扫描,并应用VBM进行脑灰质体积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患者组灰质密度降低的脑区有右侧小脑(t=5.17,P<0.001)、右侧顶上回(t=5.01,P<0.001)、左侧颞上回至岛叶被盖(t=4.79,P<0.001)、左侧额中回(t=4.71,P< 0.001)、左侧额下回(t=4.70,P<0.001)、右侧舌回(t=4.62,P< 0.001)、左侧海马杏仁体(t=4.11,P<0.001).患者组左侧Heschl's回的灰质密度与PANSS量表总分(r=-0.509,P=0.044)以及PANSS阳性症状量表得分(r=-0.554,P=0.026)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灰质减少以左侧额、颞叶为主,其中左侧Heschl's回灰质变化与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脑部皮层厚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8—2017-08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62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PD伴CI组(MoCA≤26分,PD-CI组)和PD未伴CI组(MoCA26分,PD-NC组)。另选择2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脑MRI图像资料以及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利用FreeSurfer软件和基于体素(VBM)的方法观察PD患者大脑皮层厚度改变情况,及其与CI的相关性。结果与PD-NC组相比,PD-CI组在左侧的楔前叶、颞上回、梭状回、颞下回、前喙扣带回、额下回岛盖部及右侧缘上回出现皮层厚度减少,且左侧的楔前叶、前喙扣带回、颞下回三个脑区平均皮层厚度(MCT)显著减少(P0.05)。PD患者左侧楔前叶的MCT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r=0.27,P=0.034)、左侧前喙扣带回的MCT与抽象(r=0.31,P=0.015)、左侧颞下回的MCT与抽象(r=0.25,P=0.048)、左侧颞下回的MCT和延迟回忆(r=0.26,P=0.046)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PD-CI患者多个脑区的皮层厚度显著变薄,且这些脑区的皮层厚度与认知功能存在正相关,其可能成为PD-CI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成年早发抑郁症(EOD)和成年晚发抑郁症(LOD)患者默认网络(DMN)内部功能连接的差异,探究不同发病年龄的抑郁症患者是否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或住院的EOD患者(n=58)和LOD患者(n=62)为研究对象,同期招募年轻健康对照组(n=60)和年老健康对照组(n=52)。对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选择左侧楔前叶为种子点,计算该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并比较各组间该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差异。结果四组之间功能连接具有差异的脑区涉及双侧额叶、颞叶、基底节、枕叶、顶叶及小脑等脑区。EOD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小脑Crus1区、左侧小脑IX区、左侧颞中回、右侧楔前叶、右侧前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角回、右侧脑岛、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颞中回的功能连接均高于年轻健康对照组(Z=3. 752 4~5. 867 8,P均0. 05);而左侧楔前叶与左侧额中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上回、右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枕上回的功能连接均低于年轻健康对照组(Z=-5. 007 6~-3. 797 7,P均0. 05)。LOD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小脑Crus2区、左侧尾状核、左侧颞下回、左侧小脑Crus1区、左侧角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角回、右侧眶额部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均高于年老健康对照组(Z=4. 122 8~6. 579 4,P均0. 05);与左侧海马旁回、左侧额上回、右侧枕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锯状回、右侧颞下回、右侧中央旁小叶、右侧梭状回、右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均低于年老健康对照组(Z=-5. 884 0~-3. 617 2,P均0. 05)。EOD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锯状回、左侧小脑IV-VI区、左侧小脑Crus2区的功能连接比LOD组高(Z=4. 087 7、3. 937 4、3. 672 1,P均0. 05);EOD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中回、右侧眶额部额下回、右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比LOD组低(Z=-4. 274 8、-3. 956 8、-4. 724 3、-3. 663 2,P均0. 05)。结论 DMN内部功能连接增高及额顶网络功能连接降低可能与EOD的发病机制相关,而DMN前部功能连接增高和后部功能连接降低可能与LOD的发病机制相关,不同发病年龄的成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方法对29例非PSD脑卒中患者(Non-PSD组)及19例PSD患者(PSD组)进行DTI检查。使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方法基于部分各向异性值构建大脑白质结构网络。使用图论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脑网络拓扑属性,并对两组大脑网络聚类系数(Cp)、特征路径长度(Lp)、归一化的聚类系数(γ)、标准特征路径长度(λ)、小世界属性值(σ)、全局效率(Eglob)及局部效率(Eloc)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有σ1,Non-PSD组σ明显高于PSD组(P0.05)。两组Eglob、Eloc、Lp、λ、Cp、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on-PSD组右嗅皮质Cp明显高于PSD组,左背外侧额上回、右背外侧额上回、右眶部额上回、额中回左、左岛盖部额下回、左三角部额下回、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右海马、右角回、左尾状核、左豆状苍白球、左颞上回Cp均明显低于PSD组(均P0.05)。NonPSD组左眶部额下回、右眶部额下回、左内侧额上回、左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左后扣带回、左海马、右海马、右丘脑、右颞中回节点效率均明显低于PSD组(均P0.05)。结论 PSD患者大脑结构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部分脑区Cp发生改变,部分脑区节点效率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脑结构的网络效率及节点效率属性的异同,分析抑郁症患者大脑全局信息处理模式和脑区间信息整合效率的改变,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7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利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将整个大脑划分为90个区域,同时对全脑进行确定性纤维追踪,构建脑结构二值化网络.并对所得抑郁症组与对照组脑结构网络的效率属性值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 (1)2组脑网络分别与相匹配的随机网络比较:网络全局效率均与随机网络相似;网络局部效率均大于随机网络.(2)抑郁症组网络全局效率(0.86±0.01)较对照组(0.87±0.01)下降(t=-2.31;P =0.02).(3)抑郁症组节点全局效率属性值较对照组(右侧额上回眶部:0.41±0.04与0.44±0.02;左侧颞中回颞极:0.31 ±0.02与0.33±0.03)下降(t=-3.52、-3.84;P=0.0008、0.0003;通过多重校正).(4)抑郁症组右侧额上回眶部全局效率属性值与HAMD17总分呈负相关(r=-0.46,P=0.02).结论 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大脑都具有高效经济的“小世界”式的信息处理模式.抑郁症患者脑区间信息整合的能力已受损,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观察特发性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改变和iRBD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与病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iRBD患者20例(iRBD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9例(对照组)。两组均行~(18)F-FDG PET脑显像。基于自动解剖标记模板将大脑划分为90个左右对称的脑区,计算各脑区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对iRBD组和对照组各脑区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iRBD组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与病程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iRBD组的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中回、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杏仁核、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岛叶、左侧内侧与旁扣带脑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苍白球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均增高(P0.05);双侧距状裂周围皮质、双侧楔叶、双侧舌回、双侧枕上回、双侧枕中回、双侧枕下回、双侧角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右侧颞横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iRBD组双侧杏仁核、双侧颞上回、右侧楔叶、右侧枕上回、右侧颞横回、左侧海马、左侧颞中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而双侧眶部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中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海马旁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 iRBD患者脑内存在疾病相关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改变,有助于客观评估iRBD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在嗅觉刺激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变化, 分析其嗅觉相关脑网络特征。方法收集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27例偏头痛患者, 同期招募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资料。对所有受试者在嗅觉任务刺激下行同步fMRI扫描, 使用SPM12、Matlab2019b软件进行磁共振图像数据处理, 并结合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激活脑区包括左侧小脑、左侧颞下回、左侧梭状回、右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脑岛、右侧中央沟盖、缘上回、右侧豆状壳核、中扣带回、中央旁小叶、顶上回(P<0.05)。偏头痛组激活脑区包括左侧小脑、右侧梭状回、右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P<0.05)。两组相比, 偏头痛组在右侧岛叶、右侧额中回眶部、左侧额下回眶部、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颞上回、右侧枕上回、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右侧顶上回的激活强度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有多个脑区参与嗅觉处理, 存在特殊性的嗅觉相关脑网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脑灌注差异。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5例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和23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并招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9例对照者,采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测定脑血流量。结果 3组受试者双侧额中回、尾状核、小脑后叶,左侧额上回、海马旁回、枕叶舌回、枕下回、楔前叶,右侧眶部额中回、楔叶、枕上回、枕中回脑血流量存在差异(均P <0.05,AlphaSim校正)。帕金森病组左侧额上回(t=4.891,P <0.05)、左侧额中回(t=4.993,P <0.05)、左侧枕下回(t=4.403,P <0.05)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右侧眶部额中回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t=4.162,P <0.05);以及左侧(t=5.471,P <0.05)和右侧(t=4.798,P <0.05)额中回、左侧枕叶舌回(t=4.972,P <0.05)、左侧顶下回(t=4.532,P <0.05)、左侧尾状核(t=5.001,P <0.05)、右侧小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自发神经元活动,分析其脑功能网络的变化,以便更好地认识有先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发作间期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和7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析原始数据,得出全脑低频振幅(ALFF),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以ALFF差异脑区为感兴趣区(ROI)校正后行功能连接(FC)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双侧额上回、左侧眶额皮质低频振幅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18~5.12,P0.05)。病例组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左侧尾状核、双侧丘脑、右侧运动前区低频振幅ALF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5.12~-2.18,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眶额皮质、左侧额中回、双侧前扣带皮质、右侧缘上回与左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增强,病例组左侧小脑、右侧脑岛、脑干与左侧额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结论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间期疼痛处理相关脑区功能异常,支持偏头痛并非单纯的发作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双相抑郁障碍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差异,探讨前扣带回功能连接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fMRI技术,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30例单相抑郁障碍(unipolar depression)患者(单相抑郁组)、30例双相抑郁障碍(bipolar depression)患者(双相抑郁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2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以前扣带回为感兴趣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对功能连接强度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48)、左侧顶下缘角回(t=3.15)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52)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2)与对照组相比,双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右侧颞中回(t=-4.00)之间的功能连接减低,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中央后回(t=-3.46)、右侧颞上回(t=-2.86)、右侧颞中回(t=-3.40)之间的功能连接减低;(3)与双相抑郁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58)、右侧三角部额下回(t=4.06)、右侧颞中回(t=3.25)、左侧顶下缘角回(t=3.27)、右侧顶下缘角回(t=3.99)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13)、左侧顶下缘角回(t=3.42)、右侧顶下缘角回(t=3.78)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均采用Alphasim校正,P<0.001);(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以上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总分均无相关性(-0.20.05)。结论静息态下单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双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单、双相抑郁障碍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症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脑局部脑区与大脑局部脑区间的功能连接在强迫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首发强迫症患者55例(强迫症组),以及50例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采集数据。利采用rs-fMRI处理辅助软件(DPARSF V2.3)和数据分析软件(REST)处理两组数据后,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局部一致性(ReHo)图进行分析,得出强迫症组的异常脑区,以异常脑区为感兴趣区(ROI)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左侧小脑8区(t=3.473 2)、右侧丘脑(t=4.321 7)ReHo值增高,左内侧眶部额上回(t=-4.582 6)ReHo值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hasim校正,簇集大小>40个体素);(2)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左内侧眶部额上回、左侧小脑8区、右侧丘脑之间存在异常功能连接(P<0.05,Alphasim校正,簇集大小>20个体素)。结论强迫症存在左内侧眶部额上回-左侧小脑8区-右丘脑环路,左侧小脑8区可能通过此环路参与强迫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节点中心度的异常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 系。方法 纳入49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为研究对象,36 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 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Gretna 分析软件计算所 有被试者的节点中心度值;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节点中心度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 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脑白质结构网络的节点中心度存在异常,在右侧脑岛、楔前叶、 颞上回、左侧前扣带回、中央前回、眶额回、海马旁回以及顶上回显著降低(P< 0.005,FDR 校正);左侧 前扣带回的节点中心度值与阴性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r=-0.622, P < 0.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 脑白质结构网络较健康对照存在多个脑区的节点中心度异常,该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 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倒背数字作业激发图像的特点.方法 36例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以倒背数字作业(backward digit span task, BDST)作为刺激模式、采用组块(block)设计的fMRI检查,经工作站处理后获功能图像.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 结果 (1)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激活脑区的范围均较广泛,健康志愿者的左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缘上回、左侧颞下回及左侧枕颞外侧回等脑区均有明显激活.两组激活的脑区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及扣带回的分布,以及各脑区内部分布的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2)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激活计数左侧额上回分别为16和11,左侧额下回分别为15和12,左侧中央前回分别为16和17,左侧颞下回分别为14和12,左侧顶上小叶分别为14和14,左侧缘上回分别为14和7,左侧枕颞外侧回分别为14和7,右侧中央前回分别为13和7,右侧枕颞外侧回分别为11和8,两组上述部位激活计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3)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额叶背外侧的激活平均体积分别为(362±296)个体素和(79±101)个体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右侧顶叶后下部的激活平均体积分别为(448±273)个体素和(193±236)个体素,差异有显著性(P=0.039). 结论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工作记忆缺陷,包括激活信息的保持及执行控制过程,激活信息的保持缺陷可能与左侧额叶腹外侧及顶叶后下部的功能低下有关,而执行控制缺陷可能与左侧额叶背外侧的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单侧颞叶癫痫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同伦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纳入左侧颞叶癫痫(left temporal lobe epilepsy,LTLE)21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right temporal lobe epilepsy,RTLE)22例以及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20例。采用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方法分析数据,计算出各组VMHC改变的脑区。结果与NC组相比较,LTLE组双侧辅助运动区(t=-3.35)、颞中回(t=-3.50)、内侧额上回(t=-3.20)、顶下小叶(t=-3.66)VMHC值降低;双侧角回(t=3.03)、枕下回(t=4.25)、顶上回(t=3.62)VMHC值升高(P0.05,alphasim校正)。与NC组相比较,RTLE组双侧颞中回(t=-4.26)、中央前回(t=-3.29)VMHC值减低;双侧枕下回(t=3.22)、海马旁脑回(t=3.32)和小脑(t=3.50)VMHC值升高(P0.05,alphasim校正)。结论单侧颞叶癫痫患者两侧半球间部分脑区的功能协同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研究首发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局部自发性脑活动. 方法:对19例首发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及14名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计算每个给定体素与其最邻近的26个体素之间的肯德尔和谐系数(KCC)来获得全脑的局部一致性(ReHo)图,利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受试者静息态下局部一致性的差异. 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局部一致性降低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中回、枕中回,左侧额上回、颞下回、前扣带回及右侧顶下回、枕下回(P <0.005,未校正);局部一致性增高的脑区包括:右侧楔前叶、角回及左侧枕上回(P <0.005,未校正). 结论: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脑灰质体积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选取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20例(强迫思维组),混合型强迫症患者20例(混合型组),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名(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部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检测受试者大脑灰质体积;将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异常灰质体积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全脑功能连接与临床资料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思维组右侧苍白球灰质体积减小(0.17±0.02与0.10±0.01);右侧舌回(0.39±0.04与0.47±0.07)、右侧顶下小叶(0.22±0.02与0.30±0.05)灰质体积增加(t=-25.37、5.03、7.79,GRF校正,均P〈0.05);混合型组左侧苍白球灰质体积减小,右侧舌回、左侧颞下回灰质体积增加(t=-24.87、6.17、11.37,GRF校正,均P〈0.05)。强迫思维组右侧苍白球内部,右侧苍白球与右侧小脑、左侧苍白球之间功能连接显著降低,与左侧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t=-7.44, -4.03, -4.30, 3.93, GRF校正,P〈0.05)。强迫思维组右侧苍白球与右侧小脑之间的功能连接与病程存在正相关(r=0.488,P=0.029)。结论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脑灰质结构及静息态脑功能出现异常,其异常改变不仅局限于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小脑可能也参与了强迫思维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