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惠琼  周丹 《中国医院统计》2022,(2):122-124+129
目的 了解某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死亡患者的基本特征、死因构成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该院病案信息检索系统,对2013—2020年住院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死亡主要诊断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3—2020年,该院出院患者共184 052人次,住院死亡563例,总病死率为3.06‰;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29,P<0.001)。8年间,该院住院患者总体病死率呈递增趋势(χ2=4.921,P=0.027);男性患者住院病死率呈逐步递增趋势(χ2=4.278,P=0.039),女性住院病死率较稳定(χ2=0.003,P=0.955)。住院死亡的男性多于女性(2.09∶1);男性与女性在各年龄组死亡构成比不完全一致(χ2=24.141,P=0.004)。住院患者死亡病因顺位前3类疾病为肿瘤(28.77%),循环系统疾病(24.69%),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7.58%)。结论 男性住院病死率远高于女性病死率,社会应对男性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沧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病例病死率情况,为提高急诊科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17—2021年沧州市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接诊病例数与死亡病例数量,收集死亡病例资料,分析该医院5年急诊科死亡病例特点和变化情况。结果 该三甲医院急诊科5年间合计接诊病例77 686例,死亡404例,病死率0.52%。接诊病例数随着年份有上升趋势,病死率有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49.115,P <0.01)。死亡病例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伤、呼吸系统疾病。男女比例2.04∶1,≥45岁(344例,占85.15%)是死亡病例的集中人群,60岁以上占55.94%。死亡病例在夏季构成比略高(112例,占7.72%),01:01—08:00占比最低(占11.88%)。404例死亡病例中,急诊室滞留时间大多为> 15~30 min,(占70.79%)。死亡病例在急诊室滞留时间≤15 min的比例逐年递增,急诊室滞留时间> 30 min的比例逐年递减(χ2=40.286,P <0.001)。结论 近5年该三甲医院急诊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住院死亡病例分布特征,为医院制定疾病预防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2021年住院死亡病例病案首页信息,按照国际疾病ICD-10分类标准对主要诊断进行死因归类。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段、季节、死因等因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近5年住院死亡患者4 452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χ2=113.45,P<0.001),男性病死率0.51%高于女性病死率0.29%;不同年龄段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133.08,P<0.001),其中65岁以上死亡人数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段,为60.27%;冬季死亡人数构成比为26.44%,高于其他季节;前3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30.95%)、呼吸系统疾病(15.93%)和肿瘤(15.36%)。结论 应加强针对男性及老年患者的医疗预防管理,加强对脑血管疾病等重点病种的防治工作,从而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多维度分析2018—2022年60岁及以上住院老年患者的死亡情况,了解其死因构成,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广州某三甲医院2018—2022年在广东省死亡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60岁及以上住院死亡患者共1 716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对年龄、性别、根本死亡原因等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2年,住院老年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67∶1。在各年龄段中男性病死率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992)。死亡年龄中位数为78.0(69.0,84.0)岁,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01,P=0.003)。季节分布中,冬季死亡人数最多,其次为春、秋、夏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6,P=0.773)。2018—2022年该院老年住院患者死因顺位前3位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76.34%,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型。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郴州市居民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2012-2016年郴州市居民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12-2016年郴州市共报告居民死亡103 533例,年均粗死亡率为444.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 390.51,P<0.01);粗死亡率最高的是苏仙区,最低的是桂东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567.47,P<0.01);城市与农村居民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死因疾病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死亡疾病中主要为慢性病,其合计死亡率为388.98/10万,占全部死亡疾病的87.56%。结论 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郴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也是影响郴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院1985~1994年住院死亡患者登记统计,我们对453例住院死亡患者的死因情况、死因顺位、年龄构成、性别比、疾病系统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1 通过对453例住院死亡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从死亡疾病的系统构成来看,死亡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恶性肿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统计结果与国内死因顺位有差异,损伤和中毒系统所占比重较大,占总死亡患者数的34.9%.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近三年收治的损伤与中毒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4-2016年因损伤中毒住院的病人的住院资料,对损伤中毒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搜集损伤和中毒患者14 431例,占出院人数的6.16%,其中死亡73例,死亡率为0.51%。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男性占63.28%,女性占36.72%;各年龄组中40~岁组所占比重最高,为21.55%,其次是50~岁和30~岁组,分别占16.94%和14.7%;农民和工人发生损伤中毒的比例最多,分别占16.56%和15.24%;损伤和中毒外因前五位占总外因的78.2%,依次为意外跌扭伤(39.77%)、机动车辆交通事故(13.96%)、机器切割穿刺工具等所致的意外事故(11.13%)、他杀和他伤(8.34%)、烧烫伤(5%)。结论 损伤与中毒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应针对其发生原因积极防范,加大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提高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以减少因损伤中毒等外因所导致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2442例住院死亡病人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 442例死亡病例,了解死亡原因,为疾病的防治和医院管理工作提供数据,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2003-2007年收治的2 442例住院死亡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计算病死率及疾病死因构成.结果 所收治的住院病人病死率为1.30%;住院死亡人数前5位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外因后果的疾病,其疾病死亡人数占住院总死亡人数的75.06%.结论 解决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加强疾病的监测,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进行疾病防治宣传,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某医院死亡病例死因构成,了解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2007-2011年在某医院死亡的1 541例病例进行死亡原因分类统计,分析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结果 2007-2011年珠海市某医院死亡1 541例,平均病死率为1.5%,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0.9%,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71.16,P<0.05)。前5位死因构成比分别为损伤与中毒(25.9%)、恶性肿瘤(18.5%)、心血管疾病(15.3%)、脑血管疾病(15.2%)、呼吸系统疾病(7.1%),占总死因的比例为82.0%。损伤与中毒在总死亡原因构成、男性、少年儿童和青壮年中均为第一位;婴幼儿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占68.4%;中年人群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占83.9%;老年人群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78.9%。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和伤害为医院死亡病例的主要疾病负担,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应针对这些疾病死亡的流行特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年龄、性别和季节分布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控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兰州市常住居民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按照国际通用的ICD-10编码进行死亡病例原因分类。人口资料来源于兰州市公安局,对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和季节分布差异。结果 2014年和2015年兰州市分别报告死亡病例11 031例、13 494例,居民粗死亡率为3.03‰和3.70‰;2014年男性死亡率3.62‰,女性死亡率2.43‰;2015年男性死亡率4.25‰,女性死亡率3.10‰。死亡病例比例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呈正相关,60岁及以上者2015年较2014年上升(P<0.05);循环系统疾病高居死因疾病首位,其他依次为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与2014年比较,2015年死亡比例循环,内分泌疾病上升,损伤、中毒和外因下降(P<0.05);男、女性居民两年主要死因疾病均同总顺位;各年龄组居民两年主要死因疾病顺位相同,(0~14)岁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15~44)岁为损伤、中毒和外因,45以上为循环系统疾病;四季中春季死亡病例最多,主要死因疾病均同总顺位,与2014年比较,2015年夏季死亡比例循环系统疾病上升,损伤、中毒和外因下降(P<0.05)。结论慢性病是威胁兰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但存在性别、年龄及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0—2020年常熟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例(HIV/AIDS)死亡情况。方法 以所有现住址为常熟市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分析死亡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死亡原因等。结果 2000—2020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651例,死亡106例,病死率为16.28%;死亡病例中,男性占87.74%。51例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占48.11%。生存时间最短的,为确证当天死亡,最长的为确证后10.8年死亡。抗病毒治疗率死亡病例为62.26%,存活病例为9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8,P<0.01)。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病死率越高(χ2=267.21,P<0.01)。结论 常熟市HIV/AIDS死亡病例中近一半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CD4+T淋巴细胞值低者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湖塘镇居民主要死因水平以及疾病负担,为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以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为指标,对2012-2016年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湖塘镇居民死亡率为723.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5.13/10万;男性死亡率(779.14/10万)高于女性(670.2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15,P<0.05)。死因构成顺位的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33.51%)、脑血管病(19.89%)、心血管疾病(18.80%)、呼吸系统疾病(11.44%)、损伤和中毒(6.33%),累计占全部死因89.97%;PYLL前3位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AYLL前3位分别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尤以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郑州市居民死因分布及特征,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郑州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0和SAS 9.1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郑州市报告粗死亡率分别为565.44/10万、532.04/10万和523.63/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86.12/10万、452.37/10万和442.10/10万。男性平均粗死亡率(634.72/10万)高于女性(447.14/10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 869.42,P<0.01)。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心脏病(30.95%)、脑血管疾病(20.83%)、恶性肿瘤(18.33%)、呼吸系统疾病(8.71%)和伤害(6.59%),累计占全死因构成的85.41%。不同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不同:0~4岁是围产期疾病;5~44岁组是伤害;45~64岁是恶性肿瘤;65岁以上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死因,3年间占全死因的构成比均在80%以上,且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  相似文献   

14.
调查毕节市某三甲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性伤害现况。制定《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工作人员职业暴露资料,共176人次,采用χ2检验、连续性校正的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发生锐器伤的主要部位是手,非锐器伤的主要部位是眼(χ2=58.874,P<0.01);不同职业类别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构成比以医生、护士和实习生为主(χ2=14.286,P<0.01);不同职称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构成比以初级以下职称人员为主(χ2=9.140,P<0.05);不同年龄发生锐器伤的构成比以≤25岁人员为主(χ2=26.767,P<0.01);不同性别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构成比以女性为主(χ2=8.062,P<0.01);职业暴露环节以手术过程发生最多(χ2=83.447,P<0.01);职业暴露的场所以病房为主(χ2=168.57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8474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变化趋势、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种顺位等特征,为更好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从海南省某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检索2015-2019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病案信息。两组或多组间频数分布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构成比的变化情况采用卡方趋势性检验。结果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构成比逐年上升。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分别为59.29%、40.71%,男性构成比逐年上升,女性逐年下降。45~59岁组构成比(36.68%)最大,其次为60~74岁组(34.11%)。60~74岁组(χ2=27.392,P<0.001)构成比逐年上升,2~14岁组(χ2=10.912,P=0.001)、15~44岁组(χ2=14.045,P<0.001)、45~59岁组(χ2=4.258,P=0.039)构成比逐年下降。出院科室顺位前三位:胃肠外科(14.94%)、肝胆胰外科(13.37%)、胸外科(9.86%)。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未开展手术治疗患者。转科患者好转或治愈构成比总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广东省某三级公立医院2013年—2021年间的的4 582例住院死亡病例数据,分析其年龄、性别构成、死因顺位及其变化趋势等,为医院制定医疗及护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年间住院死亡病例,采用统计描述、χ2检验、F检验等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年间,住院病死率1.32%,男女比为2.03∶1,男女住院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死亡年龄为65.93岁。前五顺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共占死亡患者的92.42%。0~34岁组主要死亡原因是损伤中毒(49.11%),35~84岁组是恶性肿瘤(48.29%),85岁以上的是循环系统疾病(33.28%)。恶性肿瘤致死的前三病种分别是肝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结论 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是医院住院死亡病例的重点,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是重要的死亡原因,医院应加强专科医疗技术建设和重视多学科联合救治;65岁以上人群健康应给予重视,高年龄患者慢性病的防治和心理疏导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疾病谱变化及年龄分布状况,为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医院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7--2011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谱构成、变化和年龄分布情况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住院病人前10位的疾病占出院总人数的89.9%,疾病谱构成前5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结论医院应建立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形成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良性模式,同时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黄金莲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079-2080
目的:分析某院635例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对我院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全部死亡报告病例进行死因构成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死亡427例,女性死亡208例,男女比为2.1∶1。平均死亡年龄为59.1±19.9岁。死者生前职业农民占70.1%,离退人员占12.8%,民工占7.7%,三者即占了90.6%。前5位死因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88.7%。结论:加强前5位死因疾病的防治工作,减少居民因病死亡,从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四川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导出2012—2021年四川省伤寒副伤寒相关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和趋势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2—2021年四川省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3 288例,死亡2例,发病率为0.40/10万,总病死率为0.061%,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74.98,P<0.001)。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每年5—10月;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较多,占病例总数的22.35%,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3.27/10万;职业分布中农民占病例总数的46.75%,其次是儿童(24.45%)和学生(11.59%);地区发病水平差异明显,发病率居前3的依次是凉山州,攀枝花和成都,凉山州的高发病率是四川省伤寒副伤寒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 2012—2021年四川省伤寒副伤寒整体处于低发病率水平,以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陕西省2022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特征和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为人间狂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陕西省2022年有详细个案信息的狂犬病暴露人群登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陕西省2022年狂犬病暴露率为575.69/10万。暴露高峰期为6—8月份;关中地区暴露率显著高于陕南地区(χ2=1 454.430,P<0.001),陕南地区暴露率显著高于陕北地区(χ2=473.275,P<0.001);女性暴露率高于男性(χ2=368.305,P<0.001),且随着年龄增加暴露率逐渐降低(χ趋势2=62 658.473,P<0.001);致伤动物以犬类为主(53.22%);动物致伤部位以上肢为主(66.47%);暴露等级以Ⅲ级为主(70.93%);达到Ⅱ、Ⅲ级暴露后前往犬伤门诊处置者占82.74%,接种狂犬病疫苗者占99.37%,12 h内前往犬伤门诊处置并接种狂犬病疫苗者占77.90%;Ⅲ级暴露者中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比例为49.72%,1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