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联合腹肌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体外膈肌起搏组(n=18)和联合治疗组(n=18)。3组均接受常规呼吸训练,体外膈肌起搏组增加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联合治疗组联合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和腹肌电刺激治疗,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超声检测膈肌活动度和膈肌厚度。结果 对照组3例、体外膈肌起搏组2例、联合治疗组1例脱落。治疗后,3组FVC、FEV1、PEF、MIP、MEP和膈肌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t|> 3.366, P <0.01),联合治疗组和体外膈肌起搏组FVC、FEV1、MIP和膈肌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 <0.05),联合治疗组FVC和FEV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强度均为20min/次,3次/周,共4周。两组患者均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术后3个月时完成M型超声下观察平静呼吸、深吸气2种呼吸状态时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和肺功能检测。肺功能观察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及其各自占预测值的百分比。结果:训练4周后,两组患者膈肌运动幅度和肺功能均较基线值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FVC、FEV1%、FVC%、平静呼吸和深吸气时的术侧膈肌运动幅度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在术后3个月,试验组的FVC、FEV1%、深吸气时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可以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膈肌运动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8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行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第一秒呼出气量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T)、呼吸困难程度(m MRC)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后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ing互动达标理论结合流程化沟通模式(CICARE)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收治的63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King互动达标理论结合CICARE;比较两组肺呼吸训练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其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运动耐力[采用6分钟步行实验(6MWT)]及训练达标率。结果:观察组肺呼吸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随访6个月时ESCA中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随访6个月时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6MWT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吹气球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吹气球训练,两组均干预14 d。对比分析两组肺功能、运动耐力、呼吸状况、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6 min步行试验(6MW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6MWT较对照组长(P<0.05);干预前,两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咳嗽、咳痰、气喘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GRQ及咳嗽、咳痰、气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膈肌电刺激训练对肺癌切除术后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某肿瘤医院确诊肺癌并治疗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试验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实施4周膈肌电刺激训练,实施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施中进行全程监管与指导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肺康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气容量、六分钟步行测试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格的膈肌电刺激训练可以改善肺癌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指标,促进术后患者的肺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霍飞翔  李响  张洪蕊  杨帅 《中国康复》2022,37(8):477-481
目的:探讨系统性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膈肌运动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系统性呼吸训练,观察周期为6周,对比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膈肌运动幅度及呼吸困难程度。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膈肌运动幅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FVC、FEV1、PEF、MVV值及膈肌运动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Brog呼吸困难评分从第3周均较第1周明显降低(P<0.05),且从第4周开始,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系统性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颈髓损伤患者的膈肌运动及肺功能,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呼吸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8.
张玉  王柳  苏杭 《齐鲁护理杂志》2023,(10):149-152
目的:探讨基于安全预警的程序化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156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预警组和常规组各78例,常规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预警组实施基于安全预警的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耐量[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生活质量[采用肺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胸腔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干预7 d后6MWT优于干预前(P<0.05),预警组干预7 d后6MWT优于常规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7 d后FVC、FEV1均降低(P<0.05),预警组干预7 d后FVC、FEV1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7 d后FACT-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预警组干预7 d后FACT-L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P<0.01);预警组围术期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水中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COPD稳定期患者50例根据训练方法分为对照组(n = 25)和试验组(n = 25),分别接受陆上和水中肺康复8周。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测量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膈肌和右腹横肌肌电均方根(RMS),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6分钟步行试验(6MWT)、成人COPD生活质量量表(COPD-QOL)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FEVl%、FEV1/FVC、膈肌和腹横肌RMS、6MWT距离和COPD-QOL评分均提高(t > 2.08, P < 0.05),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提高更多(t > 2.27, P < 0.05);两组mMRC评分均减少(t > 2.09, P < 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减少(t = 2.13, P < 0.05)。结论 在水中进行肺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呼吸肌肌力,改善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养疗分级管理模式在出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出院后156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81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实验组采取家庭养疗分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病情急性加重次数,干预前后呼吸情况[采用呼吸困难评分(MMRC)]、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护能力量表(ESCA)]及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MMRC、SGRQ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VC、FEV1、PEF及ESC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家庭养疗分级管理模式可提高稳定期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表膈神经电刺激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恢复期脑卒中患者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观察组(n=13)。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表膈神经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和呼吸肌肌力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均显著提高(t 5.075,Z=-3.366,P 0.001),观察组FVC、FEV1、PEF和MIP较对照组提高更多(t 0.921,Z=-2.746, P 0.05)。结论体表膈神经电刺激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肺通气功能及吸气肌肌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膈神经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及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膈神经电刺激及呼吸训练,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评估患者肺功能,采用Sheikh躯干控制评分量表(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估患者躯干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FVC[(4.21±0.49)L]、FEV1[(3.78±0.49)L/s]及PEF[(6.44±0.69)L/s]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评分[(71.88±14.86)分]、BBS评分[(50.44±4.7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传统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膈神经电刺激及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平衡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A护理模式下的肺康复训练方案联合自我调节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14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倾向性评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自我调节理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5A护理模式下的肺康复训练方案;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2周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运动耐力[采用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MWT)]及呼吸情况[采用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4周、护理8周、护理12周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护理12周后,两组FVC、FEV1、6MWT、mMRC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4周、8周、12周后,观察组ESCA、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床旁超声技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吸气肌训练能否改善膈肌功能障碍,判断通过吸气肌训练是否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通过超声技术探测膈肌舒缩活动,辨别病人是否有着膈肌功能的障碍。使用阈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仪,使用40%的MIP(最大吸气压)作为负荷,锻炼吸气肌,每天进行30min, 1次/日,1周训练5日,持续2周。观察指标为测定最大吸气压(MIP)、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膈肌移动幅度、吸气时间、住ICU天数和院内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FVC、MVV、FEV1、最大吸气压治疗的前后对比P<0.05,差异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予以吸气肌锻炼后FVC、MVV、FEV1、MIP数值均前增加。而对照组FVC、MVV、FEV1、最大吸气压治疗的前后对比P>0.05,差异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MVV、FEV1、MIP、FVC两组对比P<0.05,治疗后实验组病人的肺功能比之前有好转。实验组膈肌移动幅度、膈肌移动速度、吸气时长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膈肌移动幅度、膈肌移动速率治疗后和治疗前比P<0.05,差异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吸气时长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P>0.05, 差异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膈肌移动幅度、膈肌移动速度、吸气时间治疗后进行比较P<0.05,差异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吸气肌锻炼后能够改善膈肌功能障碍,患者肺功能较前好转,同时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郑杰  李静  汪婕  吴丹 《齐鲁护理杂志》2022,(21):149-151
目的:探讨全面协同护理对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行雾化治疗的肺炎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治疗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FEV1、FVC、PEF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患儿采用全面协同护理,可改善患儿肺功能,缓解症状,提升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和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膈肌移动度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均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肺功能指标,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气道专项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道专项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拔管时间、脱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均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25%最大呼气流速(PEF25)、50%最大呼气流速(PEF5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二次插管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道专项护理在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功能,加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干预对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病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95例SCLC化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多维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皮电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肺功能康复、胃肠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化疗第11天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干预应用于SCLC化疗病人可有效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红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并促进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及机体变态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该院的7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1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呼吸道反应指标(呼吸阻力、支气管激发物反应阈值、呼吸阻力上升斜率)、CXCL13)、HSP90及机体变态反应指标[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分析CXCL13、HSP90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和机体变态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FVC、PEF、FEV1及FEV1/FV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阻力和阻力上升斜率高于对照组(P<0.05),反应阈值低于对照组,CXCL13、HSP90、IgE、ECP以及E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指导下的运动模式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1日~2021年2月1日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循证指导下的运动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采用慢性呼吸疾病问卷(CRQ)]、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衰弱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CRQ中疲劳、喘息、病情控制、情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EV1、FVC、MVV、6MWT均优于干预前(P<0.01,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实验组衰弱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指导下的运动模式对稳定期COPD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衰弱情况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