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迷迭香酸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以及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9c2大鼠心肌母细胞,分为对照组(葡萄糖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25 mmol/L)、高糖+迷迭香酸组(葡萄糖25 mmol/L+迷迭香酸50 μmol/L)、高糖+迷迭香酸+Parkin-siRNA组(葡萄糖25 mmol/L+迷迭香酸50 μmol/L+Parkin-siRNA转染);Western blot法测定PINK1、Parkin、LC3II/LC3I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自噬体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物质(ROS)与凋亡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荧光酶标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3H-亮氨酸标记法检测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光学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结果 迷迭香酸可提高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内PINK1、Parkin、LC3-II/LC3-I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多线粒体自噬体数量,并抑制高糖诱导的ROS生成、恢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P<0.05),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并降低心肌细胞表面积与蛋白质合成速率(P<0.05)。利用Parkin-siRNA抑制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则阻断了迷迭香酸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与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迷迭香酸可通过激活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改善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高糖刺激组(给予葡萄糖30 mmol/L,作用48 h)及黄芪甲苷干预组(给予葡萄糖30 mmol/L刺激的同时加用黄芪甲苷100μmol/L,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及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的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Ⅱ、LC3-Ⅰ的表达。【结果】黄芪甲苷可有效缓解高糖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 0.01)。高糖可上调NRK-52E细胞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的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P 0.01);而黄芪甲苷干预可显著下调上述促凋亡蛋白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P 0.05或P 0.01)。【结论】黄芪甲苷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的凋亡,减轻其由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  相似文献   

3.
黄琦  翟海程 《河北医学》2023,(5):716-721
目的:探究葫芦巴碱通过PTEN诱导性激酶蛋白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经下调Pink1或葫芦巴碱预处理后通过OGD/R诱导神经元损伤,实验分组包括对照组、OGD/R组、葫芦巴碱组、pLKO空载体组(转染pLKO空载体)、pLKO-Pink1组(转染连接Pink1 shRNA干扰质粒的pLKO载体)、葫芦巴碱+pLKO-Pink1组。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率;JC-1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Calcein-AM法测定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Pink1、Parki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神经元凋亡率、MPTP开放程度增加,MMP下降,自噬小体数量及LC3-Ⅱ、Pink1、Parkin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OGD/R组相比,葫芦巴碱组神经元凋亡率、MPTP开放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下足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并对保肾通络方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肾小球足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高浓度葡萄糖刺激,采用CCK-8法分析足细胞活力以确定最佳模型及给药浓度,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保肾通络方组,采用鬼笔环肽进行细胞骨架染色,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5,ATG5)、ATG7、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共标LC3B及线粒体,观察各组足细胞内线粒体自噬泡的生成情况。结果 30 mmol/L高糖干预48 h可显著降低足细胞活力(P<0.05),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可使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活力明显提升(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骨架褶皱呈多边形,应力纤维束被破坏,ROS生成显著增多(P<0.01),足细胞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降低,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LC3B与线粒体共标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与高糖组相比,保肾通络方组足细胞骨架改善,ROS生成减少(P<0.01),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上升(P<0.05),LC3B与线粒体荧光共标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结论 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够减轻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足细胞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断高浓度葡萄糖对培养的胰岛β细胞(HIT-T15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持续高浓度葡萄糖组(葡萄糖16.7mmol/L)、间断高浓度葡萄糖组(葡萄糖16.7mmol/L培养2h后更换为5.5mmol/L的葡萄糖3h,每天重复共3次,夜间9h维持在5.5mmol/L的培养基中)、抗氧化剂(NAC1.0mmol/L) 持续高糖组和NAC 间断高糖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罗丹明123染色线粒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线粒体膜电位(MMP);荧光素酶方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活性氧簇(ROS)的水平。结果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在间断高糖组〔(3.13±1.11)μIU/mL〕和持续高糖组〔(5.18±0.95)μIU/mL〕分别较对照组〔(9.33±0.62)μIU/mL〕均明显减少(P<0.05);MDA水平、ROS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并且间断高糖组较持续高糖组产生更多的ROS(P<0.05);间断高糖组和持续高糖组细胞内ATP含量、MMP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间断高浓度葡萄糖与持续高糖均使培养的β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增高,且间断高糖组较持续高糖组产生更严重的氧化应激,从而使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氧化应激使线粒体的膜电位下降,细胞ATP含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ALA)对高糖培养施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并纯化后的大鼠施万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5.6mmol/L葡萄糖培养基)、高糖组(50mmol/L葡萄糖培养基)、渗透压对照组(5.6mmol/L葡萄糖培养基+44.4mmol/L甘露醇),以及高糖内分别加入不同浓度ALA (50、100、200μmol/L)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施万细胞活性氧(ROS)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Tunnel法检测施万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yto C、cleaved-caspase-3及cleaved-caspase-9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施万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增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bcl-2蛋白表达降低(P <0.01),bax蛋白的表达增加(P <0.01),cyto C从线粒体到胞质的释放增加,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水平增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ALA降低高糖所致的施万细胞内ROS水平的增高(P<0.01),提高了线粒体膜电位(P<0.01),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P<0.01),下调bax蛋白的表达(P <0.01),减少了cyto C从线粒体到胞质的释放(P<0.01,P< 0.05),降低了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化(P<0.01),从而抑制了施万细胞凋亡。结论 ALA可以抑制高糖所致的施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7.
考察姜黄素对高糖诱导的L6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采用40 mmol/L葡萄糖处理24 h,建立L6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模型,姜黄素受试浓度分别为10、20、40 μmol/L。结果显示,高糖培养可引起L6细胞线粒体功能出现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增多、ATP含量减少,线粒体生物合成(mtDNA数量)部分下降,同时UCP2 、PGC-1α和Sirt3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姜黄素对于高糖所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膜电位下降,活性氧增多、ATP含量减少)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升高UC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对于线粒体生物合成(mtDNA数量)未见明显影响。本研究提示姜黄素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的抗氧化作用而发挥线粒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高糖高脂作用下胰岛β细胞线粒体功能损害情况.方法 分别于5.6 mmol/L和25 mmol/L葡萄糖中加入0.4 mmol/L软脂酸,培养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24 h,通过荧光染色,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的改变,了解β细胞线粒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高糖和棕榈酸(PA)慢性作用对胰岛INS-1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高糖和PA损害胰岛功能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 mmol/L葡萄糖的BSA)、高糖组(含16.7 mmol/L葡萄糖的BSA)、棕榈酸组(含0.4 mmol/L棕榈酸)、高糖+棕榈酸组(含16.7 mmol/L葡萄糖及0.4 mmol/L棕榈酸).将INS-1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PA作用48h后,分别分析ROS水平、UCP2mRNA和蛋白表达、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GSIS).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棕榈酸组和高糖+棕榈酸组ROS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高糖+棕榈酸组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较其余三组明显增加(P均<0.05);并且它明显增加2.8 mmol/L葡萄糖时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减少16.7 mmol/L葡萄糖时的GSIS(P均<0.05). 结论 在胰岛INS-1细胞,高糖和棕榈酸对胰岛功能的损害与线粒体解偶联功能改变有关.高糖和棕榈酸通过诱导ROS产生增多导致UCP2表达与作用增加,增强了线粒体呼吸链与ADP磷酸化解偶联,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损害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原代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氧化应激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取(18±0.5)d孕鼠子宫内胎鼠海马组织,收集海马神经元进行培养,7d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组)、氧糖剥夺/复氧组(OGD/R组)、七氟烷后处理组(OGD/R+SEVO组)。CON组正常培养;OGD/R组:氧糖剥夺1.5 h,复氧复糖24 h,建立OGD/R损伤模型;OGD/R+SEVO组经氧糖剥夺后即刻予2.4%七氟烷后处理1 h,复氧复糖23 h。处理结束后,比色法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神经元凋亡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线粒体活性氧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OGD/R组LDH释放增加(P<0.01),神经元凋亡增加,线粒体活性氧和自噬标志性蛋白LC3B表达增加(P<0.01), PINK1蛋白和Parkin蛋白表达上调(P<0.001,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小体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焦亡和铁死亡的作用,分析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炎症小体之间可能的上下游关系。方法 将H9C2心肌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含25 mmol/L浓度葡萄糖的DMEM完全培养基;高糖损伤组(HG):含35 mmol/L浓度的高糖完全培养基;高糖+线粒体抗氧化剂Mitoquinone(MitoQ)组(HG+MitoQ):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5 μmol/mL的MitoQ;高糖+ NLRP3抑制剂MCC950组(HG+MCC950):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高糖组+MCC950+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Rotenone(ROT)组(HG+MCC950+ROT):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和0.5 μmol/mL的ROT。各组心肌细胞干预24 h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CellRox和MitoSox荧光探针分别测定心肌细胞内和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NLRP3、GSDMD和Cleaved-GSDMD(GSDMD-NT)等焦亡相关重要因子的蛋白表达和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HG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心肌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0.01)以及焦亡相关因子NLRP3,GSDMD和GSDMD-NT的蛋白表达(P<0.01)均明显升高,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HG组相比,HG+MitoQ和HG+MCC950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0.01)以及 NLRP3、GSDMD 和 GSDMD-NT 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GPX4 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HG组相比,HG+MCC950+ROT组细胞活性和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HG+MCC950组相比,HG+MCC950+ROT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ROS荧光强度、NLRP3炎症小体免疫荧光以及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GPX4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MitoQ直接抑制线粒体ROS的产生减轻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生成,减少焦亡和铁死亡的发生;抑制NLRP3炎症小体减少线粒体ROS的产生;线粒体ROS和NLRP3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模拟糖尿病条件,观察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生长情况和Smad1表达的变化,探讨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用DMEM/F12细胞液培养HK-2细胞,分为对照组,中糖组(1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分别培养24h、48h、72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K-2的形态和数量变化,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Smad1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组刺激72h后,与对照组相比HK-2细胞数为(105.333±6.429)×105/m L,而对照组HK-2细胞数为(50.333±2.51)×105/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组HK-2细胞形态改变,Smadl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高糖能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及形态发生改变,并且这一作用可能与Samd1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能否通过调控ClC-3通道保护心肌细胞对抗高糖引起的损伤.方法 应用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建立损伤模型.Ang-(1-7)或氯通道抑制剂与心肌细胞共处理24 h观察对高糖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双氯荧光素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测定活性;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ClC-3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明显地增加ClC-3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1μmol/LAng-(1-7)与葡萄糖共处理心肌细胞24 h显著地抑制葡萄糖对ClC-3通道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P<0.01);1μmol/LAng-(1-7)或100μmol/L氯通道抑制剂氯通道抑制剂与葡萄糖共处理心肌细胞24 h减轻葡萄糖引起的损伤作用,表现为增加细胞存活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小细胞凋亡数量,胞内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丢失(P<0.01).结论 ClC-3通道参与葡萄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Ang-(1-7)通过抑制ClC-3通道保护心肌细胞对抗葡萄糖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途径改善高糖环境下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乙酸钠(sodium acetate, NaA)组、丙酸钠(sodium propionate, NaP)组、丁酸钠(sodium butyrate, NaB)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33mmol/L葡萄糖培养诱导高糖损伤,NaA组、NaP组及NaB组预先分别以100μmol/L的NaA、NaP、NaB进行处理;各组INS-1细胞处理结束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释放胰岛素的含量,DCFH-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及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Ⅰ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Ⅰlight 3,LC3-Ⅰ)、LC3-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双磷酸盐对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LC3)Ⅱ的影响。 方法 BMSCs体外分离与培养,进行成骨、成软骨及成脂三向分化诱导与鉴定,配置含浓度梯度10-6~10-9mmol/L双磷酸盐的高糖(30 mmol/L)培养基,采用CCK-8检测BMSCs的增殖活性后选定用于实验的双磷酸盐浓度为10-9 mmol/L。另取BMSCs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葡萄糖5.6 mmol/L),高糖组(D-葡萄糖30 mmol/L),高糖(D-葡萄糖30 mmol/L)+双磷酸盐(10-9 mmol/L)组。用real time -PCR检测3组细胞LC3和Beclin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LC3Ⅱ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 结果 鉴定结果示所得BMSCs具有成骨、成软骨及成脂分化能力。高糖组LC3和Beclin1 mRNA、LC3Ⅱ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而高糖组+双磷酸盐组较高糖组低(P<0.05);透射电镜显示高糖组细胞中自噬体数量最多,高糖+双磷酸盐组其次,正常对照组最少。 结论 高糖环境下BMSCs自噬水平升高,而双磷酸盐能下调高糖环境下BMSCs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王蒙  王倩倩  孙连庆 《西部医学》2021,33(10):1418-1422
【摘要】 目的 探讨丹参酚酸B(Sal B)对间歇性高糖诱导的乳鼠雪旺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不同条件下原代培养的乳鼠雪旺细胞分为6组:正常葡萄糖组(5.6 mmol/L,Con组)、稳定性高糖组(50 mmol/L,HG组)、间歇性高糖组(正常葡萄糖与稳定性高糖交替,IHG组)及间歇性高糖加不同浓度Sal B组(25、50、100 μmol/L,IHG+ Sal B组)。Elisa法检测雪旺细胞培养上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TUNNEL法检测雪旺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AIF、活化Caspase-9及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 结果 与Con组相比,HG组与IHG组可以明显提高雪旺细胞ROS水平、MDA含量及雪旺细胞凋亡率 (P<0.01),降低SOD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 (P<0.01);上调Bax表达 (P<0.01),下调Bcl-2表达(P<0.01),增加活化Caspase-9、活化Caspase-3水平及AIF的核转位 (P<0.01),以上变化尤以IHG组明显 (P<0.05,P<0.01)。不同浓度Sal B可以降低雪旺细胞内ROS水平及MDA含量 (P<0.01),提高SOD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 (P<0.05,P<0.01),上调Bcl-2表达 (P<0.05,P<0.01),下调Bax表达 (P<0.01),减少Caspase-9、Caspase-3活化及AIF的核转位 (P<0.05,P<0.01),抑制雪旺细胞凋亡 (P<0.05,P<0.01)。 结论 Sal B可有效降低间歇性高糖导致的雪旺细胞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糖对INS-1细胞损伤存在记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胰岛细胞对高糖损伤是否存在记忆效应,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INS-1(大鼠胰岛瘤细胞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观察INS-1细胞经历48 h持续高糖(33.3 mmol/L)刺激后,纠正高糖状态,以11.1 mmol/L糖浓度继续培养,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的mRNA水平和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INS-1细胞处理组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7 d);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2 d);3 d记忆组(33.3 mmol/L葡萄糖×2 d+11.1mmol/L葡萄糖×3 d);5 d记忆组(33.3 mmol/L葡萄糖×2 d+11.1 mmol/L葡萄糖×5 d)。Real-Time PCR检测bax,cas-pase-3的mRNA水平,Dihydroethidium(DHE探针)检测ROS水平,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高糖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而ROS水平,bax,Caspase-3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在3 d记忆组及5 d记忆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ROS水平,bax,Caspase-3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糖对INS-1细胞的损伤存在记忆效应,主要表现为细胞活力的持续降低,促凋亡基因的持续高表达。ROS水平的持续升高可能与记忆效应产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E对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下LO2肝细胞株铁调节蛋白1(IRP1)、转铁蛋白受体1(TfR1)、转铁蛋白受体2(TfR2)、铁调素(hepcidin)表达的影响。方法 LO2细胞培养基分为5.5,15,25 mmol/L三种葡萄糖浓度。分别在这三种葡萄糖浓度培养中,再分别加入0,0.1,1 mg/L和10 mg/L维生素E。其中0 mg/L维生素E剂量组作为相同葡萄糖浓度组中的对照组。各组培养时间均为24 h。用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RP1、TfR1、TfR2、hepcidin的表达量。结果①相同葡萄糖浓度组与0 mg/L维生素E对照组相比,5.5 mmol/L组添加各剂量维生素E后细胞ROS水平、IRP1、TfR1和TfR2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15 mmol/L组和25 mmol/L组中1 mg/L和10 mg/L维生素E组分别与其对照组相比,细胞ROS水平、IRP1、TfR1和TfR2表达分别下降(P<0.01);15 mmol/L和25 mmol/L组中0.1 mg/L维生素E组与相应对照组相比细胞ROS水平、IRP1、TfR1和TfR2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相同剂量维生素E组内:LO2细胞ROS水平、IRP1、TfR1、TfR2表达量分别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P<0.01)。③在各葡萄糖浓度组内,各剂量维生素E组间细胞的hepcidin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剂量维生素E组中,15 mmol/L和25mmol/L葡萄糖组与相应5.5 mmol/L葡萄糖组相比,hepcidin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15 mmol/L和25 mmol/L组间hep-cidin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E能够降低高糖培养下细胞活性氧的含量,缓解IRP1、TfR1、TfR2蛋白表达增加的幅度。hepcidin表达变化并没有受维生素E的影响,提示hepcidin在高糖环境下的表达增加可能不是或不仅仅是受过量RO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麻二酚通过促进自噬流减轻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麻二酚(CBD)对棕榈酸(PA)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考察其与自噬流相关的潜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分别给予1 μmol/L和5μmol/L的CBD处理24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考察CBD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将细胞分为4组并分别给予不同处理:PA组(800μmol/L PA处理细胞)、PA+CBD组(800 μmol/L PA和5μmol/L CBD联合作用)、PA+CBD+CQ组[800 μmol/L PA、5μmol/L CBD和50 nmol/L自噬抑制剂氯喹(CQ)共同作用]和阴性对照组(加入等体积0.03% DMSO处理细胞),每组作用时间均为24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C3和p62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考察细胞凋亡情况,qPCR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X盒结合蛋白1(XBP-1) mRNA的表达,Rh123和lucigenin荧光探针分别检测线粒体的膜电位和活性氧簇(ROS)含量.结果 1μmol/L和5μmol/L CBD均不影响肝细胞LC3-Ⅱ/LC3-Ⅰ的比值以及p62蛋白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A组肝细胞LC3-Ⅱ/LC3-Ⅰ的比值和p62蛋白表达增加(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CHOP、GRP78、XBP-1 mRNA表达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线粒体ROS的生成增加(P<0.05);与PA组相比,PA+CBD组肝细胞内的自噬流恢复,细胞凋亡减少,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失常减轻(P<0.05);同时给予CQ处理可以逆转CBD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CBD能够通过促进自噬流减轻PA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改善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SV)对高糖诱导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高糖诱导作为足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为5 mmol/L低糖培养液(LG);模型组为30 mmol/L高糖培养液(HG);RSV干预组:HG+5 μmol/L RSV;HG+10 μmol/L RSV,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的凋亡情况;DHE探针观察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激光共聚焦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内ROS合成;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 9的表达情况。[结果]与HG组相比,RSV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荧光探针结果显示,RSV干预后细胞内及线粒体ROS生成明显低于HG组;JC-1染色显示,与HG组相比,RSV干预可显著提高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RSV干预浓度的提高,caspase 3、caspase 9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