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神经系统第一大退行性疾病, 但是目前尚未发现可以逆转AD病情进展的药物。本研究从AD的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学说、Tau蛋白学说两大发病机制出发, 系统性综述已进入临床研究的抗Aβ、Tau蛋白的AD新药, 阐述其临床试验发现及其作用机制, 并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以期为AD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为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0%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会表现出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BPSD常导致AD患者预后不良和功能障碍, 但目前鲜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现概述AD中不同BPSD表现的发生频率及其随临床病程进展的变化, 并重点介绍目前关于AD中BPSD的遗传学特点、病理生理机制、生物标志物、治疗手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期为AD中BPSD的早期识别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维甲酸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维甲酸类似结构或生物活性的天然或合成化合物。既往研究已经证明维甲酸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及其症状。笔者现围绕维甲酸类化合物在AD防治中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以期为临床治疗AD方向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生物复合体和异质性疾病,不同的发病年龄、性别和各异的临床表型,都会导致AD临床诊断发生漏诊和误诊.近年来,研究者基于AD病理改变特点,结合磁共振成像分型并整合各种阳性生物标志物形成了新理念诊疗框架.即AD生物亚型.临床研究显示,通过AD生物亚型可以进一步理解AD病理生理作用机制;解释AD临床表...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体液生物标志物研究的迅速发展, 提高了AD诊断的准确性, 促进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对疾病修饰疗法的评价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自AT(N)生物标志物系统被提出以来, 其在AD的临床和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AT(N)系统中的体液标志物尚不能充分反映AD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神经炎症、突触及血管功能障碍等重要机制相关的体液标志物应作为AT(N)的重要补充。近年来, 外周血标志物的发展丰富了AD的体液标志物系统, 有望极大地促进AD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文中简述了目前AT(N)及其相关的脑脊液研究、外周血液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提出应从多种病理生理的角度进行AD体液标志物的探索, 以提高体液标志物在AD诊断中的效能。同时, 文中还探讨了体液标志物在AD诊断中的局限性, 并对AD体液标志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表明, 线粒体轴突转运障碍可能参与AD的进程。正常的线粒体轴突转运过程主要由微管、分子马达和连接蛋白参与, 而AD的早期病理改变可以通过干扰这些蛋白来损伤线粒体轴突转运, 如积聚的β-淀粉样蛋白(Aβ)会损害分子马达的功能, 异常修饰的Tau蛋白会降低微管的稳定性, 突变型早老蛋白-1(PS1)可以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来诱导部分相关蛋白的磷酸化, 使线粒体轴突转运出现障碍, 导致突触功能失调。本文围绕AD中线粒体轴突转运障碍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8年中,国际工作组织(IWG)和美国国立老化研究院-阿尔茨海默协会(NIA-AA)建立了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标准,它能更好地定义AD的临床表型,整合了生物标记物于诊断流程中,并覆盖了疾病的全程。本意见书充分地权衡了IWG标准的优缺点,建议改进诊断框架。依据这些改进,AD的诊断变得简单,只要有恰当的AD临床表型(典型或不典型)和与AD的病理相一致的病理生理学生物标志物出现。我们认为疾病的下游的定位性生物标志,如容积性磁共振成像(MRI)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FDG-PET)等,适合更好地测量和监测疾病过程。本文还详述了非典型性AD、混合性AD和AD临床前期的特异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的最常见原因~([1])。中国AD患者人数超过570万,AD发病率为6.3例/年~([2])。目前,诊断AD仍基于神经心理学、神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3])。血小板作为外周血的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受到关注~([4])。研究表明,血小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隐匿性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而轻度认知障碍(MCI)是AD发病前一个重要的临床前阶段。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能在疾病早期反映脑网络变化,可作为研究AD及MCI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以rs-f MRI研究为基础的AD及MCI患者默认网络,注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等的变化特点,为AD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纪勇  艾林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1):1131-1133
正基于生物学标志物,目前用于研究目的,由(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Association,AA)近期发布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最新诊断框架(NIA-AA Research Framework),简称AT(N)诊断框架,即通过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蓄积沉积和tau蛋白异  相似文献   

11.
<正>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疾病谱的首发临床表现,早期识别出源于AD的SCD患者有利于实现对AD的早期预防及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2018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联合发表了新的诊断指南[简称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NIAAA)诊断标准][1],将AD视为连续病程,  相似文献   

1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两种形式——成熟型BDNF(mBDNF)和BDNF前体(proBDNF)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可介导一系列的生物信号, 对神经元的增殖、存活和凋亡均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proBDNF向mBDNF的不平衡转化在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以及它们作为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方面的潜能。本文现围绕近年来BDNF及proBDNF/mBDNF失平衡在上述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AD、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研究发现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可通过促进β-淀粉样蛋白(Aβ)的产生沉积、加剧Aβ的神经毒性及神经递质释放障碍等多种机制影响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过程。另外, 目前以靶向清除Aβ为主要机制的药物治疗疗效仍不确切, 而新近研究表明大多数AD相关基因在RAS中呈显著表达, 因此, 通过药物干预调节RAS的形态及功能, 或许能为A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笔者现进一步就近年来RAS在AD进展及治疗中的具体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以期为RAS作为靶点预防及治疗AD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标准经历了从 1984 年最初的诊断标准到 2018 年基于 A/T/N 分 类系统的 AD 研究框架的演变。诊断标准的不断更新,让人们更加了解 AD 这个疾病,也认识到了早期 诊断和生物标记物的重要意义。AD 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谱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生物标记物的纳入使 得疾病的诊断不断前移。在 AD 临床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必将为 AD 的研究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所以在AD临床治疗上尚无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阿尔茨海默病(AD)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AD在出现典型症状前20多年, 脑组织就可能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轻度认知障碍(MCI), 即AD源性MCI, 是最早有临床症状的阶段, 该阶段成为AD早期检测、诊断和防治最为重要的窗口。为满足临床实践需求, 进一步提高广大医疗工作者对AD源性MCI的认知,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专家经多次研讨, 制定了本《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以期为AD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精准治疗提供共识和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7.
评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美国国立神经病学及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及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诊断标准以来已有20余年[1],期间AD的生物基础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对AD的临床特点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目前临床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仍较为局限、治疗药物研发滞后。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瀑布假说仍然是目前 AD 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 也是AD疾病修饰药物研发的重要理论基础。近年来, 靶向Aβ的免疫治疗药物相继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或突破性疗法认定, 为AD的疾病修饰治疗带来了曙光。文中评述了近年来靶向Aβ疾病修饰治疗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 分析总结了以往靶向Aβ疾病修饰治疗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虽然目前靶向Aβ疾病修饰疗法不是十分成熟, 但其俨然已成为极具前景的AD药物研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浆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检测20例AD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老年人血浆DHEAS含量。结果 AD患者血浆中血浆DHEA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458.2ng/ml作为正常人群血浆DHE-AS含量的下限,诊断老年性痴呆的敏感性为65.0%,特异性为83.7%;经相关分析,血浆DHEAS含量与MMSE评分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 AD患者血浆中DHEAS含量降低对诊断老年性痴呆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DHEAS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一项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前以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病理特点——"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tau蛋白异常聚集"为靶点研发的多种药物, 疗效都不理想。随着对AD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及其相关表达基因TREM2、CD33、ABCA7和与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在AD病理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基于小胶质细胞及其相关表达基因的AD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研究也明显增多。文中将对小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小胶质细胞在AD中的作用机制和小胶质细胞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AD药物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