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内式助听器在学龄儿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纯音听阈测试、助听后声场测听,裸耳与助听后Ling5音觉察率及识别率的比较,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跟踪评价42例(79耳)7~12岁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验配耳内式助听器的效果。结果79耳0.25~4kHz气导平均听阈为66.58±10.34dBHL,助听后听阈为32.28±7.43dBHL,助听后Ling5音觉察率和识别率有显著提高,问卷调查中37例(88.09%)对助听效果满意。结论听力障碍学龄儿童验配耳内式助听器效果明显,其社会适应性较强,容易得到社会及同龄儿童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123例50岁以上听力障碍患者的纯音听阈测试及助听器验配情况,了解其听力特点及助听器选配的特点。方法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23例,以每10岁为一年龄组,统计他们125~8000Hz的纯音听阈,根据听力情况验配西门子数字式助听器,记录最终验配情况并了解未验配的原因。结果各年龄段就诊的中老年聋者总体听力水平大致相仿,均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纯音听阈测试表现为下降型听阈曲线。就诊者以70~岁年龄段者最多,最终接受助听器者以70岁以下年龄段者为多。70岁以上者多因戴上助听器后效果不理想或经济原因拒绝验配,70岁以下拒绝验配者则主要担心社会影响。结论中老年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纯音听阈曲线主要为下降型,早诊查、早干预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32例聋儿助听器验配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场在聋儿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聋儿分别进行行为测听或短纯音诱发的频率特异性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BR)测试,获得聋儿的听阈.用DSL(理想感觉级)选配方法选配助听器,以模拟真耳测试及声场测试判断助听效果,进行随访并定期调试助听器.结果有30例助听听阈全部进入言语香蕉图,2例部分频率进入言语香蕉图.结论声场助听听阈测试应作为聋儿助听器验配效果的评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特殊助听装置,移频助听器的原理与传统助听器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其验配技术对很多业内人士来讲也是一个难题。随着移频助听器验配人数的快速增长,这一挑战日渐突出。本人通过近3年为200多例极重度听力障碍患者验配移频助听器得到了一些验配心得,希望与大家分享。1、病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当病人低频有一定的残余听力,而高频残余听力大于65dB或配戴非移频助听器后4000~7000Hz范围内的听力补偿达不到45dB时应考虑配戴移频助听器。2、听阈的输入:如果患者2000Hz(包括2000Hz)以上频率的听阈大于100dB时,此频率听阈应记为NR。3、真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86例60岁以上听功能障碍患者助听器验配情况,探讨老年听功能障碍者听力及助听器选配特点,为助听器验配寻找新思路。方法 统计186例250~8 000 Hz的纯音听阈,根据听力情况,进行常规助听器验配和调试100例, 利用网络远程助听器验配86例, 跟踪最终验配情况。结果 远程验配及常规验配两组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听力提高和言语分辨率提高结果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和远程验配均可以给听功能障碍患者选配正确的助听器, 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耳聋症状,提高老年患者听力。远程验配可以减少患者验配成本, 更好地保障验配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助听器干预对久居(超过40年)西藏高原地区听障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49例(63耳)助听器佩戴者进行分析,包括听力情况、听阈、助听器后言语及助听器效果国际问卷主观感受相关分析等,并对助听器补偿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63耳中,中度听力损失34耳,重度听力损失25耳,极重度听力损失4耳。其中单耳35例,问卷平均得分(20.34±4.39)分;双耳14例,问卷平均得分(27.07±4.16)分;双耳得分高于单耳分数。助听言语分辨率与问卷主观评估呈正相关(r=0.528,P<0.01)。助听阈值显示大多数患耳未得到最佳的听力补偿,但助听器干预前后听力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补偿更为明显。助听后言语测听显示,助听后言语最大分辨率较助听前高(P<0.05)。结论 高原地区听障者对助听器的使用客观听力参数与主观评价相对一致,助听效果较为显著而且双耳验配较单耳验配更具优势,总体助听效果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助听器选配是听力障碍人群改善听觉的重要有效途径,由于儿童处于听觉言语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儿童助听器精准选配至关重要。本文将采用探管麦克风测试技术(Probe Microphone Measurement, PMM),对儿童进行助听器个性化精准验配,分析个性化精准验配对儿童助听下听敏度及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作用。方法共12名配戴助听器儿童参与本次研究,平均月龄72.83±3.96。分别采用助听器软件推荐的验配公式和PMM技术完成助听器常规验配和个性化验配,在两种验配模式下对受试儿童进行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和言语识别率测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两种验配方法结果间差异,取0.05为显著性水平。结果(1)采用PMM技术进行个性化验配,其助听听阈与NAL公式目标值差异均小于常规验配。在两种不同验配模式下,受试儿童助听听阈与NAL目标值差值在0.25 k、0.5 k和2 kHz处具有统计学差异;(2)经统计学分析,在两种验配模式下,儿童安静/噪声下言语别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采用PMM技术进行个性化精准验配模式下,儿童言语识别率表现出提高迹象。结论(1)PMM技术可优化儿童助听器个性化精准验配流程,有效提高儿童助听后言语识别能力,改善助听效果及使用成效。(2)采用NAL公式助听听阈目标值计算方法来评估助听器聆听效果,并非适用于所有儿童,婴幼儿及低龄儿童助听器效果评估也应结合PMM技术、言语识别率及听觉言语评估量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行为测听在准确评估聋儿听力及验配助听器中的作用。方法 对41例1.2~12岁聋儿分别进行行为测听或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获得聋儿的听阈。助听器选配用DSL 验配方法,以真耳测试及声场测试判断助听效果,进行随访并定期调试助听器。结果 ABR测试组仅有4例助听听阈进入LATSS(长期平均言语会话谱),而行为测听组有19例助听听阈进入LTASS。结论 行为测试结果验配助听器的效果明显优于ABR,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声听觉脑干反应(ABR)和行为测听2种测试组合在聋儿早期验配助听器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1~9岁聋儿进行行为测听或ABR测试,找到较准确的听阈值。采用理想感觉级配方法选配助听器,以真耳测试及声场测试判断助听效果,进行随访并定期调试助听器。结果:单纯ABR测试有反应耳与组合听力测试有反应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效果明显改善41例,无效4例,失访7例。结论:聋儿听力评估应主、客观测听联合使用,助听器验配应遵循“三早”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听力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耳听力损失(unilateral hearing loss, UHL)患者听力障碍量表(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HHI)评分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本院门诊就诊未行助听干预的UHL患者56例,听力减退病程超过1个月,好耳气导听阈<20 dB HL,差耳听阈≥35 dB HL。采用病史调查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及听力障碍量表了解患者听力、交流障碍程度,并与纯音听阈比较,分析其特征。结果 56例患者中,伴耳鸣患者27例(48.21%),自觉伴睡眠障碍者23例(41.07%),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病者26例(46.43%)。56例好耳平均听阈为10.99±4.31 dB HL,差耳平均听阈为66.32±26.21 dB HL,HHI平均得分20.36±15.41分,VAS平均得分3.64±2.34分。纯音听阈与HHI评分、VA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HHI量表得分与VAS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77(P<0.01)。HHI量表<17分(无听力障碍)者30例占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言语、空间与听觉质量量表(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用于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的效果评估作用。方法以100例老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60~9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其中,无助听器使用经验者44例(75.8±8.1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59.8±13.3 dB HL)、有助听器使用经验者34例(77.5±6.3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64.5±17.8 dB HL,助听器佩戴时间大于三个月)进行横断面研究;22例(74.3±8.6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58.1±12.6 dB HL)首次配戴助听器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二组参与横断面研究者进行一次SSQ评估,前瞻性研究组分别在助听前和佩戴助听器1个月后进行二次SSQ评估,均采用面对面问答方式用SSQ量表评估三组受试者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的变化。结果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有助听经验组SSQ问卷言语理解(97.29±23.43分)、空间听觉(131.94±19.27分)、声音质量(143.53±20.31分)和总分(372.76±51.92分)均显著高于无助听经验组(分别为58.66±30.13、99.41±37.09、108.09±43.28、266.16±78.18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初次佩戴助听器一个月后的SSQ问卷言语理解(106.27±13.86分)、空间听觉(136.00±14.09分)、声音质量(151.73±13.91分)和总分(394.00±34.70分)均显著高于佩戴助听器前(分别为65.64±21.89、115.09±17.17、111.91±25.41、292.64±45.58分),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结果均显示,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声源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SSQ量表可以有效评估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使用效果;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助听器的声场验配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声场测听条件下,对17名儿童(33耳)进行助听前和助听后的声场听阈测试。以助听后听阈值能否进入言语香蕉图范围来评价助听效果,为使助听效果满意,在测试时可调节助听器的各种调节使扭;测试结果显示,该法不失为助听器验配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亦对影响本方法的一些因素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听障老年人的助听器验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听障老年人助听器验配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112名受试者进行跟踪随访,客观记录他们使用助听器的感受,分析助听器验配方法和技巧对助听器效果的影响。结果老年人的行为认知和听觉反应能力极大地左右着助听器的配戴效果;气骨导听阈,舒适阈,不适阈、言语识别阈的检查和使用对于老年人助听器验配十分重要;低频部分的听力补偿要低于目标值,高频部分要略高于目标增益值;老年人助听器配戴的适应期平均为3个月;双耳配戴的效果明显优于单耳。结论完全按照助听器验配软件设计的程序给老年人验配助听器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验配经验、技巧和验配后的适应性训练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软带或头带佩戴新型经皮传导索菲康骨导助听器对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单侧聋患者的助听效果.方法 以来自国内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09例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及11例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以纯音测听(≥6岁患者)或听性脑干反应(ABR)(<6岁患者)评估裸耳听阈后予以头带或软带佩戴索菲康Alpha 2 MPO骨导助听器;并在声场下进行未助听、佩戴当日及佩戴2周后的助听听阈(0.5~4 kHz)测试;≥6岁患者进行未助听、佩戴当日及佩戴2周助听下的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 SRT)测试,并记录患者佩戴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中≥6岁患者助听耳裸耳骨导及气导平均听阈均值分别为18.55±8.99、71.45±10.25 dB HL,<6岁组助听耳裸耳骨导及气导ABR阈值均值分别为18.33±8.36、70.80±8.24 dB HL;SSD患者助听耳裸耳听阈不能测出;佩戴2周后,三组助听后纯音听阈均值分别为32.21±10.00、37.33±14.15、34.38±10.76 dB HL,较未助听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传导性或混合性聋组和SSD组患者佩戴2周后助听下各方向SRT较未助听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均无与佩戴助听器相关的不良皮肤反应等.结论 使用软带、头带佩戴索菲康骨导助听器,可有效改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SSD患者听阈和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阈.  相似文献   

15.
三个预选公式在聋儿助听器验配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出适合聋儿的助听器预选公式。方法对重度和极度感音神经性聋的15例(30耳)患儿应用NAL-R、Berger、1/3增益公式,进行了助听器验配,并对不同频率上的目标增益值、真耳介入增益值、助听前后的声场阈值方面进行了比较;探索适合于这类患者的最佳预选公式。结果1各公式助听前后的声场阈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预选公式验配后有不同程度的助听效果;2助听效果最好的是Berger公式,助听效果最差的是1/3增益公式。结论虽然助听效果最好的是Berger公式,但是还应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具备助听器适应证的患者未成功验配助听器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2 635例患者验配助听器的资料,对其中助听器验配未验成功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 635例患者中,1 700例成功验配了助听器,验配总成功率为64.52%,验配成功率总体变化趋势为逐年上升。对935例助听器验配失败患者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助听器成功验配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所占比例最大(23.64%),其次是患者不接受助听器(18.61%),对专业机构的认可度及满意度(10.27%),此外患者对助听器效果不满意占8.13%。听力专科门诊的验配成功率要高于普通耳鼻咽喉科门诊(P<0.05)。935例助听器验配失败的患者中年龄≥50岁者有568例;<50岁者助听器验配成功率(61.29%)低于≥50岁者(6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经济因素、患者对助听器的接受程度、验配机构专业性等诸多影响助听器成功验配的重要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助听器验配人员需要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包括加大听力康复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进患者对助听器验配人员和助听器本身的信任,有效提高助听器验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双侧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在单、双耳助听下的可接受噪声级(acceptable noise level,ANL),探讨ANL对助听器验配及预测助听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15例双侧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分别测得双耳未助听、左耳助听、右耳助听和双耳助听状态下的最舒适响度级(most comfortable levels,MCL)、最大背景噪声级(background noise level,BNL),并计算得到ANL值(ANL=MCL-BNL),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受试者双耳未助听、左耳助听、右耳助听及双耳助听四种状态下测得的ANL值分别为18.87±5.26、12.60±2.47、12.00±2.90、5.13±1.25 dB S/N;MCL值分别为80.40±9.28、63.73±5.15、62.27±5.36、61.80±6.05 dB HL;BNL值分别为61.67±6.14、51.13±3.94、50.27±4.50、56.67±5.16 dB HL;左耳助听与右耳助听下的AN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耳助听下与未助听的ANL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助听状态下ANL值显著低于单耳助听(P<0.05).结论 ANL值较低耳更利于助听器验配,佩戴助听器能有效提高听障患者对噪声的接受能力,并且双耳佩戴助听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耳.  相似文献   

18.
3.4.2 助听器验配及助听效果评估 婴幼儿和智力障碍者常因不能配合行为测听而难以得到行为听阈(裸耳和助听)和言语识别功能的资料,ABR及40 Hz AERP虽然能检测受试者生理反应阈值,但所采用的声音为瞬态刺激声,经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处理后产生畸变,而且不能用于自由声场测听,难以评估助听效果.近年国外许多研究者将ASSR应用于婴幼儿助听器验配及助听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真耳介入增益法是助听器常用的验配方法之一。本文应用 NAL -R、2 / 3增益公式 ,对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程度为严重聋和极度聋的聋儿 ( 1 5人 3 0只耳 ) ,进行了助听器验配 ,并对不同频率上的目标增益值、真耳介入增益值方面进行了比较 ,探索适合于这类患者的最佳预选公式。结果发现助听效果最好的是 2 / 3增益公式 ,助听效果最差的是 NAL-R公式 ,但在应用时要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20.
李炬  陈振声 《耳鼻咽喉》2000,7(2):67-69
真耳介入增益法是助听器常用的验配方法之一,本文应用NAL-R、2/3增益公式,对感音神经经性聋听力损失程度为严重聋和极度聋的聋儿,进行了助听器验配、并对不同频率上的目标增益值、真耳介入增益值方面进行了比较,探索适合于这类患者的最佳预先公式,结果发现助听效果最好的2/3增益公式,助听效果最差的最NAL-R公式,但在应用时要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