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耳畸形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植入体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的变化特点及规律,以指导术后设备调试。方法 将88例澳大利亚Cochlear 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分为耳蜗形态正常组与内耳畸形组,测试手术后1年内不同时期EABR和ESRT值,术后1年运用行为测试法检测主观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阈(C值),分析特点及变化规律。结果  内耳畸形组患儿术后不同时期EABR和ESRT阈值较正常组高(P<0.05),两组EABR和ESRT阈值变化趋势相同,总的趋势是低频值较低,高频值较高,术后1年EABR和ESRT阈值逐渐增高;两组EABR与T值显著相关,ESRT与C值显著相关。结论 内耳畸形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EABR和ESRT阈值变化规律及特点与正常组患儿相同,阈值可用于指导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者手术后设备的调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ECAP检出与否的耳蜗植入患者EABR特点,探讨EABR检测的意义。方法对26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分别行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检测评估ECAP,并进行电诱发听洼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EABR)检测,将第20、10、3号电极均引出ECAP波形的14例患者纳入A组,未检出ECAP波形的12例患者纳入B组。对A、B两组患者的EABR阈值、V波潜伏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20、10、3号电极EABR阈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波潜伏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P波形引出与否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EABR阈值有显著差异,v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电刺激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electrical evoked middle latency response,EMLR)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评估植入者听觉传导通路及高位听觉反应的特点奠定基础.方法 20例人工耳蜗植入者,其中语前聋14例,语后聋6例,全部使用Cochlear公司Nucleus CI24R (CA)人工耳蜗.术中将言语处理器与计算机接口及听觉诱发电位仪触发端口连接,电极植入后,选取第3号电极,先常规进行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ve potentials,ECAP)测试初步了解听神经功能状态,然后进行EMLR检测.选择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模式,采用单极刺激,双相交替脉冲电流方波,脉宽50 ~ 100μs,强度(电流级,current leve1,CL)由ECAP阈值上20 CL起,以5 CL为步长递减或递增,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EMLR波形.对ECAP阈值与EMLR阈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选择6名听力正常健康受试者,行声刺激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middle latency response,AMLR)测试,作为EMLR波形和潜伏期的声刺激对照.结果 6例听力正常受试者均可记录到AMLR波形,平均反应阈为(12.5±8.6)dBnHL,接近纯音测听阈值(10.8 ±7.3)dBHL.20例人工耳蜗植入者均可记录到EMLR波形,与AMLR波形相似,但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缩短,波幅变化不大;语前聋较语后聋总体上波幅小,潜伏期长.EMLR平均阈值为(140.55 ±9.92)CL,低于ECAP的平均阈值 ( 160.75±13.34) C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67,P<0.01);二者阈值之间呈正相关(r=0.763,P<0.01).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可成功记录到EMLR波形,其阈值较ECAP低,可以作为判断植入者中枢高位听觉传导功能的客观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s,ESRT)、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potential,ECAP)阈值与主观最大舒适阈(most comfortable level,M值)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2020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对象,42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43耳,年龄11~58岁,男22例,女20例,人工耳蜗植入体品牌型号分别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CI512型16例,奥地利MED-EL公司SONATAti100型或Mi10xx型23例,美国Advance Bionics公司HiRes90K型4例。通过人工耳蜗调机软件映射编程模块选择M值测量,获得各个电极通道主观最大舒适阈值。使用丹麦国际听力公司Titan听力测试平台中ESRT模块测得相同通道的植入耳同侧和对侧ESRT,再利用人工耳蜗调机软件ECAP测试模块测试相同通道ECAP阈值,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听觉电诱发电位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电听觉传导功能客观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4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o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和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CAP)检查,根据第1、10、22号电极ECAP波形的检出与否将其分成A(1、10、22号电极ECAP均检出)、B(1、10、22号三个电极中有一个及以上ECAP未检出)两组,检测A组和B组患者的EABR阈值、波Ⅲ、Ⅴ潜伏期、Ⅲ-Ⅴ波间期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刺激脉宽分别为25、50、75、100、125μs时,22号电极的EABR阈值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刺激脉宽为50μs时:1号和10号电极的EABR阈值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A、B两组患者22、10、1号电极EABR波Ⅲ、Ⅴ潜伏期和Ⅲ-Ⅴ波间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P波形较好者的EABR阈值较ECAP波形较差者的EABR阈值低。EABR波Ⅲ、Ⅴ潜伏期、Ⅲ-Ⅴ波间期与ECAP波形引出与否无明显相关性,ECAP灵敏性高而EABR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深度和术后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及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potentials,E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耳蜗形态正常植入奥地利标准电极患者24例,术后头颅侧位片检查判断电极全植入。根据电极耳蜗内位置分为E9-E12耳蜗底区、E5-E8耳蜗中区、E1-E4耳蜗顶区三部分,分别记录各区域EABR阈值及波形特点和对应区域的ECAP阈值,分析其间相关性。结果蜗顶部、蜗中部、蜗底部EABR引出率分别为87.50%,83.33%,79.16%;ECAP引出率分别为91.67%,79.17%,75%;EABR波V阈值为分别为(20.13±5.91)qu,(22.98±4.82)qu,(26.71±6.25)qu;ECAP阈值分别为(21.61±4.18)qu,(23.28±3.70)qu,(29.18±3.74)qu。结论蜗顶部和蜗中部EABR及ECAP引出率高于蜗底部,自蜗顶区至蜗底区EABR和EACP阈值依次增高,相同植入深度电极的EABR阈值低于ECAP阈值。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植入者EABR、NRT与ESR检测张道行,张岩昆,田昊,王亮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5,13(5):310-313目的:探讨应用客观检测方法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传导功能并指导术后调试的可行性。方法:对39名人工耳蜗植人者分别选取第3、10、20电极,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电刺激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sponses,ESR)检测及主观心理物理测试,测定EABR、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 EABR)的动态变化,了解慢性电刺激后听觉通路反映特性的变化,为听觉系统的可塑性变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对19例平均年龄为3.2±1.0岁的语前聋儿童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电极植入后进行EABR检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后5.4±3.2月后再次进行EABR检测,观察EABR阈值、波III、波V潜伏期以及EABR输入输出曲线指标的变化。结果EABR平均阈值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196.9±11.1CL下降到术后5.4±3.2个月的189.2±13.2CL CL,配对t检验显示显著性差异(p=0.006)。平均阈上20CL V波潜伏期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4.72±0.21ms缩短到术后5.4±3.2月的4.60±0.18ms,配对t检验显示显著性差异(p=0.032)。结论耳聋儿童在接受人工耳蜗电刺激后EABR的反应阈值和潜伏期变化在最初的5.4±3.2月已经出现,提示3岁左右年龄段儿童听觉系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人工耳蜗植入后早期的听觉、言语训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术后高频(1000 Hz)探测音记录的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ESR)测试的特性及其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lod,ESRT)与最大舒适阈值(most comfortable level,C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植入诺尔康CS-10A型人工耳蜗的患者26例,对受试者进行高频(1000 Hz)探测音记录的ESR测试,测试电极为2号、7号、12号、17号、23号,获取相应的ESRT,并记录常用程序中相应电极的C值。对5个电极间的ESRT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ESRT和C值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6名受试者的120个电极可引出ESR,总引出率为92.3%;5个电极间的ES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蜗顶至蜗底呈上升趋势;5个电极的ESRT与C值均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高频(1000 Hz)探测音记录的ESRT可指导耳蜗和听神经形态正常及无其他植入禁忌症的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C值的调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的特性和其在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传导通路完整性中的作用,以及不同脉冲宽度的EABR阈值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行为测试数值之间的相关性,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首次开机不会配合行为测试的植入者科学设定刺激参数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植入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CS-10A植入体)、能配合行为测试的植入者20例,采用行为测试测得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阈(C值),在标准屏蔽室内做ABR检查,采用3、10、20电极分别测脉冲宽度为25、50、75 μs/相的EABR平均阈值,分析引出率和波形分化特点,并对两种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ABR越容易引出波形越清晰,患儿的听觉反应越灵敏,也反映了术后植入体系听觉传导通路越完整(P<0.05);EABR脉冲宽度为75 μs/相的平均阈值与人工耳蜗的C值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EABR检测可客观的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体系完整的听觉传导功能,客观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效果。人工耳蜗调试中,可以通过EABR脉冲宽度为75 μs/相的平均阈值来指导不能配合主观行为测试的植入者C值的判定,为患儿早期开始听觉刺激,建立听觉重塑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术中利用探测电极施行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ve potentials,ECAP)检测的方法,在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评估患者耳蜗听神经功能状况.方法 选择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其中耳蜗形态发育正常12例,5例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双侧耳蜗Mondini畸形.测试完成后全部使用Cochlear人工耳蜗.全麻后常规人工耳蜗手术进路,行标准耳蜗鼓阶开窗,将自制测试用多通道试验电极置入鼓阶,电极连接Cochlear公司体外言语处理器及自制电刺激发生器,连接电脑,采用Custom Sound EP 2.0软件,调整优化刺激参数进行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telemetry,NRT)初步了解听神经功能状态;刺激强度以5 CL为步长递减或递增至反应阈值给予电刺激脉冲,同时自动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植入人工耳蜗后常规进行NRT检测,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术后1个月患者开机后采集T、C值,将两种电极测试所得阈值和开机C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商业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平均阈值分别为(160.50±15.12)CL和(160.00±11.27)CL,两者经统计学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开机后C值(177.40±10.61)有明显相关性(R2=0.844,r=0.919).结论 成功建立了术中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的ECAP检测方法,为内耳和/或听觉通路发育异常及无残余听力患者提供有效的听神经反应信息,对了解听觉系统发育程度及初步预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反映了听觉通路第一级中枢耳蜗螺旋神经节的生理功能,人工耳蜗是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刺激螺旋神经节来获得听力,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action potentials,ECAP)可以反映耳蜗植入者初级听觉中枢的功能状态。本文综述ECAP的测试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并讨论其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术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者行为测听阈值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阈值相关性比较,探讨用EABR波Ⅴ阈值 进行术后调试的可行性。方法 对19例(20耳)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选取第1、6、11、16、22号刺激电极行EABR和行为测听测试,获得阈值。结果 刺激电极EABR波Ⅴ潜伏期为(3.73±0.37)ms;第1、6、11、16、22号电极EABR阈值分别为(145.50±9.85)、(144.75±7.69)、(148.25±11.04)、(146.50±9.20)和(142.25±10.45)CL;行为测听阈值分别为(138.95±7.87)、(138.20±9.04)、(136.50±9.32)、(137.90±10.23)和(134.40±13.43)CL。EABR阈值与行为测听阈值显著相关(r =0.533、0.671、0.580、0.749和0.811,P 均<0.05)。结论 EABR阈值与行为测听阈值显著相关,EABR为低龄或无法配合行为测听的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调机提供一种客观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脉宽条件下人工耳蜗植入者术中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的特点,分析脉宽与EABR波V引出率和阈值之间的关系,总结不同脉宽条件对EABR波V引出率和阈值的影响,选择更优化的EABR脉宽测试参数。方法无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24例作为实验组,其中耳蜗形态正常12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4例、Mondini畸形4例、共同腔畸形(common cavity deformation,CCD)2例、内听道狭窄2例;筛选条件相近的24例有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者配对作为对照组。应用改装的Cochlear Freedom人工耳蜗及自制的铂铱合金球电极对拟行人工耳蜗植入的两组者术中分别给予50、100、200 μs不同脉宽的电刺激,Bio logic Navigator Pro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不同脉宽条件下EABR波V引出率和阈值。结果脉宽50、100、200 μs时,EABR波V引出率实验组(均为91.7%)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100%、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ABR阈值实验组[分别为(183.73±8.96)CL、(151.28±10.05)CL、(120.56±12.82)CL]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5.50±9.14)CL、(142.71±11.45)CL、(110.63±10.24)C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87、16.82、17.64,P均<0.05)。结论蜗内单极刺激能诱发出良好的EABR波形,无残余听力的患者EABR阈值要明显高于有残余听力的患者。相对于脉宽200 μs,50、100 μs时EABR波形波V引出率高;脉宽50 μs波形分化更好、动态范围广,内耳畸形严重可能需要适当加大刺激量(如将脉宽改为100 μs)。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耳蜗术后电诱发镫骨肌反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ESR)的特性及其反应阈(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与心理物理测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心理物理难测人群人工耳蜗言语处理器的参数设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开机至少3个月以上,具有一定响度辨别经验及言语交流能力的人工耳蜗植入者13名,年龄为6~39岁,平均18岁。其中Clarion S系列2名,CⅠ9名,CⅡ2名。用心理物理方法分别测试其T级(threshold level)、M级(most comforlable),然后测量ESRT,对以上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SR的引出率为61.5%;耳蜗顶、中、底转各电极ESRT经秩和检验,x^2=0.519,df=2,P=0.7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RT远远高于T级,而低于M级,平均位于T级和M级之间动态范围的65.2%。结论 电诱发的镫骨肌反射可以为言语处理器的M级设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后短期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EABR)的动态变化,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神经传导通路的动态变化。方法:对12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月(开机)及术后2月(开机1月)行NRT、EABR检测,观察NRT、EABR阈值及EABR波v潜伏期变化。结果:术后1月及术后2月NRT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月与术后1月相比,20号电极EABR阈值显著降低(P〈0.05)、EABR波V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10号、3号电极在两个不同时间点EABR阈值、EABR波V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短期内,NRT阈值变化不明显,而EABR阈值、波V潜伏期在发生变化,提示人工耳蜗术后患者的听觉神经传导通路具有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人工耳蜗植入者EABR、NRT与ESR检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应用客观检测方法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传导功能并指导术后调试的可行性。方法对39名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选取第3、10、20电极,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 allyevok edaudito rybrainstem responses,EABR)、神经反应遥测(neuralresponset elemetry,NRT)、电刺激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 yevokedstap ediusresponses,ESR)检测及主观心理物理测试,测定EABR、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evokedcompoundactionpotentials,ECAP)、ESR阈值、主观阈值(T-levels)和主观最大舒适强度(C-levels),分别对EABR、ECAP阈值与主观阈值,ESR阈值与主观最大舒适强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EABR平均阈值分别为158.63±10.86、159.71±11.17、152.92±10.82电流级(currentlevel,CL);ECAP平均阈值分别为188.71±15.19、194.61±10.21、185.07±11.52CL;ESR平均阈值分别为210.10±16.16、209.81±14.24、204.55±12.90CL。EABR阈值与主观阈值间、ESR阈值与最大舒适强度间显著相关(P<0.01);ECAP阈值与主观阈值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ABR是判断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传导功能的有效客观方法;EABR和ESR阈值的测定可协助判断人工耳蜗植入者的主观阈值和最大舒适强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的测试结果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4例不同病因、不同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耳蜗植入前进行测试,采用EMG外置电刺激器连接面神经探针作为刺激电极,采用Neuro Soft公司生产的Neruo Audio听觉诱发电位仪及调试软件进行EABR测试,测量并分析EABR波形,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Ⅴ波波幅、阈值。结果EABR的Ⅱ、Ⅲ、Ⅳ、Ⅴ波与声诱发ABR相似,Ⅲ、Ⅴ波的潜伏期较声诱发ABR缩短,但Ⅲ~Ⅴ波间期与声诱发ABR相同。14例耳聋患者均记录到EABR的Ⅲ波/Ⅴ波,引出率为100%。4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未合并其他异常患者术中2.5、2.0 mA刺激Ⅲ、Ⅴ波典型,潜伏期和波间期均正常,术中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eural response telemetru,NRT)引出,提示其听神经脑干传导通路无异常,预后效果良好。其他部分患者存在潜伏期延长或波形分化不良或刺激阈值较高等表现,提示可能由于不同因素所导致听觉传导通路异常。结论EABR是通过电刺激耳蜗来了解听觉系统对电刺激的生理反应,最接近人工耳蜗的工作状态,可以对患者听力康复的效果提供更准确的预测;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具有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优势。而对各种特殊类型耳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检测、术后评估数据仍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是声刺激后由耳蜗至听皮层的听觉系统中不同平面所诱发出的一系列电活动,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中潜伏期反应(mid-dle latency response,MLR)及慢皮层反应等。随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近40年产生了一类以电刺激为诱发形式的听觉诱发电位。这成为了CI患者,尤其是对于幼儿患者的一种重要评估手段。同时,该类技术亦在神经可塑性的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主要包括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电刺激中潜伏期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middle latency re-sponse,EMLR)、电刺激长潜伏期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late latency response,EALR)以及认知诱发电位(cognitive evoked potential)等。由于EMLR潜伏期相对较长,可反映听觉通路中丘脑以至听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情况,相比其他时长诱发电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其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ESR)及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与人工耳蜗心理物理量测试中最大舒服级(Most Comfortable Level,M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低龄儿童、不合作者或多重残疾的人工耳蜗植入者的M级设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植入美国Advanced Bionics公司的HiRes 90K人工耳蜗共20例语前聋患者,使用Fidelity 120通道言语编码策略至少6个月时间,有一定交流能力,对声音的响度有辨别能力,年龄为3至13岁,平均年龄为6.5岁。选择3、7、11、15号电极施加电刺激,用心理物理方法测M级,并测量植入耳对侧耳的ESRT。对四个测试电极之间的ESRT进行方差分析,并对测试电极的ESRT与M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例受试者共70个电极引出ESR,引出率为87.5%;四个测试电极之间进行方差分析(F=0.072,df=3/66,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对获得的70个ES—RT与M级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r=0.91,t=0.000,P〈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ESR可以协助判断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的M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