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龄(≥80岁)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行血管内治疗的68例高龄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 并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行单因素分析, 并将结果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 选择向前进行逐步回归, 获得影响高龄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以确定预后的临界值及其预测效能。结果 68例患者的血管内治疗均顺利完成。53例(77.9%)患者血管成功再通, 术后41例(60.3%)发生肺部感染、4例(5.9%)血栓逃逸、17例(25.0%)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19例(27.9%)死亡。预后良好组29例(42.6%), 预后不良组39例(57.4%);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心房颤动、术前美国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定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参数在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 并分析对于不同病因型卒中患者其临床价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前瞻性多中心Captor试验进行事后分析, 纳入于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对其再通后DSA造影序列进行后处理分析, 于靶血管选定4个感兴趣区:感兴趣区1(颈内动脉C2段近端)、感兴趣区2(颈内动脉C7段起点)、感兴趣区3(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和感兴趣区4(大脑中动脉 M2段末端)。达峰时间定义为感兴趣区内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所对应的时间, 相对达峰时间(rTTP)定义为所选感兴趣区与感兴趣区1的达峰时间差值。成功再通定义为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 良好功能预后定义为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数据之间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良好预后的相关因素, 并探究不同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病因分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  相似文献   

4.
创刊60多年来, 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了许多可读、可用的高水平临床论文, 包括国内许多首报的神经系统疾病病例, 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 实用权威的疾病或技术诊治指南、共识、标准和规范(以下简称指南/共识)。临床医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 增加了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认识, 规范了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提高了诊治水平。但是, 杂志近年来收到的稿件和发表的一些临床方面论文离高标准和规范的临床要求还有差距, 为此, 我们提出:完整规范的病例资料是基石;病例资料真实性是底线;发表高水平权威性指南/共识;精准教育, 积极推广指南/共识。愿能在新的一年中继续努力, 将杂志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一种罕见且病因未明的累及脑和脊髓血管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 其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多样, 脑脊液检查缺乏特异性, 确诊主要依赖金标准——病理活组织检查。但由于取材部位、组织染色及镜下阅片的主观性, 会造成部分患者误诊及漏诊。此外, PACNS潜在的侵袭性病程可能会对适当的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进而减少致残、致死率, 因此PACNS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患者的预后。而影像学检查方便、无创, 可从多方面对PACN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因此, 探索该病的影像学特征非常重要。文中回顾了影像学检查在PACNS中的研究现状并对PACNS不同类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营养缺乏相关的神经病变临床并不少见。大多数营养缺乏相关的神经病是长度依赖性感觉轴突病变, 而钴胺素缺乏性神经病通常表现为非长度依赖性感觉神经病。钴胺素和铜缺乏特征性地伴有脊髓病变, 脊髓小脑综合征与维生素E缺乏相关。与营养素缺乏导致神经病变不同, 吡哆醇毒性可导致非长度依赖性感觉神经元病变。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营养损失增加(如透析)、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和某些抑制营养吸收的药物都可以导致营养缺乏。早期发现及治疗性营养补充可稳定或改善这些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7.
伴着新年的钟声, 我们送别了难忘的2022年, 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3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我谨代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 向全体编委、审稿专家、作者以及长期以来对本刊给以大力支持、倾情关注的神经外科同仁, 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 万象更新,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2023年我们告别过去, 迎接新的起点, 新的希望。《中华精神科杂志》2023年第1期共收录了13篇文章, 其中包括临床研究3篇, 专论2篇, 公共精神卫生1篇, 综述4篇, 病例报告2篇, 会议纪要1篇,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提高对于不明原因脑卒中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5例肺动静脉瘘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结合文献资料总结肺动静脉瘘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治及预后。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1例, 女性4例, 年龄(34.4±9.3)岁。以一侧肢体乏力、吐词不清、视力改变、眼睑下垂等为脑卒中首发表现, 脑卒中发生部位不定。5例患者均为孤立性的肺动静脉瘘, 其中位于左下肺3例、左上肺1例、右下肺1例。对5例患者均行介入治疗, 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发现, 所有患者均未再发新的缺血性脑卒中, 仅1例患者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提示分流量为Ⅲ级, 考虑存在再通可能。结论肺动静脉瘘是少见血管病变, 其所致脑卒中更为少见,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年轻的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患者, 如果脑卒中呈突然起病, 前后循环均可累及, 并常累及多个血管分布区域, 且难以找到明确栓子依据, 存在低氧血症等表现, 需考虑肺动静脉瘘可能。经皮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安全有效, 是目前治疗肺动静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联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后颅窝大型实性血管母细胞瘤(HB)的可行性和效果, 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1例大型HB(最大直径>30 mm)患者[占同期收治后颅窝HB患者的8.8%(21/238)]的临床资料。5例(23.8%)合并Von Hippel-Lindau(VHL)病。肿瘤位于小脑半球9例(42.9%);小脑脑桥角区4例(19.0%);第四脑室顶及小脑上、下蚓部, 枕骨大孔区8例(38.1%)。病灶累及脑干4例(19.0%), 肿瘤多发2例(9.5%)。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内栓塞供血动脉以及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治疗。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入院及末次随访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 并探讨可能影响HB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果 21例患者均完成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 栓塞程度为60%~80%。所有患者的肿瘤均获全切除。共7例(33.3%)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包括颅内出血1例, 呼吸功能障碍2例, 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2例, 面瘫1例, 偏侧肢体无力1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采用Surpass Streamline FD治疗的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共14个动脉瘤, 其中位于颈内动脉13个, 椎动脉V4段1个。术后即刻及随访时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动脉瘤的闭塞情况, 并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 14个动脉瘤共置入11枚Surpass Streamline FD, 全部置入成功。其中6例患者单纯置入Surpass Streamline FD, 5例为Surpass Streamline FD+补救性辅助应用支架或球囊扩张。1例辅助应用球囊扩张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 出院时mRS为3分。术后即刻DSA显示OKM分级为A级1个, B级8个, C级5个。11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M(Q1, Q3)]为6.0(5.8, 7....  相似文献   

12.
放射学孤立综合征(RIS)是近年来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内文献目前对该疾病的研究报道和综述较少。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2017年多发性硬化(MS)改良McDonald诊断标准的提出, RIS的诊断标准、临床研究、功能影像学研究及诊疗策略均有新的进展。本综述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旨在提高国内同行对RIS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巨轴索神经病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神经退行性疾病,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致病基因为巨轴突蛋白(GAN)基因, 位于染色体16q23.2, 编码巨轴突蛋白。GAN基因突变、巨轴突蛋白功能缺失、致中间丝结构蛋白破坏, 均可导致严重的中枢、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文中就巨轴索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阐述, 为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不但会造成身体残疾和疼痛, 并且可能导致情绪和心理问题,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提升病死率。虽然糖尿病的尽早诊断可能改善临床预后, 但DPN发生有时无法避免, 且治疗手段有限。文中通过对最新文献进行回顾, 总结了DPN的临床特征、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入院-转出时间(door-in-door-out time, DIDO)对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EVT)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高级卒中中心接受EVT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时间指标以及90 d预后等数据, DIDO定义为初级卒中中心的入院(入门)到转出(出门)时间, 主要结局是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 即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用单、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DIDO时间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共320例患者[年龄(69.6±10.2)岁]纳入研究, 基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4(11, 18)分,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为8(7, 9)分, DIDO中位时间为76(50, 120)min, 在整体人群中DIDO并不是EVT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但在早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发病-再通时间≤300 min)中, DIDO(OR=1.030, 95%CI 1.001~1.059, P...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IA)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感染性病变, 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后的细菌性栓塞,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动脉瘤破裂后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 具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IIA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但因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动脉瘤大小、形状、位置、是否破裂等存在差别, IIA患者的治疗方案也需个体化实施。笔者现主要围绕IIA不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IIA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自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经血管内治疗的25例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瘤患者资料。评估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及远期(>8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动脉瘤再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所有患者随访3~21个月, 复查DSA评估动脉瘤复发情况及载瘤动脉情况, 以末次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 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25例患者共26个动脉瘤, 其中破裂动脉瘤13个, 未破裂动脉瘤13个。7个动脉瘤位于优势椎动脉, 7个动脉瘤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13个破裂动脉瘤中6个采用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病变段血管, 7个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个未破裂动脉瘤中9个采用支架辅助栓塞, 4个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16个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中7个采用了双支架叠加辅助技术。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及远期均未出现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20例患者完成DSA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 3例动脉瘤复发, 1例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血管闭塞。25例...  相似文献   

18.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PME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动作性肌阵挛常伴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认知障碍以及其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PMEs对抗癫痫发作药物的反应一般较差, 总体预后差。可以导致PMEs的疾病包括Unverricht-Lundborg病、Lafora病、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样红纤维综合征、唾液酸沉积症、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等。目前PMEs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治疗、饮食治疗、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酶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文中对目前已知的PMEs治疗进行综述, 为更好地研究和探索PMEs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者破裂而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的脑血管疾病, 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脑卒中的诊断、监测和治疗的评估都依赖于神经成像学技术来检测大脑的变化, 近红外光谱(NIRS)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的神经成像技术, 可以通过测量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进行成像。本综述总结了NIR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脑卒中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同时总结了NIRS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定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技术可通过造影剂浓度变化获取像素点时间-密度曲线, 进而计算感兴趣区内造影剂的相应参数, 实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半定量分析, 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大血管闭塞型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的再灌注情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有望实现对DSA图像的进一步挖掘, 可对脑血管病变进行多时相、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