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下腔静脉管径及塌陷率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行瓣膜置换术后患者84例,术后48 h内首次行床旁超声检测,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腋前线的中线上获取经肝的下腔静脉二维长轴超声图像,测量下腔静脉随呼吸变化的最大径和最小径(IVCmax、IVCmin),并计算其管径塌陷率;同时经颈外静脉入上腔静脉导管实时测定中心静脉压(CVP),分析机械通气和自主呼吸状态时IVCmax、IVCmin、塌陷率与CVP的相关性。结果 84例入组患者的下腔静脉IVCmax为(1.54±0.45)cm,IVCmin为(1.19±0.45)cm,塌陷率为(24.02±11.52)%,CVP为(9.46±4.02)cm H_2O(1 cm H_2O=0.1 kPa)。IVCmax和IVCmin与CVP均呈正相关(均P0.01),下腔静脉塌陷率与CVP呈负相关(P0.01)。机械通气和自主呼吸患者的IVCmax、IVCmin及下腔静脉塌陷率与CVP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通过测量下腔静脉管径和塌陷率可无创预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CVP,有利于判断容量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下腔静脉内径及塌陷率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瓣膜置换术后患者84例,于术后48 h内首次进行床旁超声检测,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腋前线的中线上获取经肝的下腔静脉二维长轴超声图像,测量下腔静脉随呼吸变化时的最大横径与最小横径(IVCmax、IVCmin),并计算其管径塌陷率,同时经颈外静脉入上腔静脉导管实时测定中心静脉压(CVP),Spearman及Pearson法分别分析机械通气和自主呼吸状态时IVCmax、IVCmin、塌陷率与CVP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对象的下腔静脉IVCmax为(1.54±0.45)cm,IVCmin为(1.19±0.45)cm,塌陷率为(24.02±11.52)%,CVP为(9.46±4.02)cm H2O(1 cm H2O=0.1 kPa)。IVCmax和IVCmin均与CVP呈正相关(P<0.01),下腔静脉塌陷率与CVP呈负相关(P<0.01)。机械通气和自主呼吸患者的IVCmax、IVCmin及下腔静脉塌陷率与CVP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 应用下腔静脉管径和塌陷率可无创预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CVP。动态测量下腔静脉管径,有利于容量反应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及塌陷指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入住我院ICU符合条件的感染性休克36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于液体复苏后6 h记录全心舒张末容积(GEDV)、胸内血容量(ITBV)、每搏变异度(SVV)及心排指数(CI);同时记录肝后下腔静脉最大径(IVCmax)、最小径(IVCmin)及塌陷指数(IVCci)。结果 IVCmax与ITBV、CI为正相关性,而IVCmax与SVV为负相关性。IVCmin与GEDV、ITBV、CI为正相关性,IVCmin与SVV为负相关性。IVCci与ITBV、CI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下腔静脉管径及塌陷指数与Pi 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监测的下腔静脉呼吸塌陷指数(cIVC)在重症脑卒中并发中枢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并发中枢性休克患者60例,均进行IVC检测及PiCCO监测,对比60例患者补液前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cIVC,补液前GEDVI、cIVC与ΔCI的相关性,并绘制GEDVI、cIVC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 60例患者补液前后CVP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补液后HR、cIVC均较补液前明显下降,MAP、CI均较补液前明显升高(P0.05);补液前GEDVI与ΔCI呈负相关关系,而cIVC与ΔCI呈正相关关系(P0.05);补液前GEDVI预测容量反应性曲线下面积0.60(95%可信区间0.424~0.749),诊断价值相对较低;而cIVC预测容量反应性曲线下面积0.70(95%可信区间0.554~0.848),诊断价值中等。cIVC最佳截取值为23%,诊断敏感度为0.78,特异度为0.63。结论超声监测的cIVC作为一种无创、便捷、重复性较好的容量反应性测量工具,可用于重症脑卒中并发中枢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测量,对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时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取8只幼年猪,颈内静脉推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100tμg/kg)制作脓毒症休克模型,出模后予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分别在动物模型制作前、休克时、液体复苏1h及6h时点超声探测下腔静脉最大径(IVCmax)、最小径(IVCmin)并计算呼吸变异指数(IVCrvi),同时记录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胸廓内血容量(ITBV)、全心舒张末容积(GEDV)、每搏输出量变异指数(SVV)和心脏指数(CI).采LSD-t检验比较液体复苏前后IVCmax、IVCmin、IVCrvi及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解IVCmax、IVCmin及IVCrvi与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液体复苏1 h IVCmax、IVC min、GEDV、ITBV及CI均显著大于休克时(P<0.01),SVV及IVCrvi均显著小于休克时(P<0.01);液体复苏6 h IVCmax、IWCmin、GEDV、ITBV及CI均显著大于休克时(P<0.01)及液体复苏1h(P<0.01),SVV及IVCrvi均显著小于休克时(P<0.01)及液体复苏1 h(P<0.01).IVCmax与SVV有相关性(P =0.024),与GEDV、ITBV及CI无相关性;IVCmin与SVV、GEDV、ITBV及CI均有相关性(分别P=0.009、P=0.003、P=0.001和P=0.015);IVCrvi与SVV、GEDV、ITBV及CI均有相关性(分别P=0.007、P<0.01、P<0.01和P<0.01).结论 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PiCC0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以为临床医师快速评估血容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RVI)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补液前采用床旁超声测量其吸气末下腔静脉最大直径(Dmax)、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小直径(Dmin);并于30min内进行补液,根据补液后患者心脏指数(CI)增加程度分为有反应(R)组和无反应(NR)组,其中R组CI增加不小于15%,NR组CI增加(ΔCI)在15%以下并再次超声检查患者相关指标;计算患者RV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VI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结果 86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有反应者45例归为R组,无反应者41例归为NR组;R组下腔静脉直径与NR组相比显著较小(P0.05);补液前R组RVI值显著较高(P0.05),而补液后明显降低(P0.05);RVI与ΔCI呈正相关,对预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敏感性为0.837,特异性为0.695。结论超声检测RVI数值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呈正相关,能够较准确的预测这类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中心静脉压(CVP)与下腔静脉(IVC)管径、呼吸变异指数(RVI)之间的关系,探讨使用床边超声进行快速评估血容量的可行性。方法: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因肾功能衰竭需行CRRT治疗的20例患者为CRRT组,在CRRT治疗过程中记录CVP的变化,同时使用超声测量对应时间段的IVC管径,并计算RVI;另选择有肾功能不全但无需血液净化治疗的EICU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数据。对IVC管径、RVI与CVP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IVC管径及RVI预测CVP12cmH2O(1cmH2O=0.098kPa)时的界值。结果:CRRT组患者下腔静脉管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呼吸变异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RRT组IVCmax、IVXmin均与CVP呈正相关(r=0.868,P0.01;r=0.763,P0.01);RVI与CVP呈负相关(r=-0.848,P0.01);IVCmax、IVCmin、RVI预测CVP 12cmH2O的界值分别为14.0mm(敏感度91.9%、特异度93.1%)、9.2mm(敏感度83.5%、特异度85.5%);29.3%(敏感度89.4%、特异度92.5%)。结论:床旁超声测量IV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CVP,为临床医师快速评估肾衰患者血容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PAC)的机械通气患者,在入ICU病房加强监护的第1小时分别进行被动抬腿试验(PLR),将PLR后心输出量上升≥15%的患者纳入容量反应阳性组,心输出量上升15%的患者纳入容量反应阴性组。记录两组患者PLR前后的心率、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每搏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脏超声指标包括下腔静脉内径最大值(IVCmax)、下腔静脉内径最小值(IVCmin)和IVCV水平。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心脏超声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IVCV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64±8)岁vs.(69±6)岁]、性别比(10/6 vs.3/3)、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11.6±2.7)分vs.(12.7±2.4)分]、体外循环时间[(52±32)min vs.(68±34)min]、机械通气时间[(11±5)h vs.(12±6)h]及住ICU时间[(1.8±1.0)d vs.(1.7±0.5)d]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容量反应阳性组患者PLR前心输出量[(4.5±0.8)mL/m2 vs.(5.0±0.8)mL/m2]、每搏输出量[(56±9)mL vs.(62±11)mL]及IVCmin[(1.61±0.28)cm vs.(9±3)cm]水平较容量反应阴性组均显著降低(t=2.586、2.236、4.217,P=0.012、0.021、0.001);而IVCV[(21±7)%vs.(68±34)%]水平比较发现,容量反应阳性组高于容量反应阴性组(t=9.24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IVCV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0.879~1.000,P0.001),其对CABG后患者容量反应性具有预测价值。结论 IVCV可以作为CABG后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B超检测"下腔静脉呼吸塌陷指数"(IVC-CI)预测神经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能进行评价。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入住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的合并休克的神经重症患者53名,在液体复苏前(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7ml/kg,静脉滴注,20分钟滴完),分别行B超监测IVC-CI以及Pi CCO监测心指数(Cardiac Index,CI),以补液前后CI增长≥15%作为具有容量反应性的参考标准,绘制IVC-C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结果:补液前GEDVI预测容量反应性曲线下面积0.59,介入0.5-0.7之间,被认为诊断价值较低。而补液前IVC-CI预测容量反应性曲线下面积0.71,被认为诊断价值中等。IVC-CI最佳截取值为24%,诊断敏感度0.79,特异性0.64。结论:超声测量的IVC-CI,作为一种便捷、无创、重复性好的判断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工具,可用于神经重症合并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脉压变异度(PPV)在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及与容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PPV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PPV、乳酸、CVP、6 h液体平衡量、肺水肿比例、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同时分析PPV、CVP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多时间点、组间多时间点MAP、HR、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P、PaO2/FiO2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H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MAP、PaO2/FiO2显著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快速补液试验前后应用重症超声检测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及校正血流时间(FTc)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80例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快速补液试验,试验前后应用重症超声检测每搏量(SV)、VTI及FTc,定义试验前后SV增加值(ΔSV)<15%为无容量反应性,根据容量反应情况将80例患者分为无反应组(n=34)及有反应组(n=46),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其与ΔSV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ΔVTI、ΔFTc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有反应组快速补液试验后SV、VTI及FTc均高于快速补液试验前(P<0.05);有反应组快速补液试验后ΔSV、ΔVTI、ΔFTc均高于无反应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快速补液试验前后ΔVTI、ΔFTc与ΔSV均呈正相关(P<0.05);由ROC曲线可知,休克患者快速补液试验前后ΔVTI、ΔFTc联合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925,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0.848、0.812(P<0.05)。结论:重症超声检测快速补液试验引起的VTI和FTc变化(ΔVTI、ΔFTc),能准确预测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可作为指导容量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预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4-08-2017-04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8例全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下需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统一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PICCO)监测SVV,同时应用超声测量dIVC。记录补液试验前基线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补液试验(7ml/kg的羟乙基淀粉)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CI变化量(△CI)15%为容量治疗有反应性,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分别绘制SVV和dIVC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CVP、SVV、dIVC预测全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AUC分别为0.604,0.893和0.863,CVP预测容量反应性无统计学意义,SVV、dIVC预测容量反应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V和dIVC均是全肺切除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评估的可靠参数,两者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被动抬腿试验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果,以指导脓毒症危重患者的早期液体护理管理。方法选择7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被动抬腿观察组和补液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容量反应阳性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根据试验结果实施液体管理,对比两组液体复苏后CVP、MAP、LAC、尿量、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结果被动抬腿观察组和补液对照组患者容量反应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补液对照组的意外发生率高于被动抬腿观察组(P0.05);PLR复苏前后CV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前后MAP、LAC、尿量、去甲肾上腺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对照组复苏前后CVP、MA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尿量、去甲肾上腺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抬腿试验能有效反应容量状态,改善患者的循环灌注;实施过程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补液试验,更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脉搏氧灌注指数(PI)对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全麻诱导外科手术的患者158例,根据全麻诱导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69例和非低血压组8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I、PI增加率、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诱导前后下腔静脉(IVC)内径最大值和最小值(IVCmax、IVCmin)、锁骨下静脉(SCV)内径最大值和最小值(SCVmax、SCVmin)及IVC内径变异度(IVCCI)、SCV内径变异度(SCVCI)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全麻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血压组诱导前后PI、PI增加率均高于非低血压组,诱导后MAP、SBP、DBP均低于非低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血压组诱导前SCVCI和IVCCI均高于非低血压组,SCVmax、SCVmin、IVCmax、IVCmin均低于非低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颈内静脉横截面积(IJARs)与中心静脉压(CVP)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危重症患者的容量状态。方法:选取2019-09—2020-04期间入住我院急诊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经床旁超声评估颈内静脉的患者,计算最大IJARs,分析其与CVP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评估IJARs预测CVP≥8 cmH_2O的最佳截断值。结果:研究共纳入106例患者,其中58例(54.72%)CVP≥8 cmH_2O,48例(45.28%)CVP8 cmH_2O。与CVP8 cmH_2O的患者相比,呼气末CVP≥8 cmH_2O的患者IJARs较大,IJARs是预测CVP分组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以是否使用机械通气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机械通气的患者相比,机械通气的患者IJARs较大,IJARs仍是预测CVP分组的独立预测因素。IJARs预测CVP≥8 cmH_2O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7,截断值取0.79时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为60.3%,特异度为70.8%。结论:床旁超声测量最大IJARs可以用来评估危重患者容量状态,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数据来验证支持该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四逆汤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0、2、4、6、12、24h的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包括血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床旁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ΔIVC)、肺部B线;两组患者待早期复苏达标后,监测达标时间、补液量、液体净平衡量。结果 中药组早期复苏达标时间更短,补液量更少,液体净平衡量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逆汤能够缩短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达标时间,降低补液量,从而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超声动态监测对评估重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因休克需要进行容量复苏患者50例,自入住ICU起动态观察左心收缩功能,测定血清BNP水平以评估是否出现心衰,同时观察复苏期间的CVP、血清肌酐及液体平衡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存活41例,病死9例,共进行床旁心肺超声监测360次。存活患者的肺超声B线阳性切面数在(22.2±4.7)h达到高峰值,最高阳性切面数量为(3.4±0.9)。病死患者的液体正平衡量大,肺超声B线阳性切面数较存活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容量复苏患者在复苏后期存在容量超负荷现象,肺部超声动态监测B线变化能精确地反映机体的容量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下腔静脉扩张度、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于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达到复苏目标分为实验组(30例,未达复苏目标)和对照组(30例,已达复苏目标)。比较两组患者下腔静脉吸气末扩张度、下腔静脉呼气末扩张度及下腔静脉扩张度呼吸变异指数;比较实验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和液体复苏后2 h、6 h的下腔静脉吸气末扩张度、下腔静脉呼气末扩张度、下腔静脉扩张度呼吸变异指数及CVP,并分析下腔静脉吸气末扩张度、下腔静脉呼气末扩张度、下腔静脉扩张度呼吸变异指数与CVP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下腔静脉吸气末扩张度、下腔静脉呼气末扩张度低于对照组,下腔静脉扩张度呼吸变异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液体复苏后2 h、6 h的下腔静脉吸气末扩张度、下腔静脉呼气末扩张度及CVP高于复苏前,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低于复苏前,液体复苏后6 h的下腔静脉吸气末扩张度、下腔静脉呼气末扩张度及CVP高于液体复苏后2 h,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低于液体复苏后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诱导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患者液体反应性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诱导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2例,共进行补液试验92次。以心脏指数(CI)增加值(△CI)是否≥10%分为有液体反应性组(R组)及无液体反应性组(NR组)。观察补液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脏舒张功能变化,应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VIVC),分析VIVC及中心静脉压(CVP)与CI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者特征曲线分析VIVC、每搏量变异度(SVV)、CVP对液体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补液试验前R组VIVC显著高于NR组(30.7±4.6vs 21.3±3.1,P0.05);R组补液试验后VIVC明显降低(30.7±4.6vs 19.5±3.1,P0.05);NR组补液试验前后VIV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1.3±3.1vs 21.1±3.2,P0.05)。NR组补液试验后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较试验前明显升高[11.9±2.3、(1431.3±506.5) ng/ml、(0.98±0.48) ng/mlvs 9.4±1.1、(887.3±460.6) ng/ml、(0.73±0.59) ng/ml,P0.05]。补液试验前VIVC与△CI显著相关(r=0.552,P=0.011),CVP与△CI无直线相关关系(r=-0.118,P=0.361)。VIVC、SVV、CVP预测液体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0.683、0.485,以VIVC≥19.50%为临界点时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87.5%。结论:对于脓毒性休克诱导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VIVC能作为预测液体反应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被动抬腿试验联合脉搏灌注指数变异(PVI)预测机体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需进行补液的患者46例,监测患者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PVI、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博量变异(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行被动抬腿试验(PLR),以PLR试验后CI增加百分比(△CI)≥15%为对容量治疗有反应组,否则为无反应组.结果 46例患者共进行52例次PLR.其中有反应组27例次,无反应组25例次.有反应组患者CI、CO、SVV、PVI在PLR后显著高于PLR前(P<0.05);而HR、SBP、DBP、MAP、CVP在PLR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有反应组患者PLR前的基础SVV和PVI值[(20.44±4.45)%和(20.89±7.41)%]明显高于无反应组[(10.00±1.41)%和(10.71±2.6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著意义(P<0.01);基础CVP明显低于无反应组.而两组HR、SBP、DBP、MAP、CI、CO的基础值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R前的PV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以PVI≥13.5%评价容量反应性,其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66.7%.SV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值为0.996;当SVV≥13.5%,其预测容量有反应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100%.在PLR前后CO的变化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值为0.984.当△CO≥0.62时,其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100%.结论 PLR联合PVI可反映机体的容量状况,预测机体对液体治疗的反应性,可作为一种无创的方法指导容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