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22年, 如白驹之过隙, 忽然而已, 一晃又是新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大学生死亡焦虑对强迫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 向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发放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的强迫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23份, 其中女生368名, 男生155名, 年龄16~30(19.93±2.19)岁。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不安全感在死亡焦虑与强迫症状之间可能的中介作用, 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 并采用简单斜率进一步分析。结果死亡焦虑、不安全感、消极应对方式以及强迫症状之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r=0.12~0.40, 均P<0.01)。死亡焦虑对强迫症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0, t=7.09, P<0.01), 且放入中介变量不安全感后, 该正向效应仍然显著(β=0.22, t=5.33, P<0.01)。消极应对方式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 消极应对方式对死亡焦虑与强迫症状的正向效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简单斜率分析结果显示, 相比于消极应对水平低的个体, 消极应对水平偏高个体, 其死亡焦虑与强迫症状的正向效应更高[简单斜率分别为0.2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不同工作状态对全孕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建档的396名孕早期女性, 年龄20~45岁, 排除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障碍患者。基线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疲劳严重度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评估其精神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 并在孕中期、孕晚期再次随访。依据工作状态将其分为全职组(252名)、兼职组(97名)和无业组(47名)。采用3(组别)×3(孕期)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孕期抑郁情绪的差异, 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工作状态对孕期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无业组的孕期女性较其他组受教育程度更低、疲劳得分更高[本科及以下学历占比:85.2%(40/47)比64.3%(162/252);疲劳得分:(37.5±9.3)分比(33.1±11.2)分](均P<0.05)。工作组别和孕期因素对抑郁得分的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9, P=0.043;F=6.20, P=0.002), 孕早期抑郁量表得分[EPDS经过lg(x+1)转换所得]显著高于孕晚期[(0.6±0.01)比(0.5±0.01), P=...  相似文献   

4.
营养缺乏相关的神经病变临床并不少见。大多数营养缺乏相关的神经病是长度依赖性感觉轴突病变, 而钴胺素缺乏性神经病通常表现为非长度依赖性感觉神经病。钴胺素和铜缺乏特征性地伴有脊髓病变, 脊髓小脑综合征与维生素E缺乏相关。与营养素缺乏导致神经病变不同, 吡哆醇毒性可导致非长度依赖性感觉神经元病变。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营养损失增加(如透析)、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和某些抑制营养吸收的药物都可以导致营养缺乏。早期发现及治疗性营养补充可稳定或改善这些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5.
新年复初始, 岁月常如新。挥手告别2022年, 新的征程已在脚下。首先, 谨向长期以来支持、关心我刊的编委专家、读者作者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精神医学学科蓬勃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以传统的生物医学、精神病理学为核心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为精神障碍的病因、机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线索;另一方面, 以心理-社会医学为核心, 聚焦群体的公共精神卫生研究, 为患者康复、回归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和精神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循证证据。精神科临床医生应与基础科学家、公共卫生工作者通力合作, 促进多领域交叉融合, 全面推动精神医学的发展。本期刊登的多篇临床研究、公共卫生、综述和专论等, 都为这一主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伴着新年的钟声, 我们送别了难忘的2022年, 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3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我谨代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 向全体编委、审稿专家、作者以及长期以来对本刊给以大力支持、倾情关注的神经外科同仁, 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 万象更新,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2023年我们告别过去, 迎接新的起点, 新的希望。《中华精神科杂志》2023年第1期共收录了13篇文章, 其中包括临床研究3篇, 专论2篇, 公共精神卫生1篇, 综述4篇, 病例报告2篇, 会议纪要1篇,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24年已经大步向我们走来, 《中华精神科杂志》也迎来了第2期的发表。本期共收录了9篇文章, 其中包括标准与讨论1篇, 临床研究2篇, 病例报告2篇, 综述2篇, 继续教育讲座1篇, 心身医学1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 推陈出新。《中华精神科杂志》2022年第1期收录了12篇文章, 内容广泛, 包括临床研究4篇、基础研究1篇、4篇综述和荟萃分析、1篇总编寄语和1篇专家述评以及1篇标准与讨论, 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转眼间, 2022年已经过半, 《中华精神科杂志》迎来了第3期的发表。本期共纳入13篇文章, 包括3 篇临床研究、1篇基础研究、2篇病例报告、4篇综述、2篇专论及1篇标准与讨论,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早发现、早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现有的PSD风险预测模型多基于临床危险因素、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影像学因素、生物学标志物及中医证候因素建立, 本文现围绕模型的建立过程、预测性能、不足之处及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巨轴索神经病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神经退行性疾病,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致病基因为巨轴突蛋白(GAN)基因, 位于染色体16q23.2, 编码巨轴突蛋白。GAN基因突变、巨轴突蛋白功能缺失、致中间丝结构蛋白破坏, 均可导致严重的中枢、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文中就巨轴索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阐述, 为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不但会造成身体残疾和疼痛, 并且可能导致情绪和心理问题,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提升病死率。虽然糖尿病的尽早诊断可能改善临床预后, 但DPN发生有时无法避免, 且治疗手段有限。文中通过对最新文献进行回顾, 总结了DPN的临床特征、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创刊60多年来, 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了许多可读、可用的高水平临床论文, 包括国内许多首报的神经系统疾病病例, 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 实用权威的疾病或技术诊治指南、共识、标准和规范(以下简称指南/共识)。临床医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 增加了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认识, 规范了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提高了诊治水平。但是, 杂志近年来收到的稿件和发表的一些临床方面论文离高标准和规范的临床要求还有差距, 为此, 我们提出:完整规范的病例资料是基石;病例资料真实性是底线;发表高水平权威性指南/共识;精准教育, 积极推广指南/共识。愿能在新的一年中继续努力, 将杂志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6.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一种与创伤经历有关的精神障碍, 核心症状包括闯入或重复体验、回避、负性认知和情绪的改变以及过度警觉。认知加工疗法(cognitive processing therapy, CPT)通过阻止回避、释放真实情感、识别和挑战"阻滞点"等核心治疗步骤, 可能通过改变小脑、中央执行网络和默认网络等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改善PTSD症状。目前国外已有大量实证研究验证了CPT的疗效, 但国内却尚未见推广该疗法。因此, 本文拟总结CPT在不同人群的临床应用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以期为CPT的本土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HD-tDCS)治疗对伴焦虑痛苦特征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可行性。方法招募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伴焦虑痛苦特征抑郁症患者6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真刺激组与伪刺激组, 每组各30例, 2组均在抗抑郁药基础上使用HD-tDCS刺激患者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真刺激组采用2 mA的电流刺激20 min, 伪刺激组仅在刺激开始与结束的30 s内有电流通过。每周5次, 连续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6周末, 分别采用HAMD17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MARDS)以及HAMA和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 BAI)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简单效应分析比较2组临床症状变化的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有效率、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等。结果 (1)HAMD17、BAI评分时间与分组...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僵硬、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不稳等。常见的疾病发展模式为隐匿起病、逐渐进展、极少自然缓解。但临床上有一些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病情会发生好转、自然缓解或"治愈", 被称为可逆性帕金森综合征(RP)。通过检索相关文献, 文中将RP归类为12种不同类型:药物性、中毒性、感染性、颅内血管性、脑结构病变相关、颅内压改变相关、内环境失衡性、内脏疾病相关、酒精戒断相关、手术相关、免疫接种性、放射治疗性RP,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诊疗的更多思路, 以促进临床医生尽早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合理的鉴别和诊治。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为老年女性, 流行病学史不典型,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颈痛, 结合血培养、脑脊液二代测序结果诊断为猪链球菌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经第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脱水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发病1周左右出现口唇疱疹, 发病2周左右出现听力减退, 被分别予以抗病毒和激素治疗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科主要的急症和危重症之一。脑炎的临床分型是临床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是病毒性脑炎主要的确诊实验, 包括聚合酶链反应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检测方法。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病毒性脑炎有效, 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