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胆脂瘤又称表皮样囊肿或珍珠瘤,是一种源于皮肤外胚层的先天性肿瘤,为胚胎早期神经沟封闭时,皮肤外胚层的剩件残留发展而成.按其部位,可分为颅外型和颅内型.颅外型的可以发生在中耳和乳突,因其发病隐匿,易被误诊,延误治疗.目前国内外有关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文献不多见,本文就收治的1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中耳先天性胆脂瘤是少见疾病,常因病变隐匿而导致临床上延误诊断和治疗,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和显微镜检查的普及,发现报道的先天性胆脂瘤病例逐渐增多。先天性胆脂瘤早期可无任何表现,逐渐出现传导性聋、耳痛,听力进行性下降,严重者可出现面瘫和神经性聋,甚至出现颅内并发症[1],由于无流脓、鼓膜穿孔等耳部症状,单侧的听力下降容易被忽略,诊断不易做出。现将解放军405医院耳鼻喉科2014年3月收治的先天性胆脂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3岁。自幼右耳听力差,无耳鸣及眩晕,无耳流脓史,否认头部外伤史及耳毒性药物史。体检:双侧耳廓及外耳道无畸形,右鼓膜完整,鼓膜8点到2点处有条索状隆起,未见锤骨柄;左鼓膜正常。听力学检查:①纯音测听:右耳呈传导性听力损失,气导(0.5、1.0、2.0、4.0kHz)平均听阈为60dB HL;左耳正常。 相似文献
4.
毛细血管瘤发生在中耳乳突部很少见,我院曾遇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6岁。18年前开始出现无诱因的右耳鸣,高音调,持续性,伴头晕,未予治疗。7年前右耳流脓,耳痛,易出血,听力减退。经耳内点药,口服抗生素,效果不明显。40d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右耳疼痛加重,脓液增多,流血,耳痛放射至同侧头部,伴高热,体温为39~40℃。10d后,右颈部、肩、背部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有颈、肩、背蜂窝组织炎伴脓肿形成。分别于右颈部、第三胸椎旁、右肩胛骨下方及右腰区切开引流,排出黄绿色… 相似文献
5.
6.
患者,女,46岁。1977年出现右耳鸣,听力逐渐减退,1979年检查发现右耳鼓膜紧张部后份大部及松弛部膨出。乳突X线片显示右侧乳突炎,无骨质破坏。电测听检查显示右耳气导PTA 25 dB,骨导正常。局部麻醉下行右耳探查术及右鼓膜成形术,术中见鼓室人口处有一红色新生物,圆形,直径0.4cm,表面光滑,充填上鼓室及中鼓室。 相似文献
7.
林某,女,44岁。因左耳反复流脓30年,耳后溃烂1月余于2001年8月8日入院。患者30年来反复左耳流脓,脓液量不多,呈淡黄色,较粘稠,有臭味,偶带血丝。左耳听力下降,无耳闷胀感、耳鸣、眩晕、头痛及畏寒发热。入院前行病理检查为"炎症伴鳞状上皮增生,未见癌"。 相似文献
8.
中耳先天性胆脂瘤二例赵全义,刘晓梅,纳玉萍有关中耳先天性胆脂瘤的文献国内外均不多见。对此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收治的2例先天性胆脂瘤进行了讨论。1病例例1女,5岁半,右耳后肿胀20余天就诊,既往无耳流脓史;右耳后肿胀、稍红,鼓膜完整... 相似文献
9.
颞骨先天性胆脂瘤是罕见的具有破坏性的耳部疾病.病变隐蔽,早期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已有骨质破坏和耳部功能性和器质性障碍,甚至严重颅内外并发症,常发生于颅内,发生于颞骨者少见,我们曾收治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70岁.因左侧鼻塞伴流涕2年,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3个月于2011年11月3日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持续性鼻塞,伴脓涕,时常涕中带血或渗血,嗅觉下降,无额面部胀痛及麻木,无复视及视物模糊,无耳闷及听力下降.1年半前来我院行鼻窦CT检查,左侧鼻腔占位病变,鼻窦炎性改变,前组筛窦一软组织结节向左眼眶膨隆,局部骨质吸收,左眼球受压(图1a).遂行鼻内镜下功能性手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内翻性乳头状瘤伴细胞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术后未定期复查,1年前再次出现鼻塞等症状,但未予重视,未行复诊.近3个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渐进性听力下降伴流脓,遂再次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中耳胆脂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位置、范围、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1995年1月~2005年10月诊治的952例胆脂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对其中10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起源、临床特征及手术前后的听力进行了评估。结果10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6岁(10~24岁),其中7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出现症状到临床确诊的平均时间为2年。术前平均纯音听阈为55dB,平均气-骨导差为45dB,有2例患者的鼓膜像上可以看到典型的先天性中耳胆脂瘤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8例术前分别被诊断为耳硬化症或听骨链畸形。所有病例都在外耳道径路鼓室探查清除胆脂瘤后进行了一期鼓室成型术,除了1例因为病变广泛选择了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型术。本组所有病例的胆脂瘤均位于中-后鼓室,主要是在砧镫关节处。术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小于20dB。所有病例术后至少随访1年半,2例病人因为术后听力下降进行了二期手术。本组病例中经手术探查或CT复查,没有发现胆脂瘤残留或复发。结论原发性中耳胆脂瘤临床罕见,常被延误诊断,其预后和残留、复发比例主要决定于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老年女性患者,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16年,反复流脓12年,9年前行右耳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右中耳乳头状瘤伴灶性不典型增生。后术腔未一直干耳,术腔内肉芽样肿物再发并逐渐增多,乳头状瘤复发。患者于全麻下行二次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后3个月干耳,随访未见复发。中耳原发性乳头状瘤复发、恶变率较高,根治性病变切除手术及术...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7岁。因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1年,外院CT检查提示左鼻腔占位性病变疑恶性肿瘤,于1995年3月1日入院。入院检查:全身情况可,肿物表面不平,分叶状,触之易出血,右鼻腔结构无特殊。手术摘除左鼻新生物,病检为内翻型乳头状瘤,行翼腭窝阻滞麻醉下作... 相似文献
17.
张晓惠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0,14(1):59-60
原发性中耳乳头状瘤临床少见,我科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例1,女,57岁.右耳间断流脓40余年,偶发右耳后肿痛2年,于1991年6月14日收住院.检查示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外耳道有白色豆渣样脓性分泌物,后上壁有淡红色肉芽组织,触及不易出血,鼓膜松弛部后上穿孔,X线片示乳突有骨质破坏区.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以“右耳被体温计捅伤后半小时”于2005-08-11来诊.受伤当时即感右耳内剧痛、听力明显下降伴右外耳道出血,无耳鸣、眩晕等伴随症状.接诊时耳痛已消失,右外耳道内可见血性溢液,外耳道底有发亮的玻璃管碎片和小水银珠残留,右鼓膜弥漫性充血,标志不清,鼓膜前下象限类圆形穿孔,直径约5 mm,鼓室内似有管形物体存留,颞骨CT示:右鼓膜后可见似金属管样物,长约1.5 cm,右外耳道内及右咽鼓管鼓室口附近有多个点状金属密度影(图1)。 相似文献
19.
20.
中耳脑膜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男 ,69岁。因左耳持续流脓伴左外耳道肿物 1 8个月 ,于 1 999年 1 0月 2 7日入院。检查 :左外耳道内可见淡红色肉芽样新生物堵满 ,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 ,触之柔软 ,不易出血 ,根部探查不清。左耳全聋。CT报告 :左侧乳突气化不良 ,密度增高 ,部分骨质破坏、缺损。初步诊断 :左侧慢性中耳乳突炎 ,胆脂瘤型。于 1 0月 2 9日在局麻下行左耳乳突根治术。术中见鼓膜消失 ,鼓窦区及乳突腔骨质已破坏 ,其内被病理性肉芽组织充满 ,将鼓窦入口、上鼓室、中鼓室以及下鼓室连在一块的较大的肉芽样组织取出后送病理检查。鼓室盖完整。手术经过顺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