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听力正常青年人与老年人之间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s-ABR)的频率跟随反应(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 ,FFR)差异,探讨其在揭示听觉系统老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系统对听力正常青年人(18~25岁)与老年人(60~70岁)各12例(24耳)进行言语声信号/da/诱发的s-ABR检测,比较两组s -ABR波形图及频谱图、FFR各波潜伏期及共振峰等。结果老年组s-ABR瞬态反应部分各波潜伏期较青年组延长,FFR各波潜伏期与青年组一致,FFR各波振幅较青年组低;两组FFR的频谱分析显示,老年组FFR各频率共振峰的相对能量较青年组低,且对于大多数共振峰,老年组FFR与刺激信号之间共振峰频率的差值较青年组大。结论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FFR幅值低、准确性差,提示老化使脑干神经元对频率信息的编码能力减弱、准确性降低,这可能是造成老年性聋患者言语识别率降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林尚泽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27(6):366-367
纯音测听中常以125Hz-8kHz频率为基础的听力检测。C 将8kHz-20kHz的超高频测听命名为扩展频率纯音阈值测听法(EFPTTA),过去文献中已有超高频骨导昕阈测听用于临床的报道,但尚无气导超高频听阈检测记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时程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s-ABR)在有无噪声暴露史听力正常青年人中应用的差异,探讨其用于隐性听力损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40周岁听阈正常、有噪声暴露史的男性工人15例(接噪组,平均年龄31.53±6.56岁)以及听阈正常、无噪声暴露史的男青年25例(对照组,年龄23.20±4.60岁)进行40 ms/da/音和170 ms/da/音的s-ABR测试,比较两组两种时程刺激声s-ABR潜伏期、波间期和幅值。结果接噪组170 ms/da/音s-ABR的O波潜伏期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5),其余V、A、D、E、F波潜伏期及各波振幅、波间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40 ms/da/音s-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及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70 ms/da/音s-ABR各波潜伏期明显较40 ms/da/音s-ABR延长,各波波间期明显较40 ms/da/音s-ABR增宽(均P<0.05);接噪组170 ms/da/音s-ABR V、A、F、O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而两种时程刺激声s-ABR各波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程言语声诱发s-ABR测试可以用于不同的听觉处理机制分析;40 ms时程/da/音的s-ABR各波潜伏期可能对于隐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peech-ABR)主波的电生理特性。方法记录64例正常成人右耳的speech-ABR,分析主波的极性、潜伏期及幅值及其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speech-ABR的主波主要为正极性;除E波极性与性别显著相关外,其他主波极性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波和A波潜伏期女性较男性显著缩短,V波幅值女性较男性显著增大;而两者潜伏期和幅值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D、E、F和O波中,两种极性的潜伏期差异(除E波和O波外)以及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潜伏期和幅值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peech-ABR各主波的潜伏期和幅值受极性、性别和年龄差异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言语感知机制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人耳能听到20~20 000 Hz不同频率的声音,但目前临床常用的听力评价方法为纯音测听,其范围只包括0.125~8 kHz.而扩展高频测听为非常规纯音测听,可以测得人耳8 kHz以上的扩展高频听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展高频纯音听阈在听力监测及早期发现噪声性听力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对73名(142耳)耳科正常者(对照组)和78名(154耳)煤矿井下噪声暴露工人(实验组,其中常频纯音听阈正常组45名90耳,常频纯音听阈异常组33名64耳),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纯音(0.5~16kHz)测听,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纯音听阈在4.0、6.0 kHz及扩展高频区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扩展高频未检出率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常频纯音听阈正常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扩展高频听阈升高,未检出率在14 kHz开始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常频听阈异常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扩展高频听阈升高,未检出率在11.2 kHz开始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扩展高频测听可用于噪声性聋的早期诊断和听力监测. 相似文献
7.
扩展高频测听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扩展高频测听(10-20kHz)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年龄,工龄,暴露噪声的强度与10-20kHz听阈损失的关系。方法 应用频率范围为0.5-2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1000名噪声下作业工人的听力进行检测,以120名不同年龄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在95-115dB(A)的噪声强度下,当0.5~6kHz的阈值未出异常时,10-18kHz的阈值明显高于对照95-115dB(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60例3~6岁感音神经性耳聋小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与小儿游戏测听(play audiometry,PA)测试结果比较,综合评估小儿听力.方法 选择60例3~6岁门诊患儿,均经声导抗测试及耳声发射测试排除传导性耳聋及听神经病,将60例3~6岁小儿120耳分别进行ABR测试.根据ABR测试结果.选择ABR波V反应阈为50~90 dB nHL的小儿30例为A组,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反应阚的小儿30例为B组;之后两组小儿分别进行游戏测听,将两组的ABR反应阈与游戏测听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ABR的波V反应阈与小儿游戏测听中2 kHz~4 kHz最小听闻相差均无显著差异:B组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的小儿,游戏测听绝大部分均能获得行为听阈.结论 ABR的波V反应阈与小儿行为测听的高频听阈一致性较好;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的不等于无听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幼猫蜗外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audiotory brainstemresponses,EABR)检测的可行性,总结猫蜗外EABR的波形特点。方法选取健康幼猫13只,氯胺酮(50mg/kg)肌注麻醉后,首先行ABR测试,选取听力正常耳行蜗外EABR检测。结果13只健康幼猫中,23耳听力正常,对其中21耳行EABR检测,皆可记录到EABR波形,可以记录到Ⅱ、Ⅲ、Ⅳ、Ⅴ波,其中波Ⅲ和波Ⅳ最清晰,波Ⅰ因被刺激伪迹所掩盖一般记录不到。其EABR波形与ABR相似,振幅随刺激强度的减小而减小,潜伏期随刺激强度的减小而延长。刺激电流强度为1mA时,EABR波Ⅱ、Ⅲ、Ⅳ的潜伏期分别为1.60±0.09、2.38±0.10、2.93±0.13ms,较ABR相应的波潜伏期明显缩短。与ABR相比,EABR的Ⅱ-Ⅲ、Ⅲ-Ⅳ、Ⅱ-Ⅳ波间期分别平均缩短约0.24、0.19、0.41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系列减少伪迹干扰的方法,可稳定地记录到听力正常幼猫蜗外EABR波形,其波形与ABR相似,但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ABR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听力正常青年人独立调幅调频(independentamplitudeandfrequencymodulation,IAFM)反应与言语识别率(wordrecognitionscore,WRS)的关系,探讨采用IAFM反应预估WRS的可能性。方法21名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21耳)以0.5、1.0、2.0和4.0kHz为载波,振幅调制频率分别为79、87、95和103Hz,调幅深度分别为55%、50%、45%及35%;频率调制频率分别为85、93、101和109Hz,调制深度分别为35%、30%、20%及35%,四个I-AFM声同时给出,单耳给声。分别测试20、30、40、50、60、70、80和90dBSPL的IAFM有意义反应数和WRS,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AFM反应数与强度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44(P<0.01),WRS与强度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785(P<0.01),IAFM反应数与WRS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785(P<0.01);IAFM反应数与WRS的偏相关系数(强度为控制因素)为0.371(P<0.01)。结论调制频率在70~110Hz的IAFM反应能够反映耳蜗和脑干对频率和振幅变化的分辨能力,与WRS有显著的相关性,有可能成为评价言语感知所必需的声学信息分辨能力的客观工具,从而成为评价和预估言语识别功能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与最大言语识别率(phonetically balanced maximum,PBmax)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测试健康青年41耳的PBmax及其对应强度的s-ABR,分析s-ABR主波潜伏期和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F0)幅值、第一共振峰(first formant,F1)幅值与PBmax的关系。结果以PBmax1=100%、100%<PBmax2<90%及PBmax3≤90%分为3个组,结果显示3组PBmax及其s-ABR F0、F1幅值和各主波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ABR的主波潜伏期和F0、F1幅值与PBmax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BR电生理特性与PBmax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各主波潜伏期与PBmax负相关,而F0幅值和F1幅值分别与PBmax正相关。结论 s-ABR的电生理特性和言语识别功能关联紧密,这些电生理特性有望成为评价言语识别功能的客观指标,并可能联合或者单独应用于言语识别功能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的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ABR)的性别差异及其与语言、音乐能力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135例3~6岁学龄前儿童,均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且无听觉系统疾病;其中,男65例,女70例,在清醒状态下进行speech-ABR测试,并由儿童的父母填写幼儿多元智力量表。结果 相较于男生,女生speech-ABR的波V、波A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波A波幅显著增大(P<0.05)。排除年龄干扰进一步分析发现,女生的波V、波A波幅与语言智力得分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421,P<0.001;r=0.267,P<0.05),男生波V的潜伏期、女生波V波幅与音乐智力得分显著相关(分别为r=-0.296,P<0.05;r=0.295,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脑干听觉功能与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和音乐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且性别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噪声暴露工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扩展高频测听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的关系 ,借以探讨DPOAE的产生机制以及在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监测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2例耳科正常人 (对照组 )和 2 0例噪声暴露工人 (实验组 )进行 0 .5~ 16 .0kHzDPOAE、常频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的检测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DPOAE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纯音听阈在 6 .0kHz处和扩展高频区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DPOAE幅值在 4 .0、6 .0和 11.2kHz处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在 12 .5、14 .0、16 .0kHz 3个频率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常频DPOAE检查可用于噪声性聋的早期诊断和监测。DPOAE可能来源于对应频率区及较高频率区耳蜗外毛细胞 ,其产生部位和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正常青年人生殖激素浓度与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ABR)幅值及潜伏期的相关性,探讨生殖激素对青年人言语听性脑干反应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纯音听阈、声导抗、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测试均正常的青年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17例(27.29±1.83岁),男性18例(28.17±2.50岁),分别行speech-ABR测试,刺激声为/da/音,采用插入式耳机,右耳给声,记录并分析各波潜伏期及波幅,同时检测血清中雌二醇、总睾酮的浓度,分析雌二醇、总睾酮的浓度与speech-ABR各波幅值及潜伏期的相关性.结果 ①女性speech-ABR各波(V、A、D、E、F、O波)潜伏期均比男性短(P<0.05),V/A复合波斜度大于男性,除O波外,女青年speech-ABR其余各波幅值均显著大于男性(P<0.05).②女青年雌二醇水平(118.77±102.66 pg/ml)显著高于男青年(52.91±14.77 pg/ml)(P<0.05),而总睾酮浓度(457.65±140.82 pg/ml)显著低于男青年(3 677.37±1 155.80 pg/ml)(P<0.05).③speech-ABR各波潜伏期与雌二醇浓度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在0.2~0.4之间,与总睾酮浓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在0.4~0.7之间.④speech-ABR各波幅值随雌二醇浓度增加而增大,正向波V波与雌二醇浓度呈正相关,而负向波A、D、E、F及O波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2~0.7之间;speech-ABR各波幅值随总睾酮浓度增加而降低,起始复合波V波、A波及V/A斜率与睾酮的相关系数在0.4~0.6之间,为中度相关(P<0.05);而周期性成分与睾酮浓度的相关性不强,其中D波幅值与总睾酮浓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波和F波的相关性也只是弱相关(P<0.05);此外,结束波O波幅值与睾酮水平无关(r=0.133, P>0.05).结论 生殖激素水平与speech-ABR的幅值及潜伏期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能是导致正常青年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特性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正常人扩展高频听敏度,观察扩展高频听力随年龄增加的细微变化.方法用意大利Amplaid-460型听力计,频率范围8~18kHz.测试正常人128人、256耳,17~50岁,男92人,女36人,其中17~29岁90人,30~50岁38人,125Hz~8kHz纯音各频率听阈≤20dBHL,声导抗测听正常.以5岁为一年龄段分5组进行分析.结果1.正常年轻人(17~29岁)高频听阈总的趋势是随频率提高,听阈逐渐增加,出现率逐渐下降,在14kHz以上频率更为显著;2.正常人17~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岁以上各年龄组间12、14、16、18kHz听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年龄增加听阈逐渐提高,高频听阈出现率逐渐下降,随频率增加各年龄组差距逐渐明显,14kHz以上频率最为明显.结论人耳的老化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随年龄增加听阈提高.频率越高受影响越明显.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结果可反映耳蜗亚临床病理状态,有利于早期发现听觉感受器病变,可用于临床监测耳毒性听力损失和早期诊断梅尼埃病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行为测听在准确评估聋儿听力及验配助听器中的作用。方法 对41例1.2~12岁聋儿分别进行行为测听或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获得聋儿的听阈。助听器选配用DSL 验配方法,以真耳测试及声场测试判断助听效果,进行随访并定期调试助听器。结果 ABR测试组仅有4例助听听阈进入LATSS(长期平均言语会话谱),而行为测听组有19例助听听阈进入LTASS。结论 行为测试结果验配助听器的效果明显优于ABR,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气骨导短音ABR在听力正常成年人中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耳科正常成年人气导和骨导短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ABR)的特点,探讨短音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及骨导短音ABR对于鉴别听力损失类型的作用.方法 对耳科正常成年人(20例,男/女=10/10)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受试者短音气导和骨导ABR.结果 气导0.5 kHz、1 kHz、2 kHz、4 kHz短音诱发的ABR反应阈分别为(24.8±7.3)dB nHL、(16.1±6.5)dB nHL、(13.5±5.5)dB nHL、(11.9±5.8)dB nHL,分别较对应频率气导纯音听阈高(19.5±9.3)dB、(13.4±6.6)dB、(12.2±6.0)dB、(12.2±7.2)dB,骨导0.5 kHz、1 kHz、2 kHz、4 kHz短音诱发的ABR反应阈为(28.4±9.2)dB nHL、(19.0±7.4)dB nHL、(15.1±7.7)dB nHL、(13.6±6.4)dB nHL,分别较对应频率骨导纯音听阈高(32.0 10.3)dB、(19.4±10.0)dB、(14.2±8.2)dB、(16.1±6.9)dB.各频率气导与骨导短音ABR反应阈无显著性差异.短音ABR的波形与短声ABR相似,随刺激声频率降低,Ⅰ、Ⅲ波引出率降低.短音ABR各波潜伏期均较短声长,且随频率降低,各波潜伏期延长.反应阈强度骨导短音ABR的Ⅴ波潜伏期比气导短音Ⅴ波潜伏期长,其中0.5 kHz和1 kHz该差异具显著性.结论 短音ABR的反应阈可以用于预测纯音听阈,骨导短音ABR的反应阈及短音ABR反应阈的气骨导差有助于鉴别听力损失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听性稳态诱发反应在听力异常婴儿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政敏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9):648-652
目的听性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re sponse,ASSR)新技术与视觉强化测听(vision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VRA)阈值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探讨听神经病症侯群及其鉴别诊断。方法10例(20耳)对照组,年龄6~12个月,测得ASSR和VRA的正常阈值。16例(26耳)异常听力组患儿(年龄在3~6个月),根据其所患疾病分为3个亚组:Ⅰ组为早孕感染组5例(8耳),Ⅱ组为窒息缺氧组5例(10耳),Ⅲ组为高胆红素血症组6例(8耳),检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潜伏期、肌反射值与ASSR和VRA及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结果Ⅰ组中2例次(2耳次)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5例次(8耳次)DPOAE消失,4例次(6耳次)ABR波Ⅰ潜伏期延长、Ⅰ—Ⅴ波间潜伏期缩短,3例次(6耳次)500Hz和1000Hz的镫骨肌反射正常,2例次(2耳次)镫骨肌反射阈偏高,初步推测单纯耳蜗性病变,排除听神经病可能,测得ASSR平均估计阈值与VRA平均阈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5~0.98)。Ⅱ组中4例次(8耳次)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消失,其中1例次(2耳次)ABR波Ⅰ、波Ⅲ、波Ⅴ消失和肌反射消失,3例次(5耳次)ABR波Ⅰ消失和波Ⅲ及波Ⅴ潜伏期延长,以及肌反射消失。2例次(3耳次)Ⅰ-Ⅲ波间潜伏期延长,肌反射也消失。推测可能为听神经病症侯群(耳蜗至脑干下听觉传导通路受损)伴有耳蜗功能障碍,测得ASSR平均估计阈值与VRA平均阈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2~0.84)。Ⅲ组中6例次(8耳次)DPOAE存在,4例次(5耳次)ABR波Ⅰ、Ⅲ、Ⅴ和肌反射消失,2例次(3耳次)Ⅰ—Ⅴ波间潜伏期延长,镫骨肌反射阈正常偏高,初步分析推测为听神经病症侯群病损在脑干以上,测得ASSR平均估计阈值与VRA平均阈值具有很弱的相关性(r=0.43~0.64),ASSR阈值和VRA阈值不一致,进一步说明这组的病损应该在脑干或皮层。3个亚组的每个频率(0.25、0.5、1、2,4kHz)平均ASSR和VRA阈值差值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F检验,P〈0.05、P〈0.01、P〈0.01、P〈0.05、P〈0.05)。结论通过ASSR阈值和VRA阈值相关性技术研究或许可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在各种频率听力障碍婴儿的听神经病症侯群(病变高位)、听神经病症侯群伴有耳蜗功能障碍(病变低位)以及单纯耳蜗性病(非听神经病)。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人扩展高频测听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正常人扩展高频测听阈值以标准零级为听力计0dB时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31名正常人(21~印岁)按10岁为一组分组,分别测定扩展高频听阈值。听力评价应用ORBITER922—2听力计(Madsen,丹麦),频率范围0.125~20kHz。结果①各年龄组扩展高频听阈的平均阈值随测听频率和年龄的增加而增加;②各年龄组阈值的检出率随测听频率以及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①正常人的高频测听阈值与年龄及测听频率呈正相关。②高频听阈左右耳及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符秋养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4):407-410
人类关于听觉系统的研究从未停滞,言语行为的神经解剖与生理学基础是国内外广大学者致力研究的热点,脑干作为听觉系统处理声音信号的初级中枢,在言语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言语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peechABR)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