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SRH后路手术矫治小儿脊柱侧凸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应用TSRH后路手术治小儿脊柱侧凸的体会。方法本组共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1-15岁,平均年龄13.2岁。特发性脊柱侧凸8例,神经纤维瘤所致的脊柱侧凸5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例,脊柱后凸1例。15例均获随访。  相似文献   

2.
3.
比较先天性脊柱侧凸两种矫治方法术后远期疗效。对1985年9月-1998年9月本院采用单纯Harrington掌开棒或掌开棒与加压棒同时并用及植骨融合术治疗的5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5.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和TSRH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到1999年1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男6例,女9例,年龄7~16岁,平均11岁,其中用CD技术治疗2例,用TSRH技术治疗13例,随访9~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Cobb角41°~11°(平均69°),有3例先行前路松解再行后路矫形融合。结果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51.0%,平均矫正丢失7°,2例躯干失衡改善,3例矢状面异常矫正,没有神经并发症及假关节发生。结论用CD和TSRH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能得到满意的三维空间上的矫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及不同类型后凸截骨方式的选择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一期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16岁,平均(7.6±3.8)岁。记录患者的后凸类型、截骨方式及固定节段;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情况,记录患者术中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24~108个月,平均(37.9±10.2)个月。Ⅰ型后凸19例,Ⅱ型后凸16例,Ⅲ型后凸13例。采用Ponte截骨9例,经椎间隙截骨5例,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13例,SRS-Schwab 4级截骨8例,全脊椎切除(vertebra column resection,VCR)13例。术前SK为(52.3±14.3)°,TK为(11.2±13.7)°,LL为(33.2±14.3)°,SVA为(21.9±13.6)mm;术后1个月时SK为(20.0±12.1)°,TK为(26.8±10.0)°,LL为(43.5±10.4)°,SVA为(-24.0±19.1)mm;与术前相比,术后SK、TK、LL及SVA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SK为(19.4±13.4)°,TK为(23.9±6.0)°,LL为(41.9±9.4)°,SVA为(-17.6±15.3)mm,与术后相比均未见明显矫正丢失。1例出现后凸矫形部分丢失,1例出现冠状面近端Adding-on,均未行翻修手术。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截骨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可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并发症较少。具体截骨方式需要根据后凸类型及程度决定,对于Ⅰ型后凸可选择Ponte截骨、SRS-Schwab 4级截骨或VCR截骨;Ⅱ型后凸可选择经椎间隙截骨、PSO截骨或SRS-Schwab 4级截骨;Ⅲ型后凸可选择PSO截骨或SRS-Schwab 4级截骨。  相似文献   

7.
俄式内固定器械矫治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力求手术方法简便、安全、效果可靠并且不影响儿童脊柱生长发育,采用俄式脊柱内固定器械矫治脊柱侧凸。共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7岁,男2例,女5例。术前Cobb角最小35°,最大78°,旋转Ⅰ~Ⅲ度。随访2.5年。手术时Cobb角30~50°者应用单板,大于50°者应用双板。分别在侧凸的顶端两侧棘旁用梳子钢叉及椎板下的勾子将弹性钢板固定,撑开器作用下侧凸矫治满意后固定联接螺丝零件。矫正术后侧凸为8~15°,矫正率达95%,无脱勾、折板现象。经2.5年随访侧凸可进一步缩小2~5°。俄式内固定方法是脊柱侧凸治疗又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便、安全,无需植骨融合脊柱及外固定。随着儿童生长发育侧凸矫正可持续进行,便于临床推广。但手术限于应用在特发性脊柱侧凸且柔韧性较好的患儿。  相似文献   

8.
脊柱前后入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矫正率,减少术后畸形复发和曲轴现象的发生,采用脊柱前后入路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15例。平均手术年龄9岁,Cobb角平均80°,平均随访4年。与同期25例因先天性脊柱侧凸行单纯脊柱后路矫形术患儿进行术后平均矫正率、矫正丢失度/年、有无曲轴现象等临床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脊柱前后入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脊柱后路组。对患有严重脊柱侧凸、弧度僵硬或并发后凸的患儿,宜行脊柱前后入路手术,对已行单纯脊柱后路矫形的患儿,应定期随访,如手术失败或畸形复发,有必要再次行脊柱前后入路矫形融合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  1993年 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共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16例 ,其中男 4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15岁 ,平均 12 .5岁。其中先天性半椎体 8例 ,分节不良 5例 ,混合型 3例。术前Cobb’s角 35°~ 80° ,平均 6 0 .5°。治疗方法有Ⅰ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并后路内固定脊柱融合术 8例 ,单纯后路内固定脊柱融合术 4例 ,分次后路撑开不融合 4例。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3年 8个月 ,术后Cobb’s角 15°~ 4 0° ,平均 30 .2°,平均矫正率 5 0 .1%。并发症包括椎板、椎弓骨折 2例、脱钩 2例、假关节 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对先天性脊柱侧凸进行不同的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儿童脊柱侧凸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儿童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51例儿童脊柱侧凸中,男17例,女34例,年龄4.1~12.3岁,平均8.6岁,矫形手术中应用诱发电位仪持续监测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来指导术中矫形。结果:在侧凸撑开矫形前,所有病例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及潜伏期都不变。在侧凸撑开矫形时,潜伏期缓慢延长,但均未达10%;15例波幅下降45%。立即停止操作或将撑开棒部分松开,约3~8min后波幅回升达80%;1例波幅突然下降63%,立即将撑开棒部分松开,30min后恢复到54%,术后1d波幅恢复正常。所有患儿术后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结论:在儿童脊柱侧凸手术中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脊髓功能可以及时发现脊髓和神经损伤,起到预防脊髓和神经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以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2.4~11.4岁,平均(5.0±3.1)岁.先天性颈椎后凸畸形4例,结核性颈椎后凸畸形1例,椎管内肿瘤...  相似文献   

12.
儿童脊柱侧凸类型多样,症状轻重不一。手术矫正的目的是纠正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阻止畸形进展,改善外观和功能。医源性脊髓损伤一直是脊柱相关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明显降低了脊柱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国内外公认在脊柱侧凸矫正过程中,只要涉及脊髓水平,不论成人或儿童,都需要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利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完整情况。目前脊柱手术中主要应用以下几种方法: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EMG包括自由肌电图(free electromyogram,fEMG)和刺激肌电图(triggered EMG,tEMG)。本文介绍儿童脊柱侧凸的常见类型及矫正方法,同时对术中神经监测在小儿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儿脊柱侧凸中 ,6 5 .0 %的患儿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id iopathicscoliosis,AIS) ,其病因不清。脊柱畸形在三度空间上发生结构性的改变。AIS的发病率高。北京调查了2 0 4 18名青少年 ,发病率为 1.0 4 % [1] 。香港从 1995~ 2 0 0 0年调查了 5 14 197青少年 ,发病率为 4 .0 %。在AOS中 ,约0 .1%严重脊柱侧凸需手术治疗 ,大量的患儿则需要观察随访及适当的非手术治疗。本文对非手术治疗的原理、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结合香港的情况作一介绍。一、AIS的自然病史脊柱侧凸随年龄…  相似文献   

14.
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的发生情况,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5例第一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平均首诊年龄4岁5个月。结果 75例患儿中,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肾脏畸形50例(孤立肾22例,异位肾9例,马蹄肾7例,重肾8例,异位融合3例,分支状肾盂1例),隐睾8例,尿道下裂9例,其他泌尿系异常10例(4例泌尿系结石,1例双侧输尿管囊肿,2例双肾积水,1例神经源性膀胱,1例脐尿管囊肿,1例遗尿)。首次住院前仅4例完成尿道下裂修复手术,l例接受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所有病例行脊柱矫形手术时均未对泌尿系畸形进行手术干预。本组病例脊柱侧凸矫正顺利,效果满意。脊柱矫形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1个月,平均6年3个月。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较常见,细致的体格检查、腹部B超,结合脊柱CT筛查能尽早发现,针对性随访及处理泌尿系畸形,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脊柱侧弯并发剃刀背畸形的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矫正脊柱侧弯患儿的肋骨剃刀背畸形。方法 在实行后路脊柱侧弯矫形及脊柱融合时,采用凸侧多节短段肋骨切除术同时矫治剃刀背及术后佩带矫形石膏或支具背心,更为有利。结果 1997年9月至1999年6月共有49例脊柱侧弯患儿施行剃刀背矫形术,未发生气胸。胸膜破裂等并发症,有3例患儿遗有残余剃刀背,其余患儿矫形效果均满意。结论 多节短段肋骨切除术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在矫形剃刀背的同时,还可提供脊柱融合的植骨材料,免去髂骨取骨。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adding-on现象时有发生,常见于LenkeⅠ、LekeⅡ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通常导致脊柱侧弯的矫正度数丢失,躯干冠状面失平衡,进而可能导致矫形手术失败,最终需要翻修手术。该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儿脊柱外科医师,同时增加患儿痛苦和治疗费用,因此研究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发生adding-on现象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很有必要。本文就adding-on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策略等最新文献进行回顾,以期全面认识此并发症,并为矫形手术提供帮助,希望能减少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例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1个月~3岁8个月。根据Winter及MCmaster分型,前方和单侧形成不全(后外侧1/4椎体)9例,前方形成不全(后方半椎体)7例,凸侧半椎体凹侧骨桥4例。脊柱侧凸Cobb角30°~50°,后凸Cobb角36°~56°。手术方法:4例行单纯脊柱后路短段融合术;6例经脊柱后路凸侧椎弓根行半椎体半骺切除 融合术;2例行侧前路椎体骺板及半锥体切除术;8例行脊柱后路短段融合 钢丝襻及钩棒系统矫形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脊柱侧凸及后凸畸形部分矫正或原位融合,无并发症。经1~7年随访,5例脊柱侧后凸减轻;8例脊柱侧后凸无明显变化;2例脊柱畸形加重半椎体复出;3例假关节形成;2例钩棒脱出,无钢丝断裂。结论婴幼儿脊柱柔韧,可塑性强,在畸形尚未加重之前可通过脊柱后路手术矫正并控制脊柱畸形的进展,用钢丝襻固定可及时矫正畸形,稳定脊柱。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9.
儿童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6岁以下28例儿童脊柱结核进行手术治疗,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后突畸形矫正和后路内同定,椎板植骨融合和适当的切骨矫形等手术方式.结果 2例复发,复发率7.14%.Cobb角由平均35.8°,矫正为术后平均12.6°,最后一次随访统计平均15.8°,瘫痪者12例明显恢复,最后一次随访,Frankel瘫痪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8例.结论 儿童脊柱结核采用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降低脊柱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应用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脊柱侧凸三检法(体检、波纹照相、X线照片),对广州市33798名7~15岁在校学生进行普查,体检及波纹照相阳性者行脊柱全长X线正位片,采用Cobb法测量,Cobb角≥10°者确诊为脊柱侧凸。结果33798名受检学生中一检阳性886人,阳性率26.2‰;二检阳性453人,阳性率13.4‰;三检阳性361人,阳性率10.7‰,即广州市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10.7‰。其中男性患病率9.0‰,女性患病率12.6‰,两者的患病率之比为1/1.4。Cobb角10°~19°321人,20°~39°32人,40°及以上者8人。脊柱侧凸的患病类型;特发性侧凸350人,占96.95%,先天性侧凸6人,神经肌肉源性侧凸5人。侧凸节段以胸腰段为多,其次为胸段、腰段及双弯。凸侧方向胸段以右侧弯为多,胸腰段及腰段以左侧为多。结论脊柱侧凸在青少年儿童时期有较高的患病率,开展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普查对早期防治脊柱侧凸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