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160侧不同年龄的头部标本,做解剖观测和腭部动脉造影,研究了正常人腭部的动脉供应。发现腭部有六对动脉供应。腭升动脉腭支循腭帆提肌降至软腭,是供应软腭的主要动脉。咽升动脉腭支不是循咽腭肌至软腭,而是从颅底发出,沿腭帆提肌后内侧降至软腭鼻腔面。  相似文献   

2.
腭部肿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调整舌和口腔的位置对28例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法、伸舌法、抵舌法和发音法MSCT扫描,并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CT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合理选择常规法、伸舌法、抵舌法和发音法MSCT扫描检查可获得符合诊断的影像图像,18例腭部病变者经MSCT检查发现病变位于软腭10例,硬腭7例,软腭及硬腭交界处1例,MSCT的定位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100%。15例恶性腭部肿瘤的MSCT表现为腭部局限性肿块者15例,腭骨质破坏6例,邻近结构受累及者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3例腭部良性病变者MSCT表现为腭部软组织弥漫性增厚。结论 MSCT有利于显示腭部肿瘤的形态特征以及侵犯途径,并有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用50例正常人和10例唇腭裂头颈标本,做动脉照影和解剖观测。发现唇裂者的上唇动脉沿唇红缘和裂缘走行,终止于鼻翼基部(患侧)和鼻小柱基部(健侧)。双侧完全唇裂的人中部和切牙骨的动脉来自鼻中隔后动脉,筛前动脉,鼻翼动脉或鼻外侧动脉。正常腭部由腭大动脉,腭小动脉,鼻腭动脉,腭升动脉,咽升动脉和扁桃腺动脉供应。腭裂者腭大动脉不与鼻腭动脉吻合(患侧)。腭大动脉、腭升动脉不能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腭升动脉前支缩小,后支前移并沿裂缘前行,咽升动脉咽支不是循咽腭肌至软腭,而是从颅底沿腭帆提肌后内侧下行至软腭的鼻腔面。  相似文献   

4.
腭部软组织损伤大多发生在儿童,在城市或农村的急诊工作中常可遇见。若对腭部软组织损伤的认识不足,缝合手术往往感到困难,且易发生麻醉意外及术后创口裂开。我们近年来共治疗儿童腭部软组织损伤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1~2岁4例,3~4岁3例,5~6岁12例,7岁以上4例。损伤部位:硬腭后部3例,软腭部8例,硬软腭交界部12例。大多数均于受伤后数小时内就诊,其中24小时内20例,24~48小时2  相似文献   

5.
全软腭是由腭帆、悬雍垂、双侧舌腭弓组成。临床上整复中常见的先天性软腭疾患多数为软腭悬雍垂裂。本症例悬雍垂缺失、软腭缺裂、软腭残留部分之腭肌发育甚差,修复实属困难。我们设计带血管蒂硬腭岛状瓣加咽后壁瓣行软腭再造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登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3):1168-1168,1174
随着各式各样儿童玩具的增多,儿童腭部外伤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近5年来,我科收治儿童腭部外伤4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悬雍垂下2/3切除,软腭黏膜切开并保留行侧壁修复以解决术后呛咳和术后仍打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50例患者在表麻 局麻下行悬雍垂下2/3切除,软腭黏膜切开并保留行侧壁修复术,切除双侧扁桃体,扩大腭咽成型范围.结果 悬雍垂和软腭约1个月恢复正常,术后打鼾症状消失35例,同时有效防止腭咽关闭不全的发生.6个月后随访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血氧饱和度(SaO<,2>),有效率达88%(46/50).结论 腭咽成型术中悬雍垂部分保留和软腭黏膜切开并保留侧壁修复对于术后打鼾和腭咽关闭不全的治疗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口腔软腭良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所遗留的组织缺损修复较困难,难以保全正常功能.选用全腭瓣与颊脂垫修复软腭缺损的病例报道不多,我们收治1例右软腭混合瘤,采用带腭大神经束的全腭瓣转移修复软腭缺损.1例右软腭混合瘤,术中采用同侧颊脂垫修复软腭缺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针电极口内刺激猴软腭肌肉诱发腭咽闭合运动的模式,取得软腭肌肉运动的有效刺激数值,为软腭肌肉功能重建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解剖成年猕猴软腭的五组肌肉,确定其体表位置;利用实验动物用腭部肌肉电极定位刺激器及针式电极对软腭肌肉进行有效刺激;结合鼻咽纤维镜、头颅侧位X片及软腭造影技术观察、记录肌肉收缩及腭咽闭合动作。结果在猕猴口内定位目标肌肉进行针电极刺激可诱发肌肉收缩。刺激电压为3 V、刺激频率为20 Hz时均能诱发单侧软腭肌肉的有效收缩;单侧腭帆提肌在刺激电压为5 V、20 Hz时可发生腭咽闭合动作。咽腭肌、舌腭肌在刺激电压5 V、刺激频率100 Hz时发生软腭下降动作。腭帆张肌仅发生收缩,而未发生腭咽闭合。应用鼻咽纤维镜和X线成像技术配合能记录腭咽闭合动作。结论弥猴可作为研究软腭肌肉运动模式的实验动物。应用电极刺激软腭肌肉,可初步建立腭咽闭合的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韩万放  郭广霞 《中原医刊》2003,30(24):10-11
目的:颊肌粘膜瓣修复舌腭缺损是为了恢复舌腭外形和功能。方法:按常规切除病部位的舌腭组织,用颊肌粘膜瓣即期修复舌腭部组织缺损。结果:用该法修复舌腭部组织缺损12例全部成活,吞咽、语言功能恢复,外形满意,张口度正常。结论:颊肌粘膜瓣是修复舌半侧以内缺损和软腭缺损的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腭裂是指口腔的上腭(俗称上膛)出现裂隙,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畸形。轻者仅表现为软腭部的悬雍垂穴俗称小舌头雪裂开,严重者则表现为从软腭到硬腭的整个腭部裂开。其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千分之一。腭裂多与唇裂同时发生,单纯腭裂与唇腭裂的比例约为1∶4。腭裂患儿由于不能形成腭咽  相似文献   

12.
多排螺旋CT在腭部解剖及肿瘤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腭部的解剖结构特点,提高对腭部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组腭部肿瘤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发病年龄7岁~79岁,平均年龄43.8岁,所有病例行MSCT检查。结果:腭部肿瘤好发于软硬腭交界部,有30例,4例发生硬腭,5例位于软腭;其中良性肿瘤27例,涎腺多形性腺瘤17例,乳头状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2例,黏液囊肿2例,肌上皮瘤1例;恶性肿瘤12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鳞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9例腭大管扩大,其中7例为恶性肿瘤,2例见于潜在侵袭性的涎腺混合瘤。结论:MSCT能够立体清晰显示肿瘤病变,腭大孔改变在判断腭部肿瘤良、恶性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伟  向述天  许章典   《中国医学工程》2011,(9):54-55,59
目的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腭裂修补术后诊为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腭咽部侧位X线片测量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观察软腭在形态学、运动能力以及腭帆提肌附着位置等方面的特点,进一步研究腭咽闭合不全的原因,为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腭裂修补术后诊为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4例和正常健康对照组4例进行腭咽部侧位动态摄影(每例摄静止及发"衣"音像各1张)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腭裂术后组的软腭相对长度较对照组短,患者的腭帆提肌附着点相对位置比对照组靠前,发音时软腭抬高角度较小。结论软腭相对长度、腭帆提肌附着位置及发音时软腭抬高角度是诊断腭裂修补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腭咽部侧位动态摄影是观察、分析软腭形态、运动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例1:男,29岁.因语言含糊伴左侧腭部肿痛1月于1980年6月12日入院.体检:全身无异常.左侧软腭部呈椭圆形膨隆,境界清楚,触诊有实质感,软腭运动轻度受限.颈部未扪及包块.鼻腔及鼻咽部均正常.入院后在局麻下经软腭切口完整摘除肿瘤,火小为2×2×2.5cm.术后痊愈出院.病理报告为神经鞘瘤.随访lO年未见复发.例2:女,50岁.因自觉咽部有肿物伴吞咽不畅5月余于1981年1月20日入院.体检:心肺正常.左侧咽壁见鸡蛋大小赘生物,基底部呈索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带腭大神经血管束的硬腭黏膜瓣联合咽后壁瓣修复软腭肿瘤切除后的软腭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对7例软腭肿瘤的患者进行软腭肿瘤切除并采用带腭大神经血管束的硬腭黏膜瓣联合咽后壁瓣修复.结果 7例硬腭黏膜瓣联合咽后壁瓣修复后愈合良好,1例左侧缘裂开1cm,经过局部处理痊愈.结论 采用带腭大神经血管束的硬腭黏膜瓣联合咽后壁瓣修复是一个较好的修复软腭全层缺损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12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男110例,女18例,除2例行咽侧巨大肿瘤切除外,均选用改良腭咽成形术。其做法是:①用软腭折叠法缩短软腭,扩大咽部上下径和前后径,效果可靠,且不切除软腭肌肉,可减少或预防软腭切除引起的并发症;②强调必须将咽腭肌和舌腭肌缝合在一起,再缝合咽腭弓和舌腭弓,以利用肌肉的牵拉作用有效地扩大咽腔左右径,并可闭合扁桃体窝使之不留腔隙,有预防伤口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温射频软腭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有腭咽平面阻塞的OSAHS患者行射频软腭消融术,并随访分析其疗效。结果16例OSAHS患者手术后腭舌弓间距和腭咽弓间距变宽、软腭长度缩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改善。结论对OSAHS患者行射频软腭消融术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较常见 ,但多好发于唇、颊、舌部 ,软腭部较少见。本文通过对一例典型病例的疗效观察 ,希望探讨一种对软腭大型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 临床资料患者男 ,36岁 ,因咽喉肿物发现二十余年入院 ,早期肿物呈红色 ,无不适 ,渐进缓慢增多 ,近期咽喉异物感明显 ,稍感呼吸困难。专科检查 :软腭区呈紫红色 ,隆起 ,粘膜表面不平整 ,病变波及双侧舌腭弓 ,腭帆及悬雍垂边界不清 ,悬雍垂粗 ,长约 3cm ,柔软 ,活动差 ,肿块穿刺回抽见血 ,鼻咽部未检。2 治疗方法1) 手术室常规消毒铺巾 ,2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腭截短软腭前移-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OSAHS患者,均行硬腭截短软腭前移-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对31例OSAHS患者(OSAHS组)术前、术后6个月进行上气道测压及CT腭咽部解剖测量,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术前、术后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手术前后AHI、SaO2及上气道CT测量软腭后区左右径、软腭后区前后径、悬雍垂区左右径、悬雍垂区前后径。结果本组31例OSA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31例OSA患者中,治愈16例、显效、有效1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7.1%。OSAHS患者手术前后软腭后区左右径、软腭后区前后径、悬雍垂区左右径、悬雍垂区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6例术后出现鼻咽腔返流,后好转;3例有少量口咽出血。1例术后2周再发出血。1例术后1周黏骨膜愈合欠佳。结论 OSAHS患者行硬腭截短软腭前移-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软腭后气道明显扩大,腭咽前后径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春林  单明智  王娜 《黑龙江医学》2004,28(10):804-804
腭部是肿瘤的高发区 ,尤其在硬软腭交界处。腭中线的两侧更是高发部位 ,其原因 ,可能与此区小唾液腺较多及长期在进食过程中的各种刺激有关。在腭部肿瘤中 ,良恶之比约为 1∶1,所以腭部在口腔范围内又是恶性肿瘤的高发区 ,其中以黏液表皮样瘤、腺样囊性癌较多见 ,所以对腭部肿物不可轻视。1 临床资料仅就我们 10余年来治疗过 ,并随访观察的 7例病人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 :7例患者中 ,男性 2例 ,女性 5例。年龄最小者 2 1岁 ,最大者 5 6岁。发病部位均在软硬腭交界、中线两侧。肿物大小 :小者1.0cm× 1.0cm、大者 2 .1cm× 2 .0cm。其中 5例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