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附4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 ,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 2 5% ,急性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常可导致较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本组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DC)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 4 7例 ,获得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3月共对 93例颅内动脉瘤实施 GDC栓塞治疗 ,其中后交通动脉瘤 4 7例 ,占50 .5% ;男 2 0例 ,女 2 7例 ,年龄 3 5~ 77岁 ,平均 54岁。 4 2例以突发剧烈头痛为表现 ,其中 4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 ;另 5例仅表现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Hunt-Hess分级 : 级 3例 , 级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选自 1999- 0 2~2 0 0 4 - 0 2间 ,应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5例患者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急性期 6例。术前Hunt分级 :1例为Ⅳ级 ,5例Ⅲ级 ,9例为Ⅰ~Ⅱ级。结果  10例完全栓塞 ,5例部分栓塞。无手术死亡 ,1例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左侧下肢轻偏瘫 ,3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邓其峻  梁泉 《黑龙江医学》2004,28(12):911-912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选自 2 0 0 1- 0 1~2 0 0 4 - 0 1间 ,应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30例患者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急性期 14例。术前Hunt分级 :Ⅳ级 2例 ,Ⅲ级 10例 ,Ⅰ~Ⅱ级 18例。结果  18例完全栓塞 ,12例部分栓塞。无手术死亡 ,2例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左侧下肢轻偏瘫 ,3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解脱弹簧圈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技术。笔者总结了我院近 2年来 11例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麻醉管理情况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11例 ,ASA ~ 级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38~ 6 7岁 ,神经系统损害分级见表 1。 ~ 级 9例  相似文献   

5.
自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10月 ,我们采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囊性动脉瘤 12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3例 ,女性 9例 ,年龄 3 0~ 62岁 ,平均年龄 4 5 .5岁。急性期栓塞治疗 3例 ,其余 9例均在动脉瘤出血 7天后栓塞治疗。1.2 影像学资料  12例经DSA检查 ,均为囊性动脉瘤 ,均在前循环。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7个 ,前交通动脉瘤 3个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3个 ,其中 1例为 2个多发动脉瘤。动脉瘤腔最小 3× 5mm ,最大 8× 15mm ,动脉瘤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8个动脉瘤),其中43例行单纯GDC栓塞术,3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结合GDC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塑型GDC栓塞术.术前、术后造影对比,术后随访1~58个月。结果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47个,其中36个100%栓塞(76.5%),6个90%柃塞(12.8%),2个80%栓塞(4.3%),1个50%栓塞(2.1%),2个栓塞失败(4.3%),1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4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结论 GDC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冯由军  王大模  段劲峰 《四川医学》2004,25(1):F003-F003
本院自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共对 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进行了脑血管MRA、DSA、动脉瘤GDC栓塞治疗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38~ 6 4岁 ,平均 5 2 5岁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者 5例 ,以后颈、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 1例 ,6例均神志清楚 ,颈亢、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检查均呈血性脑脊液。头颅CT 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正常 ,头颅MRA发现脑动脉瘤 4例 ,正常 2例 ,DSA :6例均发现颅底动脉瘤 ,其中颈动脉颅内段 3例 ,前交通动脉瘤 1例 ,后交通动脉瘤 2例 ,瘤体…  相似文献   

8.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颖  陈维福  程远 《重庆医学》2005,34(5):730-731,737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3月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3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例4例,术前按Hunt氏分级:Ⅰ级3例,Ⅱ级16例,Ⅲ级10例,Ⅳ级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4例(80%),闭塞达90%以上6例(20%),2例死亡(占6.6%),20例随访半年~1年无复发.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科与介入科合作,对21例患者的23枚颅内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3岁。21例均为破裂瘤,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SAH19例,再次SAH2例,按Hunt-Hess分级,I级1例,Ⅱ级16例,Ⅲ级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3例(15个)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入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例采用GDC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9例于1天内、4例于2天内治疗。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7例(1例为2个)。后交通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1例,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多发(2个)1例;按HESS—HUNT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1例;首次破裂10例,2次破裂3例。结果:随访3月-1年,13例15个动脉瘤。恢复良好11例。中等1例,差1例,无发生再出血病例。结论:采用GDC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是一个有效治疗颅内破裂性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8个动脉瘤),其中43例行单纯GDC栓塞术,3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结合GDC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塑型GDC栓塞术, 术前、术后造影对比,术后随访1~58个月.结果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47个,其中36个100%栓塞(76.5%),6个90%栓塞(12.8%),2个80%栓塞(4.3%),1个50%栓塞(2.1%),2个栓塞失败(4.3%),1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4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结论GDC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异常膨出的部分[1],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介入技术日益成熟和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动脉瘤已在临床广泛应用[2],栓塞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10年1~12月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999年5月-2000年10月采用GDC栓塞治疗41例43个颅内动脉瘤,男28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47.5岁,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头痛3例,术前Hunt和Hess分级,37例为Ⅰ,Ⅱ,4例Ⅲ级。结果:栓塞治疗的43个动脉瘤,完全栓塞(100%)35个,次全栓塞(90-99%)4个,不全栓塞(<90%)4个,术中血栓形成2例,经溶栓和抗凝治疗1例恢复正常,1例遗留轻偏瘫,微导丝刺破动脉瘤壁1例,致密填塞弹簧圈后治愈,弹簧圈部分脱入截瘤动脉内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并发症、疗效。方法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3年 11月对 10例 12个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电解可脱弹簧栓塞术。其中 9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 HESS分级 :I级 2个 , 级 3个 , 级 3个 , 级 3个 , 级 1个。 8例行急诊栓塞手术 ,在 DSA动态监视下完成。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 ,并给予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9例 ,1例死亡。术后随访 2个月~ 2 2个月 ,1例重残 ,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异常 ,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短期随访结果表明 ,GDC栓塞颅内动脉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可靠。部分填塞可能导致动脉瘤继续扩大 ,破裂出血。破裂动脉瘤应急诊栓塞治疗 ,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 ,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儿童期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儿童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伞性.方法 总结北京天坛医院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3例儿童颅内动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15例.观察手术组16例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术(GDC),5例的疗效.全部病例中有2例未做进一步的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组中15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GDC治疗组中1例栓塞成功,术后恢复良好;2例栓塞治疗后动脉瘤有残留,1例行动脉瘤孤立切除术,术后死亡.1例行瘤颈夹闭动脉瘤切除术,恢复良好;2例介入治疗后动脉瘤再通,其中1例二次行栓塞治疗后再通,经手术切除动脉瘤后恢复良好.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GDC对急性出血的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也是安全的,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如有动脉瘤残留或再通者,建议行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M  Hua XM  Wan L  Jiang F  Zhong J  Ma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56-758
目的 探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34例急性破裂动脉瘤在发病6d内采用GDC早期栓塞治疗动脉瘤。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23例,Ⅲ级4例,Ⅳ级1例。其中1~3d内治疗14例,4~6d内治疗20例。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Medtronic AVE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结果 除2例因血管严重痉挛致使微导管无法到位操作失败而实施动脉瘤夹闭术外,其余28例造影证实为完全闭塞,4例为90%闭塞。介入治疗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GDC尾端残留于瘤动脉2例,均未导致临床后果。无死亡及严重后遗症。经随访未见再次破裂出血。结论 早期应用GDC栓塞治疗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具有微侵袭性,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正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GDC)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理想的栓塞材料,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GDC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效果好的新技术,可达到近似手术夹闭的效果。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我科应用GDC治疗颅内动脉瘤65例,通过术前、术后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一般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为首发表现 ,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动脉瘤重要方法之一 ,显微外科的发展 ,使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1998年 6月至 2 0 0 2年 1月间我科收治 2 2例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18例 ,未行手术的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2 7~ 70岁 ,平均 5 6.4岁。临床表现 :以 SAH为首发症状者 17例 ,以动眼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者 1例。出血后 Hunt和 Hess分级评分 :0级 3例 ,1级 3例 ,1a级 5例 ,2级 5例 ,3级 1例。动眼神经损害 6例 ,有意识障碍 2例。…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月~2010年5月,我科开展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40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8岁.所有病例中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35例,脑出血5例.病例分类:前交通动脉瘤14例,后交通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多发性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动脉瘤2例.Hunt-Hess分级:I级18例,Ⅱ级10例,III级7例,Ⅳ级3例,V级2例.临床表现均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经头颅CTA或/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颅内动脉瘤,均择期行动脉瘤栓塞术.  相似文献   

20.
王治平  吴洁  俞炬明  朱铭 《上海医学》2001,24(2):92-94,127
目的 介绍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GDC)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描述3例儿童颅内动脉瘤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3例均因瘤破裂致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2例为后交通动脉瘤,1例为前交通动脉瘤;Hunt和Hess分类;1例为I级,1例为Ⅱ级,1例为Ⅳ级。结果 经DSA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术治疗,3例均成功,也无并发症。结论 儿童颅内动脉瘤虽属罕见,但对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仍应考虑动脉瘤的可能。GDC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安全而有效,长期预后则有待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