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玲  李伟铭 《四川医学》2011,32(2):205-20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者30例作为A组,非重症肺炎患者42例作为B组,急诊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7例作为C组。对A、B组分别在初期、中期、恢复期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水平,对C组在就诊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水平。并对A、B组在初期及恢复期行胸部CT或X线片检查以验证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转归。结果 A、B组患者初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上升,中期超敏C反应蛋白逐渐下降,恢复期降至正常或接近于正常;且A、B组初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1);A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反映肺炎患者感染程度及病情转归的较敏感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2.
何全利  刘伟 《中外医疗》2013,32(3):179-180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该院自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病患者6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病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共38例;B组患者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共26例;另取25例无冠状动脉病变者作为参照对象,分为C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测体内血清内脂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经过一系列数据分析得出两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通过对冠状动脉病患者的检测分析,随着冠状动脉病程度的加重,血清内脂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呈增长趋势。A组较C组增长1.98%,B组较A组增长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内脂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随冠状动脉病程度的加重在患者体内的含量不断增加,密切关注人体内的血清内脂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有助于预防冠心动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他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晚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口服,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TC、TG、LDL-C、HDL-C及hs-CRP均无明显差异(P〉0.05);他汀组TC、TG、LDL-C、HDL-C及hs-CRP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抑制斑块内炎性反应,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预测冠状动脉事件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对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ACS组)与50例体检健康的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测定;根据hs-CRP水平将ACS组分为3个亚组,A组17例,血清hs-CRP(48.75±13.14)mg/L;B组17例,血清hs-CRP(43.17±11.36)mg/L;C组16例,血清hs-CRP(37.58±10.29)mg/L。随访冠状动脉事件2年。结果①ACS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②A、B、C 3个亚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5例、3例、1例,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9.41%、18.75%、6.2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与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关系,hs-CRP水平可作为ACS患者未来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清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D患者96例(其中超重或肥胖51例为A组,体重正常45例为B组,)、正常对照(NC)组22例的血清HB-EGF、hs-CRP水平.结果 CAD组血清HB-EGF及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AD组中不同体重指数A、B两组之间血清HB-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指数、腰臀比与血清HB-EGF及hs-CRP正相关,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低密度胆同醇脂蛋白与血清HB-EGF及hs-cRP相关关系不明显.结论 血清HB-EGF、hs-CRP水平与CAD、肥胖密切相关,可作为CAD、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HB-EGF、hs-CRP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每晚40 mg及每晚80mg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每晚80 mg( A组)、40 mg(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40例,共6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血清hs-CR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A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B组(P〈0.01)。 A、B组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均较治疗前减少,中间斑块和硬斑块均增多,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A组优于B组。该药具有抗炎、稳定及逆转斑块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炎症状态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影响。 方法 将128 例KD 患儿分为MP 感染组42 例,非MP 感染组86 例,分析两组热程、不完全KD 比例及静脉丙 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比例等临床特征。比较患儿急性期、缓解期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 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并发CAL 情 况的差异。结果 KD 急性期MP 感染组NLR、PLR、hs-CRP 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高于非MP 感染 组(P <0.05),缓解期MP 感染组PLT 和hs-CRP 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MP 感染组IVIG 无反应、 CAL 发生率及左冠状动脉内径/ 主动脉环内径(LCA/AOA)比值均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结论 合 并MP 感染的KD 患儿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更为强烈,发生IVIG 无反应以及CAL 的风险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变化,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与冠心病分型、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2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与同期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hs-CRP浓度和外周血WBC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CS组hs-CRP浓度及WBC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外周血WBC计数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ACS患者,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所有ACS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血管进行损害程度评分,研究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范围及程度的关系。结果ACS组hs-CRP高于对照组(P〈0.01)。冠脉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闭塞组hs-CRP高于狭窄组(P〈0.01)。结论测定ACS患者hs-CRP对其冠状动脉狭窄范围及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A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B组)及冠状动脉狭窄(C组)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分布、心肌缺血改变的差异。结果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差异无显著性;病变血管分布A组多累及右冠脉,B组、C组多累及左前降支,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心绞痛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心肌梗死与心电图ST-T异常发生率,A组低于B组、C组(P<0.05,P<0.01);LVED值A组小于B组、C组,EF值A组高于B组、C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对心肌缺血的影响较冠状动脉狭窄低,但并非无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诊断为冠心病的164例患者,按照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组(n=68)和血糖正常组(n=96)。对两组同时进行hsCRP水平的测定。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和hsCRP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hsCRP水平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比较表明,随着hsCRP水平的升高,糖尿病组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在hsCRP〉3.0μg/ml时,这种差异尤其明显。结论:hsCRP可以作为预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O(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运用金标法检测两组人员的cTnI水平,运用胶体金法检测hs-CRP 水平。结果:治疗组血清cTnI和和hs-CRP 均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1);治疗组患者cTnI 和hs-CRP 的阳性例数分别为56例和78例,阳性率分别为56%、78%,hs-CRP的阳性率比cTnI高( 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TnI和hs-CRP 水平显著升高,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时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为正常组(32例),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组(86例,占72.88%)。据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2例),双支病变组(28例),三支病变组(36例)。空腹取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9.44±0.82mg/L)明显高于正常组(3.78±0.60m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三支病变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9.88±0.58mg/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8.45±0.62mg/L),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升高,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其水平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根据造影结果,将269名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2例(AMI)、不稳定性心绞痛组63例(UAP)、稳定性心绞痛组84例(SAP)、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空腹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结果 冠心病组hs-CRP,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细(AMI)的UA与hs-CRP呈负相关(r=0.459,P<0.01),而UAP组UA与hs-CRP呈正相关(r=0.326,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的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hs-CRP血症、高UA血症是反映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水平高低与冠脉病变累及的范围无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D-二聚体(DD)在冠心病中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和血浆DD浓度,另外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LP(a)和DD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s-CRP、LP(a)和DD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的发生和病情变化,hs-CRP及LP(a)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的改变及二者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选择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hs-CRP及尿酸水平并探讨二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患者血清hs-CRP及尿酸水平显著增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及尿酸水平显著相关(r=0.387,P〈0.05)。结论 hs-CRP及尿酸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二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及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CAHD患者280例(CAHD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并分析CA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CAHD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吸烟比例及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受试者的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及CAHD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HD组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发现斑块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AASI、斑块积分均显著低于重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与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血压、IMT、发现斑块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血清hs-CRP检测对于诊断CAHD及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丽霞  周红  邹丽娥 《海南医学》2014,(14):2093-2095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A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CAD合并HC患者63例。所有患者根据给予药物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4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服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前及1个月后hs-CRP水平、血脂各成分及一般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期1个月的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hs-CRP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降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对降低血脂及hs-CRP水平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并且加大药物剂量时效果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王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58-195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疾病与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2006年7月期间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356例,其中按照中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对两组进行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两组的冠造和C反应蛋白进行组内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C反应蛋白浓度下冠脉病变类型比较表明,随着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代谢综合征组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可作为预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