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珏  刘敏 《新中医》2014,46(9):177-179
<正>自古以来,消渴病的论治就见仁见智,清热养阴者有之,如《丹溪心法》之消渴方;益气和胃、养阴生津者有之,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玉液汤;有治"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的肾气丸,也有治"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的白虎加人参汤。那么,代表当代中医最高水平的国医大师们,对消渴病的治疗有何特色,笔者对11位首届国医大师们的24首有关消渴病治疗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分析,力图客观地总结国医大师们治疗消渴的遣方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金匮要略》中,肾气丸既可用于“小便不利”,又可用于“小便反多”,这是为什么? 答:《金匮》的《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说:“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说:“……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由上述经文可见,肾气丸既可用于“小便不利”,又可用于“小便反多”。后世以实践验证,肾气丸对肾虚尿少和肾虚尿多的疗效均很显著。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前人多按上中下三消分治,但效果并不理想。现从肾、脾、肝谈谈糖尿病的病机。 1肾与消渴病 《伤寒论》谓:“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历代医家把肾虚作为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4.
八味地黄丸“蒸动水气”之意最早可追溯到《金匮要略》。《金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明确提出八味地黄丸有蒸动水气之功者属明·俞嘉言,俞氏日:“消渴病,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肾气虚不能摄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势,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蒸动水气,舍此曷从治哉?后人谓八味丸为治消渴之圣药,得其旨矣。”消渴与糖尿病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对17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后属于消渴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八味地黄丸治疗(6例配用黄精、葛根)并分别进行了血脂、血浆胰岛素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阅读《中医杂志》颇受教益。但觉贵刊有些文章内容不准确,有必要就正于作者、编辑。一、今年第七期第8页《论病与证》一文中,论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时举例云:“《金匮要略》中用肾气丸者有四:一是中风后少腹不仁;二是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三是治痰饮短气微饮当从小便去;四是妇人烦热不得卧,但有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查《金匮要略》用肾气丸者有五:一是脚气上入,少腹不仁;二是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三是治痰饮短气有微饮者;四是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五是妇人烦热不得卧,但有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并无中风少腹不仁用肾气丸;也无虚劳里急诸不足,少腹拘  相似文献   

6.
肾气丸是治肾气不足诸证的第一方 ,因其出自《金匮要略》,故名为金匮肾气丸。仲景用来治多种病证 ,其中之一便是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者 ,小便一斗。即《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可用于治疗多饮多尿之病证 ,糖尿病亦属其中之一。继仲景之后 ,后世用肾气丸治消渴者亦不在少数 ,概因消渴发病之根本乃肾虚。正如《景岳全书》云 :“若素体肾气虚羸 ,精无所藏 ,精不化气 ,五脏失养 ,复因调摄失宜 ,肾不固精 ,精微下注 ,则发为消渴。”其发病机理为 〔1〕:肾气 (阳 )虚弱 ,气化无力 ,精液失摄 ,肾阴不足 ,相火上腾 ,消灼津液与谷物。随着病情的…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对消渴病的论述共有三条。一曰:“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雨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二曰:“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三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后世皆以为此三条分别论述中消的多食证、上消的多饮证、下消的多屎证。笔者认为此三条应当结合起来看,上消、中消、下消都应当具备三多(多饮、多食、多屎)一少(形瘦)的证候。三消的划分只能说明引起消渴病有三条  相似文献   

8.
梁钊 《光明中医》2004,19(3):18-19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消”是指消谷、消水和身体消瘦之意思。“渴”的意思是:口渴善饮,渴而不止。它的特征是:多饮、多食、身体反而日益消瘦,尿液有甜味。早在《内经》中已有颇多的论述。《素问·阴阳别论》中说:“二阳结、谓之消。”《金匮要略》有“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专论:“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并创立了白虎汤加人参以及运用肾气丸辨证治疗该病的方剂。隋唐的《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中消渴病有八候,这为以后对此病分类开启了先例。《千金方》中明确提出预防糖尿病,必须从控制饮食开始。宋代《太平…  相似文献   

9.
中医对消渴病(糖尿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始立消渴病专篇,但其未能划清病与症的界限,当时"消渴"既指后人所称之消渴病,又包涵了外感热病伤津所致的烦渴多饮之症。唐初甄之言的《古今录验方》记载有"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它使消渴病得  相似文献   

10.
近代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即“消渴”)的论述很多,多数医家偏执于阴虚液涸、火热炽盛之说,使滋阴清热之法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正治之法。笔者认为,糖尿病应从寒论治,病机以阳虚为本,位在脾肾;温脾肾、助双化 (脾之运化、肾之气化)为正治之法。 有关寒消的论述可追溯到《内经》“肺消”证。《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提出了肺消是因寒而致,其主症为饮多尿亦多。《金匮要略·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阐明了饮多尿亦多的治法在于温肾化气。可见肺消,即“寒消”也。寒消…  相似文献   

11.
古力 《四川中医》1999,17(11):26-26
糖尿病届中医消渴病范畴,对该病早有论述:《黄帝内经》云:“五藏柔弱者,善病消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消渴病的病因与体质柔弱嗜食肥甘有关。《金匾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九主之”。对消渴拟出治疗之方。唐代王杰《外台秘要》云:“消渴者……肾虚所至,小便至甜。”以后历代亦有发展,方药繁多,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学习先贤,结合临床,认为治疗该病重在把握疾病标和本,放采用了益气滋阴清热之法治疗糖尿病,临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举二例报…  相似文献   

12.
邓铁涛教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中老年消渴病 ,每获良效 ,辨证用药 ,独具一格。现将邓老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1 病因病机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 ,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 ,上燔心肺则多饮 ,中灼脾胃则消谷 ,阴虚阳亢固摄失司 ,故小便量多。《石室秘录·消渴篇》曾明确指出 :“消渴之证 ,虽分上、中、下 ,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之法 ,以治肾为主 ,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可见 ,消渴病以肾气阴两虚为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阴气即肾气 ,含肾阴、肾阳。中老年消渴病人 ,…  相似文献   

13.
(12)肾气丸—崔氏八味丸(见金匮及外台) 药物组成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心附子炮各一两调剂及用法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原书指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  相似文献   

14.
“上消”,消渴病之一种。指以口渴引饮为主证的消渴,多属心胃火盛、上焦燥热。治宜润肺、清胃热为主。常用方剂有:人参白虎汤、消渴方、二冬汤等。《内经》又称之为膈消,肺消。《黄帝内经·素问》卷十·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丹溪心法·消渴》称之为“上消”。“中消”,消渴病的一种,又称消中。《黄帝内经·素问》卷十腹中论篇第四十:“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中消患者多由脾胃燥热所致。临床症见:多食善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大便坚硬。治宜以清胃泻火为主,兼以滋阴润燥。  相似文献   

15.
遵循《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经义的教导,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加味肾气丸配合优降糖片治疗糖尿病58例,并与单用优降糖片治疗的52例对照,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所有病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8例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40~68岁;病程6个月~12年。对照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5~69岁;病程8个月~15年。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修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消渴病条文,…  相似文献   

16.
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而有甜味、消瘦无力为特征的病证。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指出,本病特征是“消谷”、“小便度多”、“渴欲饮水”的三多症状。唐·王焘《外台秘要·消渴》曰:“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历代文献记载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现代医学认  相似文献   

17.
五子衍宗丸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淑英  李育浩 《新中医》1992,24(11):52-54
五子衍宗丸早见于明代《摄生众妙方》,为古代名方,由栒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和车前子组成,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古今多用于治疗肾精亏损所致的阳萎早衰、精少不育等,因其对肾虚之征,疗效确切,故其应用,经久不衰。祖国医学认为消渴之病机与肾之关系尤为密切,张仲景提出消渴从肾论治。《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治虚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先提出了“虚劳” ,并列专篇论述。认为病机是“脉大虚” ,即阴阳气血俱虚 ,病位及于脏腑气血阴阳。其具体治法 ,除《金匮要略·虚劳篇》中七法及附方外 ,还散在于消渴病、百合病、肺痿病、寒疝病、下血病、产后病、虚黄病、妇人杂病等篇中。笔者将其归纳为十法 ,浅述如下。1 补阴生气 ,助阳化水法 本法用于阴阳不足 ,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虚证。《虚劳篇》第 15条 :“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消渴篇》第 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 ,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这两条症状一为…  相似文献   

19.
水泉不止 膀胱不藏——浅议五苓散治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一证,名类颇多,《素问》即有消中、消渴、风消、膈消、肺消等。后人分三消而统括其证,总以多饮、多食、多尿为凭。如《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云:“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甘者,皆是消渴病也。”医者多从其说。此为消渴之一大类也。其有渴饮不止,而所食不多,小便不甜之证,中医亦以消渴名  相似文献   

20.
消渴是一个病名 ,也是一个症状 ,现代医学多以糖尿病论之。消渴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 ,有消瘅、膈消、消中之称。在《医学心悟·三消》中 ,把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 :渴而多饮为上消 ;消谷善饥为中消 ,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许多医家在治疗消渴病时 ,多从养阴润燥入手 ,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然后病必求其本。消渴一症虽以阴虚一派之症状现于外 ,然究其病因、病机、变病 ,多以火热为本。1 消渴病的病因多滋生火热1 1 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 ,醇酒厚味 ,滋生内热 ,致失脾胃远化失常 ,内热蕴积 ,胃火炽盛 ,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