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aynia cordata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由于鱼腥草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因此在少数地区发现用眼子菜科植物抱茎眼子菜和玄参科植物水苦荬误当鱼腥草入药的情况,应注意鉴别。现将鱼腥草与其混淆品的鉴别要点归纳总结如下:1正品1.1性状鉴别[1]本品  相似文献   

2.
2000版《中国药典》中鱼腥草的入药部位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绍新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50-650
鱼腥草为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常用中药 ,2 0 0 0版《中国药典》 部中规定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 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1 ] ,可见本品的药用部位只限于地上部分。对此 ,笔者从本品的生态特征中各个部位所占整个植株的比重所含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等三个方面来对本品的药用部位提出异议 ,以供商榷。1 生态特征从生态特征来看 ,本品根部只占整个植株的 5 %~ 7% ,地下茎和地上茎约占整个植株的 70 %~ 85 % ,叶与花穗约占整个植株的 8%~ 2 5 %。2 有效成分从有效成分来看 ,本品全草含挥发油 ,油中…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素泡腾片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腥草素泡腾片的研制上海练塘中药厂(201711)徐海霖,叶永坚三白草科蕺菜属蕺菜HouttuyniacarclataThunb,又名鱼腥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肺炎,支气管炎以及炎症痈肿等病鱼腥草受贮存时间的影响,疗效差异很大,故目前已由合成鱼腥...  相似文献   

4.
山药入药部位名称探讨济宁市任城区卫生局(272117)赵学敬济宁市任城区药检所(272117)于忠雪关键词山药,根茎,块茎,圆柱根,入药部位山药来源于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appositaThunb。关于其药用部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5.
不同染色体数目鱼腥草挥发油成分的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黎  吴卫  郑有良 《中草药》2004,35(12):1399-1401
目的研究鱼腥草染色体数目与挥发油成分的关系,比较鱼腥草鲜草与干草及其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对不同染色体数目的鱼腥草鲜草地上和地下及其阴干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按挥发油TLC图谱斑点数目和清晰度不同,20份鲜草材料地上部分大致呈现5种类型,地下部分挥发油大致呈现3种类型,19份干草材料大致呈现4种类型。结论鲜草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鲜草与干草挥发油在化学成分上均有较大差异,材料间挥发油成分差异鲜草大于干草,地上大于地下,并且鲜草挥发油有染色体数目增加同时斑点数增多的趋势;峨眉蕺菜同蕺菜在挥发油成分上并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补益类植物中药的入药部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辉  李广平  郭月秋  陈代贤 《中药材》2001,24(3):232-233
为探讨补益类植物中药入药部位的规律性,对中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所载428种单味植物类中药录入计算机分析。结果表明补益类中药中以地下部分入药者60.5%,而在其它类中药中占31.7%,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果实和种子入药者在补益中药和其它类中药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以茎、叶等其它部位入药者在补益类中药中明显少于其它种类中药,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补益类中药与植物入药部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根及全草。前些时候因鱼腥草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被停用后,不少人对鱼腥草能否口服药用和食用心存疑虑。事实上鱼腥草是可以继续口服药用和食用的,它不仅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而且也是一种味道鲜美的佳蔬。  相似文献   

8.
马可欢 《中成药》1994,16(7):54-54
柴胡药用部位探讨蚌埠市药品检验所(233000)马可欢柴胡的药用部位,各版药典收载均为用其“干燥根”。柴胡根占柴胡全草的比例太小,远远满足不了药用需求。通过时柴胡根,地上部分及全草分别制成小样,并同其制剂柴胡注射液进行分析后发现其紫外吸收光谱及定性反...  相似文献   

9.
萱草入药历史悠久,古今药用部位存在差异,现代仅以根入药,古代本草记载的药用部位还包含嫩苗、花等。通过整理历代本草文献,对萱草的名称、生境与品种及不同部位的功效主治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本草拾遗》首次收载萱草,且开始区分药用部位,后世本草多采用“萱草”“萱草根”“萱草花”为正名。根据历代本草记载的植株描述,萱草具有根近肉质、中下部有纺锤状膨大、叶两边分垂且柔弱肥大、花朝开暮蔫、花金黄色、内花被裂片下部有“∧”形采斑、结实三角、子大如梧子且黑而光泽等特点,故而古代的萱草与现代的萱草为同一品种,即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L.,其生境、功效与主治从侧面也证实了这一结果。历代本草记载萱草以根、嫩苗、花为主要药用部位,现代中药著作一般仅收载根,明显与之不符。通过考证,有助于厘清萱草古今药用部位的实际情况,为萱草正本清源、正确用药及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RP-HPLC测定鱼腥草中芸香苷和槲皮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思曼  边清泉 《中成药》2006,28(7):1058-1059
鱼腥草为三白草料植物蕺菜属蕺菜Houttuynfa CordataThunb.的干燥全草,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性味辛、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毒排脓,利尿通淋之功效,有强抗菌抗病作用[1,2]。芸香苷、槲皮素是其有效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芸香苷、槲皮素均具有多种药理作用[3,4]。同时鱼腥草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及西南部各省区,尤以四川、湖南、湖北、江苏等省居多,为药蔬兼用之品,极具开发潜力。而目前对不同品种及各部位有效成分芸香苷、槲皮素的同时测定方法,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野生和…  相似文献   

11.
黄芪一般以根入药,如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也有全草入药,如多花黄芪。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根及多花黄芪全草有法定标准;在有些地区,部分黄芪品种根及黄芪地上部分也作为黄芪入药,一般为地方习用,且无法定标准。黄芪不同入药部位含相似化学成分,也有一定差异,体现在药理活性强弱,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等功效保持一致,黄芪不同药用部位可替换,具体剂量需按药理及临床研究结果而定。  相似文献   

12.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来确定当归是否可按归头、归身、归尾等3个部分来分开精准入药,为中药的炮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对归头、归身、归尾等3部分的主要微量元素(钙、钠、镁、铁、铜、锌、钡)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实验数据表明,当归的3部分微量元素含量不同。铁在归尾中含量较高,铜在归身中含量较高,锌在归头中含量较高,而钡在归身中含量较高。结论: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应将归头、归身、归尾3部分分开入药,为中医临床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柴胡功效演变与入药品种及入药部位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梳理历代文献,总结柴胡功效的演变,并分析其与柴胡入药品种及入药部位间的关系。结果:《神农本草经》时期应用的柴胡品种已不可考。唐代以后,狭叶柴胡、银州柴胡被认为是柴胡上品,而银柴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亦被当做上品柴胡应用,这有可能成为柴胡出现"补虚劳"功效描述的原因。古来柴胡皆以根入药,清末以来,在长江一线逐流行以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同时期兴起的"柴胡劫肝阴"之说或许与入药部位的改变而造成的有效成分改变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结论:历代对柴胡功效认识的不统一,有可能是不同时期内应用柴胡的品种及入药部位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证水蔓菁的药用品种及功用。方法查阅古今有关文献,以本草文献为依据,结合当代水蔓菁的品种应用,对水蔓菁的药用品种、用药部位及功用加以考证。结果水蔓菁为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水蔓菁Veronica linariifolia Pall.ex Linksubsp.dilatata(Nakai et Kitag.)Hong的干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咳化痰等多种功用。结论水蔓菁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中草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引据论证了柴胡药用品种均以北柴胡和南柴胡为正品。入药部应位取其根。地上部分也可入药,但差别较大。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鱼腥草产量与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福建省各地多有野生分布。全草药用,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消痈排浓、杀虫、消积、健脾、止血等功效。具有广普的抗菌作用,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效果,目前,国内有20多家药业公司生产鱼腥草注射液。国内开发利用鱼腥草的规模不断扩大,野生资源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较高。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开始出现人工大量种植,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药用植物的叶形与药用部位的选择及化学成分的分布之间有着相关性。凡叶基部较宽者,多选择地下部分入药,其药用化学成分的分布为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叶先端较宽者,则有相反的结果。本文报道了选择有效药用部位和充分利用药物资源的一些可供参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罂粟壳即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Sommifer-umL.的果壳。成熟果壳与未成熟果壳在生物碱含量上有差异,故要求以成熟果实的果壳入药[1]。本品属麻醉药品,使用不当易成瘾和引起中枢性呕吐、抽搐等,毒副作用较大,临床上必须严格管理。对古代的炮制与应用进行研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1历代炮制方法1.1净制与切制净制主要是除去非药用部分、分离出药用部位,即去掉柱头(文献所谓顶、盖、萼),基部短柄(所谓蒂、枝梗),假隔膜(所谓瓣、筋膜),及分离出种子(所谓去核)。种子即罂粟米,气味甘平,单独入药,治反胃、腹痛、泻痢、…  相似文献   

19.
曹琳娜  彭佩克  潘志强 《中草药》2022,53(13):4187-4197
木通属AkebiaDecne.目前发现5种,其植物在中医药治疗上应用广泛,药用品种主要是木通(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e、三叶木通A. trifoliata和白木通A. trifoliate subsp. australis;主要药用部位为其藤茎和果实,具有利尿通淋和疏肝理气等功效。近年来木通属植物也常用于中医药的肿瘤防治,许多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胃癌、肝癌等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而来自木通属植物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癌作用也不尽相同,其抗肿瘤机制包括诱导凋亡、抑制侵袭与转移、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等。对木通属植物的藤茎、果实、种子提取物和其天然产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行归纳综述,为木通属植物在中医药肿瘤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鱼腥草药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芬芳 《河南中医》2004,24(7):72-73
鱼腥草,又名芩草、蕺草、臭腥草等,全草可直接入药或经蒸馏提取制成注射剂应用。该草最早见于《别录》下品,属三白科草属,是一种辛臭的植物,分布于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喜阴湿环境,多野生于林下、草丛、溪谷、田埂、洼地,多以无性方式繁殖。全草用途广泛,据测定每100g全草含粗蛋白2g,粗脂肪0.4g,多糖类6g,钙0.07g,磷0.05~0.12g,还含有蕺菜碱,可供食用及药用。目前,人们还将其制成茶、酒、汽水等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