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在《温病条辨》书中详论温病三焦用药,分析各篇药物使用可见其重视中焦脾胃。三焦用药以治上焦轻宣温邪,兼顾养阴益气;治中焦平调脾胃,权衡邪实正虚;治下焦填精益髓,随证逐邪于外为特点。  相似文献   

2.
略论吴瑭《温病条辨》对温病学的继承和发展(浙江省乐清市中医院325600)周朝进关键词:吴瑭,温病条辨吴瑭(1736~1820年),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是清代温热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等书。本文试就《温病条...  相似文献   

3.
孙大定 《河南中医》1994,14(6):377-378
《温病条辨》下法述要孙大定湖北宜昌医学专科学校(443003)主题词吴瑭,《温病条辨》,泻下清代温病大师吴瑭(字鞠通),在其《温病条辨》中,对下法的应用颇具特色。在立法上,以宣通三焦,清泻实(湿)热为宗旨;在遣方中,宗仲景之方而不凿执其法。首创以温热...  相似文献   

4.
瞰识吴瑭保津护阴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6.
宋福印 《河北中医》1992,14(2):45-45
《温病条辨》曰:“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对于上述病证吴氏曾多用温热之品治之,而世人考究者甚少,今笔者摭拾其大概,略而论之。因地制宜吴氏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注曰:“盖寒水之病,冬气也,非辛温春夏之气不足以解之,故仍旧用桂枝辛温解肌法,俾得微汗,而寒热之邪皆解矣。据此我们测知,吴氏所列桂枝汤是专为好发于冬春季节的温病而设,因该季节风寒之气当令,虽患温病亦每多  相似文献   

7.
吴瑭及其《温病条辨》的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由清代著名医家吴瑭著于嘉庆三年(1798)。该书创立三焦辨证纲领,由上及下、由浅入深,旨在“认证无差”。后世认为,此书创立的三焦辨证体系与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理论、叶桂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互为羽翼,成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实践为基础,发展的、全面的,从诸事物的本质联系来看待一切,这就是唯物辩证观。笔者认为,尽管《温病条辨》中某些论述有失片面,但吴瑭的唯物辩证观仍占主流,现就吴瑭在本书中对伤寒与温病、温热与湿热、燥气大纲的论述,予以剖析。1 区别对待伤寒温病,强调二者辩证统一急性外  相似文献   

9.
《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其变方的应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清代吴瑭编著的一部论述外感温热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的医书,其对外感病的认识在《伤寒论》论治外感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吴瑭所创制的银翘散及其变方,制方严密,辨证精妙,仍是当今临床常用的方剂。现对《温病条辨》中银翘散及其变方的用法综述如下。银翘散治上焦病1·银翘散本方应用银翘散由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生甘草组成,作散以鲜苇根汤煎,具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温病初起。在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中,银翘散与桂枝汤相对,“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温病条辨·燥气论》结合《吴鞠通医案·中燥门》中几则医案,对燥气的属性和燥病的治疗作了探讨。同时,对吴氏病案中一些不足之处,作了分析,井提出了“活燥首先当辨其为凉燥或温燥,再就是视其正化与对化而分别予以温润散寒或辛凉濡润的方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阴学术思想的探讨,强调阴津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阴津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及保阴护津在温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温病五大死证的现实意义.指出五大死证基本上概括了温病过程中常见的各种危象,其理论对正确认识、预测诊断温病危急症,仍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中医在外感急性热病危急症的抢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建立“《吴鞠通医案》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吴鞠通医案》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其在处方用药方面,灵活不拘,巧妙配伍颇具特点。如对郁金的使用,经与不同药物配伍,可广泛运用于外感、内伤、妇人等诸多病证之中,对历代应用郁金的经验进行了补充。现将他运用郁金的经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吴瑭治疗痰饮经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4):139-140
吴瑭 ,字鞠通 ,江苏淮阴人。所著《温病条辨》奠定了其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的地位 ,备受后世推崇。而吴氏对于内伤杂病的治疗 ,也同样学有渊源 ,经验丰富 ,这从其《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等著作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反映 ,现就其对痰饮的治疗经验作一浅析。1 通达阳气 ,尤重脾胃吴氏治疗痰饮 ,首重通达三焦阳气 ,在上焦开肺气扶心阳 ,在中焦助脾气通胃阳 ,在下焦护肾气开膀胱。其中又特别重视中焦阳气之通达 ,时时不忘和胃补中阳。此因痰饮为水湿停蓄不化而成 ,“ (水湿 )中焦与脾合者 ,脾主湿土之质 ,为受湿之区 ,故中焦湿证最多 ;脾与…  相似文献   

16.
17.
张再良 《中医药学刊》2005,23(3):424-426
以吴瑭的《温病条辨》为基础,从经方与时方、伤寒与温病、继承与发展的相互关联展开论述。列举了《温病条辨》对经方的运用和化裁,分析了《温病条辨》中其他主要方剂的构成和来源,并进一步探讨了寒温对立的由来。强调寒温在临床上实际上是统一的,尽管历史上医家为了纠偏会对某一方面有所强调,对此应该予以充分理解,同时对《温病条辨》在外感热病证治中所起的作用,也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湿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为清代温病学家吴瑭总结丰富温病临床经验,历经十载而著之书。该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所载汤方,以其具有吸收快,疗效高等特点而为吴氏所善用。  相似文献   

19.
《吴鞠通医案》中收载治疗中风的医案数则,吴瑭从虚实两方面辨治中风。实证包括风中经络,可祛风通痹;痰热肝郁,可通宣疏解。虚证为水不涵木,可滋肾养肝。吴瑭辨治中风经验对当今中医临证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温病学说源于内、难二经,成熟于清代。其中叶桂、吴瑭的学术贡献最著,其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成为温病学的辨证纲领。既继承了伤寒精髓,又发展、完善了外感热病的理论体系而流传于世。其中卫气营血辨证从生理、病理和疾病传变都赋予了新的含义,对指导温病的临床诊疗、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三焦辨证则自上而下地分析温病在临床上的变化规律,结合经络学说、五行八卦、易学等理论,更加丰富了温病学说,可以说是继伤寒为羽翼,集温病于大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氏的诸多经方对后世的医学贡献是功范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