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论证我国雷氏按蚊与嗜人按蚊的分类地位。 [方法 ]采用分子鉴别法 (鉴别PCR和rDNA ITS2序列 )检测辽宁及山东两省现场按蚊标本 ,并依据ITS2区序列建立分子系统树。 [结果 ]分子鉴别显示 ,辽宁和山东两省均存在雷氏按蚊和嗜人按蚊。我国雷氏按蚊 (辽宁和山东省 ,n =6 )和嗜人按蚊 (辽宁、云南、河南和四川省 ,n =10 )ITS2序列长度和GC含量分别为 45 1bp、 46 2 % ,44 8bp、 46 0 % ;各地雷氏按蚊和嗜人按蚊序列均无差异 ,但各地嗜人按蚊与对照组江苏的嗜人按蚊相比 ,种内序列差异为 0 88% ;雷氏按蚊与嗜人按蚊种间序列差异为 2 5 7%。分子系统树显示雷氏按蚊与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与凉山按蚊亲缘关系较近。 [结论 ]根据分子鉴别 ,确认我国雷氏按蚊与嗜人按蚊为同域分布的 2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2.
我国嗜人按蚊和雷氏按蚊分类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嗜人按蚊和雷氏按蚊的分类地位虽经多次修订,其存疑问题迄今未获解决,蚊媒分子鉴别研究的发展为澄清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作历史性回顾评述,并根据分子鉴别研究新进展对我国嗜人按蚊和雷氏按蚊的分类地位和正确命名修订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种简便的赫坎按蚊复合体近缘种按蚊基因鉴别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能鉴别赫坎按蚊种团内不同近缘种按蚊的基因鉴别技术。方法 依据赫坎按蚊种团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雷氏按蚊和八代按蚊4种近缘种按蚊ITS2区段的基因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能鉴别赫坎按蚊种团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雷氏按蚊和八代按蚊4种近缘种按蚊的简便的PCR基因鉴别技术,并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和新建立的基因鉴别技术对从辽宁、河南省以及在朝鲜现场捕获的按蚊分别进行了形态学和基因鉴别及比较。结果与结论 新建立的基因鉴别技术能准确鉴别赫坎按蚊种团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雷氏按蚊和八代按蚊4种近缘种按蚊。具有比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准确,比已有的PCR-RFLP蚊种基因鉴别技术更简便、价廉和省时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复合媒介地区的疟疾媒介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4.
PCR-RFLP技术用于鉴别赫坎按蚊复合体近缘种按蚊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区别赫坎按蚊种团内近缘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技术,对辽宁省现场捕获的按蚊用特异性ITS2引物进行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RsaⅠ和HinfⅠ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中华按蚊的PCR扩增产物能被限制性内切酶RsaⅠ酶切成350 bp和200 bp两条酶切DNA条带;嗜人按蚊核糖体DNA(rDNA)的PCR扩增产物能被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酶切成410 bp的酶切DNA条带; 雷氏按蚊的ITS2基因PCR扩增产物能分别被限制性内切酶RsaⅠ和HinfⅠ酶切,分别显示350 bp和400 bp的酶切DNA条带;八代按蚊的PCR扩增产物没有显示明显的限制性内切酶RsaⅠ或HinfⅠ酶切条带.结论依据rDNA的ITS2区段基因特征建立的PCR-RFLP技术可用于鉴别赫坎按蚊种团的中华按蚊、嗜人按蚊、雷氏按蚊和八代按蚊4个近缘种按蚊.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88-2007年间蚊虫分类学研究的新进展,提出新修订的“中国按蚊校订名表”。新名表中收录我国按蚊共61种(亚种)。以往我国曾记载过的12种按蚊已被证明属无效学名,包括以下情况:①我国记录存疑,迄今未采获典型的平原按蚊(Anopheles campestris)标本;②鉴定错误,已更正为其他蚊种的是小五斑按蚊(An. atroparvus)和印度按蚊(An. indiensis);③经杂交试验或分子鉴别被确认为近缘种的同物异名共9种,分别为长浮按蚊(An. chang-fus)、大窄按蚊(An. dazhaius)、江苏按蚊(An. kiangsuensis)、嗜人按蚊(An. anthropophagus)、昆明按蚊(An. kunmin-gensis)、小宽按蚊(An. xiaokuanus)、筠连按蚊(An. junlianensis)、八代按蚊(An. yatsushiroensis)(部分)及溪流按蚊(An. fluviatilis)。新名表中增录我国新订正的按蚊学名4种,分别为比伦按蚊(An .belenrae)、雷氏按蚊(An. lesteri)、近黑按蚊(An. pullus)及贝曼按蚊(An. baimaii)。名表中部分蚊种名下增列了蚊媒分子分类鉴别主要文献引证,并对某些近缘种间的鉴别作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嗜人按蚊群体产卵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常规饲养已驯化的嗜人按蚊,羽化3d后放入小白鼠供吸血,扣取100只饱血雌蚊于蚊笼内产卵,产卵后再次吸血,如此反复,观察一个生命周期的产卵次数、卵数、蚊卵孵化率。结果 嗜人按蚊平均寿命为13.4d,—个生命周期可产卵1—7次,共获卵3619粒,1—7次产卵孵化率分别为73.1%、71.7%、64.5%、49.5%、74.4%、88.3%、84.4%。结论 已驯化嗜人按蚊在蚊笼内产卵能满足保种和一般实验对按蚊卵数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调查发现福建省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闽西北南平和三明地区及闽中永泰等15县(市、区)61个乡(镇)259个村。南平和三明两地区14县(市、区)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DDT室内滞留喷洒和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的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清除嗜人按蚊的主要措施,灭蚊后95.34%的分布点经复查均未再捕获嗜人按蚊,其中复查2次以上的分布点占58.4%,最多复查次数达12次,显示嗜人按蚊在闽西北地区已基本  相似文献   

8.
三种按蚊血淋巴元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ICAP-9000型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斯氏按蚊的初羽化和吸血后5d蚊血啉巴元素含量,比较了12种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相比,2种元素有显著性差异,10种元素为非常显著性差异,嗜人按蚊与斯氏按蚊相比,12种元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中华按蚊与斯氏按蚊相比,初羽化蚊有1种元素有显著性差异,11种元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吸血后蚊12种元素均有非常性差异。提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嗜人按蚊不同发育期溴氰菊酯敏感性动态变化。方法选用室内选育的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以浸渍法测试幼虫溴氰菊酯敏感性,以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测试成蚊溴氰菊酯敏感性。结果幼虫期,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由低至高依次均为Ⅳ、Ⅲ、Ⅱ龄幼虫;成蚊期,两种品系的敏感性均以早期成蚊最低,中期成蚊次之,晚期成蚊最高。结论嗜人按蚊两品系不同生长期溴氰菊酯敏感性消长相似,敏感性水平随幼虫的发育而上升,随成蚊蚊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历年来媒介按蚊调查结果和疟疾流行情况,将四川省疟疾流行区划分为:①中华按蚊分布区;②中华接蚊、嗜人按蚊分布区;③嗜人按蚊分布争议区。讨论了媒介披蚊不同地理分布、喀人按蚊在人房中所占不同比例对疟疾流行程度和防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