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分性脾栓塞术后体位改变和卧床时间的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丽辉 《河北医药》2008,30(4):555-556
应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在我国已日趋成熟.PSE具有组织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操作简便,恢复期短,免除了开腹之苦等优点.但由于常规要求术后绝对卧床24 h,术侧肢体制动24 h,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不适.本研究拟通过护理干预改变术后卧位及卧床时间并比较不同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探讨病情允许条件下的舒适卧位及合理的卧床时间,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利用导管超选择脾动脉至脾门处,以PVA(直径:500~700μm)为栓塞剂行PSE,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 26例患者中,术后24 h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P<0.05)。栓塞后1年内,25例白细胞维持在正常范围,24例血小板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聚乙烯醇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是安全、理想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3.
殷红  陈卫 《北方药学》2011,8(12):119-120
目的:探讨TACE联合PSE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45例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同时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45例患者术后发生1例穿刺部位血肿,4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腹痛.结论:掌握TACE联合PSE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超选择性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置入导管鞘,将导管尖端超选择插至脾动脉,注入高压消毒5次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脾动脉的分支血管,结果:20例PSE患与15例脾切除对照组及献报道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本对PSE的栓塞范围和方法等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PSE可替代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田红卫  吴惠萍 《河北医药》2009,31(14):1849-1850
随着介入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对术后的康复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我院经过临床实践观察,改变了以往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常规要求绝对卧床24h,术侧下肢制动24h的方法,采取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患者术后8~12h可下床活动,使其康复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同时,进一步证实了体位改变和卧床时间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增加舒适度以及解除疼痛、排尿困难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超选择至肝、脾动脉后进行TACE及PSE,治疗前后进行外周血、肝功能、AFP等及B超、CT检查。结果 58例患者治疗后24h、1周、2周、4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较前均有明显升高,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脾功能亢进逐渐缓解。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行TACE+PSE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金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05-106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术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对46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观察术前术后血象变化情况。结果:TACE联合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术后3d、1周、2周及4周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术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安全可靠,既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的风险,从而有效保证了化疗栓塞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介入放射学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导管栓塞化疗(HTAE)成为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此方法治疗肝癌患者399例,对部分伴有脾大、脾亢者采取了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其综合栓塞化疗取得满意疗效。同时为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围术期的重点环节进行了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9.
应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在我国已日趋成熟.PSE具有组织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操作简便,恢复期短,免除了开腹之苦等优点,因此患者乐于接受.然而,由于术后常规需要患者术肢制动,保持被迫卧位24 h,出现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排尿困难、睡眠差等症状,造成了患者心身不适.为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生存质量,选择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患者分组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在肝癌和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患者5例和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4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穿刺股动脉成功后,将4F-RH导管送入腹主动脉行造影检查。利用专业插管技术在泥鳅导丝辅助下将导管送入脾动脉主干行脾动脉造影。根据脾脏大小及脾内动脉分支(脾内动脉内径约1mm分支计数)来确定栓塞面积及栓塞物质明胶海绵的用量,明胶海绵颗粒1.0mm×1.0mm×1.0mm为宜,脾脏栓塞60%~70%为宜,以栓塞脾脏中下部为宜,术后3、7、14、30d观察血常规。结果术前、术后WBC和PLT计数明显改变,术后3d WBC、PLT计数明显提高,7~14d达到高峰,30d左右外周血中WBC、PLT基本稳定。结论 PSE是一种在保留脾脏功能情况下能长期改善血液学状况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适应证宽、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是替代外科性脾切除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经B超、CT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4~5FRH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至脾动脉,行DSA检查,观察脾动脉的分支及结构和脾脏大小,对栓塞范围进行评估,然后超选择插管脾动脉远端近脾门处,经导管注入用抗生素浸泡的1mm×1mm×1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周、3个月复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26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2例部分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脾部分栓塞术后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全脾栓塞由于术后反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多不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作为治疗脾功能亢进.已广泛应用。PSE又包括低压流控推注法和选择性脾下极动脉栓塞法.其所用栓塞剂种类较多,现将2004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和解放军第88医院介入中心应用海藻酸钠微球(KMG)行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资料报  相似文献   

13.
陈永平  方伟  牟庆云  钟晖  王胜  邓玲  徐宏  蒲刚 《重庆医药》2009,38(14):1748-1750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17例需施行脾脏手术的ITP患者随机分为脾切除术组及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组,前者采用常规脾切除术,后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栓塞面积约80%。对两组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近期(3个月)疗效和远期(1年)疗效、手术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同时探讨年龄、性别、病程、血小板抗体、骨髓象的改变、抗核抗体等相关因素对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疗效的影响。结果PSE组短期、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与脾切除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睥切除术组(P〈0.05或〈0.01)。PSE组中术后骨髓象基本恢复正常的患者复发率低于骨髓中仍存在巨核细胞成熟障碍(P〈0.05或0.01),血小板抗体、抗核抗体滴度低者疗效优于血小板抗体、抗核抗体滴度高者(P〈0.05或0.01),但与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SE治疗ITP疗效与脾切除术相当,并发症少,但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1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至脾动脉主干,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及丝线。脾动脉远端部分小血管栓塞.脾实质栓塞范围约50-60%。使用方差分析法及LSD-t检验对其进行PSE前后的外周血细胞进行比较。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结果栓塞后外周血细胞较栓塞前不同程度升高。结论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腹痛、发热是其常见的副反应。选择合适的病例及严格操作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方业钢  金超 《河北医药》2012,34(7):986-988
目的 观察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前、后门脉和其分支血流量的改变及栓塞程度和门脉血流量的关系.方法 23例临床确诊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DSE,术前及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观测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主干(SV)的血流量变化、栓塞程度及外周血象、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23例患者PSE术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肝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V、SV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PV、SV血流量减少程度与栓塞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PSE能减少门静脉血流量,进而改善肝功能;栓塞面积控制在60%~80%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6.
李清  吴雄 《淮海医药》2003,21(2):121-122
目的 观察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 PSE)后 B超声像图改变 ,了解栓塞后脾梗死范围和变化。方法 采用岛津 SDL - 3 2超声诊断仪和 Medison SA- 5 0 0 0超声诊断仪 ,在 PSE术后 1~ 2周、1~ 2月、半年、1年、3年及 5年复查一次 ,测量脾血管口径、脾脏大小及 PSE术后脾实质变化。结果 术后脾血管口径逐渐缩小 ,脾脏亦明显地不断缩小 ,经过梗死、机化、纤维化、修复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B超声像图均有反应。结论 采用 B超观察 PSE术前后的声像图改变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43例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ACE治疗的同时行PS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并观察肝脏肿瘤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复查血常规,WBC和PLT有显著升高(P〈0.01),RBC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个月复查CT示肝脏病灶内均有碘油沉积,脾脏有脾实质梗死区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正>脾功能亢进是常见病,传统切除术创伤大,且术后机体因免疫机能降低而引起感染发生率的增加[1]。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部分脾栓塞术(PSE)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脾功能亢进。笔者于2006-06~2008-04对34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部分脾栓塞术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取代传统的脾切除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收集12例被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CT或B超确诊为脾肿大,外周血象三系血细胞减少,采用改良Seldinging技术,经导管动脉栓塞部分脾动脉,术后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脾脏厚度、脾动脉血流量、脾及门静脉宽度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有11例成功进行了部分脾动脉栓塞,栓塞范围为40%~80%,术后外周血血小板及白细胞明显增高,脾动脉血流量降低明显,脾及门静脉宽度减小,术后常见左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经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并发的脾功能亢进能有效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是一种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快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的近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  朱宏英  黄捷晖  顾岚  高清花 《江苏医药》2005,31(10):783-784
目的对进行部分脾脏栓塞术(PSE)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近期临床观察,探讨不同的栓塞方法及术后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超选择组29例,采用超选择性插管至脾中下叶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非超选择组21例,将导管插至脾动脉主干近脾门处行栓塞。超选择组术后处理予地塞米松15例、消炎痛栓14例。结果50例患者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超选择组栓塞范围的符合率明显高于非超选择组(P〈0.05);术后使用地塞米松患者疼痛和发热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消炎痛(P〈0.01)。结论PSE脾脏栓塞术疗效肯定,超选择性插管能很好地控制栓塞范围,地塞米松能明显减轻栓塞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