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单发还是多发脑转移,如未行针对性治疗,其自然生存期仅为1个月左右,预后极差[1]。如何合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非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进行分析。治疗方法:脑部放疗采用Co-γ线或6MV-X线两侧平行野对穿全脑放疗,每次DT180—200cGy,剂量达DT40Gy,单一转移病灶缩野加量放疗至DT56Gy-64Gy。放疗的同时用甘露醇脱水及地塞米松对症治疗。放化组全脑放疗结束后行顺铂+盖诺方案化疗2周期-4周期。部份病例化疗结束后,肺部原发病灶加用Co-γ线或6MV-X线局部小野照射治疗,每次DT2Gy,剂量DT56Gy~66Gy。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2年以上,随访率100%。全组1年生存率39.7%,2年生存率20.6%。放化疗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8.8%、25.6%,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脑单发转移灶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0.4%,明显高于多发转移病灶组(P〈0.05)。只伴发颅内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5%,37.8%,均明显高于伴有颅外转移患者(P〈0.01)。结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主要与治疗方法、脑转移数、有无合并颅外转移有关。积极有效的放、化疗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11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 肺癌脑转移临床表现各异,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及全身化疗与全脑放疗的时序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纳入111例1995年9月至2004年5月伴脑转移的NSCLC患者,根据确诊时有无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归纳为有症状组(37例)和无症状组(74例):前者首选全脑放疗(WBRT)继之全身化疗;后者以全身化疗为主,择期行WBRT。化疗主要为含铂方案。WBRT:DT30~40Gy/20次。治疗过程中49例曾用卡莫司汀(BCNU)或鬼臼噻吩甙(VM-26)治疗。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0.79%,2年生存率为13.26%,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症状组WBRT前中位化疗3周期(1~6周期),WBRT前接受3或4周期化疗者有预后意义(P=0.0188,P=0.0035)。无症状组治疗中并用BCNU或VM=26者生存期明显优于未用者(P=0.0219)。两组患者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转移灶数目(P=0.000)、脑外病灶数目(P=0.022)及ECOG状态(P=0.001)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无症状脑转移者WBRT前化疗3或4周期为宜,化疗可部分控制脑转移病灶,治疗中并用BCNU或VM-26可能有延长生存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实验组患者行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照组仅进行全脑放疗,于治疗前、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3个月行头MRI、胸部CT明确肿瘤情况,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其生活质量评分(KPS)、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 18例,稳定(SD)6例,进展(PD)1例,有效率(RR)为76.7%,疾病控制率(DCR)为9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达(74.5±7.1)分,KPS≥10分占63.3%,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1年生存率为4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转氨酶升高、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实验组的皮疹、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个月生存率93.3%,3个月生存率76.7%,6个月生存率66.7%,1年生存率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6.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0%,其中超过40%的晚期NSCLC患者在疾病病程中会发生脑转移,导致预后不良。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单纯放疗,化疗,外科手术对于改善肺癌脑转移的预后非常有限。近些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的发展,尤其是化疗联合靶向,放疗联合靶向等交叉领域的联合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得以延长。然而对于NSCLC脑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将针对NSCLC脑转移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对肺癌脑转移患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7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全脑照射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本院行三维适形放疗的87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先行全脑照射,然后缩野至局部病灶行三维适形低分割推量照射。用Kaplan-meier法分析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预后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3%、20%;6个月、12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93%。多因素分析提示颅脑外活动性病灶(P=0.006)、脑转移灶数量(P=0.035)、转移间隔时间(P=0.040)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全脑照射可有效控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灶,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对肿瘤学家是一种挑战。虽然近年脑转移研究有所进展,但生存率并不乐观。本文阐述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预后因素以及治疗进展。脑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为因颅内压力增高所致的头痛。评价脑转移时,头颅MRI较CT优越。最常用的预后标准是肿瘤放射治疗组(RTOG)的RPA分级。关于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以及化疗治疗脑转移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全脑放疗常作为脑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案。SRS对单一或多个脑转移灶的治疗可代替外科切除。许多数据证明化疗有较好的颅内作用,这引起全身化疗治疗脑转移的研究热点。确立预后因素和其他临床特点后,才能制定最适合个体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非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进行分析.治疗方法:脑部放疗采用Co-γ线或6MV-X线两侧平行野对穿全脑放疗,每次DT180~200cGy,剂量达DT40Gy,单一转移病灶缩野加量放疗至DT56Gy~64Gy.放疗的同时用甘露醇脱水及地塞米松对症治疗.放化组全脑放疗结束后行顺铂+盖诺方案化疗2周期~4周期.部份病例化疗结束后,肺部原发病灶加用Co-γ线或6MV-X线局部小野照射治疗,每次DT2Gy,剂量DT56Gy~66Gy.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2年以上,随访率100%.全组1年生存率39.7%,2年生存率20.6%.放化疗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8.8%、25.6%,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脑单发转移灶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0.4%,明显高于多发转移病灶组(P<0.05).只伴发颅内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5%,37.8%,均明显高于伴有颅外转移患者(P<0.01).结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主要与治疗方法、脑转移数、有无合并颅外转移有关.积极有效的放、化疗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同期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NSCLC脑转移的患者65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d,同时采用两侧野对穿照射,DT=30 Gy/10 f/2 w;对照组单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d.结果 2组患者的全身病变DCR和全身病变R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颅内病灶DCR和RR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2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8.5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6.9%和15.6%,对照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7%,33.3%和12.1%,其中2年生存率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恶心呕吐、放射性颅高压、皮疹脱屑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同期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显著,能显著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科诊治的NSCLC脑转移患者共40例,均接受吉非替尼(250mg/天)治疗,评价疗效和随访生存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颅内病灶获CR 3例,PR 10例,SD 26例,PD 1例;颅外病灶获CR 1例,PR 11例,SD 26例,PD 2例;总体疗效无CR 病例,获PR 14例,SD 23例,PD 3例。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245 天,中位生存时间(OS)为590天;TTP与异时脑转移(P=0.000)、单发脑转移(P=0.015)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治疗时机、颅脑放疗、吸烟状况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OS与各亚组均无关。呼吸系统症状改善率为67.7%(12/18),神经系统症状改善率为85.7%(12/14)。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25/40)和腹泻(9/40),多为1~2级。结论 吉非替尼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可耐受,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背景与目的 吉非替尼是一种口服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靶向药物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吉非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对18例资料完整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发生脑转移后均口服吉非替尼250mg/天,直到病变进展或其他原因停药。其中12例患者做了脑部放疗(A组),另6例单纯服用吉非替尼(B组)。结果 吉非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的总有效率为27.8%,疾病控制率为88.9%(1例CR,4例PR,11例SD,2例PD)。未观察到疗效与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是否做过脑部放疗等临床特点有相关性。中位随访期6月(1~24月),两组患者生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可耐受,主要表现为轻度皮疹和腹泻。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有效,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明确靶向治疗对脑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与目的 脑转移已经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预防性脑放射是否用于NSCLC目前仍没有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局部晚期NSCLC术后发生脑转移的高危因素,以便确定预防性脑放射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分析其脑转移的高危因素,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期2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56.9%、44.8%。全组病例脑转移发生率为38.1%(85/223)。多个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多个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及非鳞癌患者的脑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以及鳞癌患者(P=0.000,P=0.000,P=0.013)。脑转移的高危数学模型:logit(P)=8.215-0.903×纵隔淋巴结阳性数-0.872×手术性质-0.714×病理类型-1.893×纵隔淋巴结转移程度-0.948×病理分期-1.034×术后化疗。P≥0.44为脑转移高危人群。结论 局部晚期NSCLC术后脑转移高危因素有:非鳞癌、纵隔多区域淋巴结转移、纵隔多个淋巴结转移。P≥0.44可能作为局部晚期NSCLC患者在临床研究中行预防性脑放射的参考指征。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除小细胞肺癌以外所有类型的肺癌,脑、骨、肝及肾上腺为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在NSCLC远处转移患者中,并非都是多发的、广泛的,有近7%的患者表现为肺外孤立性转移。这种特殊形式的晚期肿瘤转移状态称之为NSCLC寡转移。寡转移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局部治疗主要措施包括立体定向放疗、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本文主要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对NSCLC在常见远处转移脏器寡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吉非替尼(Gefitinib)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脑部转移具有疗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分析吉非替尼对不同体能表现、既往不同化疗次数、有或无脑部转移病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 总共有76例患者参加试验。结果 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3.2%(95%CI为52.1%~74.3%).无疾病恶化牛存期的中位数为5.0个月(95%CI为3.5~6.6个月),整体生存期的中位数为9.9个月(95%CI为4.9~14.8个月)。其中具有可测量病灶的57例患者的客观反应率为33.3%(95%CI为20.7%~46.0%)。76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同时具有可评估的颅内及颅外病灶,其中17例(81.0%)对吉非替尼有相同的颅内及颅外肿瘤反应.而出现脑部转移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大部分是中等反应.仅5例患者发生不可耐受的毒性,其中1例(5.8%)为间质性肺炎。结论 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脑部转移有疗效.值得进一步没计随机临床试验观察单剂吉非替尼治疗或加上其它形式的治疗在脑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MCVM26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的患者用CMCVM26方案进行化疗,观察患者脑部CT和胸片的改变以确定该方案的疗效及毒性反应,同时采用CMCVP16方案化疗25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MCVM26方案治疗组中,脑部病灶客观有效率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0%(P=0.027);两组患者化疗后肺部病灶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849);同时两组毒性反应亦相似.结论:CMCVM26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化疗方案,疗效优于CMCVP16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化疗与放射外科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化疗与放射外科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方法 对2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了放射外科治疗加全身化疗的前瞻性临床观察。结果 (1)神经系统症状改善率为87.0%;(2)脑部病灶治疗客观有效率为58.3%;(3)X刀治疗后3-6个月随访期内脑部出现新病灶占70.8%;(4)中位存活时间10个月(3-34个月);(5)1年生存率为37.5%。结论 (1)化疗与放射外科结合治疗肺癌脑转移可能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疗法,且毒副作用可以接受;(2)此疗法未能有效地控制脑转移新病灶与复发。 相似文献
19.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全脑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A组接受6MV-X全脑照射DT 40Gy/20f,常规分割DT 2Gy/f;B组接受6MV-X全脑照射DT 40Gy/20f,常规分割DT 2Gy/f,同时口服替莫唑胺胶囊行同步化疗.结果:A、B两组近期疗效(CR+ PR)及复发中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并延长复发中位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