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辅助性T细胞和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助性T细胞(简称Th细胞)是根据功能分类的一个T细胞亚群,按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0、Th1、Th2、Tn3四个亚型,其中研究最多的是Th1和Th2两个亚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多种因素影响Th细胞增殖并且调节其亚型比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乙型肝炎发病及其转归,并与肝脏损伤密切相关。近年来在乙型肝炎治疗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激发Th1类免疫反应来清除HBV。本文主要就Th细胞和乙型肝炎在以上几方面的联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足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疾病进展、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于2021年6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足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12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足月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Th1、Th2、Th17细胞比例及Th1/Th2细胞比值,分析Th1/Th2细胞、Th17细胞在观察组、对照组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患儿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所有患儿均行统一方案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Th1/Th2细胞、Th17细胞表达差异,分析Th1/Th2细胞、Th17细胞与患儿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Th1细胞比例[(14.23±1.56)%vs.(19.87±3.24)%]、Th1/Th2[(1.56±0.34)%vs.(2.98±0.73)%]低于对照组(t=16.020、18.040,均P<0.01),Th2细胞比例[(10.56±2.13)%vs.(8.12±1.00)%]、Th17细胞比例[(12.34±1.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复发性自然流产(RSA)妇女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7月住院确诊的RSA育龄期妇女21例(RSA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检测,并与20例同期住院正常妊娠产妇(正常妊娠组)及20例未孕育龄妇女(对照组)测试结果比较。结果:调节性T细胞比较中,RSA组血清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辅助性T细胞比较中,RSA组和正常妊娠组血清CD4+/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RSA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4.
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 (HBV TF)系促进乙肝患者产生抗HBV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药物 ,现将我院肝炎门诊 1998年2月~ 1999年 6月 2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治疗后的T细胞亚群的变化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系 1998年 2月~ 1999年 6月肝炎门诊病人 43例 ,男 2 9例、女 14例 ,年龄 3~ 12岁。皆为慢性乙型肝炎患儿 ,符合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2 方法 ①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3例 ,男 14例、女 9例 ,年龄 3~ 12岁 (5 30± 2 2 8岁 ) ,用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针剂 1mg ,qod肌注 ,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合并相关感染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的表达.方法 对医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60例老年脑出血合并感染患者(观察组)和同期的60例老年脑出血无感染患者(对照组)的调节性与辅助性T细胞的表达采取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测定.结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中的CD4+、CD25+和CD4+、CD25+Foxp3水平含量(15.44±4.56)%、(3.97±0.56)%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CD4+、CD25+和CD4+、CD25+ Foxp3水平含量(12.32±3.45)%、(3.23±0.45)%,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辅助性T细胞中的CD3+、CD4+及CD4 +/CD8+比值的(54.34±8.67)%、(30.24±5.35)%、1.24±0.36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66.72±12.34)%、(37.44±6.34)%、1.78±0.46,而CD8+的(28.45±4.33)%含量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20.2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出血合并相关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得到异常的表达,可以作为临床中诊断该病的一种新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幼保健》2017,(11)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14-2015年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列为研究组,38例子宫肌瘤患者列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标本Th17和Treg细胞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Th17和Treg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中,进展期、中低分化组Th17和Treg表达显著高于早期、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和Treg之间有关联,但在子宫内膜癌进展期关联性差。结论 Th17和Treg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随着肿瘤进展,Treg/Th17存在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7.
张慧华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0(10):1081-1082
目的:探索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体内T细胞组成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CD8+T、Th1(CD4+CD30-T)、Th2(CD4+CD30+T)、Tc1(CD8+CD30-T)、Tc2(CD4+CD30+T)细胞的组成比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含量明显降低,Th1细胞、Th1/Th2、Tc1/Tc2也明显降低,而Tc1与Tc2均升高。结论:免疫系统紊乱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发展相关。Tc细胞亚群紊乱引起的免疫损伤是AS发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辅助性T细胞亚群功能特点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产儿辅助性T细胞(Th)亚群功能特点。[方法]以足月新生儿为对照,ELISA法检测21例早产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产生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和IL-6)水平。[结果]早产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产生INF-γ,IL-2,IL-4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足月儿,尤以IFN-γ和IL-2更为突出。[结论]早产儿Th(包括Th1和Th2)功能明显低于足月儿,但其Th1/Th2状态与足月儿相似,即Th2亚群功能占优势,相对强于Th1亚群功能。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17,(3)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AD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组(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h1(IFN-γ)、Th2(IL-4)、Th17(IL-17)的水平,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数量。然后用两独立样本t或校正t(t)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组内以及治疗后组间的IFN-γ、IL-4、IL-17和Treg水平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LIT组治疗后IL-4、IL-17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和Tre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LIT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IL-4、IL-17下降更明显,IFN-γ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IT组治疗后Treg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更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D患者中,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能降低其外周血IL-4、IL-17,升高IFN-γ和Treg水平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妇女外周血辅助性及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1—12月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住院的女性IMPC患者21例,选择同期住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IDC)24例,同期住院确诊为乳腺良性疾病女性患者27例,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外周血血清及病灶组织上清液中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 和CD+4 CD25+ Foxp3+Treg)表达水平测定。结果IMPC患者外周血及病灶组织CD+3、CD+4表达水平、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IDC组及对照组,CD+8水平则明显高于后两者(均P<0.05或P<0.01);IMPC组外周血及病灶组织CD4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Treg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IDC组及对照组(均P<0.05或P<0.01)。结论IMPC患者外周血及病灶组织中存在明确的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可能与其生物学行为及特殊的临床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抑毒调平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T辅助(Th)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个月末空腹血清标本,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水平。另选30例年龄、性别与治疗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的健康人作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血清IFN-γ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个月末治疗组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其体内Th1/Th2比值失调;抑毒调平液上调血清中IFN-r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下调IL-4的含量,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束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髓系树突细胞(DCs)表面B7-H1分子在树突细胞介导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受试对象包括46例慢性乙肝患者(11名免疫耐受患者和35名免疫活化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上B7-H1的表达水平;〔3H〕-TdR掺入试验检测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12及IL-10的浓度。结果免疫耐受和免疫活化患者外周血DCs上B7-H1阳性表达率〔(2.21±0.32)%(、7.88±1.4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0.35±0.10)%,P<0.01〕。慢性乙肝患者DCs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及产生Ⅰ型细胞因子的能力明显降低,阻断B7-H1共刺激信号途径能够增强患者DCs对T细胞的协同刺激能力。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DCs上B7-H1表达水平的升高,是导致DCs刺激T淋巴细胞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慢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51例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分析其治疗过程中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HBeAg阳性组患者治疗48周出现血清学应答者CD4+/CD8+比值较无出现血清学应答者高;HBeAg阴性者出现病毒学应答者CD4+/CD8+比值较无出现应答者高;两组出现应答患者48周后CD4+/CD8+比值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患者中,出现应答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肝是一种由HBV介导,以肝脏局部多种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许多炎性细胞、免疫效应细胞在HBV刺激下,一方面分泌产生IL-8、IP-10等趋化因子;同时,自身又可表达相应的受体,如CXCR1、CXCR2、CXCR3等。它们彼此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趋化因子网络系统,在局部慢性乙肝和全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属逆转录酶抑制剂,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通过磷酸化转化为活性的阿德福韦二磷酸盐,竞争抑制HBVDNA聚合酶活性,发挥抗病毒功能。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合并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病情转归。方法 以血清HBsAg和抗HAV -IgM均阳性患者 37例作为重叠组 ,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统计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重叠组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例数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5 ) ;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及恢复正常天数、病程均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 ,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16.
鹿雷明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33(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及HBs Ag定量水平与肝脏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了解HBV-DNA及HBs Ag对预测肝纤维化进展的意义。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243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A组,78例)、中度组(B组,70例)、重度组(C组,52例)及肝硬化组(D组,43例),分别检测其HBV-DNA、HBs Ag、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B、C、D 3组HBV-DNA、HBs Ag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HBs Ag、CⅣ、HA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D组HBs Ag、CⅣ、HA、LN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HBV-DNA与CⅣ显著正相关(r=0.368,P0.05),HBs Ag与CⅣ、HA、LN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97、0.418、0.365,P0.05)。结论 HBs Ag水平与CⅣ、HA、LN等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反映肝纤维化病变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3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90)对38名慢性乙肝患者根据实际情况独立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躯体化、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不仅有生理疾患,而且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故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将有助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寻求治疗乙型肝炎的一种新方法。方法提取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细胞与IFN-γ、IL-1β、抗CD3mAb和IL-2共同培养诱导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特征和细胞增殖倍数,用LDH酶释放法检测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设立CIK和CD3AK细胞在增殖和杀伤活性作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较培养前明显增高,于培养后12~24d达高峰。CIK细胞与CD3AK细胞在增殖倍数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杀伤活性前者比后者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倍数、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人,但明显高于培养前。诱导12~24d后CIK细胞增殖及杀伤活性均达到高峰,此时期的CIK细胞适合临床应用;CIK细胞其体外杀瘤活性明显优于CD3AK细胞,CIK可作为继CD3AK细胞之后过继免疫治疗乙型肝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5,(4)
目的通过检测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和HBV-DNA,探讨HBV-LP与HBV-DNA的关系,研究HBV-LP反映HBV复制情况的可靠性,揭示HBe 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检测HBV-LP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BV-LP和HBe Ag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106个HBe 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V-LP的检测结果显示:HBV-LP的检测结果与HBV-DNA的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01。结论 HBVLP能够反映出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血清中的HBV-LP与HBV-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反映HBe Ag阴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情况的新的血清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慢性HC病人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方法:用巢式PCR对3 8例HBsAg阴性的HC病人作HBV—DNA检测,选出3 0例慢性HB病人血清作对照组。结果:测定组HBV—DNA阳性为4 5 % ( 1 7/ 3 8) ,血清转氨酶值、肝炎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HBV感染标志物等指标在2种HC病人(HBV—DNA阴性和阳性)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用PCR可以在一部分HBsAg阴性的慢性HC病人血清中检测到HBV—DNA。HBV可能抑制HCV复制。用PCR多次重复测定HBV—DNA可以作为排除HCV、HBV混合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