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王于蓝  盛耀华 《上海医学》2007,30(11):808-810
目的观察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stigmatic keratotomy,AK)治疗术前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27眼,在常规超声乳化完成后行AK术。术后1d、1周和1个月随访裸眼视力、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等项目。结果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2.17±0.72)D显著下降至术后的(1.09±1.08)D(P=0.002),裸眼视力均≥0.6。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1.08±0.18)D降至术后的(0.80±0.25)D(P=0.688)。循规散光趋于过矫,并向逆规性转变。AK切开径线曲率下降伴垂直径线曲率升高,存在耦联效应,平均光学区为7.5 mm,平均耦联率为2.58: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AK对术前角膜地形图显示≥1.5D的逆规性散光眼具有确实有效的矫正作用,手术安全、简便,但对循规散光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2.
王萍  刘蕾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12):1396-1398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散光度、散光轴向的分布情况。方法 1%阿托品眼液散瞳验光检查305名3~6岁学龄前儿童,共610只眼。结果散光度主要分布在2.00DC以内,占78.36%。散光514眼中顺规散光4 588眼占89.11%;逆规散光53眼占10.31%;斜轴散光3眼占0.58%。逆规散光中0.25~2.00DC占83.01%,斜轴散光中0.25~2.00DC占100.00%。结论学龄前儿童散光度以轻度为主,散光轴向多为顺规散光,逆规散光与斜轴散光只占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近视眼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的相关性以及散光与近视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13例(422眼)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角膜地形图仪检查并记录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屈光度和轴向;以手工检影验光记录近视屈光度、全眼散光屈光度及轴向。分析角膜散光和全眼散光的相关性以及近视程度与散光的关系。结果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的散光度符合率分别为35·5%(两者相差的绝对值≤0·25D)和66·4%(两者相差的绝对值≤0·50D),散光轴向符合率为34·4%(两者相差的绝对值≤5°)和54·0%(两者相差的绝对值≤10°)。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呈高度相关性(P=0·000)。高度近视眼组角膜散光和全眼散光程度与轻、中度近视眼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作为全眼散光的粗略评估和参考,但近视散光眼的矫治须以检影验光结合插片为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缝合与不缝合的不同长度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改变。方法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同时进行检影验光,观察了127只眼术后6个月内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巩膜隧道式小切口加垂直缝线多造成循规性散光,小切口无缝线多造成逆规性散光,术后早期近规性散光有逐渐增大的趋势;8mm切口的手术性散光显著大于6.5mm切口的手术性散光(P<0.05)。结论巩膜隧道式小切口宜缝合,尤其是切口大于6.5mm时,以免造成较大的逆规性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5.
胡丰平  魏春恵 《现代医学》2009,37(4):304-305
目的 探讨儿童高度散光患者眼散光与角膜散光的相关关系.方法 分析在我院门诊验光的48例高度散光儿童患者眼散光(EAs)与角膜散光(KAs)数据,眼散光采用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检查,角膜散光采用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 48例患者的眼散光和角膜散光分别为(4.22±1.32) Dc和(4.0±1.16) Dc.二者的相关系数r=0.848,直线回归方程:EAs=0.9619KAs+0.3717.结论 儿童高度散光眼散光与角膜散光呈直线关系,并且两者轴向有很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4~69岁927例(1751只散光眼)进行了统计分析。证实了循规、逆规以及斜轴散光仅是不同的屈光异态,各平均矫正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逆规性散光比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循规性散光比重则随年龄递增而递减,符合生理变化规律;散光度数愈高,矫正视力愈差,两者呈负相关(近视散光r=-0.9567,p<0.0025;远视散光r=-0.9810,p<0.001)。本文还讨论了循规、逆规散光转变的发生机理以及高度散光导致矫正视力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复性近视散光角膜地形图与验光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的散光与验光散光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量333例(666眼)复性近视散光(-1.00DC)以上患者的角膜地形图,散瞳检影验光,记录角膜地形图(Astigmatism)散光度,轴和验光的球镜度、柱镜度和轴,以及按球镜度分低、中、高3组,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角膜地形图的散光度与验光散光度呈正相关(r=0.68,P<0.01),其回归方程Y=0.145±0.678X(F=569.7,P<0.01);②低、中、高组角膜地形图散光与验光散光呈正相关(分别为r=0.486,P<0.01;r=0.751,P<0.01;r=0.656,P<0.01).③低、中、高组内角膜地形图散光与验光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98,P>0.05;F=1.158,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的散光与验光散光呈正相关,眼球散光度68%由角膜散光决定,对患者作出诊断及处理之前,应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循规性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及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 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中高度角膜循规性散光的疗效。方法:137例206眼中高度角膜循规性散光患者(主观验光散光度数与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散光度数相差小于0.5D)随机分为2组,LASEK组61例94只眼,术前角膜散光度3.556±0.784D(-2.25~-5.00D),LASIK组76例112眼,术前角膜散光度3.592±0.680D(-2.50~-5.00D)。LASEK组角膜上皮瓣及LASIK组角膜瓣蒂部均位于角膜上方12点处。术后随访6~12月,观察患者角膜散光度数及角膜散光轴的变化。结果:LASEK组术后3d内有71眼(75.5%)出现轻度不适。LASEK组术后1月内有6眼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均为0.5级。术后6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数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3.306±0.817)D,(2.996±0.49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散光轴向无明显改变。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角膜循规性散光安全、有效,且效果好于LASIK。  相似文献   

9.
观察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对 53例、65眼行小梁切除术 ,测量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眼压、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结果 :术后 1周眼压最低 ,散光度数最大 ,循规性散光增加 ,逆规性散光减少 ,无散光状态消失 ,与术前相比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 2周后随着眼压回升 ,术后反应的减轻 ,切口的愈合 ,上述症状有所变化 ,1月时基本稳定 ,但循规性散光和无散光状态与术前相比仍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以循规性散光为主 ,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和眼压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后角膜地形图对角膜散光的评价作用。方法 :对 37例 39只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眼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和检影验光 ,对所得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及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所得散光度数差别≤ 0 .2 5 DS和≤ 0 .5 0 D分别占 12 .5 %和 5 2 .33% ;轴位差别≤ 5 o 和≤ 10 o者分别为 2 8.2 1% ,35 .90 % ;有 2 7眼 (6 9.2 3% )潜视力值 (PRA )与最佳矫正视力 (BCRA)相符。结论 :角膜地形图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眼的散光度数、轴位及视力做出大致评估。有助于提高验光的速度和准确度 ,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与评价切口的缝合与否对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硬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度数及轴向的变化及手术效果。方法:将100例(116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按切口缝合与否分为A、B两组,A组:行切口缝合1针者53例(62眼),B组:不缝合者47例(54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及自动屈光仪测量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36±1.61)D和(-1.27±1.72)D,(+0.77±0.67)D和(-2.07±1.82)D,(+0.39±0.55)D和(-1.95±1.93)D,差异有显著性(P<0 0 5);A、B两组术后角膜散光轴均有早期的顺规向逆规转化。结论:对于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巩膜隧道切口缝合一针可稳定提高术后的视力,减少术后的角膜逆规散光,同时也提高了切口的安全性,特别对于基层及复明工程手术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桑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散光变化的影响。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68例,80眼进行透明角膜切口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切口位置分为1组;上方切口43眼,2组:颞侧切口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1,3月通过Topcon验光仪,Marco角膜曲率计检测角膜散光度及轴向。结果:术后1天,1周,1月1组散光均大于2组,以术前逆规性散光最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Gravy向量法分析,1组术后38例逆规性散光,2组术后36例循规性散光。结论: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短期形成的散光较小,且以循规性散光为主,为正常人所能接受,对术前具有逆规性散光的患者此为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天津部分地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分布特征,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人工晶状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 1年1月-2012年3月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拟行白内障超生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前角膜屈光资料.对患者角膜屈光力、散光值、散光轴位进行描述性分析;对角膜屈光力、散光值、散光轴位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确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眼1 035例,角膜散光值(1.18±0.80)D.顺规性散光360眼(24.7%),逆规性散光567眼(54.7%);顺规性散光> 1.00D为163眼(15.7%),逆规性散光>0.75D为407眼(39.2%).角膜屈光力各年龄组间角膜平轴屈光力,角膜陡轴屈光力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散光值在40~49岁组及50~59岁组与≥80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增长与散光轴位变化呈正相关(Pearson R=0.290).结论:天津地区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角膜散光有较高的患病率,共计670眼(54.9%)需要进行角膜散光矫正;随年龄增长散光轴位有由顺规性散光向逆规性散光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利用检影验光在筛查与诊断圆锥角膜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利用检影验光观察瞳孔区影动形态异常方法诊断为疑似圆锥角膜病例32例53只眼,经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明确诊断是否相符,并对诊断不符合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检影验光筛查诊断为疑似圆锥角膜32例53只眼中,经角膜地形图仪确诊圆锥角膜27例43只眼,不符合5例10只眼,不符合的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与散光,高度不规则散光引起的异常检影影动干扰所致。检影验光未诊断为疑似圆锥角膜的11只眼中,经角膜地形图仪确诊圆锥角膜4只眼,不符合的主要原因为圆锥角膜病变程度轻,病变位于周边角膜及散光度数较低,检影异常影动不明显。[结论]在角膜地形图检查对高度近视散光人群普查难以实现时,检影验光中影动形态异常反映了圆锥角膜的主要特征,对筛查圆锥角膜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53例,65眼行小梁切除术,测量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眼压、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结果:术后1周眼压最低,散光度数最大,循规性散光增加,逆规性散光减少,无散光状态消失,与术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2周后随眼压回升,术后反应的减轻,切口的愈合,上述症状有所变化,1月时基本稳定,但循规性散光和无散光状态与术前相比仍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同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对角膜源性散光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间本院26例(32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均一期行同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应用电脑验光曲率仪测量术前及术后3天、7天、1月、3月的角膜曲率变化。结果患者术后3天散光度为(2.89±0.48)D,术后7天散光度为(1.75±0.76)D,术后1月散光度为(0.88±0.49)D,均以逆规性散光为主,明显高于术前(0.58±0.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延长,散光度逐渐降低。术后3月后散光度为(0.62±0.13)D,以顺规性散光为主,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期同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后会引起角膜散光,但角膜散光度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3月后回归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宁  陶晗  张春丽  陈奇妙  唐业卫  庞瑛 《中外医疗》2008,34(34):187-187
目的 探讨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眼散光轴向分布特点,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从库存的门诊病历中随机收集2002年1月~2008年8月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525例(男301,女224)939眼(男541,女393)眼,按散光轴向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男性学龄前弱视儿童301例541散光眼,顺规散光482眼,占89.09%,逆规散光14眼,占2.59%,斜向散光45眼,占8.32%;女性学龄前弱儿童224例393散光眼,顺规散光337眼,占85.75%,逆规散光11眼,占3.26%,斜向散光45眼,占13.35%;综合,学龄前弱儿童525例934散光眼,顺规散光819眼,占87.68%,逆规散光25眼,占2.68%,斜向散光90眼,占9.64%.结论 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眼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其次是斜向散光、逆规散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散光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40 ̄75岁散光患者141例(274眼)进行临床分析,门诊屈光不正患者,检影验光及角膜曲率计检查。结果 远视性散光多(80.7%),反规性散光多(75.6%),反规性散光随年龄增加而增多。结论 这种变化与角膜的屈光力改变有关;扩瞳检影、配合角膜曲率计检查,更能准确地确定散光的度数与轴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引导下,取最陡曲率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评价其矫正白内障患者原有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 挑选71例(85眼)术前IOL-master检查角膜曲率差值(△K)为1.5~3.5 D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散光轴向分组:顺规散光组(A组)23眼,散光轴位>45.且≤135.;逆规散光组(B组)29眼,散光轴位≤30.或>150.;斜轴散光组(C组)11眼,散光轴位>30°且≤45°或>135 °且≤150.;对照组(D组)22眼.A、B和C组的主切口均位于最陡曲率子午线的透明角膜上;D组的主切口均位于角膜缘11点方位.术者坐位可根据切口所在轴位灵活改变,但无需改变常规操作习惯.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及角膜散光度.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且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1.0,A组7眼(30.4%)、B组12眼(41.3%)、C组2眼(18.2%)、D组3眼(13.6%),A、B组显著高于C、D组(P值均<0.05),而A组与B组及C组与D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个月,A、B组的△K分别为(1.39±0.49)、(1.37±0.57)D,均显著低于术前的(1.87±0.41)、(1.96±0.53) D(P值均<0.05),且均显著低于D组的(1.75±0.64)D(P值均<0.05).结论 在IOL-master测量的最陡角膜曲率上取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较常规上方切口可有效矫正部分角膜散光,且该方法适宜在大规模常规白内障手术中开展.对顺规及逆规散光的矫正效果较好;对斜轴散光的矫正效果不可预知,可能导致过矫.  相似文献   

20.
汪云  胡媛 《甘肃医药》2013,(2):92-94
目的:了解术前角膜散光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术后角膜散光的趋向和力度,以便制定手术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角膜散光,让患者获得较好的非矫正视力。方法:从110例患者中选择符合条件的170只眼,其中男90只眼,女80只眼,年龄50~89岁,用IOLMate(r生物测量)测量每位患者的角膜曲率,测3次取平均值,得出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轴向,从而指导手术选择角膜切口方向及晶体的选择。结果:随年龄增长角膜散光轴向有从顺规性向逆规性转变的趋势(P<0.001)。手术前了解散光轴位及变化趋势,可以更好指导手术者选择手术切口方向,在中高度散光可以选择散光型人工晶体。结论:术前精确测量角膜曲率,了解散光轴向及散光度数,对白内障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