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患间信息不对称源于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信息搜寻的高成本性和患者专业知识的匮乏等原因。医患间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医院从自身利益出发损害患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也导致患者在医疗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从而无法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对医院形成有效约束。缓解信息不对称,需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医疗服务市场信誉机制,医院也要将信息沟通纳入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2.
论医患信息不对称与医患关系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绍权 《卫生软科学》2008,22(3):263-264
医患关系存在着各种信息不对称。这些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医患之间的互不信任,甚至造成医疗纠纷,医疗质量下降。信息不对称的因素来自患者、医院、医生及医患信息体系以外的政府、媒体等。因此,医院要从管理的各方面着手改善与患者沟通的方式方法,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影响,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医疗对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信息不对称仍然客观存在,医患矛盾风险依然突出。移动互联网医疗医患矛盾主要特征包括患者的逆向选择、医生的道德风险和技术安全风险。由此,防范路径主要包括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隔膜;加大医生行政松绑力度,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完善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防控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4.
郑大喜 《卫生软科学》2006,20(5):487-489
在医学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存在着医疗信息分布和掌握的不对称,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医患信任的建立和患者对医疗效果的评价.本文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减少医患信息不对称程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疗服务市场中医患双方是博弈的主体.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造成医院和患者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在医患双方博弈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在引入第三方(各种保险)后,可看成患者与医院(医生)和各种保险机构之间的双重博弈,而在这种博弈中,患者总是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利益可能受到双重侵害.实际上,引入第三方购买有效控制的只是增加了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道德风险,而对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医疗服务需求方的道德风险作用不大,并有可能扩大这种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6.
姜爱军  李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81-1682
目的探讨建立医患信息交互平台对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等例数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新型信息交流平台进行医患沟通,对照组按传统方式进行医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采用新型医患信息交流平台的实验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按传统方式进行医患沟通的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表明新型医患信息交流平台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论建立新型医患信息交互平台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疗服务市场中医患双方是博弈的主体。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造成医院和患者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在医患双方博弈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在引入第三方(各种保险)后,可看成患者与医院(医生)和各种保险机构之间的双重博弈,而在这种博弈中,患者总是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利益可能受到双重侵害。实际上,引入第三方购买有效控制的只是增加了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道德风险,而对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医疗服务需求方的道德风险作用不大,并有可能扩大这种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和患者构成了医疗服务的供方和需方,而医患关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由于医疗行业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医生对医疗知识和技术有足够的了解,患者不仅由于个体搜集、吸收和处理医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完全和不充分,往往处于医疗信息的劣势地位。患者在就医之前一般会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等信息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医疗服务专业性、垄断性强,医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1],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是医疗服务信息的公示。医疗服务信息公示是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把医院的经营情况、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医疗费用等患者和社会各界比较关心的信息与数据在媒体上公开,接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医疗具有节约医患成本、提高医疗效率及促进技术交流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诊疗过程不完善、虚假健康信息、个人隐私泄露及医疗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建议建立公信力强的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平台,细化互联网医疗的诊治类型及范围,合理规划社区医院及网络医院的布局,在促进互联网医疗活动稳定发展的同时,有效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