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15例患者采用As2O3联合ATRA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单纯采用ATRA及常规治疗,统计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2002年4月14日举行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宣布:我国科学家已经证实全反式维甲酸和砒霜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过程中,对白血病致病基因的蛋白产物起到了靶向治疗的作用,从而可以有的放矢地调变蛋白或者使之降解。目前,我国研究人员成功地建立了系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揭示了全反式维甲酸所调变的基因表达谱,分离到受维甲酸调控的靶基因。全反式维甲酸和砒霜已经成为国际血液学界公认的率先运用靶向治疗技术的药物。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新的基因靶点,为治疗其他种类的白血病找到了希…  相似文献   

3.
目的:主要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初发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23例,联合应用维甲酸以及三氧化二砷对其进行治理,并定义为观察组(7例),另以分别单独使用ATRA以及As2O3治疗的两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为10例,随后观察三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早期病死率、达CR所需时间以及副作用情况并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分别单独使用ATRA与As2O3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三组CR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就CR所需时间而言,三组对比观察组所需时间较短,对照组两组早期死亡和不良反应率均高于观察组。结论:采用ATRA联合As2O3对APL进行治疗与单用药两组相比疗效较优,副作用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3):313-314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复方黄黛片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APL患者,将接受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和复方黄黛片联合治疗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所需时间(40.0±10.2)d和有效率(90.00%)均优于对照组(33.3±9.9)d和(75.00%),试验组的高白细胞综合征(25.00%)、肝功障碍(10.00%)和DIC的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45.00%、35.00%和(25.00%)。结论:老年APL患者经复方黄黛片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老年白血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89.29%,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71.43%(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及三氧化二砷对老年白血病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一线方案基本是苯丁酸氮芥加用泼尼松治疗,治疗效果仍不满意。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采用固元生血汤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9例,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血液科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就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至缓解(CR),达缓解后接受3个疗程的化疗,分别采用标准剂量DA方案、中剂量阿糖胞苷、HA方案。结果:20例患者中,CR18例,CR率90%。10例出现口唇干燥,白细胞减少1例,3例出现头痛、头昏,未见手足麻木、皮疹、皮肤色素沉着等反应,肝功能损伤1例,轻度转氨酶升高1例,4例出现腹胀、恶心,未见呕吐及腹泻。结论:ATRA联合治疗APL,CR率高,化疗不良反应小,联用后巩固维持治疗,可进一步减少白血病细胞克隆数,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联合柔红霉素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新郑市中医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米托蒽醌治疗,观察组应用米托蒽醌联合柔红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 G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Ig A、Ig M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米托蒽醌联合柔红霉素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三氧化二砷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本文总结了我院1999~2005年共26例病人使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护理体会,其护理要点是:做好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及预防工作,加强血管的保护,保证安全用药,同时要告知病人学会对毒副作用的观察及预测,防止砷中毒。  相似文献   

1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具有较特殊临床表现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一种类型,以往化疗效果差,易产生DIC及脑出血,死亡率高。自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等治疗方法的使用及改进后,使APL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将APL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提高。这得益与多个方面:抗癌新药的不断发现,支持疗法(如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的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和白血病新疗法如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的应用。其中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成功已分别成为诱导分化疗法和诱导凋亡疗法治疗肿瘤的典范。诱导分化疗法和诱导凋亡疗法具有副反应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1维甲酸的生理作用是A.维生素A的前体B.诱导细胞分化C.促进钙吸收D.促进蛋白质合成E.促进糖利用2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应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是A.三氧化二砷B.顺铂C.甲氨蝶呤D.长春新碱E.卡莫司汀3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先天性鱼鳞病治疗的药物是A.酮康唑B.咪康唑C.甲吡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5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难治性贫血及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以调节造血、免疫功能的药物治疗;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或转变中的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给予小剂量化疗,两组均加服中药。两组有效率分别为47.83%及62.96%,总有效率为56%。6例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2例有效。11例转为白血病之后用小剂量或联合化疗配合中药治疗,缓解率54.55%,缓解后存活期9~27个月。小剂量化疗具有细胞毒及诱导分化作用。中药可改善症状和体征,利于血像和骨髓像的恢复,防止感染及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加全反式维甲酸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CD34 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骨髓CD34 细胞表达水平。结果:58例MDS患者骨髓细胞CD34 细胞的表达高于正常(1.00±0.12),经治疗病情缓解后维甲酸组CD34 细胞的表达水平较前有所降低(0.98±0.08),补髓生血颗粒联合维甲酸组CD34 细胞的表达水平则较前明显降低(0.93±0.07),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患者骨髓CD34 细胞的表达率明显升高;(2)补髓生血颗粒加全反式维甲酸对CD34 有调节作用,且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黄黛片、维甲酸及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长期疗效。方法:2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用复方黄黛片、ATRA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13例采用三氧化二砷、ATRA联合化疗方案。结果:治疗组CR15例(100%)、3Ab生存率93.3%,对照组CR12例(92.3%)、3年生存率92.3‰两组CR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CR时间分别为(25.33±1.76)d、(29.58±2.52)d。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治疗组13.3%,对照组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人类白血病诱导分化和凋亡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课题,1996年10月22日通过了由上海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该课题不仅发现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可以治疗初发的急性早幼位白血病患者,对已经产生纸甲酸耐药或用维甲酸缓解后又复发的患者仍可再次诱导其缓解,而且探明了恶性细胞凋亡的机理。白血病研究有突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选取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24%,与对照组患者的70.5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上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与化疗交替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缓解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与化疗交替治疗初治诱导分化缓解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与25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单用化疗的疗效比较,治疗后3年随访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3年随访复发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无病生存例数和存活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与化疗交替巩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其临床疗效确定,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血液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5%~13%。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该病,诱导缓解率可达90%,但单独长期应用ATRA会发生耐药[1]。因此,如何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以及提高治愈率是目前治疗中的主要问题。有报道表明,砷剂与ATRA和化疗无交叉耐药,两者合用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2007年1月—2009年6月,笔者应用三氧化二砷与ATRA联合治疗方案治疗APL患者2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17~68岁。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APL相关标准[3],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首次完全缓解时间、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开始回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