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正式宣布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升至6级,即全球性“流感大流行”。陈冯富珍重申,“流感大流行”主要反映的是病毒的地理扩散范围,而不是流感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她希望各方保持一种平衡的应对状态,既防止过度反应,又防止掉以轻心。为加强对市民防控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市民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走访了相关专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调查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今后的疫情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9月发生在驻郫县某学校的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结果]该校2009年9月6日~24日累计发现流感样病例102例,罹患率为2.12%。102例中,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3例,甲型非H1N1流感3例,医学观察的轻症病例96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这是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同时存在季节性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聚集性疫情的性质,为及时有效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9月发生在扬州市邗江区某专科学校的1起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行调查。[结果]2009年9月9~14日,该校5 700名学生中累计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19例,罹患率为0.33%,300名教职工无发病。9月9~16日采集19例病人的咽拭子标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为阳性。[结论]这是1起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5.
2009—10/11,宝鸡市某职业技术学院发生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19例。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日照市东港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东港区合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102例,报告发病率为11.02/10万,其中重症病例3例,危重病例3例,死亡2例。病例分布在全区12个镇(街道)中的10个,城区、农村发病率分别为16.81/10万、1.78/10万。102例中,发病时间在7月的2例,10月25例,11月37例,12月38例;男性54例,女性48例;年龄2~75岁,其中14~25岁61例;学生52例,农民12例,其他38例。全部病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阳性。10月中旬在某初级中学校发生1起暴发疫情,暴发点人群罹患率为6.06%。[结论]2009年东港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进行疫情资料的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海省2009年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2109例,死亡7例,发病率为38.05/10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为0.33%;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第3位。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的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发病高峰期在9~10月份,占全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数的86.11%;发病年龄以8~24岁组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56%;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发病数之比为1.68︰1。[结论]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较高,发病以8~24岁青少年为主,职业主要以学生为主,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场所,学生为甲型H1N1流感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展与应对策略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9年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发布了墨西哥与美国发生甲型H1N1流感(曾称“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的报告,并宣布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后在3天内两次提高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级别,从第3级提升到第5级。6月11日,基于可获得的证据和专家评估结果,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决定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5级提升至6级,并宣称全球已处于2009年流感大流行的初期^[1]。针对疫情,国际组织、相关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卫生部下发的个案调查表,对该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学校的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用RT-PCR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此次疫情历时7d,发病1... 相似文献
10.
当墨西哥出现流感疫情时,我国相关各部门就开始未雨绸缪,陆续出台各项防控措施,积极应对采势汹汹的流感疫情,争取把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12.
2009年9月10-20日,如东县某小学发生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流行特点。方法通过深圳市龙岗区流感监测网络,收集整理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资料;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果 2009年共发生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62起,流感样病例811例,总罹患率为6.60%。疫情主要发生在9-11月(占88.71%),学校累计报告57起,占91.94%。各起疫情平均报告时间为1~7d,中位数为3d。甲型H1N1流感疫情持续时间为2~23 d,中位数为7 d;季节性流感疫情持续时间为2~15d,中位数为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流感疫情发生时共采样251份,其中阳性162份,阳性率为64.54%。结论深圳市龙岗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流行强度高于前三年季节性流感平均水平,9-11月是该区甲型H1N1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高发季节,以局部暴发为主要特征,学校是高发场所。加强疾病监测,落实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早报告有利于疫情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四川省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置效果,总结防控经验,为政府和卫生部门科学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收集汇总疫情处置相关信息和各类数据,对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校师生共1201人,确诊甲型H1N1流感46例,无重症病例,在1个甲型H1N1流感最长潜伏期(7d)内未再有确诊病例;1155名隔离师生自最后1例确诊病例出现后7d内未出现流感样症状。结论该校疫情处置得当,甲型H1N1流感流行及时中止。 相似文献
15.
西湖区某学校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特点和原因,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9月18日,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起疫情历时7d,全校发生流感样病例15例,罹患率为1.35%;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2例。首例确诊病例所在的初二(1)班(共35名学生)发病11例,罹患率为31.43%;男生罹患率为1.47%,女生罹患率为1.19%(P0.05)。采集7份患者咽拭子,2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学校局部流感暴发疫情,暴发原因主要为疫情报告迟缓,晨检制度不落实,隔离措施不彻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简易快速的甲型H1N1流感分级诊断方法,以使绝大多数校级医院和诊疗设备匮乏的医院在病人就诊的第一时间,医生尽可能早地做出相对准确的初级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防控措施.[方法]步骤;初级诊断-临床症状+血常规(结合流行病学接触史);疑似诊断-初级诊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FluA-Ag)诊断试剂盒(免疫渗滤法)快筛试验;确定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RT-PCR(real-time RP-PCR)法.经对124例快筛阳性(疑似)病例(男77例,女47例)的血常规共性分析,发现在甲流发病初期血常规就已体现出异常,采用Excel和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血常规18个项目分析,选出异常值人数比例高于70%的项目,作为对诊断有意义的项目与正常值比较.[结果]94例淋巴细胞计数(LYM#)降低,占75.8%,平均值0.99,与正常范围低值比较P<0.001;93例淋巴细胞比率(LMY%)降低,占75%,平均值14.76,与正常范围低值比较P<0.001:88例中性粒细胞比率(GRA%)升高,占71.0%,平均值78.58,与正常范围高值比较P<0.001,其中,70例同时有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比率降低、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占56.5%.[结论]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和淋巴细胞比率降低作为甲流早期初级诊断的客观性指标是可行的,在目前情势下,简易快速的甲型H1N1流感分级诊断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它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相对准确的诊断,同时,节省了医疗部门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甲型H1N1流感暴发以来,安县本地区内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点,为明年可能出现的“第三波”甲流疫情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安县地区甲型H1N1核糖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安县地区处理甲流疫情的调查处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截至目前,安县共计发生6起甲流疫情,6起甲流疫情都于学校发生。经咽拭子采样,送实验室检测示:甲型H1N1核糖核酸检测阳性者共计12例。结论学校是安县地区发生甲型H1N1疫情的主要场所,学生成为感染甲流的主要人群。在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甲流再一波高峰中要做好“两个确保”:确保少在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暴发疫情,使疫情减少扩散;确保少发生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8.
张顺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1):1125-1130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控制经历了外堵策略(containment strategy),已经转入内防阶段(mitigation phase).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引发的流感大流行还在全球蔓延,防控工作充满着新的挑战.本文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各地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局部暴发的特点和原因,为制定学校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办公厅《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2版)》要求进行。[结果]本起疫情历时19d,全校累计发生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33例,罹患率为0.98%,确诊病例4例;病例主要集中在4个班,班级罹患率分别为15.49%、19.64%、6.94%和5.45%;男生、女生罹患率分别为1.09%、0.83%;主要临床症状发热100%、咳嗽51.52%、咽痛27.27%、流涕24.24%、鼻塞9.09%;采集鼻咽拭子9份,其中4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此为一起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学校局部流感暴发疫情,暴发原因主要为疫情报告迟缓,晨检制度不落实,隔离措施不彻底。 相似文献
20.
某部于2009年10月2日起,陆续出现发热病例。患者体温37.5~40.0℃,均伴有咳嗽、咽痛、头晕、头痛、浑身无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测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发热人数5 d时达到高峰(发病21人),此后缓慢下降,至22日,累计出现流感样病例102例。经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