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统计9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气切”后护理并发症的临床发病情况和护理对策。结果本组96例,死亡41例,死亡率42.71%;行“气切”术75例,其中行呼吸机辅助呼吸35例;“气切”术后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27例(31例次),其中11例死亡与护理有关。结论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高。强化气道管理的重点是:防范气道阻塞、套管脱落和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重视气道灌洗,严格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批量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呼吸道管理,以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批53例烧伤患者中32例行气管预防性切开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实施科学的呼吸道管理,32例均未出现严重烧伤并发症及呼吸衰竭,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结论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的尽早建立,对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批量烧伤患者的救治非常重要,严格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批量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呼吸道管理,以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批53例烧伤患者中32例行气管预防性切开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经实施科学的呼吸道管理,32例均未出现严重烧伤并发症及呼吸衰竭,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结论 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的尽早建立,对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批量烧伤患者的救治非常重要,严格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烧伤整形科2O1O 年1月-2O13年11月收治的2O 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O 例患者经综合治疗治愈17例,治愈率85%,死亡3例,病死率15%。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38例严重烧伤拟有吸道吸入性损伤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其中在伤后4-8h行气管切开26例,24h内气管切开12例。结果:治愈31例,死亡7例(其中死于气管导管滑脱于皮下1例,死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败血症6例)。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是早期抢救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要有效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对拟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者,宜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6.
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临床特点,为成批烧伤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58~2000年救治的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2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发生率高(31.51%),火焰、火药烧伤为主,病人伤情重,早期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发生率高,死亡率高,败血症占死亡原因第1位。结论 加强对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救治,降低死亡,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择中重度吸入性损伤76例,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 76例中治愈57例,死亡19例。结论 吸入性损伤的死亡原因多为急性中毒菌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消化道出血等。治疗上在诊断明确即早期行气管切开,吸氧治疗,雾化吸入,气道冲洗,解痉药物使用,加强抗生素应用,适当增加补液量,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肺部感染是严重烧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烧伤后患全身反应较差,特别是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患,咳嗽反射减弱,口鼻腔粘膜及支气管内纤毛功能受损,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且患不能自行排痰,对微生物的易感性明显增加,呼吸道可成为全身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患。因此,清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是严重烧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治疗中贯穿始终的重要措施。现将有关排痰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全面认识,对1960~1995年收治的1539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一般情况、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的程度及并发症和死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资料显示,吸入性损伤的的发生率为同期烧伤病人总数的9.67%,其死亡总数占同期烧伤病人死亡总数的41.26%。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为42.05%,占吸入性损伤总死亡数的57.96%;有吸入性损伤的菌血症发生率为20.08%,高于同期烧伤病人总数的8.18%;休克发生率为35.93%,高于同期无吸入性损伤病人的7.99%。资料显示,烧伤面积越大,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越高,且损伤程度越重;随着菌血症控制措施的提高,吸入性损伤病人的菌血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从而提高了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接治的24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相关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22例病情出现明显好转,2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病死率为8.3%。结论临床中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的密切监护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