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后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前门控技术在冠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患者进行前门控冠状动脉检查及60例患者进行后门控冠状动脉检查,处理影像学资料,采用t检验对冠脉成像两种扫描方式的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6.56±1.25)mSv和(19.03±1.32)mSv,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门控辐射剂量低于后门控66%。两组患者在图像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后门控比较,前门控冠脉成像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比较西门子炫速双源CT的3种不同扫描模式对冠脉桥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选择我院搭桥术后随访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心率≤65次/min且节律规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大螺距扫描、前门控序列扫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3种不同的西门子炫速双源CT扫描模式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桥血管的通畅性及图像质量,并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前门大螺距扫描模式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前门控序列扫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具有显著性差异(F=118.21,P<0.05)。3种双源CT扫描模式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H=0.531,P>0.05)。西门子炫速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不仅能实现心脏冠状动脉低剂量的扫描,还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有效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CTA是一种安全无创、安全性高的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冠状动脉检查,此种方法是将对比剂通过肘静脉以3-5ml/s的输速输入患者体内,利用人工智能软件控制造影剂跟踪技术及心电门控,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心脏室壁运动等进行清晰显示,可对心脏进行三维重建和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曲面拉直重建直观显示个分支全程,并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钙化积分扫描,使之成为了一种简单有效而无创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预测和诊断的方法之一,对于冠心病支架放置术后的随访,冠脉搭桥手术术后的随访,有一定的优势。但  相似文献   

4.
<正>心脏冠状动脉多排(层)螺旋CT(MDCT)血管成像(CTA)技术是心脏检查的常规手段,但是检查者遭受较大辐射剂量的问题也日益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1],因此减少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是扫描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常用的扫描方式有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前瞻性心电门控两种。通常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但检查者接受辐射剂量较大,增加了致癌风险[2]。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中的辐射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MSCT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MS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15例患者做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心脏分段重建算法,选择0.5s螺旋扫描。在9个R-Rinterval上进行冠状动脉CT图像重建。结果15例患者的230个冠状动脉节段(内径>2mm)中,213个节段(91%)在70%R-Rinterval上显示最好,15(6.4)、9(3.8%)和3(1.3%)个节段分别在80%、40%和50%R-Rinterval上显示最好。结论冠状动脉通常在心动周期R波后70%R-Rinterval上显示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32例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曲面重建和仿真内窥镜,评价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各支的显示情况及对病变的检出率。结果横断面图像对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89%(28/32)、94%(30/32)和81%(26/32)。结论多层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疾患的筛选及血管重建术的术前定位、术后复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力及影响因素,探讨改善成像效果的方法。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2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在心电门控下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显示率与检查时患者心律及扫描时相的关系。结果心率≤60次/min34例、≤70次/min22例及〉70次/min6例,冠状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7.1%、93.9%、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各节段38.7%在65%R-R间期显示最佳,29%在70%R_R间期显示最佳,21%在60%R—R间期显示最佳,其余11.3%分别在20%~35%R-R间期显示最佳。结论心率是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效果的重要因素。舒张期重建在大多数情况下可满足诊断要求,但也不应忽视收缩期重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莘 《沈阳部队医药》2005,18(2):141-143
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当前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迄今为止冠状动脉造影是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解剖和病理形态变化最可靠的方法,通常称为“金标准”。但是该检查费用高,为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新一代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 CT,MSCT)具有同时多层扫描和较高的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结合心电门控技术可以作为显示冠状动脉(以下称冠脉)的新方法。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冠脉内支架的开通及再狭窄情况,并与CAG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在临床上应用64排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性状及其通畅性情况。方法 36例接受冠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共放置支架51枚)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球管旋转时间为0.35S;扫描层厚为0.625mm;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140mAs;螺距为0.22~0.31。采用节段重建法,将全部患者的心脏CT图像原始数据在R-R间期的45~80%心电相位窗上进行横断面CT图像重建并传送到图像工作站。观察支架开通和再狭窄情况,在冠脉支架节段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测量支架的内径。结果 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检查结果显示,36例患者所植入的51个支架中,40个支架畅通,其中MSCT冠脉造影评价结果和CAG一致者39例,并可以测量支架管腔直径;3个支架显示高度狭窄或完全闭塞(≥75%),与CAG结果一致。结论 MSCT不仅显示准确、全面、细致,而且无创、重复性好,图像更加直观可信,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斑块破裂大多发生于非钙化的不稳定斑块,是发生急性心脏事件(ACE)的主要原因[1],因而早期评价和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帮助,最终改善患者的不良预后.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可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管壁病变,且能有效地显示和区别软、硬斑块.目前关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评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冠心病患者冠脉64层螺旋CT成像结果与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冠心病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CT扫描与CT增强扫描。结果观察组的冠状动脉积分为(3.45±0.45)分,对照组为(0.89±0.21)分,观察组的冠状动脉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增强扫描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88.9%。结论 CT增强扫描冠冠心病中的应用能判定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具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最佳的扫描技术。方法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使用3种不同的扫描技术:方法一:对比剂一次性团注后延时扫描的方法;方法二:对比剂一次性团注后,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surestart)自动控制扫描的方法;方法三: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对比剂一次性团注后+生理盐水维持注射的方法。结果74例患者中,18例使用方法一进行冠状动脉检查,11例成功,占61.11%(11/18);24例使用方法二进行冠状动脉检查,20例成功。占83.33%(20/24);32例使用方法三进行冠状动脉检查,30例成功,占93.75%(30/32)。结论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造影剂团注后+生理盐水维持注射的方法,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以下简称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2 0 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2 9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 .5 S螺旋扫描) ,分析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并分析管壁钙化和软性斑块,评价16层螺旋CT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价值。结果:在2 1例患者的15 2个节段(血管直径≥2 m m)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136节段(占83.9% )。对于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16层螺旋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 % (2 7/ 31)和96 .2 % (10 1/ 10 5 )。若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14个节段包括在内,则16层螺旋CT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为80 .0 % (2 7/ 35 )。此外,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钙化和软性斑块显示良好,对支架显示良好。结论: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诊断上,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可良好的显示冠状动脉软斑块和钙化,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危险性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因,作为一种病理现象,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医学科技发展条件下,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成为临床医学领域协助疾病诊断和检查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技术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马晓晖  孙英彩  张敏  陈勇  李石玲 《河北医药》2009,31(17):2249-2251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扫描及后处理成像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临床诊断或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CTA图像,记录扫描期间心率变化情况,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并制定冠脉成像质量评价标准。结果图像质量为优的48例,图像质量为良的27例,差的10例;心率〈70次/min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心率〉70次/min的图像质量;68例在60%-70%的R-R间期内采集数据显示冠脉最佳。结论只有充分认识了在扫描及后处理成像中的影响因素,并努力将其去除,才能充分发挥64层螺旋CT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冠脉图像。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成为心脏病猝死的主要原因。但是,无论是有创性冠脉造影检查,还是无创性运动试验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都有一定的局限。冠状动脉钙化(CAC)已被组织学证明常由粥样硬化斑块组成,冠心病伴冠状动脉钙化者死亡率比无冠状动脉钙化者高。多层螺旋CT是发现和定量钙化斑的敏感工具,可能成为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热点。我们对一组二级医保志愿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调整容积再现成像阈值不透明度曲线以显示心腔结构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整理行心电门控冠状动脉 CTA 检查的96例患者资料,采用手动编辑的梯形阈值不透明度曲线对其进行容积再现成像处理,使用虚拟手术刀技术剖开心腔后,对左右心室腔的成像效果进行5分法评分,同时测量左右心室与室间隔 CT值,通过 spearman 秩相关系数分析心室腔成像效果与心室 CT 值及心室/室间隔浓度比的相关性。结果心腔成像的效果与心室 CT 值及心室/室间隔浓度比呈高度正相关(rs =0.840、0.897,P 均<0.01),对比剂充盈良好的左心室4分以上的病例达90.7%。结论具有足够对比剂浓度的心腔配合适当的阈值不透明度曲线可以获取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在对于以了解心腔或心脏瓣膜情况为目的的心脏 CTA 扫描中,调制出适合各自 CT 后处理工作站心腔内阈值不透明度曲线并将其应用到图像三维重建和诊断中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刘文  王冬青  周恩汉  王峥超  李月峰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01-2403,2407
目的 探讨扫描延迟触发模式对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64-MD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采用两种模式下完成12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分析评价其成像质量差异及失败原因.共120例,A组60采用对比剂小剂量峰值测试扫描延迟触发模式,B组60例采用Smart Prep(对比剂跟踪技术)触发模式.结果 质量评分A组达标率99.23%,B组达标率98.5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小剂量峰值测试扫描延迟触发模式能够明显提高64-MDCT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和检查成功率,是目前回顾性心电门控下该项检查较理想的扫描延迟触发模式,应在临床工作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自然心率下40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40)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40CT对219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自然心率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对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行VR、CPR、MIP等后处理,得到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图像,并根据图像质量评分。实际扫描心率范围52~119/min,以10/min为间隔,按不同扫描心率将图像分成6组。各组间图像质量采用Kruskal-Wallis单向评秩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分析组间图像质量是否一致。结果:在50~100/min心率范围内各心率段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扫描心率〉100/min图像质量下降,造成图像质量与其他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hilips Brilliance40CT扫描技术的提高使其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提升,适用心率范围加大,可在自然心率下完成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得到较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行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CMRA)的成像技术,并分析影响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质量控制和参数优化.方法 采用外周门控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3 d-FIESTA),呼气末屏气扫描,结合脂肪抑制,呼吸导航及心电门控技术对27例受检者进行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结果 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满意率为92.59%(25/27),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冠脉内血栓、斑块显示好.结论 3 d-FIESTA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满意,定位、线圈、序列、呼吸导航、触发延迟时间(TD)等参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